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11」是李敖今年全新力作,内容是描述他坐牢期间,在牢中的所见所闻,全书以剧本形式展现,共分四幕:第一幕夏至、第二幕秋分、第三幕冬至、第四幕春分。故事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龙头(即李敖)、史处长(影射调查局处长范子文,六十多岁,一生专抓共匪,没想到自己也在内斗下被诬指为共匪)、余三共(影射成大共产党案的主嫌,是二十三岁崇奉共产主义的热血青年,最终为了女友,出卖自己十八名同志)、老黄(影射撤退来台做小生意的黄中国,被指在大陆曾参加共产党少年团),他们各有各的故事,都不满自己冤狱缠身,一心希望昭雪,但却除了龙头外,其他三人都惨遭枪毙。
「红色」即是指共产党,「11」则是牢房号码,在这间牢房里,除了有「共匪」外,还关了叛乱犯、小偷、流氓、老师。借由这些角色,李敖写出了各类人遭遇打击下的心态转变,有人更愤世嫉俗,有人皈依信教,有人仍旧浑浑噩噩。全书一片阳刚之气,毫无半点柔情,但男人间的真情流露,绝对令人动容。
李敖在此书的最后有一小启,自述了他耳闻身历的一些个案出处,以示他人物名字虽不是真的,但故事却是真的:
「写这剧本,除了靠我三四十年来的苦心焦思和耳闻身历外,在几个个案上,我参考了或改写了几段他人的文字,变成对话体,我特别点出他们是李世杰、劫余、李政一、林树枝、林颂和、谢聪敏、魏廷朝、胡虚一、黄纪男、许曹德、曹昭苏、秦汉光、谷正文、黄怡、顾正秋,特此声明,以示不敢掠血掠泪。顺便报告一下红色十一房的地理背景,它在秀朗桥下,照死去的难友李世杰的描写:『秀朗桥是一条横跨台北县永和市和台北市景美区的大桥,桥下新店溪溪水汩汩地流着。在景美这一端,桥尽处,是两个杀气森森的黑衙门和黑监狱——国防部军法局和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军法处,以及它们的两个看守所。』我写的红色十一房,就属于警总军法处看守所。」
作者简介
李敖
一九三五年生于哈尔滨,一九四九年来到台湾。
李氏文笔自成一家,被喻为百年来中国人写白话文之翘楚。发表着作上百余种,以评论性文章最脍炙人口。《胡适评传》、《蒋介石研究集》为其代表作。
西方传媒更奉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
近作《李敖回忆录》获选为一九九七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书,其续作《李敖快意恩仇录》亦挤身畅销书榜,一九九九年五月,来台五十週年,出版《李敖祸台五十年庆祝十书》,一九九九年八月,获新党提名参选二○○○年中华民国总统,二○○一年五月《上山?上山?爱》甫一推出即引起读者热烈回响。
《红色11》(平装)这本书,真的让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带有一定深度和思想性的作品,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阅读偏好。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能够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让读者感同身受。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打破了我以往对于某些设定的固有认知。当我以为故事会朝着某个方向发展时,作者却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这种“出其不意”的安排,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新鲜感和刺激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环境的塑造,那些生动形象的场景描写,不仅为故事提供了背景,更成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元素。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气息,感受到微风拂过脸颊的感觉,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它更像是一场关于人生的寓言,通过书中角色的经历,我看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道理。它让我明白,有时候,最艰难的选择,反而会引导我们走向最正确的方向。它也让我看到了,即使面对看似无法逾越的困难,坚持和勇气依然是我们最强大的武器。
评分《红色11》(平装)这本书,从头到尾都给我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简直就像是品尝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醇厚,回味悠长。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他对词语的运用精准而富有张力,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鲜活的画面,触动人心。我尤其喜欢他对于心理描写的刻画,那些角色的内心独白,那些细微的情绪波动,都写得极其细腻,仿佛能直接走进角色的脑海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好,张弛有度,有紧张刺激的时刻,也有舒缓 introspective 的段落,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一种高度的投入。我被故事中的一个情节深深地震撼了,主人公在那个极端的情境下,所做出的选择,让我反复思考了很久。那种在道德和生存之间的两难,在人性最脆弱的时候所爆发出的力量,都让我对“人”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很巧妙,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所有信息,而是让读者像侦探一样,一点一点地去拼凑线索,去发现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每一次的“顿悟”都带来一种巨大的满足感,让人忍不住继续往下读,想要知道下一个谜团的答案。这本书不仅仅是娱乐,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它迫使我去审视自己,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评分拿到《红色11》(平装)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但读完之后,我不得不说,它已经成为了我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叙事结构,作者巧妙地将不同时间线索和人物视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碎片化但又充满整体感的叙事。这需要读者付出一定的注意力来梳理,但一旦理清了脉络,就会发现其中精妙之处。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对话上的设计,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对话,往往暗藏玄机,充满了潜台词和未说出口的情绪,这使得人物之间的互动充满了张力。这本书让我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真相究竟是什么?我们所看到和所听到的,是否就是全部?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揭露,不断挑战着读者的认知,也让我对“眼见不一定为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情节,它更多的是关于对人性弱点和群体心理的洞察。它让我看到了,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的理性会如何被情感所吞噬,而偏见又会如何一步步地形成。它是一本能够引人深思的作品,在阅读结束后,依然能在脑海中久久回荡。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红色11》(平装),我最近才把它读完,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被它简洁而略带神秘感的封面设计吸引了。那种深邃的红色,搭配上一个略显粗犷的数字“11”,仿佛预示着某种不寻常的故事。拿到手里,平装的质感恰到好处,不至于太轻飘,也不至于沉重,很适合随身携带,在通勤或者午休的时候翻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揭开作者精心设置的谜团。一开始,你会觉得故事线索有点零散,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有些模糊,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惊喜地发现,那些看似无关紧小的细节,其实都像散落的棋子,最终会汇聚成一个宏大的棋局。作者的叙事手法相当老练,他很擅长利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和故事的氛围。无论是阴雨绵绵的街道,还是昏暗的老宅,每一个场景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与角色的命运紧密相连。而且,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塑造人物方面所下的功夫,每一个角色,即使是配角,都显得立体而饱满,有着自己的性格、动机和挣扎,让人不由自主地去猜测他们的过往,去同情他们的遭遇。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探讨一些深刻的主题,比如人性的复杂,命运的无常,以及在绝境中对希望的追寻。它让我思考,在看似平静的生活之下,隐藏着怎样的暗流涌动,而我们又将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挑战。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红色11》(平装)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几年读到过的最有“味道”的书籍之一。它的文字风格和整体氛围都非常独特,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古典韵味,又夹杂着现代的疏离感。作者似乎非常擅长制造悬念,他总能在故事的关键节点留下一些“钩子”,勾住读者的好奇心,让我想迫不及待地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本书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每个人物似乎都有自己的秘密,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过去,这使得故事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也增加了阅读的乐趣。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细节的描写,比如某个道具,某个眼神,某个不经意的动作,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元素,却能在后续的剧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伏笔能力。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迷宫,每走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但同时,每一次的探索又都能带来新的发现和惊喜。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情节的推进,它更多的是关于人性的探索,关于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个体如何生存,如何寻找自我。它让我看到了,即使在最黑暗的环境下,也可能存在微弱的光芒,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放弃追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