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後我那住在普林斯頓的老媽接到一封我打迴傢的電報,上麵簡單寫著:「在巴黎開書店。匯錢過來。」於是她把所有的積蓄都匯瞭過來。
一九一九年,一位傳奇女子雪維兒?畢奇,在巴黎左岸開瞭一間英文書店「莎士比亞書店」,這間傳奇的書店不僅成為文人雅士匯集的聚點、文化交流的中心,更成為一直以來人們夢想中嚮往的一傢書店──它是書店,任何冷門的期刊女主人都會幫你弄來;它是圖書館,供人們盡情藉閱;它是齣版社,齣版全世界沒有人敢碰的禁書;它是銀行,窮苦的作傢若有急需,可以?帳藉款;它是郵局,流浪的作傢以此為通訊地址。
透過雪維兒率直而風趣的文筆,繁華熱鬧的巴黎左岸風景在我們眼前展開,我們彷彿親身參與瞭喬伊斯的禁書《尤利西斯》的銷售狂潮;安塞爾《機械芭蕾》的瘋狂演齣;海明威解放劇院街的神勇英姿;喝醉酒差點跳下樓的費茲傑羅;拿烏龜捉弄人的紀德……。
守著這座書本堆砌的堡壘,一個單純的愛書人雪維兒?畢奇,看遍作傢百態,嘗盡人世冷暖。
作者簡介
雪維兒.畢奇(1887-1962, Sylvia Beach)。
一八八七年齣生於美國巴爾的摩,一九一九年在巴黎河左岸開瞭一間英文書店「莎士比亞書店」,吸引瞭喬伊斯、海明威、費滋傑羅、紀德、拉爾博、梵樂希等作傢與藝術傢,不僅成為英語和法語文學交流的重心,也是當時美國「迷惘的一代」流連忘返的精神殿堂。一九二二年,雪維兒以莎士比亞書店的名義,為喬伊斯齣版瞭歐美列為禁書的巨著《尤利西斯》,因而名譟一時。然而在盜版、戰爭、經濟蕭條的威脅下,書店多次麵臨睏境,還好在藝文友人的協助下仍繼續經營瞭下來,直到一九四一雪維兒被納粹逮捕入獄。齣獄後雪維兒已無心再開店,一九五六年寫下自傳作品《莎士比亞書店》,一九六二年逝世於巴黎。
【雪維兒.畢奇年錶】1
★1887年3月14日 雪維兒.畢奇於巴爾的摩。
★1919年11月19日 「莎士比亞書店」於巴黎杜皮特杭街八號開張。
★1920年7月11日 雪維兒.畢奇在詩人安德黑.史畢荷傢中與喬伊斯認識。
★1921年夏天 「莎士比亞書店」搬到劇院街上。
★1921年11月 海明威首次光顧「莎士比亞書店」,成為該店圖書館會員。
★1922年2月2日 喬伊斯在他四十歲生日當天拿到印刷成書的《尤利西斯》,齣版社是「莎士比亞書店」。
★1924年 在雪維兒.畢奇的安排下,巴黎的「牠主人的聲音唱片公司」錄製瞭喬伊斯朗誦的有聲版《尤利西斯》。
★1927年 「莎士比亞書店」幫喬伊斯齣版瞭詩集《一首詩一便士》。
★1929年 「莎士比亞書店」齣版瞭《我們眼裏的”創作中的作品”:作者如何讓它從無到有,化為事實》,裏麵收錄許多作傢對《創作中的作品》(《芬尼根守靈記》一書前身)的評論文章。
★1934年 美國藍燈書屋齣版社幫喬伊斯齣版瞭《尤利西斯》一書的美國版,但齣版過程並為充分尊重畢奇小姐之版權。
★1936年 為避免「莎士比亞書店」麵臨倒閉的命運,許多法國文藝圈人士發起解救它的運動。
1937年 雪維兒.畢奇參加巴黎世界博覽會的展覽。
★1940年五月 納粹軍隊佔領巴黎。
★1941年年底 因不願把她自己的最後一本《芬尼根守靈記》賣給德國軍官而得罪德國人;為避免「莎士比亞書店」的書被充公,畢奇小姐與友人以最快速度將書店的一切移往同棟大樓的空房中,書店就此走入曆史。2
★1942年 畢奇小姐住進聖米榭大道九十三號的美國學生旅館(Foyer des Etudiantes),在那裏生活瞭兩年。
★1944年8月26日 海明威「解放」劇院街,與畢奇小姐重逢。
★1959年 《莎士比亞書店》一書齣版。
★1962年10月5日 畢奇小姐於巴黎辭世,享年七十五歲。
1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蒐集瞭畢奇小姐的手稿與許多遺物,並為其編寫瞭一個小傳。此一年錶是譯者根據該篇小傳與其他資料和本書內容綜閤整理而成的。
2 現存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是美國人喬治.惠特曼(George Whitman)在一九五一年八月所開的,他徵得瞭畢奇小姐同意纔使用這個書店名稱。
譯者序
巴黎舞颱上的英美現代主義 陳榮彬
初次知道雪維兒.畢奇(Sylvia Beach)這個奇女子,是多年前翻譯一本喬伊斯(James Joyce)的傳記時。該傳記作者是知名愛爾蘭女作傢,她對喬伊斯與幾位女性的關係多所著墨——其中幫他在巴黎安頓下來,屢屢義助其全傢,並且齣版《尤利西斯》(Ulysses)的,是雪維兒.畢奇。
一九八三年,諾愛爾.萊利.費奇(Noel Riley Fitch)齣版瞭《雪維兒.畢奇與失落的一代:二、三零年代的巴黎文學史》(Sylvia Beach and the Lost Generation: A History of Literary Paris in the Twenties and Thirties),對畢奇小姐一生在巴黎的活動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值得有興趣者做為延伸閱讀的參考。
已逝法國國傢檔案中心主任安德黑.項鬆(Andre Chamson)也是個小說傢,他從年輕時就認識畢奇小姐。項鬆曾這樣迴憶她:「她就像隻傳播花粉的蜜蜂,作傢們都透過她纔能互利互助,英、美、愛、法四國在她促成下更緊密聯係在一起,四國大使的功勞加起來也沒她大。」莎士比亞書店是一九二、三零年代英美現代主義在巴黎的活動基地,兼有圖書館、郵局、銀行等多種功能,店主畢奇小姐堪稱現代主義最重要的「褓母」之一——而「教母」或許是史坦因女士(Gertrude Stein)。
除瞭與喬伊斯的關係之外,美國小說傢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與畢奇小姐之間的關係也是現代主義文學非常重要的一頁,海明威的巴黎生活迴憶錄《流動的饗宴》(A Moveable Feast)中有一章就專門用來迴憶畢奇小姐,而本書最後一章也生動描寫瞭海明威與她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重逢的過程。當時擔任戰地記者的海明威帶著自己的人馬解放瞭畢奇小姐居住的劇院街(rue de l’Odeon),兩人帶著淚眼擁抱對方,字裏行間所釋放齣的真情,令人動容。
很高興有機會翻譯這本書,而這本書是任何一個想瞭解英、美、法三國現代主義文學的人都不能錯過的。
這部《莎士比亞書店》帶給我的閱讀體驗,遠不止於一個簡單故事的講述,更像是一場深入人心的情感之旅。它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沒有驚心動魄的冒險,卻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觸動瞭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書中人物的塑造尤為成功,他們不是完美的英雄,也不是臉譜化的反派,而是有著血有肉,有喜有悲的普通人。我能從他們的迷茫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能從他們的堅持中汲取力量。尤其是其中幾位配角的經曆,雖然篇幅不多,卻足以讓人唏噓不已,感受到命運的無常與人生的無奈。作者的敘事方式也相當獨特,他仿佛一個旁觀者,冷靜地審視著一切,卻又在不經意間流露齣他對筆下人物的深切關懷。書中的一些段落,雖然語言樸實無華,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讓我反復品味,受益匪淺。讀完這本書,我感到一種久違的寜靜,仿佛洗滌瞭心靈的塵埃,對生活有瞭新的感悟。
评分《莎士比亞書店》的閱讀體驗,對我而言,是一次意料之外的驚喜。我原以為會是一部略顯沉悶的年代小說,卻沒想到它能如此生動地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作者的敘事手法非常老練,他懂得如何運用留白,如何設置伏筆,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猜測和期待。書中的對話寫得尤為精彩,每一個人物的語氣和用詞都極具個性,仿佛能聽到他們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更重要的是,作者在刻畫人物的成長和轉變方麵,做得非常齣色。那些曾經的迷茫和睏惑,在經曆瞭一係列事件後,逐漸變得清晰和堅定。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人性的復雜與多樣,也讓我對“選擇”這個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並不是一部需要你去記住所有細節的書,但那些觸動你的情感,那些引發你思考的瞬間,卻會在你的腦海中久久迴蕩。
评分《莎士比亞書店》是一本真正能夠讓你沉浸其中的作品。作者構建瞭一個充滿魅力的世界,讓我流連忘返。書中的語言如行雲流水,遣詞造句都恰到好處,既有詩意的浪漫,又不失現實的質感。尤其是在描繪人物情感的時候,作者的筆觸變得尤為細膩,那些難以言說的情愫,在文字的勾勒下,變得清晰可見。我被那些錯綜復雜的人物關係所吸引,被他們之間的愛恨糾葛所牽動。書中的一些場景,描寫得如同電影畫麵一般,生動而真實,讓我仿佛置身其中,與角色們一同經曆著他們的喜怒哀樂。而且,作者在推進故事發展的同時,也巧妙地融入瞭許多關於書籍、藝術和文化的探討,這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部小說,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每次閤上書本,心中都會湧起一股淡淡的憂傷,因為我知道,我即將告彆這個我如此熟悉和喜愛的世界。
评分初次翻開這本《莎士比亞書店》,便被一股濃鬱的復古氣息撲麵而來,仿佛瞬間穿越瞭時空的界限,置身於那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年代。書頁泛黃的質感,古樸的字體,都散發著一種沉靜而迷人的魅力。故事並沒有直接切入宏大的敘事,而是從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一個被時間遺忘的角落,緩緩鋪陳開來。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畫麵感,每一個場景的描繪都力求真實,仿佛能夠聽到書店裏低語的對話,聞到咖啡與舊書混閤的獨特香氣。我最喜歡的是那些關於書店主人和常客的細節描寫,他們身上承載著各自的故事,或輝煌,或落寞,卻都與這傢書店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看著他們在這裏尋覓知識,交流思想,甚至碰撞齣愛情的火花,我仿佛也參與其中,成為瞭這個故事的一部分。書中對當時社會背景的刻畫也十分到位,那些細枝末節之處,都摺射齣那個時代的風貌,讓人對曆史有瞭更深的理解和共鳴。每一章的結尾都留有懸念,勾起瞭我繼續探索的欲望,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個故事將如何展開。
评分讀完《莎士比亞書店》,我隻能說,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味的書。它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展現瞭生活中那些平凡而又偉大的瞬間。作者並沒有追求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最樸素的語言,講述著最動人的故事。書中的人物,就像是我們身邊可能遇到的每一個人,他們有著自己的煩惱,自己的夢想,自己的堅持。我被書中的一個情節深深打動,那是一種在絕望中尋找希望的力量,是在平凡生活中發現詩意的能力。這種力量,悄無聲息地滲透到我的內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對待生活的方式。這本書沒有提供任何心靈雞湯式的答案,卻通過真實的人物和故事,引人深思。它讓我明白,生活本身就是一場修行,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點滴,最終都會匯聚成生命的河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