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書作者費雪博士乃是主導編修美國2002年版倫理法的靈魂人物,因此由她解釋此最新版的倫理法,應最具有公信力。
2.簡潔的介紹倫理法的曆史,以及每一次改版的主要目的與進行修改的過程。讓讀者明白倫理法必須隨著時代的演進與社會的變化而時時調整內容,但又秉持心理學專業的特色。
3.為瞭讓心理學相關之工作者能在最短時間內瞭解最新修改的倫理準則,本書編製瞭工作場所與相關準則的交叉對照錶。
4.本書根據2002年版倫理法之編排,逐一介紹並解說每一條準則之意涵與適用範圍。同時附上案例說明,俾便掌握如何在實務中活用這些準則。
5.在解說每一個準則時,皆對照1992年版之條文,並註明此準則是新增加的、修改過的、或是擴增原意。
6.獨創六種小圖示來涵蓋心理學目前的六大領域:教學、研究、工商組織、司法、網際網路、與開處方。這些圖示會齣現在相關的內容之前,提醒讀者注意。
7.本書附錄2002年版完整的倫理法,以及颱灣版的「心理師法」,以供讀者參照引用。
譯者簡介
郎亞琴
現職:大葉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專任副教授
特約諮商心理師
學曆: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育學院應用心理研究所教育博士
經曆:東海大學兼任副教授
嶺東科技大學副教授
國立空大兼任副教授
專長:短期心理諮商、個彆諮商、團體諮商
人際溝通、傢暴與性侵害、兩性關係
證照:諮商心理師證照
張明鬆
現任:各社福機構特約諮商師
學曆:美國維吉尼亞州威廉瑪琍學院社區心理諮商學係碩士
曾任:靜宜大學學生輔導中心資源教室輔導老師
颱中觀音綫諮商督導
專長:傢族治療、夫妻協談
個彆協談(兒童、青少年、成人)
傢暴與性侵害受虐者暨加害者諮商
證照:具諮商心理師證照
第一部分:簡介與曆背景
第一章 心理學的倫理法
第二章 倫理法的簡介與應用、序言與通則
第三章 與1992年倫理法的不同處
第二部分:強製性準則
第四章 解決倫理爭議之準則
第五章 有關能力之準則
第六章 人際關係準則
第七章 保守隱私與機密之準則
第八章 有關廣告和其他公開聲明之準則
第九章 有關於記錄之保存和費用的倫理準則
第十章 有關於教育和訓練的倫理準則
第十一章 有關於研究和齣版的倫理準則
第十二章 有關於評量的倫理準則
第十三章 有關治療的倫理準則
第十四章 APA倫理法與倫理決策
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技能升級”的契機。我一直認為,心理谘詢師不僅僅是要掌握各種谘詢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擁有一個堅實的倫理基礎,能夠準確地把握職業的邊界,並在復雜的情境中做齣明智的判斷。然而,理論上的倫理原則,與真實的臨床實踐之間,總存在著一層看不見的薄膜。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幫助我刺破這層薄膜,讓我看到更真實、更具操作性的畫麵。我希望能從書中學習到,如何識彆那些隱藏在看似日常互動中的倫理風險,並且掌握一套有效的應對策略。例如,在處理付費、谘詢時間、以及谘詢關係結束等方麵,有哪些是容易被忽視的倫理細節?又比如,當來訪者提齣一些超齣常規的要求時,我該如何以專業而又不失尊重的態度來迴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步驟和思考框架,讓我能夠將倫理原則內化為自己的職業素養,從而在未來的實踐中,能夠更加自信、更加得心應手,真正做到在保障來訪者權益的同時,也維護好自身的專業形象和職業操守。
评分這本書,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的,當時隻是被它那既專業又帶點神秘感的書名所吸引。“解密倫理法”,這聽起來就像是一本藏寶圖,帶領我們深入探索那些關於“對”與“錯”、“該”與“不該”的復雜領域。我一直對心理學抱有濃厚的興趣,但總覺得在實際操作層麵,總有一些不易言說的邊界和潛在的陷阱。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點亮瞭一盞燈,讓我看到在看似清晰的職業規範背後,原來隱藏著如此豐富和值得深思的細節。我迫切地想要瞭解,在心理谘詢的各個環節,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決定,如何會牽扯到深層次的倫理睏境,又該如何巧妙地化解。我尤其好奇,對於那些在臨床實踐中可能遇到的棘手問題,比如信息保密、知情同意、以及與來訪者建立恰當的界限等,這本書會提供怎樣的指導和案例分析。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引路人,教會我如何在尊重專業操守的同時,也能更有效地幫助那些尋求幫助的人們,真正做到“不傷害”原則,並在此基礎上,促進他們的成長和療愈。總而言之,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專業書籍,更像是一個開啓通往更高職業素養和更深層同理心的大門。
评分我收到這本《解密倫理法-心理學傢實務指導手冊》時,內心是既期待又有些許緊張的。期待,是因為我深知在任何專業領域,尤其是與人的心靈打交道的心理學,倫理規範是基石,是不可逾越的紅綫。然而,緊張之處在於,我明白理論上的倫理原則,與真實世界中那些錯綜復雜、充滿變數的臨床情境之間,存在著巨大的鴻溝。我常常在想,那些教科書上寫得條條是道,但當一個來訪者帶著沉重的過往、扭麯的認知,齣現在你麵前時,你該如何在尊重其隱私的同時,又確保他不會受到二次傷害?你又該如何在保持專業距離的同時,建立起真正有效的治療關係?這本書,我希望它能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思維框架,幫助我撥開迷霧,看清那些可能存在的倫理陷阱。我希望能從書中學習到,如何在麵對利益衝突時做齣審慎的選擇,如何在處理敏感信息時做到滴水不漏,以及如何在必要時,通過恰當的方式轉介來訪者,以最大程度地保障他們的福祉。我對書中可能包含的實際案例和指導性建議充滿好奇,期待它能成為我未來執業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參考,讓我在每一次與來訪者的互動中,都能站穩專業倫理的立場,行有所依,心有所安。
评分拿到《解密倫理法-心理學傢實務指導手冊》,我第一時間翻閱的,是目錄和一些我最關心的章節。老實說,作為一名對心理學抱有極大熱情的初學者,我對這個領域最感到睏惑和不安的,恰恰是那些關於“度”的把握。你知道,比如,什麼程度的關心是恰當的?界限在哪裏?什麼時候可以伸齣援手,什麼時候又必須保持距離?這些問題,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用循循善誘的語言,結閤生動的案例,來解答我心中那些縈繞已久的疑問。我希望它能幫助我理解,那些看似簡單的倫理原則,在具體的心理谘詢情境下,是如何被解讀和應用的。我希望它能為我提供一套紮實的工具,讓我能夠自信地麵對可能齣現的各種挑戰,比如,如何處理來訪者過度依賴,如何應對信息泄露的風險,又或者,在某些極端情況下,如何平衡來訪者的自主權和必要的乾預。總之,我希望能通過這本書,建立起一套屬於自己的、既符閤專業規範,又充滿人本關懷的實踐指南,讓我能夠在這個充滿挑戰的領域裏,穩健地前行。
评分我購買《解密倫理法-心理學傢實務指導手冊》時,心裏揣著的是一份對職業嚴謹性的追求,以及一份對可能遇到的復雜情境的敬畏。心理谘詢,在我看來,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而倫理,則是這門藝術和科學的靈魂所在。我曾閱讀過一些關於心理倫理的著作,但總覺得它們在理論層麵居多,而這本書的“實務指導手冊”的副標題,讓我看到瞭將理論付諸實踐的可能性。我迫切地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將抽象的倫理條文,轉化為具體可行的操作指南的?我好奇書中會如何解析那些常見的倫理睏境,例如,在治療過程中,如何保持客觀公正,不被來訪者的個人經曆所左右?又比如,在信息保密的問題上,當法律規定與來訪者的個人意願發生衝突時,該如何權衡?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詳實的案例分析,讓我們能夠從中學習經驗,吸取教訓。我更希望它能幫助我培養一種敏銳的倫理意識,讓我能夠在每一次谘詢中,都能警鍾長鳴,確保自己的行為始終符閤最高標準的職業道德,最終真正地為來訪者提供安全、有效、有益的幫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