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文建会颁发2007公共艺术奖得奖作品、评审团、奖项及奖座等介绍
2007年的第一届公共艺术奖,那一年我还在唸大學,對公共藝術的認識還停留在學校課堂上,對於「獎」這個概念,總覺得跟藝術家本人或是大師畫廊比較有關係,沒想到竟然有專門的「公共藝術獎」,而且還有圖錄和光碟,這在當時算是很新穎的嘗試。我還記得那時候大家對公共藝術的討論還不算非常普及,很多時候只是在街頭巷尾看到一些裝置藝術,心裡可能會想「這是什麼?」「為什麼在這裡?」,但很少會去深究其背後的意義,更不用說有什麼管道可以了解得獎的作品了。所以,這本圖錄的出現,對我來說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原來台灣在公共藝術領域已經有這麼多默默耕耘的創作者,他們的作品不只存在於美術館或畫廊,而是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空間,甚至改變了我們對周遭環境的感受。光碟的部分更是讓我好奇,因為那時候光碟機還算是主流的影音播放設備,對於能夠透過影像和聲音去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感到非常期待。我一直覺得,好的公共藝術不只是視覺的呈現,更應該能引發觀者與環境的互動,甚至激起一段對話,所以這本圖錄不僅是收藏,更是一種學習的起點。
评分我是一個從小在台北市文山區長大的在地人,對這個城市的空間和藝術發展有著一份獨特的感情。2007年,我還在唸大學,對公共藝術的理解僅限於學校附近幾處裝置,總覺得它們是城市的一部分,卻又有點疏離。這本《第一屆公共藝術奖得奖作品图录(2007)附光碟》,對我而言,就像是點亮了我對城市藝術的認識。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那些在2007年被認為是「得獎」的公共藝術作品,究竟藏在哪裡?它們又是以什麼樣的面貌呈現?這本圖錄,我期待它能提供的不僅是照片,更是作品設置的地理位置,讓我能親自去「朝聖」這些被肯定的藝術創作。更吸引我的是「附光碟」,這意味著我不再只能透過靜態的圖片來想像,我可以用動態的影像去感受作品的氛圍,了解它如何融入周遭環境,甚至看到它與人們互動的瞬間。我常常在想,一個成功的公共藝術,不僅僅是美學的展現,更是能否觸動人心,能否在日常生活中激起一點小小的漣漪。所以,這本圖錄對我來說,是連結我與城市藝術的一座橋樑,也是一份鼓勵我走出戶外,去發現身邊美好的線索。
评分作為一個對台灣在地文化有著濃厚興趣的文史工作者,2007年舉辦的第一屆公共藝術獎,對我來說,代表著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公共藝術的發展,往往與一個地方的社會脈動、人文關懷以及空間美學的提升息息相關。這本《第一屆公共藝術奖得奖作品图录(2007)附光碟》的出現,無疑是對當時台灣公共藝術發展的一次重要梳理與肯定。我期望這本圖錄能夠呈現出不同區域、不同主題的公共藝術作品,讓我們看到台灣各地在公共藝術領域的多元樣貌。特別是「圖錄」的部分,我希望它能提供詳細的作品資訊,例如創作理念、藝術家背景、作品材質、設置地點,甚至一些關於作品如何與當地社區產生連結的故事。而「附光碟」,更是讓我充滿了想像,在這個數位化日益普及的年代,光碟影像能夠更生動地展現作品的空間感、互動性,甚至藝術家創作時的現場氛圍。這對於我進行文獻整理和案例研究來說,將是極為寶貴的補充。我希望透過這本圖錄,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台灣公共藝術的發展軌跡,以及它在形塑城市景觀和提升民眾文化素養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评分作為一位長期關注台灣建築與都市發展的愛好者,公共藝術在形塑城市景觀和提升居住品質方面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2007年,我對台灣的公共藝術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關注,而《第一届公共艺术奖得奖作品图录(2007)附光碟》這本書的出現,無疑是當年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我期望這本圖錄能夠涵蓋各種類型的公共藝術作品,從大型的雕塑、地景藝術,到與建築設計緊密結合的藝術介入,都能在其中找到範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透過這本書,深入了解評審們在評選時所依循的標準,以及藝術家們是如何思考作品與其設置環境的關係,如何在滿足藝術性的同時,也兼顧到與使用者的互動和公共空間的整體協調性。而「附光碟」的設計,則大大增加了這本圖錄的實用性與可看性。我設想,光碟中的影像,或許能更生動地呈現出作品在不同時段、不同天氣下的樣貌,甚至記錄下民眾與作品互動的真實情境,這對於理解公共藝術的生命力至關重要。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只是一份記錄,更是一份對台灣公共藝術未來發展的期許。
评分我的老家在一個小鄉鎮,過去對於「藝術」的想像,總離不開畫廊、美術館這些相對封閉的空間。所以,當我2007年看到「公共藝術獎」這個名詞時,我感到非常新奇。我一直覺得,藝術應該是屬於大家的,應該要能夠走進生活,而不是躲在象牙塔裡。這本《第一届公共艺术奖得奖作品图录(2007)附光碟》,對我來說,就像是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屬於大家的藝術」的大門。我很好奇,那些在2007年獲得肯定的公共藝術作品,是怎樣的藝術家創作的?他們的靈感來自何處?我期待圖錄能夠呈現出這些作品的多樣性,不管是大型的雕塑,還是隱藏在社區角落的小型裝置,都能讓我一窺究竟。而「附光碟」更是讓我感到興奮,我希望能透過光碟裡的影像,看到這些作品在真實的環境中是怎樣被呈現的,它們如何與人們互動,甚至聽到藝術家自己訴說創作的甘苦。我希望這本圖錄,不只是一本作品集,更能是一個關於「藝術如何走進生活」的故事集,讓我對藝術有更深的認識,也更願意去尋找和體驗生活中的藝術。
评分我本身是一名藝術史系學生,對於台灣當代藝術的發展脈絡一直非常感興趣。2007年,第一屆公共藝術獎的設立,無疑是台灣公共藝術發展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這本《第一届公共艺术奖得奖作品图录(2007)附光碟》對我來說,是一份極具價值的學術研究資料。我期望圖錄中能夠包含詳細的作品分析,例如作品的歷史脈絡、藝術家的創作手法、以及作品對於其設置地點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夠看到評審委員們對於作品的專業評述,這能幫助我理解當時的學術界和藝術界是如何看待和評價公共藝術的。而「附光碟」的出現,更是為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我設想,光碟中的影像資料,能夠讓我更直觀地感受作品的空間感和尺度,了解其在實際環境中的呈現效果,甚至可能包含一些關於作品歷史變遷的紀錄。這對於我撰寫學術論文,或者在課堂上進行案例分析,都將是極為寶貴的資源。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是作品的集合,更是一份理解台灣公共藝術發展的重要註腳。
评分我是一個在網路社群上活躍的藝術愛好者,對於接觸新穎、多元的藝術資訊總是抱持高度興趣。2007年,《第一届公共艺术奖得奖作品图录(2007)附光碟》這本書的出現,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個數位時代前夕的寶藏。我非常期待這本圖錄能夠呈現出當代台灣公共藝術的前沿樣貌,打破以往對藝術的刻板印象。我希望圖錄中的作品,能夠展現出藝術家們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懷,或是對環境的獨特觀察,而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裝飾。而「附光碟」的設計,更是讓我聯想到,藝術家們是否能透過影像,來傳達更豐富的創作理念,例如作品的演變過程、與環境的互動模式,甚至是參與式的創作經驗。我甚至想像,光碟中是否會有一些關於公共藝術推動過程中的紀錄,例如討論、講座,或是與民眾的交流活動,這將會讓這本圖錄更具深度與廣度。我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夠啟發更多人對公共藝術的認識,並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到藝術與生活的對話中。
评分我是一個熱愛旅行的人,每次到一個新的城市,我總是喜歡在街頭巷尾漫步,觀察當地的人文風情和公共空間的樣貌。2007年,台灣的公共藝術還不像現在這麼普遍,所以我對《第一届公共艺术奖得奖作品图录(2007)附光碟》這本書的出現感到非常好奇。我認為,公共藝術是城市靈魂的一種展現,它不只美化環境,更能傳達一個地方的文化特色和價值觀。我期待這本圖錄能夠提供我一個窺探台灣公共藝術發展的窗口,了解在那個時期,有哪些優秀的作品被創作出來,它們又是設置在哪裡。我特別希望能看到圖錄中附帶的光碟,因為我認為影像能夠更真實地呈現出公共藝術與周遭環境的互動,以及它對人們產生的影響。我曾經在國外旅行時,因為一個意想不到的公共藝術裝置而對一座城市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我相信,好的公共藝術,能夠讓旅行的體驗更加豐富。這本圖錄,對我來說,不僅是一份收藏,更是一份旅行的指南,讓我知道在台灣,還有哪些美麗的角落,值得我去發掘和體驗。
评分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本《第一屆公共藝術奖得奖作品图录(2007)附光碟》的書名時,腦海中立刻湧現了許多疑問和期待。2007年,那時候我還在國外唸書,對台灣本土的公共藝術發展狀況了解不多,但一直對「公共藝術」這個概念充滿好奇。印象中,國外的公共藝術似乎更著重於大型的、地標性的裝置,而台灣的公共藝術會是什麼樣貌?會不會更貼近日常生活?圖錄的「圖錄」二字,預示著豐富的視覺饗宴,我期待能看到各種不同媒材、不同風格的作品,從雕塑、壁畫到更具實驗性的互動裝置。而「光碟」的出現,更是讓我驚喜,因為在那個年代,數位影音的呈現方式還不像現在這麼普及,透過光碟,我能想像到藝術家們如何透過影片來介紹他們的作品,或是記錄作品在公共空間中的生命歷程,這比單純的文字和圖片更能讓人身歷其境。我甚至猜想,光碟中會不會有作品與民眾互動的真實紀錄,或是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有趣故事。這本圖錄,對我來說,不僅是一本展示作品的書,更像是一份邀請,邀請我一起探索台灣的公共藝術版圖。
评分這本《第一屆公共藝術奖得奖作品图录(2007)附光碟》對我這個長期關注台灣在地文化發展的觀察者來說,是一份極具歷史意義的文獻。2007年,那是一個台灣社會正在經歷轉型、重新思考都市紋理與人文關懷的關鍵時期。公共藝術,作為連結藝術、環境與社群的重要橋樑,其發展的脈絡在這個圖錄中得到了初步的展現。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在第一屆的評選中,評審們究竟是如何定義「公共藝術」的範疇?他們看重的標準是什麼?是作品的藝術性、對環境的融入度、與民眾的互動性,還是其所承載的社會議題?這本圖錄,我相信不只是單純地展示得獎作品的照片,更應該是包含了評審的講評、藝術家的創作理念,甚至可能還有一些關於作品設置地點的背景說明。而附帶的光碟,更能彌補靜態圖錄的不足,透過影像記錄,我們可以更直觀地感受作品在實際場域中的呈現狀態,了解它如何與周遭的人事物產生連結,甚至聽取創作者親自闡述創作過程中的挑戰與心得。這對於研究者、藝術創作者,以及任何對台灣當代藝術發展有興趣的讀者來說,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