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解其中味

谁解其中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我琢磨《红楼梦》跟很多红学家路子不太一样,
我不喜欢高堂讲章、笼而统之地做思想、人物、艺术论析,
专喜欢琢磨细节,琢磨曹雪芹如何写人与人之间具体交往。
我觉得这样琢磨,对我这个写小说的人来说最有用,
也最能体味出《红楼梦》到底有趣在什么地方。
《红楼梦》有趣就有趣在,它写人物之间的交往时,
不是写简单的交往,而是充满了智慧。
──马瑞芳

《红楼梦》里有美食介绍、有建筑描绘、有风土民情、有服装设计、有人情世故……
《红楼梦》涵盖之广,使得各方学者纷纷投入《红楼梦》的研究中,乐此不疲。
每个学者对于《红楼梦》都有其解,由谁来解,便会解出不同的韵味与学问。

易中天曾说:「直、爽、又好玩的马瑞芳,是『百家讲坛』里最有人缘的一个。」
性情率真的马瑞芳,经历过在「百家讲坛」说《聊斋》,找到了经典与大众之间的桥梁──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便在于它贴近人心与生活。
因此,她在撰写本书时,不仅从学者的角度,
更从小说家的角度去琢磨《红楼梦》里人与人的交往、爱人之间幽微的心情变化。
她借用佛斯特的小说观「人生五大事件」,即:出生、饮食、睡眠、爱情、死亡,
探讨《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宝黛爱情」。

马瑞芳豪爽、直言的评论,让人拍案叫绝;
看过她关注到的细节,让人发现不曾看到的《红楼梦》,
其中的人情世故、爱情习题,在马瑞芳的解读下,读者将有全新的体会。

作者简介

马瑞芳

1942年4月出生。

  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现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古代文学学科带领人,兼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复旦大学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主要着作有:《马瑞芳重校评点聊斋志异》、《蒲松龄评传》、《聊斋志异创作论》、《聊斋人物论》《从〈聊斋志异〉到〈红楼梦〉》、《马瑞芳说聊斋》等;长篇小说《蓝眼睛黑眼睛》、《天眼》、《感受四季》;散文集《煎饼花儿》、《学海见闻录》、《假如我很有钱》、《野狐禅》、《女人和嫉妒》、《漏泄春光有柳条》等。

  曾获:85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首届全国女性文学创作奖、首届全国少数民族创作散文一等奖、全国纪实散文奖等。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自序】试解其中味

绛珠仙子和神瑛侍者的三世情缘
林黛玉跟贾宝玉的感情恰好是三世情:
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的灌溉之恩;
绛珠仙子对神瑛侍者的刻骨铭心;
林黛玉和贾宝玉缠绵悱恻的恋爱。

薛宝钗胎里带来的热毒
薛宝钗出生时就有胎里带来的热毒,
需要经常用大自然最本真、最纯洁的东西来纠正,否则就会发作。
这,就是曹雪芹写的薛宝钗的出生,意味深长的出生。

绛珠仙子降临贾府
林黛玉进府就先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课。
这一课,既教她认识外祖母家的人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又教她知道贾府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么回事?
还教给她在贾府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应该怎么样吃饭、怎么样喝茶?

神瑛绛珠初聚首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过:人出生过两次。
一次是在人开始生活的那一天,一次则是在爱情萌发的那一天。
曹雪芹诗意化地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的出生,
他们的又一次「出生」,
就是绛珠仙子跟神瑛侍者诗情画意的初次会面。

识金锁和认通灵──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缘」
曹雪芹写薛宝钗的金锁在荣国府亮相,
採用「山形步步移」的方法,
一步一步地深,一步一步地变,
还故意留下漏洞让我们思考……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宝黛爱情的萌芽阶段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情节不是描写爱情的情节,而是爱情萌发的情节。
宝玉和黛玉互相非常亲热、体贴、关爱,
亲哥亲妹般一点儿没有男女之别的界限,又一点儿也不越轨,
但是爱情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悄然生长。

我为的是我的心──宝黛爱情的明朗阶段
莎士比亚曾写过:爱情就像四月的天气,
一会儿,显示阳光下的一切美丽;一会儿,乌云遮住了一切。
曹雪芹写宝黛爱情,真是:
云漫云收都在情中,雨注雨停都有爱意。

宝黛心灵过招──共读《西厢》(上)
宝黛爱情之所以好看,
就是它既写出了宝黛爱情的缠绵悱恻、甜蜜温馨,
写出了宝黛爱情的曲曲折折、回回环环,
又写出了封建社会贵族青年男女爱情的深层次内涵,
写出了他们既追求爱情幸福,又受制于封建礼教羁绊的复杂心理。

黛玉情感波澜──共读《西厢》(中)
贾宝玉说:「我就是那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个倾国倾城的貌。」
这番林黛玉骂作「该死的」混话,
不能不在林黛玉的心里掀起巨大的波澜,强烈地冲击林黛玉的心灵。
林黛玉的青春进一步甦醒,对爱情进一步产生渴望。

宝黛深情绵绵──共读《西厢》(下)
林黛玉明明在谈恋爱,
但只要贾宝玉一涉及到跟「爱」相关的、相近的词儿,
她立即就恼了,摔下脸子训贾宝玉,
这就是贵族小姐的恋爱──她自己约束自己,自己规范自己。
这,其实正是宝黛爱情悲剧的思想根源。

黛玉葬花
林黛玉从落花想到自己的身世,花像自己一样纯洁美丽,
而自己所处的环境像污泥一样肮脏,花落下来就掉到污泥里边。
林黛玉怜花就是自怜,葬花就是自爱。
黛玉葬花,是写林黛玉卓立不群的独特性格。

红麝香串事件──宝钗和黛玉的对垒
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聪明的姑娘,
但是她们有完全不同的聪明。
林黛玉的聪明,用在获取贾宝玉的爱情和写诗上;
薛宝钗的聪明,用在获取贾府的人缘和金玉良缘上。

不是冤家不聚头
贾母「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太重要了。
「不是冤家不聚头」在古代习惯地用来指夫妻关系,
所谓「常人聚头,偶合萍踪;冤家聚头,永结连理。」
贾母这样说,份量很重。
宝黛都掉泪了,都动心了,而且是同心。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宝黛爱情的成熟阶段
宝黛爱情经过了萌芽、明朗、共读《西厢》、红麝香串等事件,愈来愈明朗,
到了诉肺腑,进入两人心灵交汇的最高层次。
从此之后,宝黛之间不再有误会、口角,
只有无微不至的互相关心和爱护。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黛玉的爱情宣言
黛玉题帕诗似乎只是写给读者看,
读者知道黛玉对宝玉的感情发展到什么地步,宝玉自己却不知道。
宝黛爱情的「猜谜游戏」还要饶有趣味地进行下去,
正是在这些微细地方,读者能切实感受到《红楼梦》打破了传统写法。

薛宝钗的神圣同盟
薛宝钗简直像「十面埋伏」,讨好王夫人,讨好贾母,拉拢袭人。
薛姨妈、莺儿也齐上阵,围着宝玉转,
有没有起作用呢?有,反作用。
薛宝钗关心贾宝玉的结果,非但达不到两人思想接近,
反而是两人思想上进一步疏离。

黛钗交好和宝黛深情
史太君宴大观园后,林黛玉和薛宝钗开始交好,
宝玉和黛玉之间再也没有猜忌、争吵、呕气。
平平静静,甜甜蜜蜜,宝黛进入了相濡以沫的阶段。
但是宝黛爱情註定永远结不出果子,
因为林黛玉的病愈来愈重,她短命而亡的预示再次出现。

紫鹃试宝玉
这次紫鹃试宝玉,
宝玉直接说出和黛玉共生共死的愿望。
而黛玉为了宝玉奋不顾身、为了宝玉宁可去死的心意,也裸裎无遗。
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生死之恋,
旁观者清,紫鹃给了准确而有诗意的总结:「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芙蓉女儿诔
〈芙蓉女儿诔〉是贾宝玉最杰出的作品,
如果说〈葬花吟〉是《红楼梦》女主角林黛玉的心声,
那么,〈芙蓉女儿诔〉就是《红楼梦》男主角的心声,
是贾宝玉做为封建叛逆者的淋漓尽致表达。

【附录】《红楼梦》人物关系简表

图书序言

【文章标题】我为的是我的心──宝黛爱情的明朗阶段

宝黛爱情从两小无猜到感情愈来愈融洽,愈来愈密切,第二十回「林黛玉俏语谑娇香」,林黛玉和贾宝玉都说出「我为的是我的心」。这类似于爱情表白的话是怎么引出来的?吵架吵出来的。

在宝黛爱情中,薛宝钗的介入,在中国古代小说里是很少见的现象。中国古代小说经常在男女主角周围设计一个「第三者」,常常是拨乱其间的坏人或黑恶势力的代表,是造成男女主角分离的罪人。

而薛宝钗基本不是什么「第三者」,她心里虽然装着「金玉良缘」,但她本人是个典型的封建淑女。而且,薛宝钗也有权力追求幸福,有权力追求贾宝玉。她还想按照自己的道德规范约束贾宝玉,塑造贾宝玉。这就使得贾宝玉对爱情的选择变成了人生理想的选择、人生道路的选择,显得更加有深度,也更加有意味,小说也更好看。

「第四者」史湘云再介入就更有意思。史湘云对贾宝玉的感情还处于两小无猜状态,她还没有意识到林黛玉跟贾宝玉正在慢慢发生变化的感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她仍然把他们之间的交往,看成亲戚间兄弟姐妹的正常交往,是「你和我玩,我和她玩」的关系。也正是因为史湘云的到来,才阴差阳错地激发林黛玉和贾宝玉先后说出了类似爱情表白的「我为的是我的心」。

【小标】黛玉任性的真相──爱的排他心理

元妃省亲后,还在正月里,宝玉到宝钗处玩耍,恰好史湘云来了,贾宝玉急忙跑去见她。已在贾母处的林黛玉,看到贾宝玉和薛宝钗同时出现,下意识地问贾宝玉从哪儿来?听到是「在宝姐姐家来」,林黛玉马上冷笑说:「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

林黛玉心细嘴巧,说话针针见血。她的这几句话,是一石双鸟,讽刺了两个人:薛宝钗和贾宝玉。

她说贾宝玉在薛宝钗那儿是「绊住」,林黛玉潜意识中,认为是薛宝钗想方设法留住贾宝玉,拉住贾宝玉,甚至想拿根绳绊住贾宝玉,不让他走。「绊住」是讽刺薛宝钗。

而林黛玉认为贾宝玉想见史湘云是主动的,迫不及待的,所以用「飞来」,不是走来,不是跑来,而是「飞」来,以最快的速度到来。这是挖苦贾宝玉急切地要见史湘云。

林黛玉简简单单的十几个字,既挖苦薛宝钗千方百计跟贾宝玉套近乎,也挖苦贾宝玉太在意史湘云。这几句话洩露了林黛玉的对贾宝玉的独占心理,而且当众表现。这表面上可以解释是小孩子「你跟他玩,我不高兴」,其实表露的是爱的排他心理。

遇到这种情况,贾宝玉的最佳选择是装聋作哑。但是贾宝玉还没修炼到这份上,也就是说,他对林黛玉的心理还没琢磨透。不仅没琢磨透,贾宝玉还傻呵呵地把林黛玉的心理活动分析出来:「只许同你玩,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她那里一趟,就说这话。」

贾宝玉是按照亲戚兄弟姐妹间相处的常理说的,说的完全是实话,正因为是实话,林黛玉更生气。因为照林黛玉的心理,贾宝玉对她不能照常理办事,得「特事特办」!贾宝玉什么时候,用多少时间到林黛玉那儿都是应该的;什么时候,用多少时间到薛宝钗那里都是大可不必的。但是林黛玉不能把这一心理直接说出来,她採取跟贾宝玉呕气的办法,说:「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完赌气回房里去了。

从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到二十回,林黛玉肯定跟贾宝玉闹过很多矛盾,小说都没有写。这是林黛玉当贾母和众人的面儿,第一次跟贾宝玉闹。她说的话,照他人看来,还是小孩子家「你和我玩、我和你玩」之类的话,没什么了不起。但到贾宝玉的耳朵里就不得了啦,林黛玉的话就是:「你的事跟我无关,我的事跟你无关,我不和你玩儿了!」后来史湘云说林黛玉「小性儿,行动爱恼人」,「会挟制」贾宝玉,林黛玉挟制贾宝玉的尚方宝剑就是「我不和你玩啦」。

我们做为旁观者来看,这件事完全是林黛玉错。是她主动讽刺贾宝玉绊在薛宝钗那里,要不然就飞来见史湘云。她又说「管我什么事」,岂不是前后矛盾?史湘云刚到,林黛玉居然赌气回房。贾母会怎么看?她会看成仅仅是表兄妹之间你亲我疏的小孩子勾当吗?

【小标】黛玉不讲理,宝玉赔不是

林黛玉赌气回房,贾宝玉马上跟来使劲巴结,林黛玉继续对贾宝玉不讲理,愈说愈不讲理,简直成了胡搅蛮缠。

我们一句一句看看林黛玉如何跟贾宝玉不讲理:

宝玉忙跟了来,问道:「好好的又生气了。就是我说错了,你到底也还坐在那里,和别人说笑一会子。又来自己纳闷。」

宝玉很有大哥哥风度,他不在乎林黛玉跟自己发脾气,只在乎林黛玉会不会受到伤害。他劝林黛玉注意在众人面前的形象,不要自寻苦恼。贾宝玉还开口先说「就是我说错了」,莫名其妙先认个错。

林黛玉回:「你管我呢!」任性得很,不领情。

贾宝玉说:「我自然不敢管你。只没有个看着你自己作践身子呢。」贾宝玉脾气真好,说一千道一万,他就是怕林黛玉受到损害。

林黛玉继续任性,继续不讲理,贾宝玉你不是心疼我作践身子吗?我偏偏作践,使劲儿作践。她回答:「我作践坏了身子,我死,与你何干!」

这么小的一件事,居然联系到「死」啊「活」的,这就是林黛玉。

贾宝玉还是低声下气地劝:「何苦来?大正月里,死了活了的。」

林黛玉回答:「偏说死!我这会子就死!你怕死,你长命百岁地活着。如何?」林黛玉愈说愈离谱,愈说愈难听,愈说愈伤心,赌气到这种地步,这位林妹妹实在有点儿不可思议。

贾宝玉听到林黛玉如此不讲理,他也有点儿受不了啦,回答:「要像只管这样闹,我还怕死呢?倒不如死了干净。」

林黛玉忙道:「正是了,要是这样闹,不如死了干净。」

贾宝玉的意思是说他自己死了干净,林黛玉却急忙接上话荏,实际是诬赖贾宝玉说林黛玉死了干净。贾宝玉不得不分辨了,说:「我说我自己死了干净,别听错了话赖人。」

我们看林黛玉如何跟贾宝玉吵架,是不是林黛玉首先发难?林黛玉的发难是不是毫无道理?林黛玉是不是不讲理?一点儿不错。林黛玉每次跟贾宝玉吵架,总是林黛玉首先发难,还总是毫无道理的发难,林黛玉一点儿也不讲理。

贾宝玉怎么办?林黛玉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论理,贾宝玉就像幼稚园阿姨哄小朋友,不断地接招,费尽唇舌化解。林黛玉的胡搅蛮缠还不是通常意义的胡搅蛮缠,她并不骂贾宝玉,她用不断的伤害自己叫贾宝玉心疼。像这样的吵架,恐怕也只有《红楼梦》里有。其他古代小说没有写过,现代小说更写不出来。

【小标】爱情魔力塑造人的灵魂

那么,林黛玉为什么这样不讲理?

这样「小性儿,行动爱恼人」的林姑娘有什么可爱的?

这是经常引起读者讨论的问题,甚至有些红学家也这样认为。周汝昌先生就不喜欢林黛玉,而喜欢史湘云、甚至小红。另一位大红学家特地提醒我注意周先生这一观点。我说,周先生有不喜欢林黛玉并申明不喜欢理由的权利,而我有喜欢林黛玉并把喜欢理由讲透的权利。

其实不是林黛玉不通情理,而是曹雪芹太懂得恋爱心理了。

相爱是不需要道理的。
相爱就是最大的道理。
相爱者之间可以不讲理。
你爱我,我就有权利跟你不讲理。
你爱我,我不讲理,你就得接受。 

这,就是林黛玉为什么在他人面前并没有不讲理,在贾宝玉面前总是不讲理的道理。

这,就是林黛玉愈是不讲理,贾宝玉就愈是想和她讲理,最后不得不纵容她不讲理,跟着她不讲理。

如果林黛玉永远这样不讲理,那她确实没什么可爱,她就跟聊斋里边那些妒妇比如江城之类有一比。可贵的是,林黛玉只要搞清楚贾宝玉只在意她一个,永远在意她一个,立即晴空万里。这是曹雪芹特别令人佩服的地方,他令人信服地写出了爱情魔力如何塑造人的灵魂,爱情如何塑造林黛玉的灵魂,也塑造贾宝玉的灵魂。
……

【小标】曲折细致的表白──爱像四月天

宝黛爱情的曲曲折折、反反覆覆、似有若无、似爱非爱,使得现代许多读者不解。

二十年前,我到开封参加古代小说研讨会,《水浒》研究专家张国光喜欢用贬低《红楼梦》的方式来提高《水浒传》,他在会上说的高论,我至今记忆犹新: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从来不敢说一句「我爱你」,他们也不敢造成既成事实叫封建家长承认,《红楼梦》有什么进步性可言?

设想一下,如果贾宝玉和林黛玉石破天惊地说出「我爱你」,如果贾宝玉和林黛玉像外国留学生想的那样,把大观园的珍宝卷包而逃了。那么,《红楼梦》还成其为《红楼梦》吗?

宝黛爱情的表达方式非常特殊、非常别致,他们就是不直接把自己的心思说出来,而经常通过吵架表现出来,愈爱愈吵,愈吵愈爱,就像王熙凤说的「愈大愈成孩子了」。只有在封建社会的贵族家庭里,才会有这样的表达方式,而曹雪芹把这个过程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

林黛玉和贾宝玉都把「我为的是我的心」挑明了,林黛玉听了,低头一语不发。为什么这么会说的林黛玉说不出话来了?因为她太感动了。她知道不仅她在意贾宝玉,贾宝玉也在意她,而且只在意她。如果放到一般的作家手里,可能出现这样的场面:林黛玉很高兴地说,哦,我知道你的心了,原谅我。这是笨伯的写法,曹雪芹决不这样写。林黛玉是不作兴向贾宝玉认错的,她反而用责怪的语气说起贾宝玉来:「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了你,你再不知道你自己呕人难受。就拿今日天气比,分明今儿冷的这样,你怎么倒把个青肷披风脱了?」

怪哉!贾宝玉穿不穿披风干你林黛玉何事?

曹雪芹这个作家太不得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爱之深,情之切,就是从这句奇绝妙问表现出来,而贾宝玉的回答跟这一问天衣无缝。

贾宝玉回答:「何尝不是穿着,见你一恼,我一暴躁就脱了。」

贾宝玉的回答更绝、更妙!贾宝玉穿多少衣服,也得视林黛玉的情绪决定!可见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深情至爱。林黛玉一恼,贾宝玉就「暴躁」,急得浑身冒火,就把背心脱下来了。

莎士比亚曾写过:爱情就像四月的天气,一会儿,显示阳光下的一切美丽;一会儿,乌云遮住了一切。

曹雪芹写宝黛爱情,真是:
一会儿阴云滚滚,
一会儿阳光灿烂;
一会儿大雨倾盆,
一会儿雨过天晴。
真是:
云漫云收都在情中,
雨注雨停都有爱意。

在中国古代小说里,能够把爱情写得如此细致,如此多变,如此入情入理,只有《红楼梦》。

(摘自本书【我为的是我的心──宝黛爱情的明朗阶段】)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