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国内第一本大学国文选将「阅读」与「写作」并重的教材。也是第一本随书附赠古典诗词现代新唱教学音乐及写作教学光碟的教材。
一、本书编辑目标,旨在提高学生文学鑑赏能力、语文阅读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创作、研究、思考、组织、想像与沟通的能力;并传授固有文化,启迪时代思想,裨使学生具备人文素养,进而提升进入职场的竞争力。
二、因应时代变迁,社会多元发展,教育重视实用,本书分「鑑赏篇」与「写作篇」二大部分。「鑑赏篇」着重训练学生应掌握的文学常识、文体知识和修辞技巧,及对文章的阅读、欣赏、理解、分析能力。所选范文,期能兼顾各种体裁,网罗历代名篇佳作,举凡散文、诗词、小说,均有选录,然因篇幅有限,难免有遗珠之憾。篇目的编排,主要按照作品年代顺序串联,纵贯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又特别在诗经、史记、乐府诗等单元加上「导读」,使学生对中国文学得到较完整的概念与了解。「写作篇」则以强化语文实力、增进写作能力,及可应用于职场的文字沟通表达能力为主。
三、「鑑赏篇」每篇选文共分四项,内容如下:
(一) 题解:说明课文的出处、体裁、内容大意、历史背景及主旨,并介绍相关的国学常识。
(二)作者:介绍作者生平、事功、作品风格、重要着作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三)註解:详释生字、难词、难句的本意、借义或引申义,介绍典故出处,并酌註读音。
(四)赏欣:解析篇章作法、结构、特色,或提示作者匠心、时代意义,或讨论相关主题旨在增进学生欣赏、分析、应用的能力。
四、「写作篇」第一部分「语文能力基本功」,旨在抢救现代学生十分严重的错别字、火星文、成语的误用等问题,以表格方式呈现,可收一目了然之效。第二部分「文章的修辞法」将文章写作常用的十二种修辞方法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加以说明,每一种修辞法均举例丰富,结尾并附有练习。第三部分「职场写作看招」,为步入职场前最需要的教战守则,分别传授「覆历自传」、「简报」、「企划书」、「公文」的撰写制作技巧及诀窍,每部分均有详尽说明、范例及写作练习,期能帮助学生在职场上掌握致胜先机。
五、本书附赠之光碟,内容收录「鑑赏篇」中八首古典诗词的现代新唱,是本校文史科同仁多年来精心研发推动诗词流行化、普及化的成果,曲曲动听,学生很快能琅琅上口,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熟背诗词。另将「写作篇」的「职场写作看招」单元的所有内容收录其中,方便教师投影教学。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初次拿到时就给人一种沉静而又专业的感觉。米白色的底色,配上古朴的书法字体,仿佛能闻到纸张特有的清香。书名“大学国文选:中文鑑赏与写作”赫然在目,副标题“二版”则表明了其精益求精的修订态度。吴雅文主编的名字,在学术界也是响当当的,这无疑为本书的质量打了定心针。拿到光碟时,我更是眼前一亮,虽然现在电子资源丰富,但附赠光碟依然代表了一种严谨的教学态度,让人对其内容充满期待。我尤其关心的是,这本选集是否能真正做到“鑑赏”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地将文章堆砌。我在想,它会以怎样的方式带领我们深入理解中国文学的精髓,又能在实际写作上给予我们怎样的指导?是理论先行,还是范文带动?是技巧讲解,还是思想启发?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在书中寻找答案的问题,也正是我对这本书最感兴奋的期待之处。
评分翻开书页,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目录。这份目录的编排,着实花了一番心思。它并非简单地按年代或文体罗列,而是有着清晰的脉络和逻辑。我注意到,选篇的跨度很大,从先秦诸子到近现代名家,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个领域。这让我看到了编者在“选”上的匠心独运,力求在有限的篇幅内,呈现出中国文学最精华的部分。而“鑑赏”部分,我猜想应该会对每篇文章进行深入的剖析,不仅仅是字词句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的思想内涵、艺术技巧、时代背景等进行解读。我尤其期待的是,书中会不会提供一些比较新颖的鑑赏角度,能够启发我们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看到文章更深层次的美。另外,“写作”部分的指引,也是我关注的焦点。我希望它能给出一些实操性强的建议,帮助我们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要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甚至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方面提供有效的训练方法。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序言和编者的话(虽然还没有详细阅读,但从字里行间已能窥见一斑),我更加确信,这不仅仅是一本“选集”,而是一套精心设计的学习方案。编者强调的“学思并重”、“知行合一”,让我看到了他们对大学国文教学的深刻理解。我尤其看重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引导我们去思考“为何而写”、“如何写得更好”。我相信,好的鑑赏能够为写作提供丰富的滋养,而好的写作又能加深我们对鑑赏的理解。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这样一种良性的循环。或许,书中会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让我们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内化和转化。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不仅能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更能培养一种对文字的热爱,一种对表达的追求,从而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能运用自如,游刃有余。
评分我一直认为,学习国文,尤其是到了大学阶段,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更应该注重能力的培养。这本书的书名和主编的学术背景,让我对其在“能力培养”方面的设计充满了信心。我推测,本书的“鑑赏”部分,不会仅仅是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会通过精选的范文,引导读者去“体悟”文学的魅力。它或许会从情感的共鸣、意境的营造、手法的运用等多个维度,来展现优秀作品的生命力。而“写作”部分,我想它也绝非纸上谈兵,很可能会通过具体的练习题、写作指导、甚至优秀学生作品的展示,来帮助我们“学以致用”。我期待这本书能帮助我建立起一套系统性的写作思路,让我不再惧怕动笔,而是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我也希望它能帮助我培养一种敏锐的文学感受力,让我在阅读时能够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情感和智慧。
评分收到这本书,最大的惊喜莫过于附赠的光碟。在如今这个数字时代,一份实体的光碟,显得尤为珍贵。我不确定光碟里会包含什么内容,但我的想象已经驰骋开来。或许是主编或教授的导读视频,为我们解读选篇的精要;或许是相关的多媒体资料,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文章的背景;又或许是辅助学习的练习题或互动测试,让我们能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我个人非常倾向于能够听到专家的解读,这往往能打开我的思路,让我看到一些自己平时难以察觉的细节。一份高质量的光碟,无疑会极大地增强本书的学习体验,让“鑑赏”和“写作”不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能够通过多媒体手段得到更生动、更全面的呈现。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枚小小的光碟,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宝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