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内第一本人格疾患介绍的专书。本书的特色是将十分复杂的人格疾患,做了相当有趣而深入浅出的介绍。由于人格疾患需要具备生物学、心理动力、认知行为、人际、团体心理治疗等基本概念,很少有一本书可以做出如此完整的整理。
在谘商、心理治疗以及临床的工作情境当中,遇到人格疾患的机会并不少,处理的方式如果按照一般的谘商和心理治疗的程序,常常会事倍功半,对于个案和专业人员都造成相当大的困扰。这一本书正好可以提供专业人员处理类似个案的引导,并且本书当中提到许多心理治疗的理论都是相当新的,正好也经由作者深入浅出的处理,让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具备相当丰富的当代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的概念。本书的另外一个特色是,提供许多有趣的图片和解说,让我们将人格的理论融入在日常生活当中,更对于紧张繁忙的接案生活,增添了不少幽默和乐趣。
译者简介
唐子俊
现职
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及心理治疗督导
学历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及辅导研究所博士
高雄医学大学行为科学精神医学组硕士
高雄医学大学医学系医学士
经历
美国钮约大学Tisch医学中心研究员
英国伦敦大学精神研究所训练合格
高雄张老师督导
高雄市国中辅导团督导
高雄市高中职辅导团督导
唐慧芳
现职
自由翻译作家
药师
学历
美国奥勒冈州立大学硕士肄业
台北医学院药学系学士
李珣
现职
空军航空技术学院讲师
高雄张老师中心督导
中华沟通分析协会(TTAA)兼任谘商师
有多年教学与谘商辅导经验,并从事口译与翻译工作
第一章 类分裂人格
第二章 妄想性人格
第三章 分裂型人格
第四章 戏剧化人格
第五章 反社会人格
第六章 边缘性人格
第七章 自恋人格
第八章 逃避人格
第九章 依赖人格
第十章 强迫人格
第十一章 负向(被动攻击)性人格
第十二章 其他人格相关主题
第十三章 老年的人格改变
拿到这本书,我immediately 联想到自己曾经对某些人的行为感到不解,甚至有些畏惧。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有些人似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的逻辑和我们格格不入。这本书的名字《失序的人格-人格疾患的评估与治疗》,就像一把钥匙,让我渴望打开这扇通往理解的门。我特别期待它能在“治疗”这个层面有所建树。我好奇,对于那些“失序”的人格,是否存在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是否能帮助他们重塑自我,融入社会?我设想,书中或许会介绍一些心理治疗的流派和技术,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传达一种希望——即使面对复杂的人格问题,通过专业的介入和个体的努力,依然存在改变和疗愈的可能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带来启示,也为关心他们的人提供一些方向和力量。
评分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脑海中 immediately 浮现出了一些在电影、电视剧里常常出现的角色。那些极具魅力却又难以捉摸,时而温情脉脉时而歇斯底里的形象,常常让我感到既着迷又担忧。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深入剖析这些“失序”的人格,让我们看到他们行为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挣扎和痛苦。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关于“治疗”的部分。毕竟,了解问题固然重要,但找到解决之道才是最终目的。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心理治疗的介绍,或许会涉及一些主流的治疗方法,比如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动力学疗法等等。我很好奇,对于那些“失序”的人格,心理治疗是否真的有效?它的过程是怎样的?是否会经历痛苦的反复,又或者会有意想不到的突破?这本书,如果能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即使是那些被我们认为是“怪异”或者“难以相处”的人,他们也有可能在专业的帮助下,重新找回内心的平衡,那将是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很引人入胜,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会遇到,但又难以深入理解的人。有时,我们会觉得某些人的行为模式非常奇特,甚至有些令人困惑,仿佛他们与我们共享的现实世界存在着某种隔阂。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盏探照灯,照亮了这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复杂内心世界。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将那些抽象的心理学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让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也能窥探人格疾患的奥秘。是那些经典的案例分析,还是别出心裁的图表解读? 我设想,书中或许会详细介绍几种最常见的人格疾患,比如边缘型人格、自恋型人格,甚至是我们常常在影视作品中听到的反社会型人格。但我不希望它仅仅是枯燥的定义堆砌,更期待作者能通过生动的叙事,让我们感受到患者内心的挣扎与痛苦,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无奈。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和应对这些人格疾患的实用建议,不仅是对心理健康专业人士,也是对普通人。毕竟,了解是理解的前提,而理解是接纳的开始。这本书,或许能帮助我们打破那些无形的壁垒,以更包容、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失序”。
评分“失序的人格”,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它暗示着那些不符合常规,甚至有些令人不安的心理状态。我一直对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感到着迷,特别是那些与众不同、甚至有些“出格”的表现。这本书的标题让我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失序”?是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偶尔会遇到的,略显偏执或者固执己见的人,还是更严重的、需要专业干预的心理障碍?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丰富的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鲜活的例子来阐释不同类型的人格疾患。我希望这些案例不仅仅是枯燥的医学记录,而是能够让我们感同身受,理解患者内心的感受和困境。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探讨这些“失序”是如何形成的,是遗传因素、童年经历,还是社会环境的影响?了解其成因,或许能帮助我们以更温和、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理解和接纳。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人格”这个概念,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环境塑造的?而当它“失序”的时候,又意味着什么?这本书的名字《失序的人格-人格疾患的评估与治疗》恰好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疑问。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在“评估”这个环节做得非常出色。毕竟,了解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到解决之道。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评估工具或者问卷,能够帮助读者初步了解自身或者身边人是否存在某些潜在的人格问题。当然,我并不期待它能替代专业的心理诊断,但至少能提供一个初步的筛查方向。而且,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些评估方法背后的原理,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比如,为什么某些问题能够反映出某种人格特质?这些特质又是如何与“疾患”区分开来的?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一步步深入人格的迷宫,同时又为我们提供了一张清晰的地图,让我们不至于迷失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