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物理Ⅵ习题解答

观念物理Ⅵ习题解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物理
  • 观念物理
  • 习题解答
  • 教材辅助
  • 大学物理
  • 学习辅导
  • 物理学
  • 解题技巧
  • 高等教育
  • 参考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观念物理》从物理观念出发,不必高深的数学,就能掌握万物之理;
  《观念物理Ⅵ:习题解答》从解题的观念出发,帮助你更加精进物理观念。

  这是一本不太一样的「习题解答」。
  在学校的物理课中,我们常在寻找标准答案,对错误的想法往往不很重视;但真正的物理研究,却总是在钻研为什么有这样的错误。标准答案和教科书绝不是物理学的全部。解题活动不论在学校物理课或是真正的物理研究,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解题不是天才专属的「黑盒子」,任何人只要有心,借由了解解题的过程,愿意练习,熟能生巧,就能大幅提升解题功力。

  这本习题解答是《观念物理》的一个延伸,解题的重心就放在前五册每一章末尾的「想清楚,说明白」、「沙盘推演」与「实战演练」三个单元。它可让《观念物理》这套书更完整、更适合台湾同学的阅读,也对同学有实质上的帮助。书中的解题观念、解题方法,可以帮助读者突破学习与思考的瓶颈,真正享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可搭配销售的书

WS201《观念物理I》
WS202《观念物理Ⅱ》
WS203《观念物理Ⅲ》
WS204《观念物理Ⅳ》
WS205《观念物理V》
WS046《看漫画,学物理》
WS023《费曼的6堂Easy物理课》
WS024《费曼的6堂Easy相对论》 
WS015-017《物理马戏团I-III》
CS060《物理与头脑相遇的地方》
CS024《物理之美》
WS076《搞笑学物理》
WS090《灵魂有多重?》
WS094《物理早自习》
WS101《物理A+班(物质与能量)》
WS102《物理A+班(原子与量子)》

WS085《观念化学I》
WS086《观念化学II》
WS087《观念化学III》
WS088《观念化学IV》
WS089《观念化学V》
WS036《观念生物学1》
WS037《观念生物学2》
WS071《观念生物学3》
WS072《观念生物学4》
WS082《怎样解题》
WS042《微积分之屠龙宝刀》
WS043《微积分之倚天宝剑》
WS018《微积分之旅》

作者简介

蔡坤宪

  因为高中时读不懂物理,而一脚踏进物理教学的缤纷世界。从东海大学物理系、国立交通大学电子物理所硕士毕业之后,曾在中学服务三年,任教国中理化与高中物理等科目。现服务于逢甲大学光电学系暨物理教学研究中心,也在纽西兰怀卡托大学科学与科技教育研究中心攻读科学教育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物理教学、解题研究、师资培育与教育多媒体设计。剑道是主要的业余兴趣。译有《观念物理II》、《怎样解题》,着有《观念物理VI:习题解答》(皆为天下文化出版)。

探索宇宙的奥秘:经典力学与场论的深度剖析 图书名称:《经典力学:从牛顿到拉格朗日与哈密顿的精深探究》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物理学学习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一套严谨、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经典力学教材。它不仅仅是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复述,而是将整个经典力学体系——从宏观的行星运动到微观粒子的基础行为——置于一个统一的、高度数学化的框架内进行审视与阐释。本书的结构设计旨在引导读者逐步跨越从直观认知到抽象建模的鸿沟,最终掌握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必备工具集。 第一部分:运动学的基石与牛顿力学的重建 开篇首先回顾了伽利略和牛顿奠定的实验基础,但我们将立即转向更具普适性的描述方式。我们详细探讨了矢量分析在三维空间中描述质点运动的必要性,包括笛卡尔坐标系、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并强调了坐标系选择对问题简化性的影响。 随后,全书的基石——牛顿第二定律 ($mathbf{F} = mmathbf{a}$)——被置于更严格的数学结构中考察。我们深入分析了“力”的概念,区分了主动力与约束力。对于约束力的处理,我们引入了达朗贝尔原理的雏形,预示着更高级方法的到来。这一部分详细分析了简谐振动、受阻尼振动以及受迫振动(包括共振现象),并引入了傅里叶分析作为求解非恒定驱动力问题的关键数学工具。 在动量和能量的概念发展上,本书超越了简单的积分运算。我们严格推导了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并将其置于对称性(诺特定理的初步体现)的背景下进行讨论。对于碰撞问题,特别是弹性与非弹性碰撞,我们运用相对论动量和能量的概念(虽然尚未正式引入狭义相对论,但为后续的统一打下基础),展现了这些守恒律在不同参照系下的不变性。 第二部分:从约束到优化的革命——解析力学导论 经典力学的真正威力体现在其变分原理的优雅性上。本部分是本书的精髓之一,标志着从“力”驱动的描述转向“能量”驱动的描述。我们首先详细介绍了广义坐标的概念,并阐述了约束(完整约束与非完整约束)如何通过选择合适的坐标系被自然地消除。 核心内容聚焦于拉格朗日力学。我们严格定义了拉格朗日函数 $L = T - V$(动能减去势能),并基于最小作用量原理(哈密顿原理),完整推导了欧拉-拉格朗日方程。通过大量实例——包括单摆、双摆、连接的振子系统以及绕固定轴的刚体转动——读者将深刻理解广义动量和广义力。我们详细分析了循环坐标(或称可积分坐标)的存在性及其与守恒量的直接关系,这为深入理解诺特定理做了必要的铺垫。 第三部分:相空间与哈密顿体系的构建 在掌握了拉格朗日力学之后,本书迈向了更抽象、更强大的哈密顿力学。我们通过勒让德变换,完成了从拉格朗日量到哈密顿量的转换,明确了正则坐标(位置 $q_i$ 和正则动量 $p_i$)在相空间中的核心地位。 我们推导并详细阐述了哈密顿正则方程,并讨论了其在形式上相对于牛顿方程的优越性——即对坐标变换的独立性。 本部分将重点放在泊松括号及其在演化方程中的作用。我们展示了任何物理量对时间的演化都可以通过其与哈密顿量的泊松括号来描述,从而统一了守恒量的判据。此外,本书还引入了正则变换的概念,讨论了如何通过保持泊松括号不变的变换来简化哈密顿函数,最终目标是找到一个可积的(积分为零的)哈密顿函数。 第四部分:刚体动力学与连续介质的初步探索 经典力学在描述宏观物体运动时,必须处理刚体的概念。本部分将牛顿定律扩展到刚体系统,引入了刚体运动的欧拉角描述,以及至关重要的惯性张量和转动惯量。我们详细推导了欧拉运动方程,并分析了陀螺的进动和章动等复杂现象,强调了角动量守恒在刚体动力学中的核心地位。 最后,本书触及了连续介质的经典描述的边缘。我们简要探讨了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在流体运动中的具体形式,引入了应力张量和连续性方程,为后续学习弹性理论和流体力学打下概念基础。 本书特色: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数学工具的严谨性与物理图像的清晰性并重。它不满足于停留在公式层面,而是力求揭示不同力学表述(牛顿、拉格朗日、哈密顿)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适用范围,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自洽的经典物理框架,是理解后续量子力学和场论的必经之路。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  言 《观念物理》与我 蔡坤宪 6

《观念物理》第Ⅰ册 16

第 1 章 浅谈学习物理的方法 17

第一部 力学 23
第 2 章 直线运动 24
第 3 章 抛体运动 37
第 4 章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 52
第 5 章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力与加速度 60
第 6 章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72
第 7 章 动量 77
第 8 章 能量 87

《观念物理》第Ⅱ册 98

第 9 章 圆周运动 99
第 10 章 重心 110
第 11 章 转动力学 114
第 12 章 万有引力 123
第 13 章 重力交互作用 132
第 14 章 卫星运动 142
第 15 章 狭义相对论——空间与时间 149
第 16 章 狭义相对论——长度、动量与能量 158

《观念物理》第Ⅲ册 166

第二部 物质的性质 167
第 17 章 物质的原子本质 168
第 18 章 固体 171
第 19 章 液体 174
第 20 章 气体 182

第三部  热 189
第 21 章 温度、热和膨胀 190
第 22 章 热传递 198
第 23 章 相的变化 201
第 24 章 热力学 208
  
《观念物理》第Ⅳ册 216

第四部 声与光 217
第 25 章 波与振动 218
第 26 章 声音 224
第 27 章 光 230
第 28 章 颜色 235
第 29 章 反射与折射 239
第 30 章 透镜 243
第 31 章 绕射与干涉 248

《观念物理》第Ⅴ册 254

第五部 电与磁 255
第 32 章 静电学 256
第 33 章 电场与电位 259
第 34 章 电流 263 
第 35 章 电路 269
第 36 章 磁学 276
第 37 章 电磁感应 279

第六部 原子与核物理 285
第 38 章 原子与量子 286 
第 39 章 原子核与放射性 290
第 40 章 核分裂与核融合 296

图书序言

  前言
  《观念物理》与我

  会知道《观念物理》这本书,是我来到纽西兰的怀卡托大学,开始攻读科学教育博士学位以后,在和指导教授讨论,如何帮助这里的小学职前教师,学会一些基本的物理观念,以有助于他们将来的教学时,他开宗明义告诉我:这些职前教师,绝大部分都没有理工背景,所以不要用数学来教物理,而要从观念出发。

  对于像我这么一个从小考到大、把教科书当「圣经」的人来说,面对纽西兰这种没有联考、没有教科书,在中学便能自由选课的学生,要设计出吸引学生的实验教学,实在是有点困难。这么说吧,如果把联考这个理由拿掉,我们还有什么好理由可以用来要求学生,乖乖坐在教室里,演算那些艰深、无聊的物理习题呢?何况这些职前教师,又有一大半都是30岁左右的「大人」。

  经过在台湾这么些年「学物理」与「教物理」的过程,我除了自己练就了一手数学解题功夫之外,身为老师,在「社会压力」之下,我也下过工夫钻研,如何採用最有效率的办法,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可是,这种种的努力,在我决定想在物理教育中更上层楼时,彷彿却像是走错了方向。

  在「不要用数学来教物理」的前提下,我开始去思考什么叫做「学习」?「观念」是什么东西?「理解」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要教学生理化(科学)或物理?我们到底又想教给他们物理里的什么东西?

  我就是面对这样的条件,在准备研究工作中的「实验教学」时,先知道素来强调「物理观念应先于数学」的作者,然后才发现了《观念物理》。

  我的物理之旅

  「从观念出发来教物理」,对很多人来说,也许不是新鲜事,但是对我来说,「教物理,不使用数学」却是有点困难的事。我想,从我自己为何会选择物理系的故事出发,也许比较容易说得清楚些。

  印象中,在高中上物理课时,最常出现的感觉就是「不懂」!虽然老师也常强调,学物理要以观念为主,但是,整堂的物理课下来,却常常还是满黑板的数学计算。而我也在老师开讲的几分钟之内,便进入「鸭子听雷」的状态。

  我想,我的高中数学程度,应该和大多数同学一样,算是中等程度:基本问题大都可以应付,难题则不太一定。可是,我硬是无法理解物理课堂上的数学计算。

  辛辛苦苦读完高三物理,感觉几乎是完全不懂。临毕业前,学校安排了吴静吉博士来学校演讲,算是鼓励一下饱受联考煎熬的我们。在他的演讲当中,他邀请几位自愿的同学上台,说说自己的志愿。当时,我很勇敢的上台,透过麦克风,向师长与所有的高三同学说:我将来想当高中物理老师,因为我现在完全听不懂物理课,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帮助和我一样学不懂物理的人。

  我想先澄清一件事:我之所以觉得物理难学,不是因为我的物理老师们「有什么不好」,而是「学科本身」所带给我的挫折感。在我从事物理教育研究之后,对这个问题有更深刻的体会,也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曾为物理所苦的,绝对不是只有我一人,而希望能改进物理教育的人,更是不知凡几。

  完全在意料之中,物理是我大学联考中,成绩最低的一科。我当时的想法是:到大学里,去弄懂高中时没学会的物理。到了东海大学物理系,和别人不同,由于我的基础稍差,我完全无法享受那种「由你玩四年」的大学生活。虽然自问还算用功,但成绩一直平平。一直到大三、大四之后,渐渐才觉得自己有点开窍,也对「数学是物理的语言」这句话,比较有体会:我把数学当成「第三外国语」,时时不忘要把书中的数学式「翻译」成我能理解的口语,在解题(考试或写作业)时,又尽力把自己脑中的想法翻译成数学式写出来。这中间的过程,就像我们学英文那样,从结结巴巴到逐渐流利一样,真的也只能用「熟能生巧」来形容了。

  大学毕业之后,没有立即考上研究所,而是先到国中任教了一年。凭着对教学的直觉与热情,我收获很大,除了「教」之外,自己也「学」了不少。

  从交通大学硕士班毕业之后,又回到中学的教学岗位,同时,也考到师范大学的教育学分班去进修。在这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逐渐了解到,除了物理本身的「难处」吸引我之外,我更好奇的是,为什么我(以及我的很多学生)会觉得物理这么「难懂」!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教而后知不足」吧!

  我的纽西兰之旅

  机缘凑巧,我来到了纽西兰,在语言学校学英文的日子里,我也在思考,人生的下一步该往哪里走?我最后选择了科学教育,这个转行旅程的第一站,就是怀卡托大学的科学与科技教育研究中心。

  纽西兰的教育制度跟台湾不同,他们虽有全国会考,但没有联考,大学採申请入学,但学生的会考成绩须达到某个最低标准。简单来说,是採「入学从宽,毕业从严」的方式。大学科系没有类似台湾或美国的那种排名,也没有全国统一的教科书。老师上课的教材依据,就是一本手册,内容把13年(按年纪分)的中小学教育,分成8个等级(按学力分),里面摘要出来,有哪些的题材必须涵盖在哪一「级」里教授,然后,教师必须自组教材。由于他们不是把13年分成13个等级,也就是说,在某个国一(第7年)的班级里,可能会同时有学力在第3、4或5级(小四到高一)的学生,之所以「无法」使用教科书的原因,就是因为要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能力与兴趣),以及因才施教。

  对我这个从小到大,一路有「联考」这座灯塔在指引方向,也有「圣经」教科书相伴的人来说,面对纽西兰这种自由开放、完全不同的教学取向,在帮职前教师设计物理课程时,感觉实在有点迷惑。

  这几年,除了因为研究工作,与教育学院中的小学职前教师(非物理主修)有较深的接触之外,我也在物理系担任助教的工作,协助物理系和电子工程学系的同学,学习基础的物理学。这些经验除了再次印证,不论中外,物理都是大多数人头疼的科目之一,也引发了我再次思考我们该如何学物理与教物理的问题。答案也不是把同学全部带到物理实验室,就可以解决的。

  我无意在此提供一个完整的答案,也无意在此分析比较台湾或纽西兰的教育现况,或为台湾的物理教育作出建言。我只想从一个基层老师的立场,跟大家(尤其是在学的同学)分享我的学习历程,包括我自己学物理、教物理,以及学习教物理的一些经验与想法。

  我想从「到底这是写给国中生还是高中生看的书?」开始谈起。

  思考是没有界线的

  相信大家知道,《观念物理》这本书的英文版,是由一位优秀的高中物理老师,为「美国高中生」所写的教科书。然而,由于台湾与美国在课程设计上的差异,以我个人在中学服务的经验,我觉得它的内容也很适合台湾愿意多用功、或程度稍好的国中同学阅读。这是我当初之所以推荐这套《观念物理》的主因。

  当然,我同意,国中同学读起这套书来,会稍稍感到吃力些,但这应该是「动脑」的乐趣,而非负担。不过,若有老师或家长愿意帮忙引导,那么这套书的价值,就会远超过一般着重在计算题的「自修」或「参考书」了。

  我们常听到,国外的中小学学生若要完成老师指定的作业,常常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查资料、写报告,而比较不像我们,大多数的作业只是完成参考书里的习题,或是写写测验卷而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相信绝对不是外国人比我们聪明的关系!

  关键之一在「语言障碍」。英语世界的学生,到图书馆去查资料,遇到的困难会比我们的学生少。因为,总体说来,英文的出书量较多,几乎各种程度的读者,都可以找到合适的书籍。即使是小学生,只要他或她有兴趣,也有意愿付出时间和努力,都可以从较简单的书籍开始,逐渐研究到比较深入的书籍。

  试想,某位国中同学对某个物理问题感兴趣,在课本与参考书之外,还想进一步追求点什么,结果,查到的资料竟是一本英文书。怎么办?先花个几年时间,把英文读好之后,再来学物理吗?当然不是!目前国内许多有心的出版社,致力于翻译书籍的出版,用意之一便是要降低读者在语言上的障碍,以及丰富中文世界的文化资产。

  以国内的国中同学为例,除了理化课本与坊间参考书之外,实在少有既与课本题材相近(不过分深奥),又与日常生活相关,足以提供师生「讨论、对话」的课外书籍。在除去语言障碍之后,我希望,对大部分的同学来说,《观念物理》不只是一套帮助考试用的「参考书」,而是一套可以刺激思考、引发讨论的「课外书」。就这个观点来说,国中与高中的界线,就不是那么重要了,不是吗?

  反过来说,对台湾的高中同学而言,乍看之下,可能会觉得这套书似乎「太简单」了,为什么?因为到处是漫画,又看不到数学公式,不讲计算题,更没有联考题。结果,同学反倒轻忽了能从《观念物理》进一步理解某些观念的机会。事实上,《观念物理》所讨论到的观念,有些已经超出台湾的高中教材,第Ⅱ册后半的狭义相对论,或第Ⅴ册的核物理都是例子。然而这些「高深」的物理,在观念上不仅不难理解,而且非常有趣,也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科书有教科书的限制,它所能提供的,只是骨架般的知识,其中的血肉,还需要老师的补充与引导,以及同学自己的思考。教科书所设定的读者,一般是程度中等的学生,加上授课时数的限制,所以,有国中、高中的分别,有些观念在某个年级必须先省略不讲等等。然而,这样的省略,有时反而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或阻碍了学习的乐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有课外书的原因!

  此外,虽然台湾「僵化的教育制度」必须改变,「考试文化」罪大恶极……云云,但是,回想哥白尼当初发现原来是地球绕着太阳转时,整体社会文化对他的迫害,可能是我们无法想像的;不过,「众人皆醉」的社会,影响不了、也限制不了他的思考。我想,哥白尼故事的重要启示之一是:只要你愿意,没有任何人,可以限制我们自由而独立的思考。

  写这些,不是想推销《观念物理》这套书,而是希望能釐清一些对(物理)学习的观念:思考和学习,都是没有边界的;学物理更是不一定非用到高深的数学不可。不论你是国中或高中同学,《观念物理》这套书都有很高的可读性,也许对学校的考试而言,不是那么「直接」有帮助,但是,就学习或思考的乐趣而言,绝对不是考试分数可以提供的。

  抛砖引玉

  在「天下文化」林荣崧先生向我邀稿,希望撰写《观念物理》的习题解答之前,我曾在网路上回覆过读者以下的文字:

  这套书原本没有「习题解答」的设计,理由很简单,因为可能不是那么需要。基本上,几乎书中的每一道问题,都可以从课文中找到「思考线索」。此外,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位理化或物理老师,会拒绝和同学讨论书中的问题。如果是已经离开学校的读者,身边实在找不到任何人可以讨论,那么,利用天下文化的网路留言版,或是其他的网路社群,应该会有很多人都会愿意和你分享他们的思考。

  很多物理问题,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在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在寻找的,只是一个「好」的答案,而不是一个「对」的答案。

  我也想建议读者,打开笔记本,写下你自己的「习题解答」!(不必害怕对与错。)尽量详细写下「你自己」的想法,为自己思考与学习过程,留下纪录,那将会是你一生的宝藏!

  虽然我答应了,也写了这本习题解答,不过,我的想法还是没变,我希望这本习题解答,是《观念物理》的一个延伸,是一个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就像我在《观念物理》的导读所写的,希望这套书,能引起大家的对话与讨论;我是以讨论的心态,来写这些解答的:我说出我的想法,也知道你一定有你的想法,但是,千万别让我的想法(砖),阻碍了你的想法(玉)!

  撰写说明

  由于每位同学的需求不同,而且还有国中与高中的程度差异,所以,在解答的过程中,我尽量顾及不同程度同学的需求。但为求正文的精简,有些内容则是採用「小方块」、「观念引介」、「深入演练」的注解方式来表达,以免让正文显得冗长,或是让部分同学仍然无法理解。
我认为原书「借题复习」的部分,应该不必再写解答,只要按照原书标示的章节,都可以找到答案的。而且,「借题复习」的目的是「复习」,同学应该尽量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遍。所以,我解题的重心就放在「想清楚,说明白」、「沙盘推演」与「实战演练」上。

  在格式上,说明的文字,为了阅读上的方便,单位尽量用中文表示,但在数学式中,则以标准英文字母(没有斜体)表示;物理量或函数则用斜体字母表示。在计算过程中,为了避免误解,我把每个物理量都加上单位。范例如下:
 
  式中的d表示下落距离,t表示经历时间,物体的初速率是5公尺∕秒,加速度是负10公尺∕秒2。下落0.5秒之后,总共下落的距离是1.25公尺。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个长期与物理题海搏斗的学生来说,拥有一本好的习题解答是多么重要,不言而喻。《观念物理Ⅵ习题解答》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一本“物理通关秘籍”。我通常的学习方式是先自己尝试做题,遇到实在解不出来的,再翻阅解答。而这本书的解答,总能给我带来惊喜。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正确的答案,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教练,在我陷入困境时,适时地伸出援手,而且伸出的方式非常到位。它不会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会一步步引导你思考,比如“注意到这里涉及到动量守恒定律”、“这里的能量转化需要考虑势能和动能”等等。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解题步骤,更是一种解题的“思维框架”。我发现,很多题目,即使我之前完全没有思路,通过阅读它的解答,我都能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并且在下次遇到类似题目时,能够自己独立解决。这本书的编排也很合理,题目难度循序渐进,解答的详略程度也恰到好处,既不会让人觉得过于简单而失去参考价值,也不会因为过于晦涩而让人望而却步。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厚重的纸张,严谨的排版,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本“硬核”的参考书。我当初买这本书,其实是抱着一种“救命稻草”的心态。临近考试,我的物理习题集做得是一塌糊涂,很多概念和公式都只是停留在表面,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题目就完全卡壳。翻遍了各种在线资源,感觉都杂乱无章,要么太浅显,要么就是深奥到难以理解。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同学推荐了这本《观念物理Ⅵ习题解答》。拿到手后,我第一眼就被它清晰的目录和细致的章节划分所吸引。每一道题都配有详尽的解答过程,而且不仅仅是给出一个最终答案,更重要的是,它会一步一步地解释解题思路,指出关键的概念和公式是如何被应用在这个特定问题上的。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易错点的强调,以及在解题过程中穿插的一些更深层次的理论回顾。有时候,一道题的解答能让我对好几个章节的知识点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种“举一反三”的效果是我之前从未体会过的。它就像一个耐心的老师,不厌其烦地引导我,让我从“为什么”到“怎么做”,真正理解了那些抽象的物理原理。

评分

作为一个在物理学习道路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我见过太多“不负责任”的习题解答。有的题目解答只有寥寥几句话,有的则是用一些我压根不理解的术语来解释,感觉就像是在“折磨”我。《观念物理Ⅵ习题解答》的出现,简直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我最欣赏它的地方在于,它对每道题目的解答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在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它会详细地分析题目的物理情景,明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量和待求量,然后根据物理定律,一步一步地推导出解题思路。而且,它在解释过程中,还会涉及到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者是一些进阶的思考方向。我发现,通过阅读它的解答,我不仅能够解决眼前的习题,更能对相关的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很多时候,一道题的解答,能让我对一个概念的理解上升到新的高度,感觉就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对习题解答的看法,让我意识到,一本好的解答,不仅仅是答案的集合,更是一本优秀的学习指导书。

评分

我是一位对物理学抱有极大热情的自学者,平时主要依靠阅读教材和网上查找资料来学习。然而,当遇到一些复杂的、涉及到多重概念融合的习题时,我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时,《观念物理Ⅵ习题解答》就成了我学习过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这本书的解答,远不止于给出一个正确的数值答案,它更侧重于展现解题的“思想过程”。作者在解析过程中,常常会穿插一些对相关物理概念的深入剖析,以及对一些易混淆知识点的辨析。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一个关于电磁感应的题目上卡了很久,怎么也找不到突破口。翻到这本书的相应解答,我才恍然大悟。它不仅仅给出了如何计算感应电动势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详细解释了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以及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这种层层递进的解释方式,让我不仅掌握了题目本身,更巩固了我对整个物理概念的理解。这本书真的帮助我建立起了一个更加扎实、更加体系化的物理知识网络。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我拿到这本《观念物理Ⅵ习题解答》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觉得不过就是一本普通的习题集答案。我之前的学习经历告诉我,很多习题解答只是简单地给个答案,或者敷衍几句,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的解答逻辑非常严谨,而且非常注重概念的溯源。比如,当一道题目涉及到某个公式时,它不会直接让你套用,而是会先简要回顾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或者它所基于的物理原理。这种做法,对于我这种容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发现,通过阅读它的解答,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解题,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真正理解了这些物理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它不仅仅是“给答案”,更是在“教方法”,是在“建立思维”。我曾经纠结了好几天的某个经典力学问题,在这本书的解答下,茅塞顿开。它拆解问题的角度非常巧妙,让我看到了之前从未想过的解题路径。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倍增,感觉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信任的、能真正帮助我提升理解能力的伙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