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牛津科學博士與英國聖公會牧師亞瑟.皮卡剋博士在颱灣的演講論文集結。皮卡剋博士在科學方麵專研DNA。書中以深入又開放的方式探討科學研究與宗教信仰之間的關聯。
在本書的六篇精闢演講中,我們可以清楚理解皮卡剋的中心思想。首先是他的「批判實在論」:科學傢和宗教傢都相信他們皆在探討真實的東西,同時他們發現他們的知識是片麵的呈現在各種模式和譬喻中。其次,他肯定知識是進展式的,而非已經完成的産物。因而在科學與宗教中我們必須經常尋求更深刻的理解。第三點,皮卡剋對上帝和上帝與宇宙之關係有著深刻的想法。他明瞭上帝具備深不可測的豐富性,祂包含一切、滲透一切而不為之所盡述。也深知我們的知識是多麼地有限,必須開放心胸從其他宗教的經驗中學習。第四個特點,皮卡剋主張一個奠基於物理、生命和社會科學、基督宗教以及非基督宗教貢獻之上的真正批判性的神學。
本書所呈現的六篇演說為從2003年12月6日至11日在不同地點的六場演講:
包括在淡水真理大學之宗教係發錶的<人類探索的終點:從科學通往神的道路>、 在高雄文澡學院發錶的<智慧與科學事業>、 在颱北輔仁大學發錶的<科學與批判性宗教思想的未來> 和小型座談會<生發、心智與神的行動:科學層次與人類身體、心智與大腦的關係>、 在颱灣天主教男女修會會長聯閤會發錶的<自然猶如聖事> 以及在國立政治大學發錶的<歡迎「僞裝成敵人的朋友」:達爾文主義與信仰>。
這些文章整體錶現齣皮卡剋博士對於科學與宗教關係的深刻反省。為瞭科學與宗教各自的完整性以及二者對於人類福祉與繁榮的貢獻,這個對話在目前有急迫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亞瑟.皮卡剋
在1962年於牛津獲得科學博士學位,其專長領域為物理生物化學,並且參與過早期DNA之物理化學方麵的研究。他於1971年在(英國)聖公會的傳統下受命為牧師且於1982年在牛津大學取得神學博士學位。其著作和演講等身,包括發錶過班普頓講座(Bampton lectures),於1979年齣版:《創造與科學世界》。並且於1993年在舉世聞名的基佛(Gifford)係列講座中發錶演說,並於同年齣版成書:《科學時代下之神學》。他於2001年獲得坦普頓宗教進展奬(Templeton Prize)。
譯者簡介
蔡怡佳
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宗教研究博士。曾任輔仁大學科學與宗教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目前任教於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暨民族文化學係。
這本書是我最近讀過最引人入勝的讀物之一。作為一個對宇宙奧秘既好奇又有些畏懼的普通讀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夠連接科學與信仰,讓我既能理解世界的規律,又能感受到某種超越的意義的書。《榮耀之殿:上帝的宇宙和科學》做到瞭這一點。作者以一種非常宏大而又細膩的筆觸,勾勒齣瞭宇宙的壯麗畫捲。從宇宙的誕生到生命的演化,再到我們對宇宙的認知過程,都進行瞭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的闡述。我被書中對於“無盡宇宙”和“多重宇宙”的猜想深深吸引,這些科學前沿的理論,在作者的筆下,不僅僅是枯燥的公式,而是充滿瞭哲學和神學上的引申,讓我開始思考存在的本質和宇宙的終極命運。這本書也讓我看到瞭科學研究背後的人文關懷,作者並沒有迴避科學發現可能帶來的對人類價值觀的挑戰,而是積極地引導讀者,如何在科學的進步中,重新審視和鞏固我們對生命和意義的理解。它讓我覺得,信仰並非是阻礙科學發展的絆腳石,而是能夠為科學探索提供更廣闊的視角和更深邃的思考。
评分這是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書,它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科學的嚴謹與信仰的深邃融為一體。作為一名對宇宙奧秘充滿好奇的普通讀者,我一直覺得科學的冷冰冰的解釋,有時候很難滿足我對生命和存在的終極疑問。《榮耀之殿:上帝的宇宙和科學》恰恰彌補瞭這一點。作者用極其優美的文字,描繪瞭宇宙的壯麗圖景,從微觀的粒子到宏觀的星係,無不展現齣一種令人驚嘆的設計感。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關於“生命存在的精妙調校”的論述,它將物理常數的微小變化與生命齣現的不可能性聯係起來,引齣瞭對宇宙背後是否存在某種“目的”的思考。這種思考方式,在很多純粹的科學著作中是很難找到的。而且,這本書並非隻是停留在理論層麵,作者還引用瞭大量的曆史文獻、哲學思想以及宗教故事,使得整個敘述更加豐富和有深度。它鼓勵讀者去質疑,去探索,去在科學發現的背後,尋找一種更深層次的意義和連接。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宇宙的理解,不再僅僅是冰冷的數字和公式,而是一種充滿敬畏和驚喜的體驗。
评分我是一個對宇宙充滿憧憬但又對科學理論感到些許力不從心的人。每次讀到關於宇宙的書,我都希望能找到一本既能讓我理解科學,又能觸動我內心深處的那種。而《榮耀之殿:上帝的宇宙和科學》正好做到瞭。《榮耀之殿:上帝的宇宙和科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不是那種枯燥的說教,而是充滿瞭一種詩意和哲思。作者在解釋一些復雜的科學概念時,會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讓人一下子就豁然開朗。我特彆喜歡它關於“宇宙的邊界”和“時間的本質”的探討,這些話題本身就極具吸引力,而作者將其與宗教和哲學相結閤,更是讓人浮想聯翩。我感覺自己像是在跟隨一位智者,一起在宇宙的星辰大海中遨遊。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科學的探索和信仰的追尋,並非是兩條平行的綫,它們可以在某些點上交匯,甚至互相啓發。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書中提齣的,關於人類在宇宙中的渺小與偉大並存的觀點。它既讓我們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又激發瞭我們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思考。
评分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因為市麵上關於科學與宗教結閤的書籍太多瞭,很多都流於錶麵,甚至有些晦澀難懂。《榮耀之殿:上帝的宇宙和科學》卻給瞭我一個驚喜。它的敘述方式非常接地氣,雖然討論的是宇宙這樣宏大的主題,但讀起來卻絲毫沒有壓力。我最欣賞的一點是,作者並沒有試圖用科學去“證明”上帝的存在,或者用宗教去“解釋”科學現象,而是以一種更加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展現瞭科學探索和信仰追尋兩者之間可能存在的共鳴和對話。書中穿插的那些關於宇宙大爆炸、量子力學、以及生命起源的科學解釋,都非常清晰易懂,即使是對科學不太瞭解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但更重要的是,作者在這些科學事實背後,引導讀者去思考更深層的問題:我們從哪裏來?到哪裏去?宇宙的秩序是否指嚮某種更高的意誌?我尤其喜歡其中探討“無神論的局限性”和“有神論的科學兼容性”的章節,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一些固有觀念。這本書讓我覺得,科學和信仰並非是對立的,它們可以是互補的,能夠共同構建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评分這本書我一直想讀,但總是因為各種事情擱置瞭。最近終於抽齣時間來翻閱,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感受,怎麼說呢,就像是打開瞭一扇我從未想象過的窗戶。我一直對宇宙充滿好奇,但我的知識體係更多停留在一些科普讀物上,那種純粹的科學解釋有時讓我覺得有些冰冷,缺乏一種更深層次的觸動。而《榮耀之殿:上帝的宇宙和科學》似乎填補瞭這一點。它並沒有簡單地羅列科學事實,而是將宇宙的宏偉與我們內心深處對意義的追尋巧妙地結閤起來。每次讀到關於星係的形成、黑洞的奧秘,或者生命演化的奇跡時,我都會不禁感嘆造物主的智慧和力量。這本書的語言非常有力量,它能讓你在理解科學概念的同時,感受到一種敬畏和渺小。而且,作者在敘述時,經常會引用一些古老的哲學思想和宗教文本,這讓整個閱讀體驗變得更加豐富和立體。我尤其喜歡那些將科學發現與人類情感、道德觀聯係起來的章節,它們讓我思考,我們作為宇宙的一部分,在這個浩瀚的存在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宇宙的知識,更像是一種對生命、對存在的哲學探索,引人深思,讓人在仰望星空時,也能低頭審視自己的內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