从全球角度透视台湾人权问题,把台湾人权问题纳入全球范畴观照。
作者积累长期研究全球的功力,述说台湾与世界人权历史,全面讲解联合国人权理念、文献与活动,同时探讨台湾与国际相关的实际议题,要言不繁。行文之间洋溢着深厚的人文素养,强烈的爱国情操与乡土关怀更是溢于言表。
本书根据法学家瓦萨克教授的分类,循序介绍第一世代人权(公民权与政治权)、第二世代人权(经济权、社会权、文化权)与第三世代人权(自决权、环境权、和平权等),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跋语挑明「自决权才是台湾一切人权的前提」。
作者恸于台湾与个人家族血泪史,振笔疾书,希望台湾摆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历史宿命,建设为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权国家。
作者简介
蔡百铨
真理大学兼任讲师,开授芭蕾舞赏析、台湾史、人权研究。曾经开授拉丁美洲文明、回教文明、世界宗教、印度历史、北欧文明、俄国史、非洲史、南岛国家与民族、各国政府与政治、中国大陆研究等。1991年民进党中央党部干事,主张制订总统制第二共和宪法(两阶段制宪)。
着有《中国学15讲》《印尼简史》《非洲的阿拉伯国家》《伊斯兰教义教派》。
译有《东南亚史》《印尼与东南亚国协》《印尼当代史》《现代拉丁美洲》(未出版)《大洋洲史》《大洋洲文化史》《非洲通史》《非洲现代史》《非洲简史》《非洲史》《南非现代史》《今日伊斯兰》《阿拉伯人的历史》《中东史》《穆罕默德》《义大利史》《法国史》《俄罗斯苏联暨其后历史》《法国大革命史》《变调的马赛曲》《比较宗教》《台湾就是台湾》等书。
谢聪敏序 权利是争取得来的
罗荣光序 迈向人权国家,加入国际家庭
自序 迈向人权国家
导论
第一讲 人权发展史
第二讲 联合国与人权:机构
第三讲 联合国与人权:机制
第四讲 普世人权宣言
《普世人权宣言》
第五讲 第一世代人权:公民权与政治权
公民和政治权利国际盟约(节本)
第六讲 第二世代人权:
经济权、社会权、文化权
经济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盟约(节本)
第七讲 两次人权盛会:
德黑兰与维也纳会议
第八讲 种族议题
第九讲 妇女权利
第十讲 禁止酷刑与强迫失踪
第十一讲 儿童权利
第十二讲 外籍劳工权利
第十三讲 身心障碍者权利
第十四讲 第三世代人权(上):
自然资源永久主权、自决权
第十五讲 第三世代人权(下):
发展权、和平权、环境权
第十六讲 原住民权利
第十七讲 人权与冲突:国际刑事法院
第十八讲 联合国千禧年发展目标(2000-2015)
跋语 自决权是台湾一切人权的前提
附录 人权研究网站举偶
这本书的名字《迈向人权国家:人权学18讲》,让我联想到很多关于我们台湾社会发展历程的思考。从威权统治到民主转型,我们一直在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尊重人权的社会。因此,“迈向人权国家”这个说法,对我来说非常有共鸣。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论,让我们知道如何将人权理念融入到政策制定、法律实践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好奇这“18讲”会涵盖哪些具体内容,是会从国际人权宣言讲起,还是会更侧重于台湾本土的人权保障议题?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个全面而又具有深度的视角,帮助我们理解人权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尤其是在当下,社会上对于各种人权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如果这本书能够为这些讨论提供一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清晰的分析框架,那将非常有价值。
评分《迈向人权国家:人权学18讲》这个书名,勾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们台湾作为一个民主社会,一直在努力践行人权理念,但“迈向人权国家”这个词,暗示着这是一个持续奋斗、不断完善的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既有理论高度又不失实践意义的方式,阐述人权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与台湾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我特别好奇“18讲”的内容会如何组织,是否会从人权的普世性谈到在地性,再到未来的挑战?我希望它能帮助我们理解,人权不仅仅是法律条文,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态度和行为准则。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促进社会对话、如何解决人权冲突、如何构建更具包容性的社会机制的思路,那将非常有价值,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迈向人权国家”的伟大进程中。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迈向人权国家:人权学18讲》,听起来就有一种很强的引导性和启发性。在台湾,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建设一个更公平、更包容的社会,而人权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核心要素。所以我对这本书寄予厚望,希望能它能为我们提供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我特别好奇“18讲”的内容会是如何安排的,是按照历史顺序,还是按照主题分类,亦或是从基础概念到实践应用的递进?我希望它能够有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让读者能够一步步地构建起对人权学的认识。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阐述,而是能更多地结合台湾在地的人权实践经验。例如,我们如何处理转型正义的议题?如何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如何在保障个人自由与维护公共利益之间找到平衡?这些都是我们非常关心的现实问题。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深刻而又具象的方式,将人权学的原理应用到这些实际的议题中,让我们看到人权学是如何指导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
评分这本书名《迈向人权国家:人权学18讲》听起来就很有份量,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台湾,我们经历过这么多的转型与进步,对于“人权国家”这个概念,从来都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抽象词汇,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下一代的未来紧密相连的议题。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张地图,一张指引我们如何更深层次地理解、认识、甚至推动人权发展的地图。我特别期待它能在“18讲”的篇幅里,为我们梳理出人权发展的脉络,从历史的源头,到当代的挑战,再到未来的愿景,能够层层递进,条理清晰。我知道,人权学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复杂的领域,涉及哲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既严谨又易懂的方式,将这些复杂的理论和概念呈现出来,让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也能轻松地进入人权学的殿堂。尤其是“迈向”这个词,它暗示着一个过程,一个持续不断努力的方向,这非常符合我们台湾社会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如何克服阻碍、如何凝聚共识、如何将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深刻见解,这些都是我们在建设更加完善的人权国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经验。
评分坦白说,起初看到《迈向人权国家:人权学18讲》这个书名,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会不会太理论化了?” 毕竟,“人权学”听起来有点像学术界才会深入研究的课题,我担心内容会充斥着晦涩难懂的术语和抽象的哲学思辨,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可能有些距离感。然而,当我仔细品味“迈向人权国家”这个副标题时,一股强烈的共鸣感油然而生。这不仅仅是对一个理论概念的探讨,更是对我们社会发展方向的一种期许和描绘。尤其是在台湾,我们深知人权保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挑战与妥协。因此,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贴近现实、回应我们社会需求的方式来阐述人权学。我期待它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结合台湾在地的人权发展经验,例如转型正义的实践、少数族群的权益保障、性别平权的推动等等,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和深刻的反思。毕竟,抽象的理论只有落地,才能真正地发挥其价值。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人权在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中的具体体现,以及我们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困境和应对策略,那就太有意义了。
评分《迈向人权国家:人权学18讲》这个书名,立刻抓住了我。我们台湾社会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探索和进步,而“人权国家”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理想。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份详尽的指南,指引我们如何朝着这个目标更坚实地迈进。我特别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人权学的基本概念,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透彻理解。我猜想,这“18讲”的内容会相当丰富,或许会从人权思想的源头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现代人权保障的各个层面,比如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等等。我希望它能够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能够结合我们台湾社会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思考。比如,在民主化过程中,我们是如何逐步建立起人权保障的机制的?我们又面临着哪些挑战?这本书如果能就这些问题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那我一定会非常受益。
评分“人权学18讲”,光是这个“18讲”就让我觉得内容会非常扎实,而且经过精心组织。它不像那种漫无边际的宏大叙事,而是仿佛有明确的章节规划,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我对于“迈向人权国家”这个主题非常感兴趣,因为我们台湾近年来在人权保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数字人权、环境人权等新兴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覆盖到这些更具时代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传统人权概念的重复。我很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清晰、逻辑严谨的方式,将复杂的人权理论变得易于理解。我知道人权学涉及很多学科,比如哲学、法学、政治学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巧妙地融合这些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思考,帮助我们理解未来人权发展可能面临的趋势和挑战,以及我们作为公民,可以如何积极地参与到“迈向人权国家”的过程中来。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或者引发我们对某些社会议题更深入的思考,那就太好了。
评分《迈向人权国家:人权学18讲》,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和前进的动力。在台湾,我们深切体会到人权保障的重要性,它是我们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我们追求公平正义的根本。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的路线图,指引我们在人权领域继续前进。我特别期待它能够在“18讲”的框架内,系统地梳理人权学的核心概念,并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阐述。我知道人权学涉及很多跨学科的知识,我希望作者能够巧妙地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让读者能够全面地理解人权的核心价值和实践意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发我们对自身所处社会的人权状况进行反思,并且激励我们积极地参与到人权保障的实践中来。如果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应对新时代人权挑战的思路,比如数字隐私、人工智能伦理等,那就更好了。
评分读到《迈向人权国家:人权国家:人权学18讲》这个书名,立刻让我联想到台湾这些年来在人权保障上的努力和进步。但同时,我也清楚地知道,人权国家的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权学的精髓。我希望这“18讲”的内容能够覆盖到人权思想的演进、不同国家的人权实践,以及未来人权发展可能面临的趋势。尤其是在台湾,我们面临着一些独特的人权议题,比如身份认同、历史创伤的疗愈等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启示性的分析。它不应该仅仅是枯燥的理论讲解,更应该能够引发读者对现实社会议题的思考,并且鼓励我们积极地参与到人权实践中来,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完美的人权国家而努力。
评分“迈向人权国家:人权学18讲”,这个书名听起来就非常引人入胜,让我感到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在台湾,我们一直在追求一个更自由、更平等、更有人权保障的社会。这本书的出现,似乎正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权国家”的内涵和实现路径。我特别好奇这“18讲”的内容会如何展开,是会从人权的普世价值出发,还是会更侧重于具体的人权保障实践?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性的内容。例如,如何有效监督政府的人权作为?如何应对社会上可能出现的人权侵犯事件?如何在教育体系中推广人权理念?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如果这本书能够就这些方面提供一些深刻的见解和可行的建议,那对我来说将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