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杨.马泰尔 Yann Martel
外交官之子,一九六三年出生于西班牙。幼时曾旅居哥斯大黎加、法国、墨西哥、阿拉斯加、加拿大,成年后作客伊朗、土耳其及印度。毕业于加拿大特伦特大学哲学系,其后从事过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业,包括植树工、洗碗工、警卫等。
二十七岁始以写作为生。曾两度造访印度想要写作,结果旅费用尽,几乎无以为继。但是马泰尔有一天来到孟买附近的一个小镇,忽然文思泉涌、欲罢不能,情节 内容一一浮现。他花了六个月的时间造访印度南部所有的动物园,并深入了解当地生活,随后回到加拿大,开始钻研各宗教教义,而他的旷世奇作《少年Pi的奇幻 漂流》也逐渐成形。
该书出版后立即让国际文坛为之惊艳,不但全球已热卖突破七百万册,更赢得英国文坛最高荣誉『曼布克奖』、德国出版 界最高荣誉『德国图书大奖』等六项国际大奖,以及十几项大奖的提名和年度好书推荐!英国出版社并特别与英国《泰晤士报》、澳洲《年代》杂志共同举办了一项 国际插画竞赛,由第一名得主为本书绘制全新彩色插图,推出精美的『绘图版』。《少年Pi的奇幻漂流》目前并已被改编拍成电影。
马泰尔另着有短篇小说集《故事的真相》,处处可见其独特的原创性与细腻优雅却充满力道的叙事风格。
自二○○五年开始,他成为加拿大萨克其万大学的驻校学者,目前也定居于该地。
绘者简介
汤米斯拉夫.托札那 Tomislav Torjanac
一九七二年生于克罗埃西亚,目前为自由插画家。生活与作品风格相仿,一样缓慢、沉静,但是丰富多彩。不画画时,喜欢阅读、听音乐、散步、和神经质的小猫对视,或将时间花在两只狗上。
他以『罕见的优美画风』备受好评,也使他从全世界上千位插画家中脱颖而出,赢得为《少年Pi的奇幻漂流》绘制插图的机会。
译者简介
赵丕慧
一九六四年生。辅仁大学英文硕士,现任教于静宜大学与朝阳科大。另译有《穿条纹衣的男孩》、《黑塔VII--业之门》、《黑塔IV--巫师与水晶球》、《黑塔III--荒原的试炼》、《幻影书》、《战地琴人》等书。
海洋:人与神的暧昧交会处
──读《少年Pi的奇幻漂流》
【名作家.评论家】杨照
人类历史在十五、六世纪转了一个大弯。原本居于劣势的西方文明,开始逐渐兴起,不只凌驾了辉煌的伊斯兰教近东文明,进而远征到印度乃至中国、日本。
这番转折的关键,就在人与海洋的互动。在此之前,海洋是人类面对的最大障碍;从此之后,海洋一步步的转化成为最便宜更有效的交通、运输管道。
我们习称那个时代为『大航海时代』,又称『大发现时代』。的确,航海带来了西方人对本身文明以外地域的惊奇发现,不过如果认真溯因求根的话,最大最了不起的发现,其实不是找到了哪块陆地,而是找到了海洋;或说:找到了与海洋相对待的全新视野、全新方法。
历史上留下了很多『发现』的故事。哥伦布到达新印度洋群岛。西班牙人登陆南美洲。英国人找着了澳洲。然而实际上,此类发现故事,其实只是航海大戏幕落前的最后表演,真正重头的戏剧性张力,都在航员们还没下船前如火如荼进行了。
那个时代人类精神的至高成就,绝不在于幸运地被潮流或海风带到哪个岛哪块陆地上,而在于忍受那么久的航程,忍受海洋带给渺小船只的种种戏弄与折磨。
基本上,人的自然禀赋并不适合在海上长期生活。举个例子来说,早年航海探险家最害怕的一种病──坏血症,其起因非常单纯,就是缺乏维他命C。人体只能够存留大约六个星期所需要的维他命C,六个星期没有补充,就会出现疲倦、牙龈败坏、牙齿动摇、关节疼痛、旧伤复发乃至七孔流血等严重症状。这么严重的毛病,起源于如此单纯的因素,可是一直到十九世纪,科学家才真正找到答案以及对应的策略;换句话说,跨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长程航行的水手们,不得不在盲目无知的情况下,忍受坏血症的折磨,超过三百年。
他们要忍受的,不只是坏血症。在蒸气锅炉发明前,航海主要的动力来源是风帆。船要走得动走得远,帆就得架得多架得高。不论刮风下雨,甚至航行在降霜结冰的天候中,水手们都得颠颠踬踬爬上高达数十公尺的桅架上调整帆面。应该说,越是刮风下雨降霜结冰的情况下,越需要他们卖命爬上爬下。多少水手一失手一失足就一命呜唿;又有多少船只在恶劣天候中没来得及调对风帆,便从海面上消失了踪影。
那个时代的船只,造得又厚又重。不厚重不足以抵挡长途航行的大风大浪,可是厚重船只先是造船材料骨架,就佔掉很多空间。剩下的空间里,必须运载淡水、食物、器具,有时候还得腾出最好最舒服的位置搭载几位出钱赞助旅程的王公贵族们。喔,对了,沿途到达新鲜地方,还要蒐集新奇特殊的动植物,在那个求知若渴的年代,优先考虑蒐集活生生的动植物,而不是标本。
如此一来,被挤压得最厉害当然就是船员的生活空间了。我们甚至不太有把握能称那样过日子的方式叫『生活』。船舱高度不到一米,每个人只分到一呎宽五呎长吊绳床的空间。吃的东西在离港第一个月内,还能分辨出到底是什么,之后那些储藏的材料就受到各式各样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逐渐失去原有的味道、失去原有的质地、失去原有的外形。
厚重木造船只可以抵挡风浪,然而一旦风浪大到使船身出现裂缝时,这种船也会很快在大海中沉没,不给太多考虑与逃生的时间。人能在这种今天看起来再原始不过的条件下,征服海洋,只能说是奇蹟。中国人更早就出发远航,郑和的舰队可能早在十五世纪初就到达非洲东岸,然而中国的航海事业没有继续下去。
对照西方所走的历史轨迹,很多人惋惜地问:『中国人怎么了?』其实中国人的决定毋宁才是正常的、合理的,因为海洋超过人所能忍受的。应该问的,反而是:『西方人怎么了?怎么会不自量力、一意孤行地持续跟海洋搏斗呢?』
与海洋的关系,塑造了近代西方文明的个性,也塑造了近代西方文明的爆发外向性,更进一步塑造了西方文明凌驾于其他文明的近代世界秩序。
与海洋搏斗的主题,因而势必成为西方历史与文学里强悍的流派。人与海洋的故事,不是一次说完就完了的,而是数百年用了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反覆诉说。因为人对于海洋的征服,终究是不完全的。或者应该说,人对海洋的征服,一直还只是个夸大的浪漫想像。人学会了如何在海洋上航行,渡过广袤的水域,可是海洋快速而极端的种种变化,到底不是人类靠数百年有限经验就真能充分掌握的。
人类上天飞行,远比开拓海洋来得迟,然而短短不到一百年,人与近空飞行的关系其实已经稳定下来了。飞行的距离远,然而中间牵涉的变数,却远少于远洋航行。因此飞行的纪录与叙述,就不如航海来得丰富有趣。例如不会有关于飞行的漂流故事,可是航海的漂流故事却无处不有、几乎无日不有。科技再进步再发达,海洋庞大的力量总能轻易在人与技术的疏忽漏洞里,随便就掀翻整艘船。在落海的那一瞬间,漂流开始,也开始了人与不可知不可测大自然力量最直接相遇的历程,历程的终点有种种可能,历程本身的变化更是多得不可胜数。
人越是活在被文明与科技控制的环境里,海洋漂流就越是突出其发挥的『谦卑』功能。人孤独在海洋之中,重新体认自己的渺小与有限。再也见不到上帝、感知不到上帝威力的现代人,最接近鲜活的上帝神蹟经验,显然只剩下海上漂流了。单靠动物生存本能,无依无靠,任凭超越现实超越想像的巨大海洋力量摆佈。在海洋之大、与个人之小的不可思议落差距离下,甚至连绝望都成了一种奢侈的情绪。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追随这种『海上漂流』的故事传统,也承袭了海洋与上帝幻合的主轴,却在其间加上了作者巧妙的安排。
小说的主角,是个来自东方古国而且同时信仰不同宗教的少年,而且成长在一个奇特自然与人文杂会交界的环境里。少年Pi在动物园里长大,以动物园为其思考的主要座标。在漂流发生前,小说先给了我们一大段关于宗教、关于动物园的神奇议论。为什么一定只能在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中选择一种?为什么不能同时信仰三种宗教,而且从三种宗教的不同仪式中取得多重的愉悦与安心?这是少年Pi的宗教观。至于他的自然观呢?活在动物园里的动物,非但不会感觉到监禁的痛苦,反而能在笼栅生涯中享受荒野里所没有的安全感。
小说的主要叙述者,就这样清楚显现了他好发奇论、雄辩滔滔的本质。因而随后登场的海难事件,分外让我们炫惑,这到底是事实的回忆,还是另外一场好发奇论、雄辩滔滔的表演?海难发生了,只有他一个人上到救生艇上,别人都没跟上,然而却有包括猩猩、斑马以及一只大孟加拉虎也在救生艇上。这样的遭遇,太扯了吧,听来就像是信口编造的。
然而,小说里仔细说明了如此荒谬情境来龙去脉的细节,又让人必须同意,表面的荒谬骨子里还是藏着一定的合理性啊!换个角度看,海上漂流的时间那么长,少年Pi竟然没有死于坏血病,秋去冬来季节变换,身上衣衫尽坏的少年Pi也没有失温冻死,这些情节都有理由让我们大叫:『不合理!』可是少年Pi如何运用救生艇上的各种设备,如何一面从海洋探取资源努力存活,一面借由动物园经验给他的智慧,既要餵饱大老虎,又要化身为全天候驯兽师,阻止大老虎的袭击,每一个细节环环相扣的条理,又让我们忍不住频频点头:『就是这样的方法啊!』
海上漂流考验人的智慧、勇气与体力。
关于海上漂流的故事,则考验作者将非常事态传递给一定没有类似经历的读者的本事。即使是许多登载在报纸或《读者文摘》上的漂流故事,即使是摆明了『真人真事』的陈述,往往都不一定能取得读者的信任,如果缺少了对于故事的信任,海上漂流故事要怎样吸引人家的兴趣呢?
阅读《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乐趣在于,不思议之上更加不思议的元素接连涌现,我们一方面惊异于其『奇幻』,另一方面又投身入那勐虎在侧的虚构景况下,不可置信却又明明置信地追想揣摩故事如何发展下去。在完全不该信任叙述的地方,我们却被小说带得宁可暂时背弃常识,也要继续捧读少年Pi的漂流航程。
让完全不可信的故事从头到尾闪现使人不得不信的灵光,这不是小说家至高的当行本事,这同时不也正是神蹟宗教越千年之所以触动人心的根本精神吗?
我個人覺得《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震撼與思考」。書名本身就充滿了吸引力,但內容卻遠不止於奇幻。Pi在海上與理查‧帕克共存的經歷,真的讓我大開眼界。書中對於他們之間關係的描寫,那種在生死關頭的相互依賴,充滿了張力,又帶著一股莫名的溫情。我常常會問自己,如果在這種極端環境下,我是否也能夠像Pi一樣,發展出如此驚人的生存智慧和心理承受能力。而且,書中關於Pi的信仰,他對不同宗教的探討,以及在漂流過程中對信仰的堅持,都讓我非常感動。這本書不只是一個驚心動魄的求生故事,它更是在引導讀者去思考,關於生命、關於愛、關於我們如何理解這個世界。我特別喜歡書中Pi最後提出的那兩個版本的「真相」,這真的讓我開始反思,什麼才是我們願意相信的「真實」,以及故事的敘述方式對我們的影響。
评分我一直認為,好的小說應該能夠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並且在閱讀結束後,仍然在腦海中迴盪。《少年Pi的奇幻漂流》做到了這一點。雖然我對電影已經很熟悉,但小說的細膩和深度,還是讓我感到驚喜。書裡對Pi所經歷的種種絕境,那種身體和心靈上的雙重折磨,描寫得極其生動,我讀的時候,真的能感受到那種絕望和無助。然而,在最黑暗的時刻,Pi卻展現出了驚人的韌性和智慧。他與理查‧帕克之間的互動,更是全書的亮點之一。書中描述的,不是簡單的動物與人類的關係,而是一種在極端環境下的共生,一種互相依賴,又充滿戒備的微妙平衡。這讓我開始思考,我們在面對困境時,所能激發出的潛能,究竟有多大。而且,書中對於主角的內心世界,他的恐懼、他的希望、他的對生命的思考,都描寫得非常深入。這本書讓我更加理解,在最艱難的時刻,我們的心靈是如何支撐我們走下去的。
评分每次讀到一本能讓我停下來,久久不能自己,甚至反覆思考的書,我就覺得自己真的賺到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絕對屬於這一類。我一開始就被書名吸引,覺得「奇幻漂流」聽起來就充滿了冒險和想像。但讀了之後,我才發現,這不僅僅是奇幻,更是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探索。Pi在海上與理查‧帕克共存的那段時間,簡直是令人驚嘆的描寫。書中對於Pi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如何與一隻凶猛的野獸建立起微妙的關係,那種智慧和求生的意志,真的讓我非常佩服。而且,書中融入了許多宗教和哲學的元素,Pi對不同宗教的信奉,對生命的看法,都讓我感到啟發。我特別喜歡書裡對於「神」的探討,Pi對「神」的理解,以及他在絕境中如何尋求信仰的力量。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了「相信」這件事,相信什麼?相信自己?相信命運?還是相信某種超越我們理解的力量?它是一本充滿力量和啟迪的書,絕對值得你慢慢品讀。
评分這本《少年Pi的奇幻漂流》閱讀起來,真的是一段非常奇妙的旅程。我之所以會被吸引,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它的獨特設定:一個少年和一隻老虎在茫茫大海上的漂流。讀的時候,我真的能感覺到那種身臨其境的絕望和孤獨,書中對環境的描寫非常細膩,我彷彿能聞到海水的鹹味,感受到陽光的炙烤。Pi與理查‧帕克之間的關係,是書中最讓我著迷的部分。他們之間的互動,不是單純的獵食者與獵物,而是一種在極端環境下,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奇特共生。這讓我開始思考,人類在最原始的求生本能下,會發展出怎樣的智慧和策略。而且,書中關於Pi的信仰,他對不同宗教的熱愛,以及在漂流中對信仰的堅持,都讓我感到啟發。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冒險故事,它更是在探討生命中最核心的問題:我們如何面對孤獨?我們如何尋找希望?我們如何理解這個世界?我認為這是一本能夠讓你重新審視生命意義的書。
评分坦白說,我對《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評價,是「極具啟發性」的。當我翻開這本書,我以為我會讀到一個單純的冒險故事,但事實證明,它的內涵遠比我預想的要豐富得多。書中對於Pi在海上漂流的描寫,那種極致的孤獨和對抗大自然的勇氣,真的讓我非常震撼。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Pi如何與一隻名叫理查‧帕克的孟加拉虎,在一艘狹小的救生艇上共存。書中對於他們之間關係的描寫,那種既有警惕又有依賴的微妙平衡,簡直令人拍案叫絕。這不僅僅是關於生存,更是在探討人類與動物之間,在極端環境下可能產生的奇特連結。而且,書中融入了大量的宗教和哲學思考,Pi對不同信仰的熱愛,以及在絕境中如何尋求心靈的慰藉,都讓我受益匪淺。這本書讓我開始思考,在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刻,我們真正依賴的是什麼?是我們的智慧?是我們的勇氣?還是我們內心深處的信仰?
评分說實話,我個人對這本《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評價,是「充滿驚喜」的。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單純的冒險故事,但讀了之後,我才發現它的內涵遠遠超出我的想像。書中對於Pi在海上漂流的描寫,那種孤寂、無助,以及面對極端環境的真實感,真的非常震撼。我一直很佩服作者的想像力,能夠將Pi和一隻孟加拉虎,在一艘小小的救生艇上,描繪得如此生動。書中關於Pi如何與理查‧帕克互動的細節,那種既有戒備又有依賴的關係,真的讓我嘆為觀止。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穿插了許多關於宗教、哲學的討論。Pi對不同宗教的探索,對「神」的理解,以及在絕境中尋求信仰的過程,都讓我反思很多。這本書不只是一個求生的故事,它更像是對生命、對信仰、對人性的一場深刻叩問。我特別喜歡書中Pi最後提出的關於「選擇相信什麼」的問題,這真的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评分這本《少年Pi的奇幻漂流》真的讓我體驗了一次「不一樣」的閱讀。一開始,我只是被電影的原著小說這個標籤吸引,以為會是電影的補充。但讀進去之後,我才發現,書中的細膩和深度,是電影無法完全傳達的。Pi在海上漂流的那段經歷,讓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和恐懼。他如何與理查‧帕克,那隻巨大的孟加拉虎,在狹小的空間裡共存,這簡直是一段令人難以置信的描寫。書中對他們之間關係的刻畫,那種既相互提防又相互依賴的複雜情感,真的讓我嘆為觀止。而且,書中大量的宗教和哲學元素,Pi對不同信仰的熱愛,以及在絕境中如何尋求心靈上的寄託,都讓我產生了深刻的共鳴。這本書不只是一個關於生存的故事,它更像是對生命、對人性、對我們所處世界的深刻反思。我推薦給所有喜歡思考、喜歡挑戰自己認知的朋友,這是一本絕對值得細細品味的書。
评分我個人對於這次閱讀《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體驗,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而且是以一種非常正面的方式。雖然電影我早在很多年前就看過了,而且印象深刻,但小說帶來的震撼,是另一種層面的。書中對於Pi在漂流過程中的心理描寫,那種孤獨、恐懼、求生慾望的拉扯,真的非常細膩。你會感覺自己就身處在那個小小的小艇上,與那頭令人又愛又怕的理查‧帕克一同漂流。我特別佩服作者的想像力,如何能在這麼嚴峻的環境下,讓Pi與一隻孟加拉虎共存,甚至發展出一種奇特的默契。書中的語言很詩意,很多段落我都忍不住停下來,反覆品味作者如何用文字構築出那種壯闊又孤寂的海上景象,還有Pi內心的翻騰。它讓我想起自己也曾經歷過一些孤獨的時刻,那種面對未知的迷惘和掙扎,在書裡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共鳴。而且,閱讀這本書,你會開始思考,生命中最關鍵的是什麼?是生存的本能?是信仰的力量?還是我們對人性的執著?我強烈推薦給所有還沒看過這本書,或是看過電影但沒讀過原著的朋友,這絕對是一次難忘的閱讀旅程。
评分天啊,我終於把《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這本小說啃完了!說真的,從電影爆紅之後,我就一直很好奇原著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這次終於讓我等到機會了。老實說,看完之後,我真的覺得電影拍得非常、非常忠實,甚至很多場景的描寫,我都可以在腦海中重現電影裡李安導演的畫面。但小說的深度和細膩度,又是我在電影裡感受不到的。例如,書裡對於Pi信仰的掙扎、他在宗教之間的游移,描寫得特別深刻。他對動物的愛,對生命的敬畏,那種純粹的信念,在書裡被放大了很多倍。還有,他跟父親之間的關係,那種既親近又帶點疏離的父子情感,也讓我覺得很真實。書中對於動物習性的觀察,也相當詳盡,你會感覺Pi真的不是一個普通的孩子,他對萬物都有著與生俱來的理解和連結。我特別喜歡書裡的一些哲學性的探討,關於「信」與「不信」,關於「真實」與「故事」,Pi的思考真的讓我常常停下來反覆咀嚼。這本書不只是一個冒險故事,更像是一堂關於人生、關於信仰、關於我們如何理解世界的大課。我真的覺得,這本小說值得你花時間靜下心來好好品味,絕對會讓你收穫滿滿。
评分這本《少年Pi的奇幻漂流》真的帶給我很多衝擊,尤其是在「故事」和「真實」之間的界線。我以前一直以為,書就應該是敘述事實,但讀完這本小說,我才明白,有時候,一個「好」的故事,比單純的事實更能觸動人心,更能解釋生命中的不解。Pi在海上的遭遇,那種極致的困境,讓我覺得非常震撼。我無法想像自己在這種情況下會如何反應,但書裡將Pi的各種掙扎,從最初的恐懼,到後來的適應,甚至與理查‧帕克的互動,都描寫得極其真實。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當Pi最終獲救,需要向調查人員講述他的經歷時,他提出了兩種版本的故事。這兩個版本,一個充滿了動物,一個充滿了人類。我真的被這個想法打動了,它讓我思考,為什麼人們有時候需要一個「比較容易接受」的版本?為什麼「殘酷的真實」有時候會讓人難以承受?這本書讓我開始質疑,什麼是我們願意相信的「真相」,以及我們如何透過敘事來理解世界。它不只是關於求生,更是一本關於我們如何選擇看待事物、如何建構自我認知的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