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名的史丹佛大学棉花糖实验告诉我们,拥有「先别急着吃棉花糖」的本事,就没有达不成的梦想。但一开始就吃了棉花糖的人,或好不容易拿到大棉花糖却一次吃光的人,怎么办?
在畅销书《先别急着吃棉花糖》里,主角阿瑟花了好长的时间才从一个一事无成、超额消费、唯一长项是每天玩纽约时报填字游戏的私人司机,成为现在的模样——现在,他以班级代表的身分在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还找到了一份梦想中的好工作。他知道,成功靠的不只是勤奋努力和聪明才智,还得要能「抗拒棉花糖」——也就是要能延迟享乐——才是达成目标的关键。
阿瑟曾经不断地练习棉花糖理论,也教导那些懒散的同学,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出路。但是自从阿瑟接受了那份收入优渥的工作之后,短短四星期内,他的棉花糖已经开始慢慢融化。在他正式开始上班前,他所欠下的债务已经超过他预期年收入的一半了。
究竟阿瑟是如何失去他的棉花糖魔力的?他又该如何把这份力量找回来?这正是《万一吃了棉花糖》这本轻松的寓言书要说的故事。本书围绕着一个坚如磐石的信念:能够延迟享乐,就能让工作与人生保持在成功状态。但如果你发现自己在人生发生变化时迷失了方向,你的生活完全无法配合你的计画,该如何应用棉花糖成功守则,让自己回归正轨,转换或重新调整目标来适应生活上的改变,继续大步向前迈进?
《万一吃了棉花糖》以棉花糖原则为基础,发展出适应人生变化的进阶版「十步骤棉花糖大计」,让你不论面临的是你所不希望、没有预料到,或是梦寐以求的改变时,都能在不狼吞虎嚥棉花糖的情况下,享受成功甜美的果实。
本书特色
◎ 百万畅销书《先别急着吃棉花糖》作者最新力作!
◎ 「六步骤棉花糖计画」教你如何以延迟享乐换取成功新人生。
◎ 进阶版「十步骤棉花糖大计」,你不可不知的关键法则。
◎ 丁学文、李飞彤、周玉琴、蔡恩全、戴胜益 推荐
作者简介
乔辛?迪?波沙达(Joachim de Posada)
拥有知名双语演讲人、电视电台媒体人、报纸专栏作家及畅销书作家等多重身分。
他曾为沃尔玛、IBM、壳牌汽油公司、辉瑞大药厂、德国默克集团、赛诺菲安万特制药公司、百特医疗产品公司、全录公司、联合利华、美国Verizon通讯公司、美国航空公司、联邦快递、花旗银行、西班牙毕鄂堡比斯开银行、家乐氏、3M、嘉吉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CHA、ISSA、PMA、IEA等专业机构规画课程。
精通英语及西班牙语,曾在超过三十多个国家演讲,被评为全球前十大激励型讲师。
在波沙达的职业生涯中,曾与许多名人及球队共事,其中包括NBA的年度教练德尔?哈利司、洛杉矶湖人队、密尔瓦基公鹿队,以及多个美国奥林匹克国家队,所传授的方法在运动界获得极大成效。着有畅销书《先别急着吃棉花糖》及《如何在比拉鱼间求生存:成功的动机》(How to Survive Among Piranhas: Motivation to Succeed)。
作者网站:www.askjoachim.com
爱伦?辛格(Ellen Singer)
得奖作家,拥有超过二十年的商业推广与启发性文学创作的高阶经验,其所着回忆录《流沙:逃离丈夫跟踪的女人》(Quicksand: One Woman’s Escape from the Husband Who Stalked Her),亦获得极高的文学评价。她也是TenSecondSolution自由撰稿公司的创始人,其工作业务为提供各企业物超所值的宣传文案,客户遍及美洲、欧洲及亚洲。
译者简介
张国仪
纽约州立大学经济学士、纽约理工学院大众传播硕士。曾任纽约长岛News 12新闻台记者、台湾多所大专院校外语讲师。现任国立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系电脑辅助工程组特助、台大土木系杜风电子报执行编辑、自由译者。译有《先别急着吃棉花糖》(方智出版)、《企业家的生存游戏》《这一生是无数的机缘》(以上先觉出版)。
推荐序一
嗨,没什么好怕的,年轻人!
丁学文(中星资本〔上海盈创〕合伙人)
午后的台北,艳阳高照,坐在New York Bagel、看着耀眼的一○一,觉得台北真好。开着我的Benz,抱着女儿宁宁在信义计画区闲晃、喝喝下午茶,等老婆下班,更好!但越来越多媒体追问我退休如何规画,越来越多同学一直提醒我:在台湾、平安就好!我突然发现我的白发越来越多,而一○一也被艳阳烤得像个快融了的棉花糖!现在,我坐在上海南京西路的办公室,常常觉得孤寂又想家,但看着书架上的《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这本老婆送我的原文书,我觉得这三年的牺牲真「值」!
成功的人永远在寻求往上提升的力量跟动机,这也是让我在三年多前有勇气单枪匹马闯大陆的主要动力。我自认为很专业,但是到了对岸,我觉得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人都是这样,唯有体认到自己的不足时,才会产生向上的动力。每次我看到优秀的年轻人,就会提醒自己:「长江后浪推前浪」。而这几年的中国经验也让我确实看到更大的市场,并驱使自己一定要更加努力打拚。
前阵子在《联合报》看到,两个才二十出头的台湾年轻人陈经超及范萱怡在大陆奋斗的故事。他们分别毕业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及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研究所,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都拥有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学文凭,也都是道道地地的台湾之子,却在毕业后都不可避免的面临了同样为难的处境:回台湾?过去数年辛苦获得的文凭不被承认;留在中国?工作难觅,人生地不熟!但感人的是,他们两人都选择了留在大陆,宁愿拿那比一般大陆同学还低上许多的三千元人民币工资,而且甘之如饴!为什么?因为他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选择的未来,更相信自己今天的付出及牺牲将是明天成功的基石,而这份信念也成就了自己不怕吃苦的勇气及决定。
老实说,这两三年来我一个人在大陆工作,也曾午夜梦回,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每当如此,我总喜欢把那本《先别急着吃棉花糖》拿出来细细品味,它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告诉自己:要忍耐眼前的怠惰,拉高自己的愿景,为自己的舞台再戮力而为!这次,我更喜欢这本书中的「做任何事都能成功的六步骤棉花糖计画」:
?你需要做什么改变?
?你的强项和弱点各是什么?
?你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
?你的计画是什么?
?你打算如何进行你的计画?
?不屈不挠,坚持到底
这几年,很多台湾的大学院校找我去演讲或上课,最常被问的问题是:「我毕业之后怎么找到好的工作?最好是轻松一点、钱却跟你一样多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我要不要去把所有的证照都考一考,将来工作会不会需要?」从这些小地方可以看出,很多台湾年轻人不知道自己未来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未来有没有希望,更害怕自己如何面对未来。反观大陆的年轻人,最常在我演讲时紧追不舍的问题,总是如何成功,以及成功过程中如何培养信念这一类的问题。两岸现在最大的差距,我觉得不是产业发展,也不是政治、国家认同,而是下一代年轻人对未来的信念及看法。
我看到眼睛发光、对未来充满拚劲的大陆年轻人,他们的生活环境不见得比台湾年轻人好,专业素质及视野也不见得比台湾年轻人优,但是他们有一个强有力的心理力量在支撑自己,那份力量促使他们义无反顾的追求他们想追求的成功,这一点正是台湾年轻人现阶段所缺乏的。
很高兴继《先别急着吃棉花糖》之后,《万一吃了棉花糖》中文版也问世了。大家看完阿瑟的故事后,不妨想想看:早年那些飘洋过海去美国求学的台湾穷苦留学生,他们何尝不怕,何尝不想留在台湾、留在父母身边?但心中那份对自己、对未来成功的渴望形成强大的动力,除了支撑他们在国外出类拔萃,也成就了台湾过去二十多年创造的经济奇蹟。所以,我一直很想告诉台湾这些好怕好怕自己没有未来的年轻人:别怕失败!就算一时迷失,阿瑟还是再一次找回他的棉花糖魔法。多俯身看看自己,试着看到自己的长处;仰首看看环境,试着找到相信自己可以成功的路。有了信念,有了愿景,然后「不管你想要什么,只管开口要就对了!」你会突然发现自己原来什么都不怕!
推荐序二
学会认错并勇于改过的棉花糖英雄
李飞彤(华顿国际企管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当《先别急着吃棉花糖》还名列畅销榜之际,该书作者竟又出了一本看似要砸自己脚的新书《万一吃了棉花糖》!
很有趣,也很敢自我挑战!
有趣的是,我相信肯定有许多读者会有疑问,甚至推动棉花糖理论的人也会被问到这个问题:「万一吃了棉花糖」怎么办?
挑战的是,作者竟然将书中主人翁阿瑟过去因为棉花糖理论而成功的人生彻底捣毁,甚至还得打肿脸充胖子,最后不得不重新来过。
《万一吃了棉花糖》就这么写实的将你我身边的故事摆上台面,比起《先别急着吃棉花糖》更具张力与冲击性,相信很多人会察觉或意识到自己还真的就是现实版的阿瑟,他似乎给了很多不懂身教只会言教的人一记当头棒!
前不久,我自己的公司寻找企画人才,几乎十封履历中就有七封会令我心惊胆颤。许多应征者都有一个很相似的状况:前几份工作几乎平均不超过八个月,甚至三、四个月就走人的也不在少数。
更有趣的是,这些跳跳族前几份工作的性质大不相同,这不难看出跳跳族只是在寻找薪资更优、福利更好、主管更nice的工作,一旦发觉不如预期,走人!
「走人」就是现下最流行的棉花糖——追求最最舒适的选择,对未来的贡献度却微乎其微,甚至陷入掏空自我职场信誉资产的境界。
《万一吃了棉花糖》很令人感动的是,作者将阿瑟推入一个陷阱,再透过落实棉花糖理论重出江湖。绝妙的安排,却直指人心!
我们身边真的会有这样的人:教育他人要有正确的理财价值观,却不自觉负债缠身;教育他人感恩惜福,却不自觉怨天尤人;教育他人主动积极,却不自觉消极逃避。这些都是典型的「万一吃了棉花糖」!
《万一吃了棉花糖》还有一个最最令人感动的地方︰这位主人翁阿瑟有高度的自觉,可以辨识出内心违背棉花糖理论的思维。更可贵的是,他愿意承认自己所犯下的错,并愿意回到原点再出发。
相较于《先别急着吃棉花糖》,《万一吃了棉花糖》有了更全面与精辟的内涵,作者不仅将故事的张力放大,冲击性加强,更专业且贴心的运用其训练工作的背景,为读者整理归纳出十大问题来检视自我,同时提出十条人生法则来执行人生目标。
我们真的不用担心犯错,重要的是犯了错是否认错,认了错有无改过。学会认错也勇于改过,应该是《万一吃了棉花糖》最好的注脚。
推荐序三
储蓄竟然比花钱快乐?
戴胜益(王品集团董事长)
记得小时候存钱的扑满,是到山上砍下一节竹子做的,因为当时得到的零用钱有限,所以存了许多年,扑满还是无法存满。后来为了买新衣,不得不把心爱的扑满剖开,心中的不舍,让我嚎啕大哭起来。
当时为了存钱,只要身上一有零用钱,就统统丢到扑满里头,虽然常常口袋空空,心中却有说不出的踏实,因为不断累积的铜板,让自己充满希望和喜悦。后来为了买新衣,花掉竹筒中的所有积蓄,心中的难过,至今还印象深刻。
这是相当奇特的:储蓄竟然会比花钱快乐?然而,快乐是一种心里的真实与安全感,花钱得到的一时快乐,充其量只能让心中的不平得到暂时的舒缓。
诚如《万一吃了棉花糖》书中所述,你的人生观,是追寻即时的愉悦,还是等待更持续强烈的快乐呢?与其狼吞虎嚥的吃光棉花糖,还不如慢慢品尝其中的甜蜜滋味。
「能够延迟享乐,就能让工作与人生保持在成功的状态!」扑满是考验自己是否能够「延迟享乐」的好方法,买个扑满来试试自己的恆心与毅力吧!
「命题是别人给的,答案却在自己。」你的答案永远是那么令人赞叹!
《万一吃了棉花糖》这个书名,实在太有台湾那种小清新、文艺又带点俏皮的风格了!每次看到这种书名,我都会忍不住想,这本书里一定藏着一个关于青春、关于爱情、关于成长的故事。那种感觉就像是在一个晴朗的午后,走在台北的巷弄里,路过一家甜品店,橱窗里摆满了各式各样诱人的甜点,而棉花糖,无疑是最能勾起童年回忆、最能代表纯粹快乐的食物之一。所以我猜,这本书的基调应该是温暖的,治愈的。它可能讲述了一个关于成长烦恼的故事,主角可能是在一段关系中感到迷茫,或者在事业上遇到了瓶颈,但最终,他/她就像吃了棉花糖一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甜蜜和方向。我很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些关于“遇见”的故事,可能是一个不期而遇的缘分,一次改变命运的邂逅,又或者是,在某个平凡的日子里,遇见了一个不一样但却非常契合的自己。这样的故事,总能让我感到力量,也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美好。
评分读过许多书,但《万一吃了棉花糖》这个书名,真的是非常独特,也让我充满了联想。它让我想到,有时候,我们的人生就像是在吃棉花糖。我们小心翼翼地撕下一小块,品尝它的甜美,但又会担心,会不会一口吞下去,结果发现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吃,或者,一口下去,就再也回不去了。这种“万一”的心态,可能就是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选择时,常常会有的顾虑和犹豫。这本书会不会探讨的就是这种关于“尝试”与“风险”的主题?它可能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尝试了某件他/她从未想过的事情,比如,突然决定去异地旅行,或者勇敢地向暗恋的人表白,又或者,踏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而这个“吃了棉花糖”的过程,可能就是他/她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冒险”。我希望这本书的故事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去思考,那些我们曾经因为害怕“万一”而错过的机会,是不是真的就没有尝试的必要。
评分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书名,就像是电影的预告片,能够一下子抓住你的眼球,勾起你的好奇心。《万一吃了棉花糖》这个名字,就充满了这种魔力。它不像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标题,而是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我很好奇,为什么会是“棉花糖”?它象征着什么?是甜蜜的爱情?是短暂的快乐?还是童年回忆里最纯粹的滋味?而那个“万一”,又暗示了什么?是可能发生的惊喜?还是会遇到的挑战?这本书会不会是一部关于青春期迷茫与成长的故事?也许主角在人生的岔路口,面临着选择,而“吃了棉花糖”这个行为,就代表着一种大胆的尝试,一种对未知的好奇,一种不顾一切的冲动。我感觉这本书里,会有一个非常生动鲜活的角色,他/她可能就像棉花糖一样,表面上看起来软绵绵的,但内心却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来一些出人意料的剧情,一些能让人捧腹大笑,又或者潸然泪下的情节,总之,就是能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跟着主角一起跌宕起伏,体验他/她的人生。
评分老实说,刚拿到《万一吃了棉花糖》这本书的时候,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个奇妙的书名了。感觉它藏着一个很大的“万一”,里面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就像是人生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改变一切的转折点。我常常会想,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是真的就差那么一点点,一个不经意的选择,一次突如其来的邂逅,就能让一切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这本书会不会探讨的就是这种“蝴蝶效应”般的人生轨迹?可能讲述的是一个主角,在某个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万一”的选择,然后就开启了一段意想不到的冒险,又或者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因为一个“万一”的契机,遇见了改变自己生命的人,又或者发现了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某种热情。我特别喜欢这种能够引发读者思考、去审视自己人生路口的书,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种对人生“可能性”的探讨。而且,“棉花糖”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甜美和脆弱,也许这个“万一”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份小心翼翼的期待,一份想要抓住幸福的勇气,或者是在经历风雨后,依然能找回的那份纯粹和甘甜。
评分哇!看到《万一吃了棉花糖》这个书名,就觉得好有画面感,好像夏日午后,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手里捧着一包甜甜软软的棉花糖,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整个人都懒洋洋的,心情无限好。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也超对我的胃口,那种淡淡的色彩,带着一点点复古的温馨感,让我觉得这本书里一定藏着很多关于生活的小确幸,也可能是那些不经意间就能触动心弦的故事。我平常就很喜欢这种能够让人感到放松、感到温暖的书,毕竟现在生活节奏这么快,压力也挺大的,能有这样一本书,就像是给自己放个小假期,躲进一个柔软的角落,慢慢品味文字里的美好。而且“棉花糖”这个意象,总让人联想到童年、纯真、无忧无虑,所以我猜这本书的主题大概率是关于成长、关于梦想,或者是一些关于友情、亲情的温暖羁绊吧。光是想想就觉得心痒痒的,好想立刻翻开来,看看作者到底为我们准备了什么惊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