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鎮糧餉:明代中後期的邊防經費與國傢財政危機,1531-1602

邊鎮糧餉:明代中後期的邊防經費與國傢財政危機,1531-160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明代史
  • 邊防史
  • 財政史
  • 糧餉製度
  • 國傢財政
  • 社會經濟史
  • 軍事史
  • 明朝
  • 曆史學
  • 16世紀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邊鎮糧餉是明代國傢財政的一大負擔,邊防與財政危機可以?是一體的兩麵。有人說「明代亡於邊防」,本書的結論基本上支持這個說法。本書所研究的時段,是嘉靖10年(1531)到萬曆30年(1602)這段期間。為什麼選1531-1602年間來研究?因為正好有5項係統性的邊鎮糧餉史料,可用來呈現九邊13鎮的軍馬錢糧數額,說明這70多年間,邊鎮糧餉的結構與變動趨勢。

  (1)潘潢〈查核邊鎮主兵錢糧實數疏〉(嘉靖29年,1550),內有嘉靖10年與28年的九邊軍馬錢糧數。(2)魏煥《皇明九邊考》(嘉靖21年,1542),捲2-10有嘉靖18年前後的九邊軍馬糧餉數。(3)《萬曆會計錄》(萬曆10年,1582),捲17-29記載萬曆10年前後13邊鎮的軍馬錢糧。(4)〈楊司農奏疏〉(萬曆22年,1594),記載萬曆21年13邊鎮的軍馬錢糧。(5)茅元儀《武備誌》(天啓元年,1621),捲204-8記載萬曆30年前後的13邊鎮軍馬糧餉。這5項史料提供6個時點的數據:嘉靖10、18、28年、萬曆10、21、30年。雖然是單年的數據,但已能呈現結構性的特徵與變動的趨勢。

  以《萬曆會計錄》(1582)捲17-29為例,13邊鎮官軍與糧餉的編製,在萬曆初期(1570年代)有官軍人數近70萬,軍費高達8百多萬兩。這8百多萬兩,是萬曆6年太倉(國庫)撥給各邊鎮年例銀總額的2.57倍左右,是同年太倉銀庫收入的2.25倍。邊鎮糧餉對國傢財政的耗竭,並不亞於錢穆所指齣的3大項:內府、宗藩、冗官。

  就1531-1602年間的軍事局勢來說,大約可分成2個階段。(1)明代中後葉北方俺答之大患,始於嘉靖10年(1531),息於萬曆10年(1582,俺答死,張居正逝)。(2) 1582之後的20年間,漢濛雙方大緻維持著均衡的局麵。萬曆30年(1602)之後,北患就逐漸轉嚮遼東地區。

  全書14章分3篇。首篇2章,綜述全書的主旨與結構、歲入歲齣與邊防經費的比例。次篇10章,解說與邊糧相關的9項議題、綜閤比較1531-1602年間的各項統計數據。第三篇2章,析述朝廷如何應付經費的限製、省思邊糧問題對明朝的關鍵性。書末的10項附錄,呈現4項統計資料、6項與邊鎮相關的背景解說。

  這項研究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在審查嘉靖初期至萬曆後期的邊鎮糧餉情事,係統地陳列13邊鎮糧餉的諸項相關數字、解說曆年間的變化趨勢、分析各項影響因素、報告糧餉的限製與對策,最後提齣總結與省思。

作者簡介

賴建誠

  1952年生,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博士(1982),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人(1992-3)。清華大學經濟係教授,專攻經濟史、經濟思想史。

  學術著作:《近代中國的閤作經濟運動:1912-1949》(1990, 2008)、Adam Smith Across Nations: Translations and Reception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2000, Oxford UP,主編)、《亞當史密斯與嚴復:國富論與中國》(2002)、Braudel’s Historiography Reconsidered(2004)、《梁啓超的經濟麵嚮》(2006)。

  半學術性的文集:《年鑑學派管窺》(譯著,1996, 2003)、《重商主義的窘境》(1992)、《綠野仙蹤與中國》(1998)、《西洋經濟史的趣味》(2009)。翻譯:雷濛.阿宏(Raymond Aron)《入戲的觀眾》(1987, 1992, 2000, 2006)、西濛.波娃《波娃的告彆:與沙特的對話》(2002, 2006)和《波娃的告彆:再見,沙特!》(2002, 2006)。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第一篇 綜觀概述
1 楔子
1問題與視角
2相關文獻
3綜述與摘要

2 歲入歲齣與邊防經費
1經濟結構的變化
2財政收支的結構
3太倉銀庫的歲入與歲齣
4軍事經費的比重
5釐清與省思

第二篇 邊鎮糧餉解析
3 軍馬錢糧數額
1史料解說
2遼東鎮
3薊州鎮
4永平鎮
5密雲鎮
6昌平鎮
7易州鎮
8宣府鎮
9大同鎮
10山西鎮
11延綏鎮
12寜夏鎮
13甘肅鎮
14固原鎮
15綜閤觀察

4 屯田與屯糧
1背景解說
2邊鎮屯田簡史
3官方數字
4實際狀況
5邊鎮屯田的效果

5 民運糧餉
1議題與文獻
2邊鎮民運沿革
3四鎮三關的例子
4各邊鎮的民運糧餉
5大戶製與民運邊鎮糧餉
6運送的效果

6 邊鎮漕糧
1漕運綜觀
2邊鎮漕糧數額
3運送管道
4穵運與截撥
5海運遼東
6戶部尚書馬森論邊鎮漕糧
7相關議題

7 鹽法與邊儲
1文獻與主題
2鹽法綜述
3鹽引與鹽課概況
4以遼東鎮為例
5《萬曆會典》與《會計錄》的對比
6米糧價格與鹽引摺糧率
7邊引與邊儲
8綜述與後續研究

8 京運年例銀
1各邊鎮年例銀簡史
2邊鎮的年例銀數額對比
3年例銀總額的長期變化
4小結

9 俸糧與摺銀
1薊州鎮的俸糧則例
2遼東鎮的各級官兵俸餉
3延伸討論

10 修邊經費
1邊牆(長城)的相關背景
2主張修邊論
3反對修邊築堡論
4修築的人力、物力、經費
5《會計錄》的相關記載
6要點和結語

11 其他雜項
1邊茶與茶馬貿易
2馬市與馬價銀
3賑濟
4開納
5撫夷與犒賞
6倉廋

12 綜閤比較
1軍馬錢糧的總額與分佈
2與梁方仲對比
3與梁淼泰對比
4本篇迴顧

第三篇 睏境與省思
13 糧餉的限製與對策
1邊儲日虛
2貪汙驕縱奢侈
3債帥
4分析與對策
5長期的結構性睏擾

14 總結與省思
1邊鎮的戰鬥力
2朝廷的睏難
3邊鎮的弊端
4邊鎮糧餉與國傢興亡

附錄
(附錄1至10不刊齣,請參閱作者網頁檔案)
1潘潢〈查核邊鎮主兵錢糧實數疏〉解析
2〈神宗實錄捲51〉解析
3《太倉考》解析
4楊俊民〈邊餉漸增供億難繼酌長策以圖治安疏〉解析
5《萬曆會計錄》的結構與內容
6軍事體係與邊防指揮
7十三邊鎮史略
8管理的問題與睏境
9邊鎮鎮守總兵錶
10邊鎮大事記,1368-1631

參考書目
後記

地圖
圖6-1 明代海運及運河圖
圖7-1 明代行鹽區劃圖
(附錄圖6-1至7-2不刊齣,請參閱我的網頁檔案)
附錄圖6-1 嘉靖29年定設總督轄區圖
附錄圖6-2 萬曆10年全國巡撫轄區圖
附錄圖7-1 16世紀晚期的北邊軍鎮
附錄圖7-2 明代北邊地圖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邊鎮糧餉:明代中後期的邊防經費與國傢財政危機,1531-1602》的標題就足夠吸引人,尤其是對於我這種對明朝曆史,特彆是其末期財政狀況頗為好奇的讀者來說。當我翻開這本書時,我並沒有立刻被枯燥的史料堆砌所淹沒,反而被作者細膩的筆觸所引導,仿佛置身於那個動蕩不安的邊鎮,親眼目睹著軍餉的艱難撥付,感受著士兵們在缺衣少食中的堅守與無奈。書中對1531年至1602年這一關鍵時期的梳理,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字羅列,更是深入到邊防體係運轉的每一個環節,從中央財政的調配,到地方官員的層層剋扣,再到邊鎮將領的巧立名目,勾勒齣一幅層層疊加、盤根錯節的財政睏境圖。我尤其被其中對“糧餉”二字的深刻解讀所打動,它不僅僅是指代銀兩或糧食,更是一種維係國傢邊防、穩定社會秩序的生命綫。當這條生命綫齣現斷裂的徵兆時,整個國傢的根基也隨之動搖。作者通過詳實的考證,揭示瞭這場財政危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日積月纍、多種因素交織作用的結果,這一點讓我對曆史的復雜性有瞭更深的認識。

评分

這本書就像一把鋒利的解剖刀,精準地剖析瞭明代中後期國傢財政的肌體,尤其是邊防這一最易暴露脆弱性的部分。閱讀過程中,我深深地被作者嚴謹的研究方法和豐富的史料運用所摺服。它不僅僅是講述瞭一個關於錢糧的故事,更是觸及瞭政治、軍事、社會等多個層麵。書中對“邊鎮”概念的界定,以及不同時期、不同地域邊防開支的差異化分析,都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功底。我特彆留意到作者對於“危機”的定義,不是簡單地將某個數字跌破某個閾值,而是從國傢應對能力、社會穩定程度等多個維度去衡量。當閱讀到書中關於貪腐、效率低下、財政收入瓶頸等導緻邊防經費緊張的具體案例時,我常常會産生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仿佛能看到那些曆史人物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瞭生計、為瞭權力、為瞭國傢,所進行的復雜博弈。這種對曆史細節的深入挖掘,使得原本可能顯得疏遠的明代財政史,變得鮮活而富有張力,讓我不禁思考,今日的我們,是否能從古人的經驗教訓中汲取到一絲智慧。

评分

《邊鎮糧餉》這本書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仿佛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作者不僅僅是在呈現史實,更是在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為何明代中後期,這個本應是強盛的帝國,會在邊防經費上步履維艱?為何看似龐大的財政體係,卻難以應對邊疆的種種挑戰?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展現齣的多角度審視,既有對宏觀政策的分析,也有對微觀操作的還原。書中對各地財政狀況的對比,對不同朝代、不同皇帝財政政策的比較,都讓整個論述更加立體。我特彆注意到作者對於“1531-1602”這個時間段的精準聚焦,這期間究竟發生瞭什麼,纔使得邊防經費成為瞭國傢財政的“阿喀琉斯之踵”?這種對時間維度的精細切割,使得全書的研究更具靶嚮性,也更便於讀者理解問題的演變過程。它讓我深刻體會到,任何一個國傢的財政健康,都離不開對其核心支齣環節的有效管理,而邊防,恰恰是這樣一個關鍵且耗費巨大的環節。

评分

這本書的吸引力,在於它將一個看似枯燥的學術議題——財政與邊防,處理得如此引人入勝。在我閱讀《邊鎮糧餉》的過程中,我仿佛變成瞭一位明代的審計官,深入到每一個邊鎮的賬本之中,去探究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糧餉差額,最終是如何匯聚成一場席捲整個帝國的財政風暴。作者在1531-1602這幾十年的跨度裏,為我們呈現瞭一幅波瀾壯闊的財政畫捲,其中既有政策的製定與失誤,也有人性的貪婪與無奈。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危機”的細緻描摹,它並非簡單的經濟指標的下滑,而是涉及到國傢治理能力的全麵考驗。通過閱讀這本書,我對明代中後期社會經濟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認識到,任何一個龐大帝國的興衰,都與它的財政狀況息息相關,而邊防,恰恰是檢驗這種財政健康與否的試金石。

评分

對於我這樣的曆史愛好者來說,閱讀《邊鎮糧餉》的過程,與其說是在獲取知識,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關於國傢命運的深度探究。書中對明代中後期邊防經費的描繪,不僅僅是冷冰冰的數字和政策,更是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為一個個鮮活的場景。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在邊塞飽受風霜的將士,他們賴以生存的糧餉,是如何在層層傳遞中被消磨殆盡,又是如何最終成為帝國崩塌的隱患。作者在梳理1531年至1602年這段曆史時,展現齣的不僅是對史料的駕馭能力,更是對曆史邏輯的深刻洞察。他對財政危機與邊防體製之間相互作用的分析,讓我對明代後期衰敗的原因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一部充滿警示意義的曆史讀本,它提醒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國傢財政的健康,尤其是那些關乎國傢安全和穩定的關鍵領域。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