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sign自1999年问世以来,一路由1.0版更新至最新的CS 3版。在这段将近十年的期间,InDesign逐渐取代原本在排版软体市场独大的QuarkXPress软体,成为排版编辑人员的使用首选。其软体的优点除了支持Open Type(可扩展的字体格式)及Unicode(统一的字符编码标准)外,还有InDesign是跨媒体出版平台的轴心,范围涵盖平面印刷、网站设计、无线通信等,此外并支援Adobe公司所销售应用软体所有可能的档案格式,例如:XML、XMP、SVG等,并且与Photoshop、Illustrator密切通用。
本书详细介绍当你使用InDesign进行编排时,所有可能会遇到的问题,版面色彩管理、档案的目录索引制作、输出设定规则等,此外,我们还针对编排人员常面临的问题,进行实际编排印刷品教学实例讲解,带您实地了解该如何编排文件,让您从此使用InDesign不再处处受限。
我承认,在遇到这本书之前,我对于InDesign的印前输出,尤其是关于“色彩模式转换”和“ICC Profile”的部分,一直是一知半解,甚至有些畏惧。我常常被各种RGB、CMYK的术语搞得晕头转向,不知道如何才能让设计稿在印刷后呈现出我想要的效果。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色彩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在InDesign中实现精确的色彩管理。它不仅仅告诉你“怎么做”,更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我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印刷设备和纸张类型,选择最适合的ICC Profile,如何正确地在RGB和CMYK之间进行转换,以及如何通过“软打样”来预览印刷效果。这让我对色彩控制有了前所未有的信心,也让我能够更好地与印刷厂沟通,确保最终的印刷品颜色准确无误。另外,书中关于“文件打包和归档”的实用技巧,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了解到,一个规范的项目打包,不仅能够方便自己查阅和修改,更能让其他设计师或印刷厂同事在接手项目时,能够迅速理解和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团队协作的效率。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我在InDesign印前输出领域多年摸索和学习的一个集大成者。我曾经因为各种技术问题,导致项目延期,甚至损失客户。每次的教训都让我痛定思痛,但又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去系统学习。直到我遇到《InDesign的行家问题-印前输出与实作篇》,我才发现,原来一直以来我都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宏观且深入的视角。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印刷工艺”的介绍。虽然我是一名设计师,但我发现了解不同印刷方式(如胶印、数码印刷、丝网印刷等)的特点,以及它们对文件输出的要求,能够让我更好地与印刷厂沟通,并提前规避很多潜在的风险。比如,书中解释了网点角度、网线数、油墨厚度等概念,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最终的印刷效果,这让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我的设计和输出设置。另外,书中关于“透明度合并”的讲解,也是我一直以来比较头疼的问题。在InDesign中,复杂的透明度效果在导出PDF时常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合并问题,导致印刷品出现色块或失真。这本书详细讲解了透明度合并的原理,以及如何在InDesign中进行有效的透明度设置和管理,这对于制作高质量的印刷品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操作技巧的提升,更是一种印前思维模式的重塑。我过去常常只关注设计本身的美观度,而忽略了它能否顺利地转化为高质量的印刷品。这本书通过对“印前流程”的系统性梳理,让我认识到,设计和输出是紧密相连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我特别赞赏书中关于“嵌入式对象和链接文件”的管理。在InDesign项目中,我们常常会使用大量的外部图像、Logo和Illustrator文件。如何有效地管理这些链接文件,避免它们丢失或被修改,是保证项目稳定性的关键。这本书详细讲解了链接面板的使用,如何更新链接,如何处理缺失的链接,以及如何进行打包,这些都是我过去常常忽略但又非常重要的细节。此外,书中对于“陷印(Trapping)”的讲解,虽然可能对于一些新手来说比较高阶,但对于经常处理多色印刷的设计师来说,绝对是宝藏。它不仅解释了陷印的原理,还指导了如何在InDesign中进行陷印的设置和检查,这对于避免印刷时出现套色不准的问题至关重要。
评分《InDesign的行家问题-印前输出与实作篇》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在专业技能学习方面最值得的一次投资。在我看来,对于每一个使用InDesign进行设计并最终需要输出印刷品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不仅仅解决了我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印前输出这个环节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解,从而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我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我尤其要提的一点是,书中对于“图形的矢量化和栅格化处理”的讲解。很多时候,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会混用矢量和栅格图形,但它们的特性和对印刷效果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这本书详细解释了矢量图形(如AI、EPS)和栅格图形(如PSD、JPG、TIFF)的区别,以及在InDesign中如何正确地导入、编辑和输出它们,以确保最终印刷品的清晰度和细节。这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图形格式,并避免因格式错误导致的质量问题。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设计一线的设计师,我深知印前输出环节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无数次的经验告诉我,一个再出色的设计,如果印前输出处理不当,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导致项目失败。正是基于这样的痛点,《InDesign的行家问题-印前输出与实作篇》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及时雨”。它非常系统地讲解了InDesign在印前输出过程中的各种细节和技巧,让我受益匪浅。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出血、安全区域和裁切标记”的详细解释。过去,我常常因为对这些概念理解不清,导致印刷品出现白边或者内容被裁掉的情况。这本书不仅解释了这些设置的重要性,还提供了根据不同印刷需求进行合理设置的方法,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处理这些关键的印前参数。更重要的是,书中对于“PDF预检”的讲解,简直是我的“救星”。它教我如何利用InDesign自带的预检功能,以及其他第三方工具,来检查文件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如字体缺失、链接丢失、色彩空间错误等,从而在文件提交给印刷厂之前,就将绝大多数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功率。
评分作为一个长久以来在InDesign的印前输出环节摸爬滚打的从业者,我对这类实操性强的书籍总是抱有极高的期待,也因此踩过不少“雷”。很多同类书籍,要么是只讲操作界面,要么就是理论先行,对实际落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坑避而不谈,导致读者学完后依然不知所措。然而,《InDesign的行家问题-印前输出与实作篇》这本书,则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How-to”的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将印前输出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剖析得淋漓尽致。我特别赞赏书中对于“色彩管理”这一核心问题的深入探讨。很多时候,我们精心设计的色彩在屏幕上呈现得非常到位,但一旦进入印刷流程,就会发现天差地别。这本书详细解释了ICC Profile的作用,如何根据不同的印刷需求选择合适的颜色配置文件,以及如何在InDesign中进行精确的颜色设定和转换。对于那些经常被CMYK颜色值困扰,不知道如何还原设计初衷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明确的指引。除此之外,书中对于PDF导出设置的讲解也是我的“救星”。从PDF/X系列标准的应用,到字体嵌入、转曲、图形压缩等选项的具体含义和最佳实践,书中都给出了详尽的解读。我过去常常因为PDF设置不当导致印刷文件被拒收,现在通过学习这本书,我能够根据不同的印刷厂和印刷工艺,定制出最合适的PDF导出预设,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功率。
评分坦白说,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毕竟,InDesign的印前输出和实操,这几个词语就足以让很多初学者望而却步,更别提“行家问题”这样的字眼,我担心它会过于专业,难以理解。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这本书的作者在编写时,显然充分考虑到了不同水平读者的需求。它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大量晦涩难懂的技术术语,而是从最基本、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入手,逐步深入。例如,书中关于“出血”的讲解,并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要设置多少数值,而是详细解释了为什么需要出血,不同类型的印刷品(杂志、海报、宣传册等)出血设置的考量因素,以及如何处理边缘元素的延伸。这让我对“出血”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生搬硬套的数字。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字体处理”的讲解。过去,我常常因为字体不匹配或者字体文件缺失导致印刷品出现乱码,这不仅尴尬,还会浪费时间和金钱。这本书不仅教我如何正确地嵌入字体,还介绍了如何检查和处理字体问题,甚至包括了一些字体库的管理技巧,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在其他地方系统学到的。整体而言,这本书就像是InDesign印前输出领域的“瑞士军刀”,功能强大,而且非常实用。
评分在我接触InDesign的初期,印前输出和实操部分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黑洞,充满了未知和困惑。尤其是当客户拿到最终印刷品,反馈说颜色不对、画面模糊或者有毛边的时候,那种挫败感简直难以言喻。我尝试过阅读各种在线教程和论坛,但碎片化的信息往往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也无法解决我遇到的具体问题。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及时雨。我从这本书中获得的最大启发,在于它对“工作流程优化”的强调。书中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操作软件,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养成良好的印前习惯,如何从源头上避免问题。例如,它详细讲解了如何建立一个规范的项目文件结构,如何命名图层和对象,如何统一使用字符样式和段落样式,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预检。这些看似基础的工作,却能够为后续的输出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减少大量的返工几率。而且,书中对于“栅格图像和矢量图像的处理”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过去,我常常分不清什么时候该用栅格,什么时候该用矢量,以及它们在分辨率和缩放方面的差异。这本书清晰地解释了这两者的特性,以及在InDesign中如何进行最佳的嵌入和输出设置,这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图像类型,并确保最终印刷品的清晰度和质量。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给所有在印前输出和实操过程中感到迷茫的InDesign使用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我之前在使用InDesign进行最终输出时,总是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色彩管理混乱、文件尺寸出错、字体丢失、图形失真等等,每次都搞得焦头烂额,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项目质量。很多时候,明明在屏幕上看起来完美无缺的设计,一旦输出成PDF或者 TIFF,细节就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出现错位。更别提那些需要与印刷厂对接的复杂流程,他们提出的各种技术要求,如出血、裁切标记、色彩模式转换、分辨率要求等等,常常让我一头雾水,感觉自己像个门外汉。即使是查阅官方文档,也往往是枯燥的技术术语堆砌,难以理解。正当我快要放弃,想着是不是自己不适合做这个工作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这本书。我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态买了下来,结果发现它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这本书的讲解非常细致,从最基础的色彩模式(RGB、CMYK)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场景,到不同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印刷机)之间的色彩差异如何解决,再到如何正确设置出血和安全区域,以及各种印前检查的实用技巧,都讲得非常透彻。它不像市面上一些泛泛而谈的书籍,而是深入到了每一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细节,并且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尤其喜欢它对于文件打包和传输的详细指导,这部分内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与外部协作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藏,能够有效避免因为文件传输问题导致的延误和返工。
评分老实说,在入手这本书之前,我对于InDesign的印前输出总有一种“黑箱操作”的感觉。明明按照教程设置了各种参数,但最终出来的效果总是不尽人意,或者完全无法通过印刷厂的检查。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炮,用最直观、最接地气的方式,揭开了印前输出的神秘面纱。我尤其要强调书中关于“文件尺寸和分辨率”的处理。我曾经遇到过很多因为文件尺寸设置错误,或者分辨率不足导致印刷品模糊不清的情况,这不仅仅影响了设计的美感,更损害了项目的专业性。这本书详细讲解了不同尺寸单位(如点、派卡、英寸、毫米)的换算,以及在不同场景下(如屏幕显示、印刷输出)需要设置的分辨率。它还给出了如何计算合适分辨率的公式和方法,让我在面对各种尺寸和用途的设计文件时,都能够胸有成竹。更重要的是,书中对于“如何与印刷厂有效沟通”的指导,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它教我如何看懂印刷厂的文件要求,如何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描述问题,以及在出现问题时如何进行有效的协作。这极大地减少了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误解和返工,让整个印前流程变得更加顺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