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最大特色之一是列出了验证当代美国重要犯罪学理论较具代表性的实证研究,以及这些研究如何设法测量理论的具体方法,试图让目前理论与实证脱节的犯罪学研究,能够建构一套标准化的测量方法,且让后继者得以在这些统一的测量基础上,比较理论的有效性。本书特色之二是力图把我国历史上有关犯罪的哲学论点,恰当的融入西方犯罪学的理论中。犯罪学在我国虽是一门西方学科,但是这并不是说,我国历史上就没有关于犯罪思想的火花,先哲许多关于犯罪的精辟论断,并不亚于西方理论,故本书也尝试将先哲思想加入论述。
作者简介
周愫娴
现任: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教授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兼任教授
中央银行性骚扰防制申诉评议委员会委员
法务部调查局廉政委员会谘询委员
法务部少年矫正学校再申诉委员会委员
行政院青少年事务谘询委员会谘询委员
台北市流氓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
台北县少年辅导委员会委员
桃园县少年辅导委员会委员等谘询工作
中华民国犯罪学学会创会理事之一
美国犯罪学学会会员
同时担任「犯罪学与刑事司法研究」期刊主编
学历:国立政治大学社会学系取得法学学士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取得硕士、博士学位
经历:自1992年回台任教后,先后任教于台北市立师范学院社教系(专任)
辅仁大学社会学系(兼任)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社教系(兼任)
研究兴趣:「少年犯罪」、「白领犯罪」、「法律社会学」
主要着述专书:「变迁中的犯罪问题与社会控制」、「少年犯罪」、「比较犯罪学」
以及翻译之「社会学」、「犯罪学理论」等
并陆续于各期刊发表相关论文
曹立群
现任:美国东密西根大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犯罪学系教授
学历:1993年取得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社会学系博士
经历:他是许多专业杂志的编委
2000年在德国玛普国际刑法学、犯罪学研究所做研修访问半年
曾应邀访问过德国,波兰,英国,瑞士,俄国,立陶宛,中国,香港,台湾的许多大学和研究所
曾担任美国犯罪学会国际犯罪学部理事会理事(2002-2005)
美国犯罪学会在联合国的代表之一 (2003-2005)
2004年Fulbright奖学金高级研究员,是阿尔巴尼亚社会学研究所的荣誉会员
获奖:1993年荣获全美刑事司法学会安德生最佳学生论文奖
1998年在第12届国际犯罪学大会上荣获最佳青年学者论文奖
着作:「犯罪学主要理论:概念与量化」(英文)
和John Winterdyk 主编「比较犯罪学的经验与教训」(英文)
发表学术论文五十多篇
研究兴趣:少年犯罪、自杀问题、警政研究、刑事司法研究、犯罪学理论
第一章 犯罪学理论
第二章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犯罪的测量
第四章 理性选择理论和日常活动理论
第五章 犯罪生物理论、心理理论和中立化理论
第六章 社会解组理论
第七章 迷乱理论
第八章 差别接触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第九章 暴力次文化理论
第十章 社会键理论
第十一章 标签理论
第十二章 冲突理论
第十三章 整合理论
第十四章 犯罪学理论的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