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历久弥新之作
个人主义先知与病态社会的正面对抗
我要谈的是我最近的一项大发现……
这项发现就是我们的「道德」生活已经从源头中毒了,
我们的公民社会整个的结构
就建立在「虚伪」这一片有毒的土地上。──史医生
史塔克曼医生发现为全镇带来繁荣的温泉浴场水质有毒,因而和镇上官员政客、报纸媒体及居民产生冲突对抗,终获「国民公敌」的称号。虽遭受排挤,但他决定留下来继续奋战,他有可能成功吗?
本剧揭示易卜生对正义公理所抱持的「众人皆睡我独醒」、「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立场,呈现剧中人忠于自我、成就个人理想的可贵与艰难,是易卜生众多剧作中,最广受欢迎且经常重演的剧目之一。
本书特色
併合中英版本,让读者可以独到原汁原味的经典作品,亦可以读剧本中文版,深刻了解易卜生所想要阐述人性的刻划着墨。
作者简介
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
挪威诗人及剧作家,擅长以逼真的手法呈现当代社会问题,使问题剧、佳构剧及写实主义成为现代剧场美学的标竿。代表作有《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国民公敌》(An Enemy of the People)、《群鬼》(Ghosts)等。
易卜生小传
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出生于挪威南方的一个小镇史基恩(Skien),父亲是个地毯商人,易卜生八岁时,父亲生意失败破产;十五岁时到附近另一个小镇的一家药房当学徒,不久后前往挪威首府进大学读医学,但他的志趣还是在哲学和文学方面。一八五一至一八六二年间他在首都从事舞台方面的工作,并从事剧本创作,同时也参加政治活动。不久对政治局势感到灰心绝望,一八六四年自我放逐到义大利,直到一八九一年才重回挪威,他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戏剧作品都在这个阶段完成,包括两出有名的诗剧《布兰德》(Brand,1866)和《培尔.金特》(Peer Gynt, 1867),以及后来引起欧洲社会撼动的《玩偶之家》(A Doll’s House,1879),《幽灵》(Ghosts, 1881)和《国民公敌》(An Enemy of the People,1882)等三出剧作,这个阶段的易卜生倾向于和传统伦理道德对抗,并揭橥「个人主义」的理想,在义大利后期的作品像《野鸭》(The Wild Duck, 1884)、《罗士马山庄》(Rosmersholm, 1886)和《海妲.盖卜勒》(Hedda Gabler, 1890)则比较倾向象征主义及个人内在问题的探索,回挪威之后的重要作品《大建筑师》(The Master Builder, 1892)可以看出易卜生对人生老境及艺术创作问题的关注,逐渐走向自传性的倾向,一九○六年,易卜生死于心脏病
译者简介
刘森尧
台湾彰化人,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爱尔兰大学爱尔兰文学硕士﹐法国波特尔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班研究﹐现任教于逢甲大学外文系。着有《天光云影共徘徊》、《母亲的书》、《导演与电影》、《电影生活》、《电影与批评》;译有《电影艺术面面观》、《电影技巧与电影表演》、《柏格曼自传》、《布钮尔自传》、《电影语言:电影符号学导论》等。
出版说明 iii
总序 v
易卜生小传 1
《国民公敌》与个人主义 3
国民公敌
剧中人物 9
第一幕 11
第二幕 33
第三幕 59
第四幕 85
第五幕 109
作者年表 133
附录:An Enemy of the Peopel英文剧本 137
导读
《国民公敌》与个人主义
十九世纪的八十年代似乎是易卜生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他许多好的作品大多在这个时期产生,而这个时期的作品也最受议论。如果说《幽灵》(1881)是为了回应《玩偶之家》(1879)所引起的议论,那么《国民公敌》(1882)的写作正是为了回应《幽灵》所带来的指谪。《国民公敌》中的主角史塔克曼医生标榜「群众是愚蠢的」、「少数人才是对的」、以及「世界上最强的人永远是最孤独的人」;易卜生借此回应北欧地区新闻界和官方对《幽灵》一剧的恶意攻击,《国民公敌》揭示易卜生「众人皆醉我独醒」和「众人皆浊我独清」的心意,一方面是理想主义,另一方面则是个人主义。
就情节和所要表达的意念而言,《国民公敌》一剧可以说是易卜生的作品中最单纯的一出,也是他的作品中历来最受欢迎而演出最多的一出。这出剧本的情节用简单的一句话讲就是:镇上温泉浴场的医生发现全镇繁荣根源的温泉浴场水质有毒,因而和镇上的官员、报纸、以及群众引发冲突对抗,以至被冠上「国民公敌」的称号。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看这出戏剧,第一个是政治层面,第二个是道德层面,第三个是与个人主义有关的人生哲学层面。
首先,这是一出现代剧场上少见的以政治为主轴的剧作,这固然不是以政治事件为主,但剧中情节所引发的政治性争论却大有可观之处,牵涉了四种不同角色的争执倾轧:其一是代表正义人士的史塔克曼医生,其二是代表政客的市长,其三是见风转舵的传播媒体,其四则是愚昧无知的群众。事情刚开始的时候,对温泉浴场推动最力的人是医生,可是当他发现浴场水质有毒时,他义不容辞主张全面关闭或全面改建,镇上报纸也开始支持他的主张。但这时政客出现了,关闭浴场不但阻碍镇上的繁荣发展,更要命的是,这会影响许多达官显贵的既得利益。政客顾不了有毒没毒的公众安全的问题,只求维护某些人的既得利益,这时冲突出现了。代表抽象的正义自然敌不过握有实质权力的官方;这时有可能左右事情演变的报纸,基于自身的利害关系,遂一面倒偏向官方;而群众看不清楚事实,也成为官方利用的工具。医生陷于孤军奋斗,只有他的家人支持他。支持他的还有一个长年在外的船长,他不关心政治,但他以外来者的姿态,却看得清楚整桩事件的利害关系。易卜生安排这样一个角色,实在是别有用心:第一,这个角色旁观者清,是个清醒的第三者;第二,他的地位单纯,没有牵涉任何的利害关系。因此,他可以顺理成章支持医生。
在政治上,我们很容易见到坚持某种理念的理想主义偏执狂,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手中已经掌握了全世界唯一的真理。当外界的任何理念与之互相扺触时,他们不惜一切挺身奋战,至死无悔。易卜生笔下的史塔克曼医生即是这样的一个角色。当他发现浴场的水质有问题时,他如临大敌,觉得他在维护群众权益,为社会贡献心力。他的想法一线到底,完全忽略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情况,如第一场中他的市长哥哥批评那两位报纸编辑「不够练达。」其实,医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完全不懂世故,甚至不了解外面世界的险恶,凡事全凭一颗赤子之心,只有註定失败。第四幕是全剧的高潮冲突点。医生本来是聚众要宣读他对温泉浴场的重大发现,结果却演变为一场政治的辩论,起先是争谁对谁错的问题,最后却成为意气用事的人身攻击。在这场戏里,医生把攻击的对象首先指向政府官员,焦点集中在他的市长哥哥身上,最后则指向不支持他的群众,并开始责骂社会的大敌不是政府官员,而是社会上以自由人士自居的机会主义者,也就是愚昧的大众让社会的正义公理不彰。其实,医生简直是在跟群体社会开战了。易卜生借着医生的演说来畅言他对社会的不满以及他对政治腐败的愤怒,他塑造了医生这样一个烈士,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第五幕中要不是遗产事件,医生差一点即成为移民新大陆的逃避主义者;他总算保住了名节,留下来继续奋战到底。但是成功的希望似乎十分渺茫。
其次我们要谈到这出戏剧的道德层面问题。易卜生在《国民公敌》一剧中所流露的坦白露骨的道德宣言是少见的,而他所塑造的医生这个角色,几乎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道德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等所有美德于一身。我们可以说,他简直就是道德的化身,他要拆穿政府当局的谎言,并直指大众传播媒体混淆视听的混帐可恶,还批评群众身处混浊环境中由于「缺氧」而变得愚鲁迟钝。他认为社会上最大的祸害现象就是谎言横行,像已遭受水质污染的温泉浴场,可能危害全镇居民及外来观光客健康,即是建立在谎言之上,大家却视若无睹。但到最后这居然变成不是重点:医生在那场辩论中指出,重点在于人心麻木不仁,上层阶级一手遮天,下层阶级一味附和,大家心甘情愿生活在谎言之中。只有医生是清醒的,却被指为人民的公敌。群众中有人骂他是疯子。在一个麻木不仁的社会里,一个有道德感的正义之士与疯子之间,似乎只是一线之隔而已。
易卜生在《国民公敌》一剧中所要呈现的,也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个人主义的理念。这出剧作早年传到中国时,胡适之先生即十分欣赏这个理念而不遗余力地大力提倡。个人主义在十九世纪之前的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是十分稀罕的东西。个人主义的出发点是凡事以个己为出发点,把自己修身完整,培养能力,然后投身群众,把个人完全发挥出来,认为是正确无误的事情,虽千万人吾往矣。史塔克曼医生可以说正是这种理念的化身。他从头到尾坚持自己的道德理念,不惜牺牲任何代价,除了偏执之外,正是个人主义的意念在作祟。一个社会麻木不仁,不能进步,群众盲目愚鲁,正是由于缺乏个人主义,而多的是盲从附和的愚民和见风转舵的机会主义者。关于这个,易卜生在《国民公敌》中展露了相当辛辣讽刺的笔调,比如他描写两位报纸编辑的见风转舵,甚至刻划了他们丑陋的打手嘴脸;另外,在第四幕的那场辩论终结时,群众投票表决医生是否为国民公敌时,只有一票持反对意见,而那一票竟是出自会场上一位烂醉如泥的醉汉。易卜生的讽刺和暗示似乎是,全镇上只有疯子(医生)和醉鬼才是站在同一阵线上的人,这种讽刺的笔调不能说不辛辣了。
易卜生这出剧本一向广受欢迎,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剧中所揭示的精神历久弥新,每一个世代都不断在上演这种类似的故事,特别是在政治上更为风行。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易卜生不是在告诉我们政治的污秽,或如何宣扬道德,而是告诉我们如何实实在在的去做自己。他创造了十九世纪的一位个人主义先知,正如同他在《玩偶之家》中创造了一位女性主义先知一样。他赋与史塔克曼医生一种天真纯洁,缺少世故,却又十分择善固执的偏执个性,任何社会最缺乏的正是这种人。我们读这出剧本时不但不觉得过时,甚至觉得震憾,主要是我们看到了依然存在于我们周遭,一个活生生的病态社会,同时,也像史塔克曼医生这种人物依然存在着。也许一个社会多一点像他这样的人物会显得更为完美一些,然可得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