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都市土地开发,在政府拼经济的号召下,相关开发案件蓬勃发展,然综观国内并无专书可供参考,虽说相关讯息皆于区域计画法等法令之中业已明文规定,但相关规散见各条文,实体内容与程序掺杂,且条文内容抽象,阅众无法立即从众多条文中完全了解,而于实际运用上常有挂一漏万之憾。
本书之撰写即拟以非都市土地申请开发许可审议程序说明及「非都市土地开发审议作业规范总编及专编」註脚解说为主轴,并将「非都市土地开发审议作业规范」所提及之法一一附录于后以供运用时逐一参考。
期供相关申请人得以按图索骥,在保育与开发兼筹併顾下,加速开发流程。亦可供莘莘学子了解及研究非都市土地开发之过程,可为实务操作之入门工具书。
自序
第一篇 非都市土地开发流程说明
第一章 现行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概述
第二章 开发许可制度操作流程说明
第二篇 非都市土地开发审议作业规范条文解说
第一章 非都市土地开发审议作业规范导论
第二章 非都市土地开发审议作业规范总编条文解说
第三章 非都市土地开发审议作业规范专编条文解说
第三篇 相关法令
第一章 区域计画法系
区域计画法(89.01.26)
区域计画法施行细则(90.05.04)
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规则(摘要)(93.06.15)
非都市土地使用区及使用地变更申请案件委託直辖市
县(市)政府办理审查作业要点(93.03.18)
非都市土地开发审议作业规范(93.05.24)
非都市土地开发许可审查收费标准(91.11.21)
非都市土地开发影响费征收办法(90.08.29)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估法系
环境影响评估法(92.01.08)
环境影响评估法施行细则(92.08.13)
「开发行为应实施环境影响评估细目及范围认定标准」(91.12.31)
第三章 水土保持法系
水土保持法(92.12.17)
水土保持法施行细则(89.02.29)
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摘要--迳流系数部分)
规划设计(92.08.15)
第四章 目的事业主管法系
农地释出方案(摘要)(86.03.14)
国民中小学设备基准(摘要)(91.06)
高尔夫球场管理规则(88.08.25)
观光旅馆业管理规则(92.04.28)
殡葬条例(91.07.17)
促进产业升级条例(92.02.06)
休闲农场辅导管理办法(93.02.27)
工商综合区设置方针及申请作业要点(92.08.13)
第五章 其他主管法系
原住民保留地开发管理办法(92.04.16)
921震灾重建暂行条例(92.02.07)
国有财产法(92.02.06)
建筑技术规则设计施工编第十三章山坡地建筑(93.03.10)
山坡地建筑管理办法(92.03.26)
水利法(92.02.06)
水利法施行细则(79.03.16)
自来水法(93.06.30)
下水道法(89.12.20)
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非都市土地开发审议法令汇编》时,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扑面而来。我一直对台湾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发展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非都市土地开发,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产业升级、环境保护和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这些开发项目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而严格的“审议”程序,其中的法律法规更是错综复杂,让人望而生畏。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阐释非都市土地开发中的“审议”环节,例如,究竟有哪些主要的审议机构和委员会?在进行开发许可的审议时,它们会重点关注哪些方面?是环境影响评估、生态保育需求、还是土地的承载能力?书中是否会包含针对不同开发类型(如工业、商业、住宅、观光休闲等)的具体审议标准和流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理解台湾非都市土地开发政策和法规的权威参考,帮助我梳理清楚那些常常令人困惑的法律条文,并更深刻地理解这些法规在保障土地合理利用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评分拿到《非都市土地开发审议法令汇编》这本书,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和专业性。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台湾城乡发展议题的人,我深知非都市土地的开发是构成我们土地利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深远。然而,围绕着这些土地的开发,相关的法律法规往往繁复且更新频繁,对于普通民众或非专业人士来说,要全面掌握并非易事。这本书的名字“审议法令汇编”就直接点出了其核心价值:它将是理解非都市土地开发过程中最关键的“审议”环节的权威指南。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详尽地梳理和解释,在非都市土地的开发申请过程中,有哪些核心的审议机制在发挥作用?这些审议机制又是如何运作的?例如,在审批一项新的工业区设立或农业区转变为休闲观光用地时,会涉及哪些具体部门的审查?审查的标准又是什么?书中是否会包含对《开发许可法》、《区域计划法》等相关法律的深入解读,并重点剖析其中与“审议”环节相关的具体条款和操作细则?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提供法令的原文,更能辅以必要的解释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法令背后的逻辑和目的,以及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台湾非都市土地开发制度的绝佳机会。
评分这本书《非都市土地开发审议法令汇编》一拿到手,我就觉得它是一本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宝藏。我一直对台湾的土地利用和城乡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非都市土地的开发,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我们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乡村景观。然而,我们都知道,非都市土地的开发背后,隐藏着一套复杂而细致的法律法规体系,其中“审议”环节更是其中的核心和难点。这本书恰恰将这些“审议法令”汇编在一起,这对于我们想要深入了解这个领域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在非都市土地的开发申请过程中,究竟需要经过哪些关键的“审议”环节?这些审议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比如,是为了评估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还是为了确保土地利用的合规性?书中会不会对不同类型的开发项目(例如,工业区、观光休闲区、特定农业设施等)在审议程序和标准上是否存在差异进行详细说明?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越复杂的法律条文,理解那些“审议”背后所代表的考量和决策过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非都市土地的开发并非随意而为,而是受到严格的法律约束和审慎的评估。
评分哇,拿到这本「非都市土地开发审议法令汇编」,我内心真的有种如获至宝的感觉!这年头,要找到一本把那么庞大、那么细碎的土地开发相关法律法规整理得井井有条的书,真的太不容易了。我们知道,台湾的土地利用,尤其是非都市土地,涉及的部门多,层级复杂,而且不同区域、不同用途的土地,适用的规定也千差万别。常常是我们听到哪里有开发项目,背后却是一堆繁复的审议流程和法律条文在运作,一般人根本无从下手。我本身就是从事与农业相关的产业,经常需要关注土地使用的变动,有时候看到一些农地的转型或是观光休闲设施的设置,总会好奇背后是怎么样的法规在支撑,或者说,有什么样的限制和条件。这本书的名字就直接点出了核心——「审议法令」,这正是我们最需要的。我特别想知道,在这些开发项目进入实际审议阶段时,有哪些关键的审查要点?哪些单位拥有最终的决定权?不同类型的开发案(比如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农业区内的特定用途开发等)在审议流程上会有哪些差异?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会不会解释这些法令背后的逻辑和精神?因为光看条文,有时候会觉得枯燥乏味,但如果能理解为什么要有这些规定,以及这些规定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那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拨开迷雾,更清晰地了解非都市土地开发的脉络,甚至在面对一些实际的土地问题时,能够找到应对的方向。
评分这本《非都市土地开发审议法令汇编》真是来得太及时了!我之前一直对台湾的土地开发议题很感兴趣,但每次深入了解,都会被各种复杂的法规搞得晕头转向。特别是非都市土地,它的概念就比都市土地更宽泛,里面包含的用途和开发类型也五花八门,涉及的法律条文更是海量。这本书的名称直接点出了它的核心——“审议法令”,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最想弄清楚的部分。我一直很好奇,在台湾,一块非都市土地要从“农地”或者“林地”变成可以开发的“建地”,中间到底经历了哪些“审议”过程?这个“审议”究竟是怎样运作的?是由哪些层级的政府部门来负责?审批的标准又是什么?会不会有公众参与的机制?书里会不会详细介绍像《土地开发许可办法》、《都市计划法》等主要法规下,与非都市土地开发相关的具体审议条文和流程?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明确的答案,了解在申请开发、变更土地用途时,到底需要准备哪些文件,需要通过哪些程序,以及可能面临哪些挑战。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指导,比如针对不同类型的开发项目,分析其审议的重点和难点,那对我的帮助就太大了。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深入理解台湾土地开发体系的敲门砖,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非都市土地开发背后的规则和逻辑。
评分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非都市土地开发审议法令汇编》时,眼睛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封面设计虽然朴实,但却透着一股专业和权威感。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地方的土地发展,其实就是了解这个地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其中非都市土地的开发,往往是连接城乡、塑造区域特色的关键。在台湾,我们常说「重北轻南」或「都市化」的问题,但其实非都市土地的规划和管理,直接影响着我们居住的环境、产业的发展,甚至是生态保育的成败。这本书恰恰切入了这个非常重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领域。我尤其好奇的是,在“审议”这两个字背后,究竟包含了哪些具体的程序和要求?比如,一个申请开发的项目,从提出到最终获批,需要经过哪些部门的审查?每个部门又关注哪些方面的评估?是环境影响评估、交通影响评估、还是公共设施容量评估?书里是否会详细列出这些审议的层级、标准和可能遇到的挑战?我常常看到一些开发案因为程序繁复、法规不明而延宕,甚至引发争议。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引,让我能够理解这些流程的逻辑,甚至提前预见到可能存在的问题,那对我的帮助将是巨大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了解台湾非都市土地开发机制的得力助手,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土地利用背后的法律依据,以及这些法律是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
评分这本《非都市土地开发审议法令汇编》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光看书名,就知道这是一本非常有份量的工具书,特别适合我们这种对台湾土地规划和发展有深入了解需求的人。我一直觉得,非都市土地的开发,是决定台湾未来发展空间和城乡平衡的重要因素,但相关的法律法规却非常复杂,而且往往需要经过层层“审议”才能最终落地。这本书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我特别好奇的是,书里对于“审议”的流程和要点是如何阐述的?比如,一个工业区的设立,从最初的选址、规划,到最终获得开发许可,需要经过哪些关键的审议环节?哪些单位说了算?审查的标准是什么?有没有考虑环境、交通、居民意见等因素?以及,书里会不会涉及到不同类型非都市土地(如保护区、农业区、特定公共设施保留地等)在开发审议时的差异化规定?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法令的简单罗列,更能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和解读,让我明白这些法令为何如此规定,以及它们在实际操作中是如何被应用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了解台湾非都市土地开发审批体系的权威参考,帮助我理清复杂的条文,理解背后的逻辑,并为我参与相关讨论提供更扎实的基础。
评分拿到《非都市土地开发审议法令汇编》这本书,我第一感觉是它非常厚重,这让我对内容的充实度充满了期待。作为一名对房地产和城市发展有持续关注的读者,我深知非都市土地开发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产业的布局,更直接影响着台湾各地的城乡风貌和居民的生活品质。然而,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往往复杂且分散,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要深入了解其内涵并非易事。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了解到在非都市土地的开发过程中,有哪些核心的“审议”环节是必须经历的?这些审议的目的是什么?又是如何确保开发行为符合公共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例如,对于工业区、住宅区、农业区的开发,以及各种特定用途(如观光、休闲、教育等)的开发,在审议标准和程序上会有哪些差异?书中是否会包含一些具体的案例,说明在实际审议过程中,哪些因素是决定性的,哪些是容易导致卡关的?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条文,更能提供一些解读和分析,帮助读者理解这些法律背后的逻辑和时代背景,从而能够更全面地把握非都市土地开发的脉络。这本书的价值,我想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打破信息壁垒,让更多人能够理性地参与到土地开发的相关讨论中来。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份量,「非都市土地开发审议法令汇编」。我拿到手的时候,感觉沉甸甸的,封面设计也很朴实,一看就知道是那种严谨的工具书。我本来就一直对都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在台湾,我们知道都市的扩张和非都市土地的开发是相当复杂的问题。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在讨论土地利用的时候,总是停留在比较宏观的层面,或者关注一些已经开发成熟的区域。但实际上,非都市土地的开发,比如一些农业区的转型、工业区的设立、甚至是一些新兴的观光休闲区域的规划,这些才是影响台湾土地面貌最直接、最深刻的因素之一。而这些开发,背后牵扯到的法律法规,可以说是错综复杂,一不小心就容易触碰红线,或者导致开发过程卡关。所以,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汇编了相关法令的书,它的价值真的不言而喻。我特别期待能够从中了解到,到底是什么样的法律框架在指导着这些非都市土地的开发,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又有哪些重要的审议程序和要求。我希望这本书不只是一个法令的堆砌,更能提供一些案例分析或者解读,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法令是如何在现实中发挥作用的。当然,我也知道,法令本身是不断更新和修改的,所以希望这本书能够尽力做到时效性,至少能够覆盖到最近几年的重要修订。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很高,觉得它应该能填补我在这方面知识的空白,并且为我未来的学习或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非都市土地开发审议法令汇编》光听就让人感觉非常专业,内容肯定很扎实。作为在台湾生活多年的居民,我一直对我们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方式很关心,特别是那些不在我们传统认知里的“都市”区域,它们的开发往往更复杂,也更需要审慎。我经常会注意到一些新闻报道,关于新的工厂、大型仓储、甚至是观光农场要开发的,背后总是牵扯到很多法律条文和审批流程,其中“审议”这个环节尤其重要,但也最令人费解。所以,这本书正好抓住了这个核心。我迫切想知道,在这些非都市土地的开发项目中,究竟有哪些关键的“审议”程序?是地方政府的审议?还是中央部门的审议?或者是跨部门的联合审议?这些审议的依据是什么?有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比如关于开发项目的规模、影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等等?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那些影响开发许可的“关键法令”,比如《开发许可法》、《区域计划法》以及相关的细则?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本“使用手册”一样,帮我把这些零散的、专业的法律条文梳理清楚,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在非都市土地开发背后,那些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以及有哪些重要的考量因素。这本书的价值,我想就在于它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去理解和参与关于我们土地未来的讨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