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都面临高龄化社会来临冲击的时候,老人问题自然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本书旨在探讨老人心理发展的历程,老年人之心理、社会行为与生理之变化与调适,其内容包括老化的现象、老化的理论、老人的健康、老人的认知、老人的智力与创造力、老人在学习与记忆、老人的人格、老人的人际关系、老人的心理疾病治疗、老人的退休与休闲活动、老人的死亡等。本书不仅可做为老人福利、社会工作、心理等相关科系之教科书,对关心老人问题或家有老人的读者而言,也是一本相当实用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彭驾骍
学历
国立厦门大学文学士
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学校行政)
菲律宾大学亚洲师资研究所毕业
美国夏威夷大学研究(特殊教育)
经历
台湾省立屏东中学教员
台湾省立台北师范学校组长、主任
台湾省立台北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教授
美国威斯康大学客座教授
国立台湾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系主任、教务长
美国关岛大学客座教授
中国辅导学会理事长
私立复兴中小学校长
国立彰化师范大学辅导系兼任教授
中国广播公司早晨公园亲子时间主持人
世新大学新闻学系兼任教授
国立编译馆中小学教科书审查委员
张老师指导委员
教育部六年辅导计画谘询顾问
序
第一章 老人心理学概论 1
第一节 老人心理学的定义 2
第二节 老人心理学的内涵 3
第三节 老人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4
第四节 老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7
第五节 结语 20
第二章 生命周期与老化 23
第一节 生命的周期 24
第二节 高龄人口之冲击 27
第三节 老、老人与老化之新诠释 35
第四节 老化的不同阶段 38
第五节 结语 42
第三章 老化现象理论探讨 45
第一节 老化的现象 46
第二节 生物老化的理论 48
第三节 刻板现象与偏差观念 51
第四节 五种老人的画像 57
第五节 结语 60
第四章 老人的健康世界 63
第一节 健康的三个层面 64
第二节 老人感官功能与行为 68
第三节 老人的健康与营养保健 69
第四节 老人的养生之道 74
第五节 结语 78
第五章 老人认知的功能 81
第一节 生活型态与老人认知 82
第二节 不同老化年龄的认知 88
第三节 老人的智慧 91
第四节 失智老人 93
第五节 结语 95
第六章 老人智力与创造力 97
第一节 智力的定义与性质 98
第二节 智力的发展 100
第三节 老人与心理测验 102
第四节 创造力 105
第五节 结语 110
第七章 老人的学习、记忆 113
第一节 老人的学习 114
第二节 老人的记忆力 117
第三节 老人的注意力 120
第四节 如何增进老人的记忆力 122
第五节 结语 124
第八章 老人的人格 127
第一节 人格的涵义与特性 128
第二节 早期老人人格之特质 133
第三节 老年期的人格特质 135
第四节 老老年期的人格特质 137
第五节 结语 140
第九章 老人的人际关系 143
第一节 老伴之爱 144
第二节 亲子之情 148
第三节 朋友之谊 150
第四节 回馈社会 154
第五节 结语 156
第十章 老人的心理疾病与心理辅导 159
第一节 焦虑症及其心理辅导 160
第二节 忧郁症及其辅导 162
第三节 情绪压力及其辅导 167
第四节 老人之心理治疗 169
第五节 结语 174
第十一章 退休与休闲活动 177
第一节 退休前的准备 178
第二节 退休后的心理调适 182
第三节 退休后的居所 185
第四节 老人之休闲活动 187
第五节 结语 190
第十二章 家有千千结 193
第一节 丧偶之恸 194
第二节 家有老老人 203
第三节 谁来照顾 211
第四节 隔代教养─阿嬷的悲歌 214
第五节 结语 217
第十三章 老人之死 219
第一节 生命临终的学问 220
第二节 摆脱死亡阴影 223
第三节 搭上死亡的列车 226
第四节 抚慰亲人 229
第五节 结语 231
参考书目 235
我之所以会对《老人心理学》这本书如此着迷,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积极的“晚年生活指南”。书中并没有回避老年人可能面临的挑战,比如身体机能的下降、社会角色的转变、甚至是一些心理上的困扰,但它更多地聚焦于如何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如何提升晚年的生活质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保持积极心态”的论述,它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方法,比如如何通过感恩、冥想、或者简单的运动来改善情绪,如何与他人建立深厚的连接来对抗孤独感。这些建议并非空谈,而是有具体的实践指导。我甚至开始尝试书中的一些方法,比如每天写下让我感恩的事情,或者定期和老朋友联系。我发现,这些小小的改变,真的能让我的心情变得更好。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老年人的幸福感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积极的心理建设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来获得的。它让我不再焦虑未来,而是开始期待属于自己的那段“金色年华”,并且知道如何去经营它,让它更加闪耀。
评分这本书简直让我大开眼界,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变老”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理必然会走向迟暮、消极,甚至变得固执。但《老人心理学》却细致地描绘了老年期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心理发展阶段。书中并没有一味地强调衰老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是深入剖析了许多老年人如何通过积极调整心态,重新发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生活回顾”的章节,作者用生动的故事和案例,展示了许多老年人如何通过梳理过往的人生,接纳遗憾,肯定成就,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疗法,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传承。书中还提到了老年人如何处理代际关系,如何面对亲人离世,以及如何保持社交活动的重要性。这些内容都非常贴合现实,也让我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人生。我之前总觉得“老人”是一个标签,代表着一种固定的状态,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即使是到了人生的晚年,我们的心理依然是可以成长和丰富的。它让我对自己的父母,对身边的长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不再恐惧衰老。
评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老人心理学》这本书的,当时我只是抱着好奇的心态,想了解一下关于老年人的心理。但没想到,这本书的内容如此丰富且深刻,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关于“老年人”的心理,更像是关于“人”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发展。书中对老年人如何处理情感、如何维系人际关系、以及如何保持自我认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老年人的智慧”的讨论所吸引。作者认为,老年人经历的人生阅历,让他们积累了宝贵的智慧,这些智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也能为年轻人提供指导。这本书让我对“老”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衰败的代名词,而是智慧、沉淀和经验的象征。它让我开始期待自己变老的那一天,并且相信,那会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宁静的阶段。这本书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不得不说,《老人心理学》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像是那种刻板的学术论著,反而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生活气息。作者在探讨老年人的心理变化时,并没有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是用非常平实的语言,结合大量真实的人物访谈和生活细节,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从中看到了许多老年人即便面对身体的衰退,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书中有一个章节讲到老年人如何学习新技能,比如使用智能手机,甚至尝试新的爱好,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我一直以为老年人对新鲜事物是排斥的,但这本书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有观念。它让我认识到,只要有心,年龄从来都不是学习和成长的障碍。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也让我反思了社会对老年人的看法。我们是不是常常因为他们的年龄,就忽视了他们内在的丰富性和可能性?作者通过这本书,呼吁我们更加尊重和理解老年群体,看到他们依然具有活力、智慧和贡献社会的能力。读完这本书,我对“老”这个字有了全新的解读,它不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精彩的开始。
评分《老人心理学》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在于它揭示了老年期心理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我之前总以为,到了老年,人的性格就定型了,很难再有大的改变。但书中却通过大量的案例,展现了许多老年人在晚年依然能够突破自我,实现新的成长。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在子女都离家后,重拾了年轻时的绘画梦想,并且在画展上获得了成功。这个故事让我深受鼓舞,它证明了年龄从来不是实现梦想的限制。书中还探讨了老年人在面对衰老和死亡时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通过寻找生命的意义,获得内心的安宁。这种对生命终极问题的探讨,并没有让我感到沉重,反而充满了力量。它让我更加珍惜当下,更加认真地去过好每一天。这本书让我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即使在生命的晚期,依然可以活得精彩,活得有尊严。它是一本关于生命韧性和内在潜力的赞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