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为私法之基本法,而民法总则又为民法之基本部分,举凡私法上之原理原则,如私权之主体--人、私法之客体--物、及私权之变动--行为等基本问题,胥在于斯,故习法者必以民总为始,而用法者亦必以民总为重。本书以我国民法总则编为主要之论究对象,除对于上述之基本问题,均分别予以剖述外,并置重于外国法例之比较及特殊问题之探究,自四十八年八月初版发行以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本书曾于七十一年八月随民法总则编之修正而修订;为保持常新,并充实其内容,九十二年曾再为修订。兹民法总则编又于九十七年五月二十三日修正公布,爰再为修订,以期尽善尽美。
作者简介
郑玉波
学历∕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毕业
经历∕司法院大法官
国立政治大学民法教授
中国文化大学法学院院长
国立台湾大学民法教授
黄宗乐
学历∕国立台湾大学法学士、法学硕士
日本国立大坂大学法学博士
经历∕天主教辅仁大学法律学系教授
国立台湾大学法律学系教授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员会第四、五届主任委员
现职∕中国文化大学法律学系教授
天主教辅仁大学、国立台北大学及国立
清华大学兼任教授
**评价五:** 我是一名小企业的经营者,在日常经营中,与各方主体发生法律关系是在所难免的。因此,《民法总则》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本教科书,不如说是一本实用手册。《民法总则(修订十一版)》的出版,让我看到了更新和完善企业法律知识的机会。我最关注的是书中关于“企业法人”的设立、组织机构、以及法律责任的详细阐述。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这本书能否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不同类型的法人,在内部治理、外部融资以及对外承担责任方面,提供清晰的法律指引,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通过合法的公司章程来规范公司运营,如何有效规避公司对外承担的无限责任,以及在发生法律纠纷时,如何正确地界定公司与股东的责任。再者,书中关于“合同法”部分,虽然说是总则,但对于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以及违约责任的原则性规定,也直接关系到企业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合作。我希望这本书能对这些基本原则有深入的阐述,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合同,避免因合同问题给企业带来损失。
评分**评价一:** 收到《民法总则(修订十一版)》这本书,立刻被它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我平时对法律条文的了解算不上非常深入,但一直以来都对民法这门学科充满好奇,特别是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我尤其关注书中对“意思表示”的阐述,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因为误解、欺诈或者胁迫而产生的“意思表示”纠纷并不少见。例如,在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的时候,如果房东没有如实告知房屋的实际情况,或者在签订时存在隐瞒,那么租客的“意思表示”就可能存在瑕疵。这本书能否提供清晰的法律框架来界定这些情况,并指导我们如何在这种情况下保护自己的权益,是我非常期待的。再者,关于“代理”的部分,这在商业活动和个人事务中都非常普遍。比如,委托他人处理房产交易、股票买卖,甚至是代办一些证件。书中对于“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的区分,以及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是否能够做到深入浅出的解释,对于我这样非法律科班出身的读者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识别和防范代理风险,以及在出现问题时如何寻求法律的救济。此外,书中对于“法人”制度的讲解,如何从一人独资的企业演变成独立的法人实体,其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是如何界定的,也让我颇感兴趣。这对于理解现代商业社会的运作模式,以及企业的法律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篇幅和内容让我对其深度和广度有了很高的期待,希望能帮助我构建一个更系统、更扎实的民法总则知识体系。
评分**评价七:** 我一直认为,了解和学习民法总则是构建理性社会的重要一步。而《民法总则(修订十一版)》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民法总则》涵盖的“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以及“法人”的设立和运作,构成了现代社会最基础的法律框架。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未成年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权利保护的论述。这些弱势群体在社会中需要更多的法律关怀和保障。书中能否通过具体的案例,阐述监护人的责任,以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能从事的法律行为的范围,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维护他们的权益。此外,关于“合同的解释”和“合同的履行”的原则,这看似简单,但在实际的商业往来和个人交易中,却常常是引发纠纷的根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解释,比如如何判断合同条款的真实含义,以及在履行过程中出现障碍时,如何依照法律规定来处理,这将有助于我们提高法律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评分**评价九:** 我一直对法律的逻辑和体系非常着迷,而《民法总则》正是构建整个民法体系的基石。《民法总则(修订十一版)》的出现,无疑是更新和深化我理解的机会。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法律渊源”的阐述。在理解一部法律时,了解它的来源和构成至关重要。这本书能否清晰地列举民法总则的主要法律渊源,例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规章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等等,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层级关系和适用顺序,将有助于我建立更完整的法律知识体系。再者,关于“法律推理”的方法,这对于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逻辑和精神至关重要。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基本的法律推理方法,例如类比推理、排除推理等,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演示。这将极大地提升我理解和运用法律的能力,使其不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而是活生生的规则。
评分**评价四:** 对于许多普通民众来说,民法总则听起来似乎遥不可及,但实际上,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之所以选择阅读《民法总则(修订十一版)》,是因为我最近在处理一些家庭事务时,遇到了一些关于继承的问题,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对民法知识的匮乏。书中关于“继承”的章节,特别是关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顺序、份额以及“丧失继承权”的情形,是我非常关注的重点。我希望能够清晰地了解,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财产会如何分配,以及哪些情形会导致继承人失去继承权。这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和谐,也关系到个人财产的最终归属。此外,书中关于“侵权责任”的论述,也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比如,邻里之间的噪音扰民、宠物造成的损害,甚至是网络上的诽谤行为,这些都可能涉及侵权责任的承担。这本书能否详细解释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以及损害赔偿的原则和计算方式,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实用的知识,即使不从事法律工作,也能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和决策,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权益。
评分**评价六:** 作为一名退休多年的长者,我深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道理,但同时我也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何妥善处理自己的财产,保障晚年的生活质量,以及处理身后事,都离不开法律的规范。《民法总则(修订十一版)》的出现,让我看到了解答这些困惑的希望。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遗嘱”的订立和效力。书中能否详细介绍不同形式遗嘱的有效要件,例如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公证遗嘱等,以及它们在法律上的效力如何区分。这对于我希望提前规划财产,明确告知子女自己的意愿,避免日后家庭纷争至关重要。另外,关于“监护”的制度,随着年事渐高,我可能会面临行动不便或精神状况不佳的情况,届时我需要有人来代理我的事务,处理我的财产。这本书能否清晰地解释监护人的产生条件、监护人的职责和义务,以及被监护人的权利保障,将为我提供重要的参考。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份安心,知道自己能够为晚年和身后事做出周全的安排,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充分的保护。
评分**评价三:** 我是一名法律系的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已经接触过民法总则,但一直感觉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民法总则(修订十一版)》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弥补这一差距的希望。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法律行为”的分类和构成要件的阐述。在现实生活中,合同的订立、遗嘱的设立、赠与的履行,都属于法律行为的范畴。这本书能否通过丰富的案例,将抽象的法律概念具象化,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类型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无效原因以及可撤销的情形,是评价其教学价值的关键。例如,在分析合同无效的原因时,书中能否详细讲解“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的案例,并剖析其背后的法律逻辑,将极大地提升我们的理解深度。此外,关于“期日和期间”的计算,这看似微小,但在司法实践中却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诉讼时效、合同履行期限的计算。书中能否提供清晰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辅以实际案例,对于我们今后处理案件将是极大的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具前瞻性和实践性的视角,让我们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民法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
评分**评价二:** 作为一名长年深耕于房地产行业的从业者,我一直认为《民法总则》是我们理解所有不动产交易、合同纠纷以及产权问题的基石。这次拿到《民法总则(修订十一版)》,我最先翻阅的便是关于“物权”的章节。特别是对于“所有权”的取得、丧失和保护,以及“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的详细介绍,对于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规避风险、保障交易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我非常关注书中对“善意取得”制度的解读,这在二手房交易中尤为关键。如果一个购买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一个并非真正所有权人那里购买了房屋,他是否能够因为“善意取得”而获得房屋的所有权?这本书能否提供清晰的法律依据和案例分析来指导我们如何判断“善意”的标准,以及在实际交易中如何通过产权调查等方式来最大限度地降低此类风险,是我非常期待的。另外,关于“抵押权”的设定和实现,这直接关系到我们与银行的融资合作以及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书中对抵押权的成立要件、效力范围以及实现方式的讲解,是否能够做到精准和详尽,对于我们制定融资策略和规避违约风险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这些法律条文,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评分**评价十:** 在我看来,法律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为社会提供稳定和秩序,而《民法总则》正是这一价值的集中体现。《民法总则(修订十一版)》的到来,让我看到了对这一重要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和解读。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法律的适用范围”和“法律的解释”进行详细的论述。在我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法律上的模糊地带,不确定某个行为是否受到法律的约束,或者某个法律条文的含义是什么。这本书能否清晰地界定民法总则的适用范围,例如它主要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来准确理解和把握法律条文的真实含义,将为我提供重要的指导。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民法总则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从而成为一个更知法、懂法、守法的公民。
评分**评价八:** 作为一名对社会现象保持敏锐观察力的人,我一直对法律如何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维护社会秩序感到好奇。《民法总则》正是这样一部至关重要的法律。我非常期待《民法总则(修订十一版)》能够对“权利”和“义务”这两个核心概念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在我看来,了解什么是合法的权利,以及这些权利所对应的义务,是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书中能否通过生动的案例,解释不同类型的权利,例如人格权、财产权等,以及在行使这些权利时,我们所应承担的义务,将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和义务观。此外,关于“时效”制度,这对于维护交易的稳定性和法律秩序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诉讼时效和取得时效的区别,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权利会因为超过时效而丧失,又或者因为超过时效而取得权利。这对于我们及时行使权利,以及避免因为疏忽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都将具有指导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