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否定莫过于荒谬和不定,迪迪和果果历经漫长的等待仍等不到果陀。假如果陀是自我,他们互相依存的关系,把他们推向一个永远难以独立的处境,他们等待的是永恆失落的自我。假如果陀是个空缺,他们的生命是个永远无法填满的空隙。假如果陀是上帝,也许就如波赫士所言:「他的上帝早已经弃他而去。」《等待果陀》
哈姆和克罗夫在狭窄的空间里做最后的生死斗,他们面临的是一再被延宕的终局。一位是腿残必须依赖仆人却掌握语言权力的冷酷主人,一位是可以自由行动却缺乏想像力的奴仆;因此他们的决斗像空中挥舞的拳头,永远碰不到对方,胜负也就难以分晓。然而只要一息尚存,他们仍将继续参与斗争,直到……《终局》
《等待果陀》和《终局》被英国学者John Pilling视为现代西方剧场演变中从现代主义转入后现代主义极重要的过渡作品。此两出作品摒弃契诃夫、易卜生和史特林堡的心理写实主义,也异于亚陶侧重身体符号的剧场特色。和传统戏剧一样,这两出作品被当作纯文本阅读,读者仍可读出兴味,但是剧中缺乏故事、反高潮的剧情、扁平式的人物、片断式和即兴式的对话皆成为后现代戏剧的滥觞。《等待果陀》于千禧年被英国人票选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剧作。
本书特色
◎荒谬剧《等待果陀》享誉全球
作者简介
山缪.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
爱尔兰人,是诗、小说、剧本和评论的全才作家。写作二十多年,默默无闻,但深受小说家乔伊斯的欣赏。1953年以荒谬剧《等待果陀》享誉全球,196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在幽默的笔调中可见沉郁色彩,在精简的文字下可闻丰富节奏感,在剧场上开创极简风格和诗意美学的特色,是首位将无声的语言「沉默」具体化为剧场重要语言的作家,影响2005年诺贝尔文奖得主的英国剧作家哈洛.品特甚深。
译者简介
廖玉如
辅仁大学中文系学士,英国艾赛克斯大学(Essex University)文学所硕士,英国艾斯特大学(Exeter University)表演艺术学院戏剧所博士。现任成功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
山缪.贝克特纪事年表
绪论
壹.早熟而孤独的灵魂──山缪‧贝克特
贰.诗意美学、极简结构──贝克特的写作风格
参.《等待果陀》与《终局》导论
甲.小说三部曲
乙、《等待果陀》导论
一.时间与记忆
二.空间与地点
三.追寻自我
四.幸运的呓语
五.结论
丙.《终局》导论
一.时间与重复
二.空间与地点
三.等待自我
四.结论
肆.英文版本
伍.中文繁体字译本
《等待果陀》译注
首演及出版
剧中人物
第一幕
第二幕
《终局》译注
首演及出版
剧中人物
独幕剧
重要参考书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