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华文出版界最受瞩目──《35岁前要做的33个抉择》,2008年开春震撼登场!
全台狂卖超过70万本的《35×33》系列,每每上市即蝉联各大书店畅销排行榜。2005年《35岁前要做的33件事》、2006年《35岁前要有的33种态度》、2007年的《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35岁前要有的33种能力》后,易富文化在2008年开春再度推出《35岁前要做的33个抉择》──一本富含经验之谈与生活智慧的好书,字字珠玑,绝对不容错过!
■心灵谘商导师整合20多年经历,真人真事辅导经验分享!
现现任桃园监狱教诲师的作者──翁志铭先生,拥有20多年心理辅导经验,堪称心灵谘商导师。见过太多因为年轻时抉择失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真实案例,而身有所感:其实这些错误的决定,都是可以事先避免的;只要遭遇困境时,多一些正确的心态,就不会误入歧途。
《35岁前要做的33个抉择》所列举之案例,皆为真人真事,除了翁先生本身的辅导经验分享,更是他40多年来生命和生活的反省,撰写此书是希望能以他的工作经历与人生智慧,帮助读者提升自我面对问题时的权衡力与判断力,做出最佳抉择!让你从此开创人生大未来,生命不再有遗珠之憾!
■一年多的精心策划、网罗数百位网友意见,绝对能再创两岸三地讨论热潮!
《35岁前要做的33个抉择》历时一年多的策划,作者翁志铭先生更与全球超过200位华人网友,频繁email与msn往返,集结逾百个令人感同身受的真实案例,撰写出这本符合时下社会现况、能帮助年轻精英做好人生规划的《35岁前要做的33个抉择》。走出台湾,放眼全球的全方位观点,经得住时间与空间的考验,绝对值得你拥有并引以为鉴!
■一秒钟的错误决定,将会带来一辈子的懊悔愧疚!
想要工作赚钱却选择了升学,想要出国唸书却先结婚生子……35岁前所做的任何决定,对未来的影响可谓重大,不可不慎为之。对情势的一个误判,可能让你的人生变黑白;为了不让你往后日日懊悔愧疚,渡过黑白人生,请务必看《35岁前要做的33个抉择》,并用最缜密谨慎的思考,做出无悔的决定;无悔的决定,无论成败,都将为你的人生添上几笔丰富与精采!
■普遍遭遇,却难以决定的33道人生选择题,我们将告诉你该如何做答。
要升学还是先就业?要进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要先买车子还是房子?要先成家还是先立业?要不要自己创业当老板……《35岁前要做的33个抉择》列举了人们在35岁前普遍遭遇却难以决定的33个问题,并提供了各种不同观点的实例作为借镜,帮助你在遭遇相同问题时,做出最佳抉择!
■不仅35岁前要做抉择;35岁以后的你,还是得做抉择!
人生什么时候开始都不嫌晚。不论是35岁前或35岁以后的你,只要对现状有所怀疑或不满,马上下定决心改变,你的生活就会获得改善。看完《35岁前要做的33个抉择》书中的各项议题,更能帮助你精准判断现况,做出好还要更好的抉择!
■人生的每个面向都要做出最佳抉择!
人生中最重要的大事不脱本书四大主题:幸福的人生基础、舒适的感情世界、健康的生活型态和最佳的工作未来。
第一部 奠定幸福的人生基础指的是自我内在的发展与平衡,唯有在自我与整个大环境中取得一个调和,生活才不至失衡。
第二部 建构舒适的情感世界除了两人世界外,更包含了婚姻、家庭、朋友间的情感等种种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三部 维持健康的生活型态基本上延续了第一章幸福人生讨论的议题,但更扩大从内在心理转向外在个人生活方式的选取与社会环境的适应。
第四部 创造最佳的工作未来是大多数人最关切的工作职场上所必须面对的抉择问题……
《35岁前要做的33个抉择》在此完整的架构下,列举出33项人生必经必做的抉择,面面俱到保证不留遗珠之憾。
作者简介
翁志铭
翁志铭,1964年2月21日生于嘉义县义竹乡,双鱼座的他,右脑感性,左脑理性,却能避开两者的冲突,悠游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创造一己舒适自在的生命和生活。
简述他的生命过往,国小时期,因为父亲的工作地点更迭,全家搬到台南县盐水镇;及至高中时期,为了扩大生命视野,选择就读台北市师大附中;来到大学时期,在缜密地思索人生未来后,抉择成为警察大学犯罪防治系的学生。毕业后正式踏入社会时,其人依循自己的性向再做出抉择,没有成为内政部警政署的一员,反而成为法务部狱政矫治机构的矫正人员。自此,二十余年来,他定居在桃园县桃园市,专业从事心理辅导和行为引导。也因其专业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成为亲朋好友间遇到问题和困难时最佳的谘询对象;日前亦接任桃园监狱「向日葵写作班」导师,带领「边缘人中的边缘人」──爱滋病受刑人,透过文字说出心里的话,对于稳定囚情颇有成效。
一般人总是想要能够拥有显赫的资历俾以骄人自豪,但他却认为自己生命中最值得骄傲的两件事是好读书和爱运动。也因其天生过人的运动天赋,曾经代表桃园县参加过全国性的国术竞赛;另外,经年累月的读书心得,久之也开始舞文弄墨,至今已经用过四个不同的笔名,发表了八十余册、超过五百万字的出版品。直到今日,终于用本名发表《35岁前要做的33个抉择》,书写下四十余年来对生命和生活的体验和省思。
作者序 抉择,改变未来。 
第一部 奠定幸福的人生基础 
1决定人生的先后顺序
每个人只有两只手和两只脚,能够照顾的事情有限,别以为自己甚么都能做好。然而我们的人生有太多事情要做,这该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排定人生的先后顺序,先做好自己最想要做的事,再逐步去完成其他想要完成的事;然而,当这些事情有所牴触,以自己决定的人生顺位作为抉择依据。如此一来,不管我们的人生是否成功,最起码应该可以无悔。
2决定生命和生活的目的
午夜梦?时,会不会有类似这样的声音响起:「我究竟在忙些什么?」、「我人生要的是什么?」、「……」。如果有,请注意,你的生命和生活已经失去平衡。
3要慢活还是快活?
你有多久没放下手边的事情,安静地喝杯咖啡?你有多久没放开工作,悠闲地去渡个假?你有多久没和朋友好好地谈心事?请偶尔放慢你的脚步,否则你的人生不会快乐。
4选择诱惑还是忠于自我?
基督耶稣拒绝了撒旦的诱惑,穷其一生,更是拒绝了无数的诱惑,于是……。然而夏娃和亚当拒绝不了毒蛇的引诱和禁果的诱惑,于是……。要知人的一生中充满了无数的诱惑,尤其是在35岁之前……
5要不要向金钱靠近?
虽然已经老掉牙、却绝对是经典的一句话:「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万万不能。」35岁前若是没有成功地向金钱靠近,往后的人生中,你的快乐指数会降低,甚至会有人生无法快乐的风险存在。
6该战还是该降?
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原本顺境的旅途,忽然看到前方出现一堵让人无法前进的高墙,那是挫败;偶尔你竟然会发现天上莫名地掉下大石阻住去路,那是挫败;甚至你还会遇到前方忽然没路可走的情形……
7何时才是出发的最佳时机?
现在才开始去做会不会太晚?这句话在我们的一生中经常浮现。怎么会太晚!怎么可能太晚!担心的是你不开始去做,只要开始了,就能有收获。真的,人生无论何时出发都不嫌晚。
第二部 建构舒适的情感世界
8决定你的恋爱方式
面对失败的爱情时有多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强要说清楚那种痛,只能说,那样的痛真的很痛,痛到「痛」字尤不足以形容。说文解字,或许「恸」字勉强可以形容一二。既然如此,为何我们不想办法让爱情能够舒适自在?
9单身好,还是结婚好?
你﹝妳﹞不能不知道,现在台湾男女不婚的比率逐年升高,尤其女性的不婚比率仅次于法国,排名高居世界第二位,加上晚婚、离婚潮的推波助澜──单身还是结婚好?绝对是我们应该了解的重要议题,甚至也可能成为你(妳)我无法避免的抉择。
10选择你的人生伴侣
单身好还是结婚好?看过前篇之后,应该知道单身并非不行,但是实在太辛苦;而且单身主义者,往往是在找不到适合的伴侣时,万不得已的选择。至于,两人世界好不好呢?如果有适合的人,无庸置疑,当然是人生中很大的幸福。问题是:谁才是适合你、能够让你幸福的人生伴侣?
11在爱情世界里,你选择扮演什么角色?
女人在乎爱情的感觉,男人在乎爱情的关系;女人沟通时,在乎内心的感受,男人沟通时,在意的是有没有说清楚;爱情经常是女人的全部,却往往只是男人的一部分。关于爱情,男女真的大不同。
我想先说:以上「男女大不同」的观点,只是世俗对于男女性别的分类;事实上,现代社会里,许多女性扮演昔日男性的强权角色,同样也有许多男性扮演女性柔情的角色,在往下看前,我要提醒各位:「在爱情的世界里,你选择扮演什么角色。」
12要不要生小孩?
因为爱情,男人和女人携手步入礼堂,承诺「携汝之手,共度一生」;再接着,还是因为爱情,让男人和女人想要拥有混融两人血液的骨肉,那是传宗接代,也是留下永恆的爱情见证──事情到这里并不复杂,问题在孩子生下来后的教养问题,有太多的事情等着一一去解决。
13未婚怀孕,该如何抉择?
现代社会中,性行为被物化,彷彿只是单纯的感官享受,殊不知,这种男女之间的亲密行为,是因为彼此有情爱,才有天堂般的性爱──性爱,伴随怀孕的可能。如果未婚怀孕,该怎么抉择?
14该不该拥有异性朋友?
孩子们看世界,纯真的心灵将人分成两种:「好人和坏人。」同样的简单态度,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们活在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世界里。」或许,我们还可以这样说:「女人组成半个世界,男人组成另外半个世界,男人和女人合组成整个世界。」然而,好好想想,你生活在完整的世界吗?亦或是你只活在半个世界里。
15谁才是陪伴你一生的朋友?
不管你的生命再成功,若是无人与你分享其中的喜怒哀乐,无法彰显出成功的意义和价值。而能够与你分享生命成果的人主要有:家人、亲人和朋友──家人、亲人和朋友正是我经常提到的「生活三元素」。而在35岁之前,尤其是未成家之前,朋友的重要性,甚至高过家人和亲人。
第三部 维持健康的生活型态
16追求「流行」的生活好吗?
  所谓的「流行」,是指某个时代或某个时间点里人们醉心追求的事与物。倘若不知道「流行」的趋势,难免让人怀疑,你真的活在这个时代或这个时间点上吗?看到这里,你应该了解,如何去追求「流行」的生活,真的很重要。 
17如何饮食才健康?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是古人指导为政者施政的最重要方针,相对也显示出古代人汲汲忙碌,基本的生活要求竟只是求得三餐温饱。很庆幸,现代人不仅能够三餐温饱,甚至还可以追求美食,满足口腹之欲。
18如何选择理想的居住环境?
家,是人们的避风港,如果有一个舒适的家,不管在外打拼受到多少伤害,我们都不怕,因为我们可以在回到家后舔伤疗养,等待伤癒后再度出外奋斗。
然而,每个人对于「家」的定义不同,诠释「家」所组成的元素也不同。但是不管你对于「家」的定义和组成元素的看法如何,无论如何你一定要有一个居住的空间。于是,简单可以推论,拥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和空间,是构成让人舒适愉快的「家」的重要因素。至于什么样的地方才是理想的居住环境和空间,则视个人所需而有所不同。
19买屋还是买车好?
如果年轻的你拥有五十万可任意处置的闲钱,要用来当购屋的头期款呢?还是用来买车让自己的行动更方便呢?我的建议是,花二十万买一辆性能不错、才刚使用过两三年的二手车,然后将剩余的三十万用来购买一间价值一百五十万的房屋。如果你怀疑五十万真有这么好用吗?请你继续往下看。
20如何控制好生活步调?
舞蹈是运用肢体语言的一种演出方式,判别其演出的好与坏,肢体演出中给人的律动感关键甚鉅。音乐是乐器或人类发出声音的一种演出方式,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对于节奏感的掌握要稳定而且恰当。而生活是一天二十四小时的延续又延续。有时候你觉得日子好累,甚至累到想要请求时间暂停让你休息。对不起,时间不可能会为你停留,你还是得拖着疲惫的身躯走下去。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出现,请你控制好自己的生活步调,也就是控制好自己的生活节奏感。
21如何享受休闲生活?
因应现代社会快速步伐而绷紧的心情,一定要找机会适当放松,否则长期下来,就算你有再大的成就,只怕没有那样的心情和身体,去享受你的成功果实;就好像现代社会中有如此多忧郁症患者,往往都是因为长期紧绷的心情无法放松而来。休闲生活!是已开发的经济社会里面人们经常被拿出来讨论的话题,千万不要再迟疑,务必好好规划与享受你的休闲生活。
22要离群索居,还是拥抱人群?
这本书已经多次提过「人是群居的动物」,因此「不生病的生活」其中一项很简单的要务当然是:努力拥抱人群,融入生活环境。
23如何面对死亡?
中国人总是避谈「死亡」,让人感觉死亡是件极悲惨的事情。其实生命来这一遭,死亡是终结,代表我们这一生完成了。死亡不需要避讳,甚至应该大力颂扬,因为我们完成了一生的努力。
第四部 创造最佳的工作大未来
24继续升学深造还是就业?
古代农业体系社会的观念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个概念在现代还有那样的经典价值吗?其实在现代的经济体系社会里,知识并非唯一出路,甚至只是手段之一;因此你要继续升学深造或还是就业,应该好好思考。
25要进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媒体报导经常夸大「苏活族」的好处,从某些角度的观点来看或许没错,一两个人组成的工作室,那样的工作人生的确自在惬意,又能避开大公司繁琐的制度限制和层层的剥削。同样的道理,有许多人不愿意进入大公司上班,宁可在小公司工作──这是「鸡首与牛后」的选择──你的选择是什么?当个成功的「苏活族」真有那么容易吗?在小公司里生存真的会比较轻松吗?
26选择适合你的工作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这句从古代流传至今的话依然经典不变。应该选择什么工作、什么公司?你一定要好好深思。
27要和同事搏感情吗?
工作上要和同事博感情吗?要啊!要啊……不然工作上只有工作,那多没趣啊;更何况,我们在工作上经常需要同事的协助。
28要「选边站」、「选人跟」吗?
我很想说:「工作上,没有所谓『选边站』和『跟对人』的问题,只要我们认真用心的工作,一定可以得到相对的回馈……」遗憾的是,以上那些话只是理想和理论,因此,我不得不老实地说:「要是你能够选对边,跟对人,工作上已经成功一半。」
29主管有错,说不说?
既然能够当上你的主管,理论上能力比你强;如此,有机会看到他犯错,当然要赶快大声地说出来,因为这是你建立自己在公司地位的契机。
30该不该接受指派?
指派我去异国远方开发公司业务!好啊好啊……有机会体会世界各地不同的人文风俗,又能挑战自我的工作能力,当然要说:「好啊好啊。」
31要跳槽吗?最佳时机在哪里?
昔日职场上观察员工的准则认为「忠实」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昔日的老板不会喜欢跳槽的员工;然而,处身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这句话的价值不若昔日那般经典,往往我们在35岁之前经常有跳槽转换工作跑道的机会;当你遇到这样的机会时,请你注意一件事:不是每个人和每种行业都适合跳槽转换工作跑道。
32自己当老板好吗?
首先我还想提出一个观念,除非「遗世独立」,否则身而为人就得面临「受人指使」的宿命;接着我要告诉各位,这世上的人十之八九都想当老板,但是当上老板后你只会更忙更累,真的,当老板没有普通人想像中的那么容易,请三思而后行。
33如何规划退休后的生活?
35岁前可能拥有退休的条件吗?35岁前谈论退休后的生活会不会太早?但是你可知道退休后要面临的问题有多少?早规划、早准备,可以早完成,早点拥有愉快的退休人生。
作者的话
这本书是我对自己过往的生命和生活的反省,也是给读者们的建议与忠告:「抉择,改变了生命未来,也决定生活的内容和品质。」也因此,我们在每一次的抉择间,都应该审慎、再审慎,让自己的人生无悔。
作者序
抉择,改变未来。 
各式各样独特的观点,让你的生命与生活更加舒适自在。 
看书,用来增长人生智慧。 
这是一本可以增长人生智慧的好书。 
一辈子究竟有多长?这应该是个开放式的问题,对于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而言,一辈子很长,有好大的一个未来等着他开发,同时有好多事情等着他去完成;对于一个行将就木的老者而言,一辈子恐怕太短了,因为那些年轻时设定的心愿和目标已经没有机会达成。然而消逝的时光只能追忆,无法追回,面对许许多多无法完成和达到的心愿与目标,人们感叹:「早知道当初如何、如何就好了……当初要是能够做出正确的抉择,就不会有今天的遗憾。」
「早知道当初做出正确的抉择就好了。」很重要的一件事不是吗?
审度任何人的生命,不就是一个又一个的抉择所造成的结果。不同的抉择造成一个个不同的结果,进而构筑不同的人生。可以百分之百肯定:「抉择,改变未来。」若是能做出正确的抉择,就能构筑无悔的人生;来日对于逝日发生的一切,不会有遗憾。
去年年初,接到【易富文化】的邀约,书写该出版社所企划的《35岁前要做的33个抉择》。能够成为这本书的作者,非常开心和荣幸。毕竟该出版社所推出的【35×33】系列丛书,从《35岁前要做的33件事》、《35岁前要有的33种态度》、《35岁前要上的33堂理财课》、《35岁前要爽的33个乐子》、《35岁前要有的33种能力》,内容陆续提供现代人很多不可或缺的观点,颇受认同,能够参与其中,对于个人写作有非常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然而,哪些是人们35岁前应该要注意的抉择?这真是个「大哉问」啊。人的一生中要面临的抉择太多了,哪33项抉择才是人们最需要知道的呢?在与编辑沟通讨论了两个星期后,有了共识。我们把这本书定位为「大众书」,因此内容不需要讨论太多关于心灵层次或艰涩困难的问题;同时决定也敲定书中的四大主题:「幸福的人生、舒适的情感、健康的生活和最佳的工作未来。」至此,整本书的架构完整了。
在确定文案架构后,我开始写作。但不是立刻书写文案文字,而是先跟身边认识的友人以及网路上的网友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将近半年,参与讨论的人数超过两百人。我们讨论设定的四大主题和决定分项的各个议题,同时也讨论在各个不同的抉择中,该如何做出抉择?为甚么要做出那样的抉择?在那样的抉择后对于自己的人生有甚么样的影响?
关于本书内容的讨论对我而言是愉快的。身为狱政教治机构的教诲师,平时的工作是心理辅导和行为引导,某种程度来说,讨论书中议题是我平时的工作内容之一,我投入其中,并且在完成讨论之后,付出无数的心血,将讨论内容转换成书中文字。在这本书即将出版的前一刻,我希望它能够提供读者们几许有用的观点,甚至激盪出读者们对议题产生更深入的想法,进而协助读者们拥有一个更幸福、更舒适、更健康、更努力的人生。期盼这样的想法能够成真。
翁志铭于2007/9/16
近来常常被问到“人生规划”这个话题,尤其是在各种聚会场合,总会被问到“三十五岁之后有什么打算?”。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总有些无言以对,因为我自己也常常感到迷茫。感觉自己一直在努力,但好像缺少了那么一个清晰的目标。这本书《35×33:35岁前要做的33个抉择》,书名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它似乎直击了我内心的痛点。我很好奇,这“33个抉择”具体是哪些?是关于职场上的晋升与转型?还是关于生活方式的选择,比如居住地点、健康管理?亦或是关于情感的经营,比如如何维系长久的关系?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跨越不同领域的建议,能够从多个维度帮助我审视自己的人生。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一个清单,而是能引导我思考每个抉择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让我能够做出真正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选择,而不是随波逐流。感觉这就像一个人生攻略,我迫不及待想看看,如何才能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为自己的人生做好最棒的准备。
评分这阵子,我发现身边的朋友们陆陆续续都迈入了三十五这个年纪,看着大家从职场上的冲劲十足,到开始思考人生下半场的方向,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也常常听到一些关于“选择”的讨论,有关于事业的瓶颈,有关于情感的归宿,甚至还有关于生活方式的转变。那时候我还在想,要是有一本书能够点醒我们,至少给一些方向就好了。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眼睛真的亮了起来。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翻阅,但光是书名“35×33:35岁前要做的33个抉择”,就很有画面感,好像在说,嘿,你还有这段黄金时间,好好规划一下,别让未来留下太多遗憾。我特别好奇,这本书到底会提出哪些“抉择”,是关于跳槽、创业、结婚、生子,还是关于自我成长、兴趣培养,甚至是关于理财规划?三十五岁,好像是一个人生的分水岭,既有了足够的社会经验,又还有体力和精力去尝试和改变。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个贴心的朋友,在人生岔路口,悄悄地告诉你:“别怕,这里有几条路,你可以好好看看。”我等不及要翻开它,看看这些“抉择”是否能触动我内心深处那些还在犹豫和迷茫的部分,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启发,让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更勇敢、更明确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评分坦白说,我一直以来都不是那种对人生有清晰规划的人,总是跟着感觉走,遇到事情再随机应变。这种生活方式的好处是自由自在,坏处也很明显,就是常常在某个节点感到茫然,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尤其是在三十岁以后,身边很多同龄人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事业,让我觉得自己好像原地踏步。所以,当我无意间在网上看到这本书的推荐时,我立刻就被吸引了。书名“35×33:35岁前要做的33个抉择”,听起来就很有行动力,好像在给人生一个倒计时,提醒你要在这段时间内完成一些重要的“任务”。我最期待的是,这本书能不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而不是空泛的道理。比如,在职业发展方面,是鼓励我们追求稳定还是拥抱变化?在人际关系上,又该如何取舍和经营?还有,关于个人成长,有没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列出一些“应该做”的抉择,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些抉择,以及如何去衡量和判断,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我深信,三十五岁之前的每一刻都弥足珍贵,这本书的出现,恰好能成为我们审视过往、规划未来的一个绝佳契机。
评分最近压力真的有点大,工作上感觉遇到了瓶颈,生活上好像也少了些什么。每天忙忙碌碌,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好像在追逐一些飘渺的东西,却不知道真正的方向在哪里。就在这种状态下,我在一家书店的推荐区看到了这本书,书名《35×33:35岁前要做的33个抉择》。当时我只是随便翻了翻,但书名里的“抉择”二字,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心。三十五岁,这个年纪,既尴尬又充满可能性。我们不再是冲动的年轻人,但也不至于完全被生活磨平棱角。我觉得,这本书可能就是来解决我们这种“卡在中间”状态的困惑的。我很好奇,这本书里提到的“33个抉择”,具体会涵盖哪些方面?是关于心态的调整,还是关于能力的提升?是关于财务的规划,还是关于情感的经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新颖的视角,帮助我打破思维定势,看到一些我之前从未考虑过的可能性。同时,我也期待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能够轻松幽默,而不是过于说教。毕竟,谁也不想在压力大的时候,再被一堆道理轰炸。如果这本书能让我读起来轻松愉悦,又能从中获得真正的启发,那它绝对是我今年读过最值得的书。
评分说实话,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陀螺,被生活推着转,但不知道终点在哪里。尤其到了快三十五的时候,心里总会隐隐泛起一种焦虑感,好像时间不多了,很多想做的事情还没开始,很多该想的事情还没想明白。所以,当我看到《35×33:35岁前要做的33个抉择》这本书的时候,就觉得好像救星来了。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到底会列出哪些“抉择”。是那些能改变人生轨迹的大事,比如换工作、创业、结婚生子?还是更偏向于内在的成长,比如培养一项新技能、开始一段新的旅行、或者学习如何与自己和解?我希望这本书的内容能够非常具体,能够给我一些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而不是那些听起来很美但实际操作起来很困难的理论。我希望它能帮我理清思路,让我知道在这个人生阶段,我到底应该把精力放在哪里,应该为自己创造什么样的未来。我渴望这本书能点燃我内心深处的勇气,让我不再畏惧改变,能够勇敢地做出那些可能令我人生焕然一新的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