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作者费雪博士乃是主导编修美国2002年版伦理法的灵魂人物,因此由她解释此最新版的伦理法,应最具有公信力。
2.简洁的介绍伦理法的历史,以及每一次改版的主要目的与进行修改的过程。让读者明白伦理法必须随着时代的演进与社会的变化而时时调整内容,但又秉持心理学专业的特色。
3.为了让心理学相关之工作者能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最新修改的伦理准则,本书编制了工作场所与相关准则的交叉对照表。
4.本书根据2002年版伦理法之编排,逐一介绍并解说每一条准则之意涵与适用范围。同时附上案例说明,俾便掌握如何在实务中活用这些准则。
5.在解说每一个准则时,皆对照1992年版之条文,并註明此准则是新增加的、修改过的、或是扩增原意。
6.独创六种小图示来涵盖心理学目前的六大领域:教学、研究、工商组织、司法、网际网路、与开处方。这些图示会出现在相关的内容之前,提醒读者注意。
7.本书附录2002年版完整的伦理法,以及台湾版的「心理师法」,以供读者参照引用。
译者简介
郎亚琴
现职:大叶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专任副教授
特约谘商心理师
学历: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研究所教育博士
经历:东海大学兼任副教授
岭东科技大学副教授
国立空大兼任副教授
专长:短期心理谘商、个别谘商、团体谘商
人际沟通、家暴与性侵害、两性关系
证照:谘商心理师证照
张明松
现任:各社福机构特约谘商师
学历:美国维吉尼亚州威廉玛琍学院社区心理谘商学系硕士
曾任:静宜大学学生辅导中心资源教室辅导老师
台中观音线谘商督导
专长:家族治疗、夫妻协谈
个别协谈(儿童、青少年、成人)
家暴与性侵害受虐者暨加害者谘商
证照:具谘商心理师证照
第一部分:简介与历背景
第一章 心理学的伦理法
第二章 伦理法的简介与应用、序言与通则
第三章 与1992年伦理法的不同处
第二部分:强制性准则
第四章 解决伦理争议之准则
第五章 有关能力之准则
第六章 人际关系准则
第七章 保守隐私与机密之准则
第八章 有关广告和其他公开声明之准则
第九章 有关于记录之保存和费用的伦理准则
第十章 有关于教育和训练的伦理准则
第十一章 有关于研究和出版的伦理准则
第十二章 有关于评量的伦理准则
第十三章 有关治疗的伦理准则
第十四章 APA伦理法与伦理决策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技能升级”的契机。我一直认为,心理咨询师不仅仅是要掌握各种咨询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个坚实的伦理基础,能够准确地把握职业的边界,并在复杂的情境中做出明智的判断。然而,理论上的伦理原则,与真实的临床实践之间,总存在着一层看不见的薄膜。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帮助我刺破这层薄膜,让我看到更真实、更具操作性的画面。我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如何识别那些隐藏在看似日常互动中的伦理风险,并且掌握一套有效的应对策略。例如,在处理付费、咨询时间、以及咨询关系结束等方面,有哪些是容易被忽视的伦理细节?又比如,当来访者提出一些超出常规的要求时,我该如何以专业而又不失尊重的态度来回应?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步骤和思考框架,让我能够将伦理原则内化为自己的职业素养,从而在未来的实践中,能够更加自信、更加得心应手,真正做到在保障来访者权益的同时,也维护好自身的专业形象和职业操守。
评分我收到这本《解密伦理法-心理学家实务指导手册》时,内心是既期待又有些许紧张的。期待,是因为我深知在任何专业领域,尤其是与人的心灵打交道的心理学,伦理规范是基石,是不可逾越的红线。然而,紧张之处在于,我明白理论上的伦理原则,与真实世界中那些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的临床情境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我常常在想,那些教科书上写得条条是道,但当一个来访者带着沉重的过往、扭曲的认知,出现在你面前时,你该如何在尊重其隐私的同时,又确保他不会受到二次伤害?你又该如何在保持专业距离的同时,建立起真正有效的治疗关系?这本书,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帮助我拨开迷雾,看清那些可能存在的伦理陷阱。我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如何在面对利益冲突时做出审慎的选择,如何在处理敏感信息时做到滴水不漏,以及如何在必要时,通过恰当的方式转介来访者,以最大程度地保障他们的福祉。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实际案例和指导性建议充满好奇,期待它能成为我未来执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让我在每一次与来访者的互动中,都能站稳专业伦理的立场,行有所依,心有所安。
评分我购买《解密伦理法-心理学家实务指导手册》时,心里揣着的是一份对职业严谨性的追求,以及一份对可能遇到的复杂情境的敬畏。心理咨询,在我看来,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而伦理,则是这门艺术和科学的灵魂所在。我曾阅读过一些关于心理伦理的著作,但总觉得它们在理论层面居多,而这本书的“实务指导手册”的副标题,让我看到了将理论付诸实践的可能性。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将抽象的伦理条文,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南的?我好奇书中会如何解析那些常见的伦理困境,例如,在治疗过程中,如何保持客观公正,不被来访者的个人经历所左右?又比如,在信息保密的问题上,当法律规定与来访者的个人意愿发生冲突时,该如何权衡?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详实的案例分析,让我们能够从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我更希望它能帮助我培养一种敏锐的伦理意识,让我能够在每一次咨询中,都能警钟长鸣,确保自己的行为始终符合最高标准的职业道德,最终真正地为来访者提供安全、有效、有益的帮助。
评分拿到《解密伦理法-心理学家实务指导手册》,我第一时间翻阅的,是目录和一些我最关心的章节。老实说,作为一名对心理学抱有极大热情的初学者,我对这个领域最感到困惑和不安的,恰恰是那些关于“度”的把握。你知道,比如,什么程度的关心是恰当的?界限在哪里?什么时候可以伸出援手,什么时候又必须保持距离?这些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所以,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用循循善诱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案例,来解答我心中那些萦绕已久的疑问。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那些看似简单的伦理原则,在具体的心理咨询情境下,是如何被解读和应用的。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套扎实的工具,让我能够自信地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比如,如何处理来访者过度依赖,如何应对信息泄露的风险,又或者,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如何平衡来访者的自主权和必要的干预。总之,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既符合专业规范,又充满人本关怀的实践指南,让我能够在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里,稳健地前行。
评分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的,当时只是被它那既专业又带点神秘感的书名所吸引。“解密伦理法”,这听起来就像是一本藏宝图,带领我们深入探索那些关于“对”与“错”、“该”与“不该”的复杂领域。我一直对心理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在实际操作层面,总有一些不易言说的边界和潜在的陷阱。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点亮了一盏灯,让我看到在看似清晰的职业规范背后,原来隐藏着如此丰富和值得深思的细节。我迫切地想要了解,在心理咨询的各个环节,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决定,如何会牵扯到深层次的伦理困境,又该如何巧妙地化解。我尤其好奇,对于那些在临床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棘手问题,比如信息保密、知情同意、以及与来访者建立恰当的界限等,这本书会提供怎样的指导和案例分析。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教会我如何在尊重专业操守的同时,也能更有效地帮助那些寻求帮助的人们,真正做到“不伤害”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促进他们的成长和疗愈。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专业书籍,更像是一个开启通往更高职业素养和更深层同理心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