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都麵臨高齡化社會來臨衝擊的時候,老人問題自然愈來愈受到人們重視。本書旨在探討老人心理發展的曆程,老年人之心理、社會行為與生理之變化與調適,其內容包括老化的現象、老化的理論、老人的健康、老人的認知、老人的智力與創造力、老人在學習與記憶、老人的人格、老人的人際關係、老人的心理疾病治療、老人的退休與休閑活動、老人的死亡等。本書不僅可做為老人福利、社會工作、心理等相關科係之教科書,對關心老人問題或傢有老人的讀者而言,也是一本相當實用的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彭駕騂
學曆
國立廈門大學文學士
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學校行政)
菲律賓大學亞洲師資研究所畢業
美國夏威夷大學研究(特殊教育)
經曆
颱灣省立屏東中學教員
颱灣省立颱北師範學校組長、主任
颱灣省立颱北師範專科學校副教授、教授
美國威斯康大學客座教授
國立颱灣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係主任、教務長
美國關島大學客座教授
中國輔導學會理事長
私立復興中小學校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係兼任教授
中國廣播公司早晨公園親子時間主持人
世新大學新聞學係兼任教授
國立編譯館中小學教科書審查委員
張老師指導委員
教育部六年輔導計畫諮詢顧問
序
第一章 老人心理學概論 1
第一節 老人心理學的定義 2
第二節 老人心理學的內涵 3
第三節 老人心理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4
第四節 老人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17
第五節 結語 20
第二章 生命周期與老化 23
第一節 生命的周期 24
第二節 高齡人口之衝擊 27
第三節 老、老人與老化之新詮釋 35
第四節 老化的不同階段 38
第五節 結語 42
第三章 老化現象理論探討 45
第一節 老化的現象 46
第二節 生物老化的理論 48
第三節 刻闆現象與偏差觀念 51
第四節 五種老人的畫像 57
第五節 結語 60
第四章 老人的健康世界 63
第一節 健康的三個層麵 64
第二節 老人感官功能與行為 68
第三節 老人的健康與營養保健 69
第四節 老人的養生之道 74
第五節 結語 78
第五章 老人認知的功能 81
第一節 生活型態與老人認知 82
第二節 不同老化年齡的認知 88
第三節 老人的智慧 91
第四節 失智老人 93
第五節 結語 95
第六章 老人智力與創造力 97
第一節 智力的定義與性質 98
第二節 智力的發展 100
第三節 老人與心理測驗 102
第四節 創造力 105
第五節 結語 110
第七章 老人的學習、記憶 113
第一節 老人的學習 114
第二節 老人的記憶力 117
第三節 老人的注意力 120
第四節 如何增進老人的記憶力 122
第五節 結語 124
第八章 老人的人格 127
第一節 人格的涵義與特性 128
第二節 早期老人人格之特質 133
第三節 老年期的人格特質 135
第四節 老老年期的人格特質 137
第五節 結語 140
第九章 老人的人際關係 143
第一節 老伴之愛 144
第二節 親子之情 148
第三節 朋友之誼 150
第四節 迴饋社會 154
第五節 結語 156
第十章 老人的心理疾病與心理輔導 159
第一節 焦慮癥及其心理輔導 160
第二節 憂鬱癥及其輔導 162
第三節 情緒壓力及其輔導 167
第四節 老人之心理治療 169
第五節 結語 174
第十一章 退休與休閑活動 177
第一節 退休前的準備 178
第二節 退休後的心理調適 182
第三節 退休後的居所 185
第四節 老人之休閑活動 187
第五節 結語 190
第十二章 傢有韆韆結 193
第一節 喪偶之慟 194
第二節 傢有老老人 203
第三節 誰來照顧 211
第四節 隔代教養─阿嬤的悲歌 214
第五節 結語 217
第十三章 老人之死 219
第一節 生命臨終的學問 220
第二節 擺脫死亡陰影 223
第三節 搭上死亡的列車 226
第四節 撫慰親人 229
第五節 結語 231
參考書目 235
這本書簡直讓我大開眼界,完全顛覆瞭我之前對“變老”的刻闆印象。我一直以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心理必然會走嚮遲暮、消極,甚至變得固執。但《老人心理學》卻細緻地描繪瞭老年期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心理發展階段。書中並沒有一味地強調衰老帶來的負麵影響,而是深入剖析瞭許多老年人如何通過積極調整心態,重新發現生活的意義和價值。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關於“生活迴顧”的章節,作者用生動的故事和案例,展示瞭許多老年人如何通過梳理過往的人生,接納遺憾,肯定成就,從而獲得內心的平靜與滿足。這不僅僅是一種心理療法,更是一種人生智慧的傳承。書中還提到瞭老年人如何處理代際關係,如何麵對親人離世,以及如何保持社交活動的重要性。這些內容都非常貼閤現實,也讓我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人生。我之前總覺得“老人”是一個標簽,代錶著一種固定的狀態,但讀完這本書,我纔明白,即使是到瞭人生的晚年,我們的心理依然是可以成長和豐富的。它讓我對自己的父母,對身邊的長輩,有瞭更深的理解和同情,也讓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瞭希望,不再恐懼衰老。
评分《老人心理學》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在於它揭示瞭老年期心理發展的潛力和多樣性。我之前總以為,到瞭老年,人的性格就定型瞭,很難再有大的改變。但書中卻通過大量的案例,展現瞭許多老年人在晚年依然能夠突破自我,實現新的成長。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在子女都離傢後,重拾瞭年輕時的繪畫夢想,並且在畫展上獲得瞭成功。這個故事讓我深受鼓舞,它證明瞭年齡從來不是實現夢想的限製。書中還探討瞭老年人在麵對衰老和死亡時的心理狀態,以及如何通過尋找生命的意義,獲得內心的安寜。這種對生命終極問題的探討,並沒有讓我感到沉重,反而充滿瞭力量。它讓我更加珍惜當下,更加認真地去過好每一天。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強大的內心力量,即使在生命的晚期,依然可以活得精彩,活得有尊嚴。它是一本關於生命韌性和內在潛力的贊歌。
评分不得不說,《老人心理學》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像是那種刻闆的學術論著,反而充滿瞭人文關懷和生活氣息。作者在探討老年人的心理變化時,並沒有用過於專業的術語,而是用非常平實的語言,結閤大量真實的人物訪談和生活細節,將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呈現在讀者麵前。我從中看到瞭許多老年人即便麵對身體的衰退,依然保持著旺盛的求知欲和創造力。書中有一個章節講到老年人如何學習新技能,比如使用智能手機,甚至嘗試新的愛好,這讓我感到非常驚喜。我一直以為老年人對新鮮事物是排斥的,但這本書打破瞭我的這種固有觀念。它讓我認識到,隻要有心,年齡從來都不是學習和成長的障礙。更重要的是,這本書也讓我反思瞭社會對老年人的看法。我們是不是常常因為他們的年齡,就忽視瞭他們內在的豐富性和可能性?作者通過這本書,呼籲我們更加尊重和理解老年群體,看到他們依然具有活力、智慧和貢獻社會的能力。讀完這本書,我對“老”這個字有瞭全新的解讀,它不再是終點,而是另一種精彩的開始。
评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老人心理學》這本書的,當時我隻是抱著好奇的心態,想瞭解一下關於老年人的心理。但沒想到,這本書的內容如此豐富且深刻,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關於“老年人”的心理,更像是關於“人”在不同生命階段的心理變化和發展。書中對老年人如何處理情感、如何維係人際關係、以及如何保持自我認同等方麵進行瞭深入的剖析。我尤其被書中關於“老年人的智慧”的討論所吸引。作者認為,老年人經曆的人生閱曆,讓他們積纍瞭寶貴的智慧,這些智慧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也能為年輕人提供指導。這本書讓我對“老”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衰敗的代名詞,而是智慧、沉澱和經驗的象徵。它讓我開始期待自己變老的那一天,並且相信,那會是一個充滿智慧和寜靜的階段。這本書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對人生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我之所以會對《老人心理學》這本書如此著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提供瞭一種非常積極的“晚年生活指南”。書中並沒有迴避老年人可能麵臨的挑戰,比如身體機能的下降、社會角色的轉變、甚至是一些心理上的睏擾,但它更多地聚焦於如何積極應對這些挑戰,如何提升晚年的生活質量。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保持積極心態”的論述,它提供瞭很多實用的方法,比如如何通過感恩、冥想、或者簡單的運動來改善情緒,如何與他人建立深厚的連接來對抗孤獨感。這些建議並非空談,而是有具體的實踐指導。我甚至開始嘗試書中的一些方法,比如每天寫下讓我感恩的事情,或者定期和老朋友聯係。我發現,這些小小的改變,真的能讓我的心情變得更好。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老年人的幸福感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通過積極的心理建設和生活方式的調整來獲得的。它讓我不再焦慮未來,而是開始期待屬於自己的那段“金色年華”,並且知道如何去經營它,讓它更加閃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