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年七月,欧巴马参议员在美国民主党全国党代表大会上,以「无畏的希望」为题发表二十分钟的演说,从此在民主党的声势扶摇直上。
本书即是以那篇演讲为架构,再就政治生态、教育、保健、反恐战争等议题,发表论述。欧巴马在《无畏的希望》中,揭示了他以改变、信任、与希望为根基的政治理念。唿吁新一代的美国人团结,以化解政治分歧。
本书脱胎自选战过程中,欧巴马与他人的交谈。「与选民的邂逅,不仅证实美国人民有根本的善良,他们还提醒,美国经验的核心当中,有一组理想,一直在激励我们的集体良心;尽管我们有差异,还是共有一套价值,让我们凝聚在一起;有股绵延不绝的希望,让我们几乎不可能的民主实验奏效下去。」
书中他谈及家人、参议院同僚乃至于总统的种种故事,他还写到菜鸟参议员如何上手;怎样在服务大众又兼顾家庭生活的种种需求中,找到平衡;自己对宗教的信仰日益虔诚;本书笔调亲密得惊人,又有谦抑的幽默。
作者简介
巴拉克.胡笙.欧巴马(Barack Hussein Obama II,1961年8月4日-)
生于美国夏威夷州檀香山,是代表伊利诺州的资浅联邦参议员,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籍候选人。根据美国参议院历史办公室的资料显示,欧巴马是历史上第五位非裔美国人参议员,也是目前参议院唯一的非裔人。
推荐序一
解读欧巴马 欧巴马的真实人生 张琬玲
「今晚,我终于可以站在你们面前说,我是美国民主党总统提名人。」 二○○八年六月四日,美国伊利诺州联邦参议员欧巴马在战胜对手希拉蕊时,骄傲的向支持者宣布。 四年多前,欧巴马这个名字还是默默无闻;四年后,欧巴马旋风狂扫美国政坛、佔尽媒体版面,欧巴马的故事,彷彿「美国梦」的真实版。 欧巴马是个黑白混血儿。欧巴马在《我父亲的梦》这本书里头回忆起,「我母亲的皮肤像牛奶一样白,我父亲则像沥青一样黑,这一点特别让我印象深刻。」一九六一年八月四日,欧巴马诞生于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他的父亲是从非洲肯亚赴美的留学生,母亲雪莉则是堪萨斯州的白人,在当时六○年代的美国,法令虽尚未允许黑白跨种族通婚,但就读夏威夷大学的两人不顾外界压力,相恋结婚。欧巴马具有的非洲牧民血统,就是来自老欧巴马所属的肯亚第三大民族,卢奥族。 欧巴马的童年时期过得有些艰苦。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前往哈佛大学继续攻读经济学博士,由于经济因素无法带着妻儿前往,最后这场婚姻,也以离婚收场。母亲雪莉再嫁给印尼留学生苏托络,继父完成学业后,六岁的欧巴马也就随着母亲和继父,前往印尼生活了四年,欧巴马在雅加达接受当地教育,不到半年便能跟上学校进度,以印尼话学习,也因此,到现在,欧巴马还能说流利的印尼语。一九七一年,由于父母再度离异,年仅十岁的欧巴马独自返回美国,跟外祖父母一起住在夏威夷。 严格的说起来,在小欧巴马成长过程中,受到母亲与外祖父母的影响大过父亲,欧巴马曾在书中回忆起母亲,他带着既感伤以及尊敬的口吻说:「我身上所有最好的特质,全都要归功于母亲。」母亲对他颇为严格;在印尼生活的日子里,母亲会在清晨五点把小欧巴马摇醒,教导他英文,当时六岁大的欧巴马当然不从,母亲也不客气的说:「小混球,你以为我这么早起,是跟你来野餐的吗?」 虽然是被白人外祖父母抚养长大,欧巴马在自己身分认同的问题上一度感到自卑,外祖父母把他送进夏威夷最好的普纳荷中学,当时全校一千二百名学生中,只有三是黑人,为了美化自己的黑人身分,欧巴马常常像同学吹嘘,父亲其实是非洲国家的王子。偏偏有一天,他父亲应邀从非洲访问美国,还到欧巴马的学校演讲,当时欧巴马坐在台下,把头埋的低低的,觉得真是很丢脸。所幸,演讲结束,老欧巴马的魅力,不但老师称赞说,「你有一位很了不起的父亲」。连同学们也忘了欧巴马撒的谎,跑来跟他说:「你父亲真的很酷。」但这些并不足以化解欧巴马的肤色自卑。 上大学之前的欧巴马其实一点儿热爱政治的倾向也看不出来。他同母异父的妹妹玛雅就曾说,欧巴马虽然满聪明也爱阅读,但大多数时间跟一般青少年一样,喜欢跟自己的哥儿们到处鬼混,更从没加入什么学生会,关切国家议题。欧巴马也回忆说,在长大的过程中,他常常对自己的身分很迷惘,也不确定他到底该干嘛。 如同无数绝望的黑人青年一样,叛逆期加上肤色自卑感,欧巴马经历了一段人生中的最低潮,他成天在街头混,甚至吸毒。欧巴马在《我父亲的梦》书中不加掩饰的自承:「我当时抽大麻,也用古柯硷,还常常酗酒,吸菸。我以为这些东西能够麻痺自己,赶走困扰我的那些问题。」这个问题,甚至在后来竞选时,一度成为希拉蕊阵营的攻击火力,他们嘲弄的说:「当柯林顿和希拉蕊热情地参与黑人事业时,欧巴马还在某个街区酗酒吸毒呢!」当时的欧巴马不但是中学老师眼中的麻烦分子,他对于自己生命的意义何在,更是绝望无助。 但不像多数候选人找借口遮遮掩掩过去的荒唐事,欧巴马选择诚实面对自己的过去,早在竞选之前,就在自传性质的书中自我揭露;如同他一路找寻黑人身分认同的过程,最后,他选择正面迎战心中最原始、最黑暗的那一面。 如果欧巴马没有在那时从人生的谷底爬起来,也许今天仍旧在街头混日子。但经历了这一段痛苦的自我追寻,欧巴马终于领悟,自己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黑人,这是没法改变的肤色事实,他痛下决心,结束自己的荒诞行径,他先进入加州一家学院就读,转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国际关系。大学毕业后,他到华尔街任职,成了个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精英份子,直到某天,他接到一通来自非洲肯亚的电话,告知他,他的父亲在一场车祸中过世了,他去了非洲参加父亲的葬礼,在这趟悲伤的寻根之行后,欧巴马毅然放下做了两年的高薪工作。一九八五年,他在芝加哥一个最穷困的黑人社区从事社区服务,年薪仅有一万三千美元。欧巴马做的工作称为社区组织者(community organizer),他必须动员居民争取自身权益,例如游说社区建立职业训练所,或是公共场所清洁维持等等,这类的公众议题。 这种工作常常是吃力不讨好。在一次会议中,跟欧巴马一起打拼的伙伴认为,拼了两年,已经没力了,改善却不太大,大伙打算集体辞职。欧巴马则对他们说:「我们来这里并不是要一份薪水,而是因为想改进这里的社区服务。我不介意过去发生了什么,我只知道,和你们一起,我们一定可以改变目前的一些现状。如果你们认为和我一起工作后,什么也没有改变,那么先要辞职的人是我,不是你们。」大家听了后,答应留下来继续奋斗。欧巴马用他的说服力,成功化解危机。芝加哥社区组织者计画的创始人之一的凯尔曼回忆说到,欧巴马厉害之处就是,他能说动一些一开始不太积极参与的人加入,建立联盟,一起合作。 三年下来,欧巴马认为,社区改革工作并不甚理想,召开一些协调会议,政治人物却没半个人现身,就算有人现身,却质疑凭什么要听他的?尽管如此,他却受到一股力量牵引,他说:「在为社区与组织工作之后,此身此刻,我才感受到一种召唤和归属。这不是金钱和名校学历可比拟的,公职服务将是我未来的志向。」 芝加哥的社区服务的经验已催促着欧巴马的从政决心,但没有专业的知识根本没办法真正协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更遑论改变现状。于是,一九八八年,欧巴马报考了哈佛法学院,决心攻读法学博士学位。就读期间,他表现优异,当选全美最权威的法学杂志,《哈佛法学评论》总编辑,这几乎是哈佛法学院中的最高的荣誉。他也是《哈佛法学评论》一○四年历史上,第一位争取到这个位子的非洲裔美国人。 一九九一年,欧巴马毕业后,他再度回到芝加哥的黑人社区,决定扎根定居,他与蜜雪儿?罗宾森结婚,育有两个女儿。他在当地一家受理民事诉讼的小型律师事务所工作,专门为小市民辩护。并且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兼职教宪法学,从讲师一路做到宪法学教授。 放弃高薪委身于社区组织工作,这条起初并不被看好,但最终证明是迈向从政之路的明智选择。一九九六年,三十五岁的欧巴马从芝加哥第十三区,南部的海德公园区被选入伊利诺州议会,从此连任三届州议员。 尽管欧巴马是一个颇有潜力的政治人物,但州议员的职位让欧巴马的知名度难以扩展。直到有一天,机会终于出现。民主党总统提名委员之一的约翰?凯瑞,有一天到了芝加哥的一场联合竞选造势场,被欧巴马的表现所惊艳,于是推荐他在即将召开的二○○四年民主党全国党代表大会上发表基调演讲,这篇讲稿名称即是:无畏的希望。仅仅十七分钟的时间,欧巴马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地方议员立刻跃升成为全国最有潜力的明日之星。这样一夕成名的过程似乎太过神奇,当初一眼挑中欧巴马,把他推上全国舞台的凯瑞则说:「我一点都不惊讶这样的结果,如果时机正确,如果这个人真的具有和群众对话的魅力,就像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我仅仅是开了这扇引东风之门罢了。」美国的倾自由主义的媒体称赞他是近十几年少数有思想又兼具能力的政治人物。同年十一月,欧巴马挑战联邦参议员,他以七○%的超高选票当选,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五位黑人参议员。 二○○六年,欧巴马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人物,杂志并以「下一个总统?」为当期的封面标题。欧巴马当时的声势已可与希拉蕊媲美。二○○七年二月十日,欧巴马正式宣佈竞选二○○八年美国总统,他在演讲中说:「在过去林肯唿吁结束分裂、团结一致的议会前面,美国人的希望和美国梦仍旧不断持续着,今天我要郑重宣佈,参选美国总统。」欧巴马这番竞选演讲,巧妙的借用前美国总统林肯的政治符号。一百五十年前,林肯以着名的演说《分裂的房子》从一个小律师摇身成为伊利诺州的州议员,更改变了整个国家对于奴隶制度的论述。之后两年,林肯顺利入主白宫。 欧巴马的竞选主轴侧重于:结束伊拉克战争、实现能源自给和普及健康保险;他并且向美国民众承诺要实现党派团结,为美国政坛带来「变革」。有人如此形容欧巴马,在短短几年,从一个连租辆车都租不起的州议员,努力爬到美国总统提名人,就像美国人心所向往的「美国梦」现实版。欧巴马这种特别能理解草根基层的需求,也懂得和他们对话的特质,则是他过去那段「街头混混」岁月的意外收获,也正是他深得人心的原因。 很多欧巴马的支持者相信:如果一个黑人可以成功的避开种族政治,以及保守-自由党两极端党派的影响,那么他将来或许有机会拯救在美国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分歧,为他们实现新一代的美国梦。 (本文作者为前《新新闻周刊》记者、前中天电视台资深政治记者,现为文字工作者)
推荐序二
解读欧巴马 欧巴马重拾美国人的美国梦 严震生
美国时间二○○八年八月二十七日晚,赢得党内初选的欧巴马参议员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举行的民主党党代表大会中,经过各州党代表的欢唿一致支持后,正式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将在十一月的大选中,与代表共和党的马侃参议员角逐白宫宝座。对一位第一任联邦参议员尚未任满、四年前尚没有任何知名度,而仅仅担任过伊利诺州州参议员的欧巴马来说,他的快速崛起并击败知名度和政治经历均远远强过他的对手希拉蕊,成为第一位非洲裔的主要政党总统候选人,当然是美国政治上的一项传奇。 欧巴马获得提名的同一天,是以推动民权立法着称的前美国总统詹森百岁冥诞;他正式接受提名并发表演说的当日,则是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恩博士历史演说—「我有一个梦」四十五週年纪念。欧巴马在接受提名后所发表长达四十三分钟的演说中,他以极感性的口吻道出小市民的心声,讲述他们的期待。当然,他也提到马丁路德金恩的梦。 若是他能够赢得总统大选,在明年(二○○九年)一月二十日就职前夕,是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八十岁冥诞;三週后适逢美国史上最伟大、解放黑奴、结束内战的的林肯总统(Abraham Lincoln)两百岁生日。这些历史的巧合或是命运的註定,将会让美国历史再创新页,证明这个由移民建立的国家,确实是块人人有机会的土地。 欧巴马的父亲来自于非洲肯亚的留学生,母亲则是出身于美国中西部的堪萨斯州,两人在夏威夷认识而结合,在生下欧巴马后又分手。母亲再嫁来一位印尼留学生,欧巴马也随母亲在印尼读小学。随后,欧巴马回到夏威夷,就读私立学校由白人的外公外婆照顾。高中毕业后,他获得全额奖学金,进入洛杉矶西方学院(Occidental College),两年后转到哥伦比亚大学。从这样一个成长的背景来看,在他到纽约哥大之前,欧巴马几乎是在白人世界或是国外成长,接触的非洲裔美国人亦不多。虽然他是黑白混血,但对许多黑人来说,「他是非洲人,他是美国人,但他不是非洲裔美国人」。 不过,欧巴马最终还是作了非洲裔美国人认同的选择,这也说明为何他会在大学毕业后,到芝加哥黑人居住的南区,担任社区组织干事,也开展了他和伊利诺州的渊源。四年后,他到哈佛大学法学院进修,成为︽哈佛法学评论︾第一位黑人学生主席。这项荣誉不但意味着欧巴马深厚的法学素养已逐渐成形,也让他有机会展现高度的协调能力。 欧巴马在暑假回到芝加哥法律事务所实习时,认识了负责带他的蜜雪儿?罗宾森,一位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小他两岁半的年轻律师。欧巴马随即展开对这位「上司」的追求。四年后,在欧巴马读完法律学位、回到芝加哥的一九九二年,两人缔结连理,建立家庭。 欧巴马没有立刻进入职场,他先是在芝加哥参与民主党的组织动员,协助选民登记,并开始着手撰写他的第一本传记—︽我父亲的梦︾。随后,他展开律师事务所的工作,并在三年后投入政治,当选伊利诺州的州参议员。两千年,他企图挑战民主党联邦众议员,但在初选中已三十个百分点落败,也让欧巴马对选举政治有了新的认识。四年后,他记取教训、重新出发,成功地赢得联邦参议员的选举。 不过,真正让欧巴马成为全国知名政治人物的,是他当选联邦参议员前、在二○○四年民主党党代表大会担任主题演讲人,并以「无畏的希望」为题,发表了一篇感人肺腑、扣人心弦的演说。在此演说中,他强调美国不是一分为二的国家,并不存在所谓的「自由派美国及保守派美国」、「黑人美国及白人美国」、「拉丁裔美国及亚裔美国」、「红色共和美国及蓝色民主党的美国」,而是一个联邦(团结合一)的美国。这个诉求,在欧巴马于二○○七年投入民主党初选后,就成为他演说中不断出现的主题,当然也包括他正式接受提名后的演说在内。 欧巴马在担任联邦参议员之初,就规画要撰写《欧巴马勇往直前》,在本书成为排行榜畅销书、为他赚取极为丰厚的版权税后,欧巴马在家庭经济无后顾之忧后,更能放心地投入政治。他参选争取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决定,并欧巴马重石美国人的美国梦非意外,只是大部份的观察家及其助理或谋士,并没有想到会是在二○○八年。然而,时势造英雄,欧巴马顺势而为,赢得了民主党的初选,创造了历史,同时还有机会继续改写历史,成为美国第一位少数族裔的总统。《欧巴马勇往直前》不仅是他政治理念的阐述,其副标题「对如何重拾美国梦的想法」就充份反映了这方面的内涵,它更是一本励志的书,因为其中欧巴马与读者分享了许多他从政方面的心路历程,值得有意从事公职的年轻人参考借镜。 (本文作者为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兼美欧所所长)
推荐序三
解读欧巴马 欧巴马在分裂政治中提供和合希望 杨照
二○○三年年底,一群美国联邦众议员到白宫拜会美国总统布希,会谈结束,布希总统跟每位访客一一握手,轮到一位伊利诺州出身女议员时,布希注意到她胸前别的圆章,脸色大变。女议员赶紧指着圆章上的字解释:「中间那个字母是b,不是s。」布希才释然露出笑容。女议员戴的圆章,上面写着「Obama」欧巴马,乍看下,很像是美国超级敌人,策划发动了「九一一事件」的「Osama」欧萨玛宾拉登,难怪布希会变脸。 女议员临走前,对布希总统加了一句解释:「欧巴马正在竞选伊州的联邦参院席次,你很快就会听到关于这个人的总总。」 显然,那时候布希不认识欧巴马是谁。短短五年内,欧巴马竟然就崛起成为最有可能接在布希后面,担任美国总统的人。短短五年,欧巴马在众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先取得了伊利诺州联邦参议员民主党提名,接着在众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打败共和党对手,拿下联邦参议员席次。他还没当选参议员,就在二○○四年的民主党代表大会上,发表了一场精采演说,几乎抢走当时要接受总统候选提名的凯瑞的风头。才到华盛顿任职国会三年,欧巴马又一鼓作气投入总统选举,经过长时间缠斗,竟然打败了包括前第一夫人希拉蕊在内的所有政治老手,脱颖而出,正式对决共和党提名的麦肯。 欧巴马的兴起,跟宾拉登,或说宾拉登所塑造的美国政局,有比名字类似更深刻的关系。「九一一事件」彻底改变了美国的政治性格。「九一一」激发了美国上上下下一致的爱国情绪,给了「偷走总统大位」的布希,前所未有的巨大权力,授权他保护美国国民生命财产安全,也授权他对恐怖份子、美国敌人进行报复。 利用历史时机创造的巨大权力,布希快速制定了以美国霸权凌驾世界的「单边主义」路线,接着拿伊拉克作美国霸权的宣示与试验。不顾主要盟国一致反对,不顾联合国不赞成不支持的集体态度,布希硬是在二○○三年发动「第二次波湾战争」,侵略伊拉克,赶走了原本的独裁者海珊。 伊拉克军事行动,在美国留下了严重后遗症。海珊的部队不堪一击,然而海珊垮台后,伊拉克的统治工作却没那么容易接手。进入伊拉克的美国部队,根本没有做好准备,伊拉克立即陷入动乱,美军伤亡人数也节节升高。原来,要当世界霸主,没那么容易! 同等严重的,是美军在伊拉克境内怎么搜怎么找,找不到一点「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踪影,也找不出海珊跟宾拉登勾搭的任何证据。当时布希坚持出兵,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海珊拥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可能用来对付美国,也可能交给宾拉登和「基地组织」,发动下一波恐怖行动,所以非得予以阻挡不可。 绕着伊拉克战争的是非对错,美国政治出现了空前的分裂,连带着也有了空前的语言与思想混乱。用台湾的流行语形容,「挺布」的和「反布」的结成两大块愈来愈坚硬的「板块」,对立与叫骂的情绪愈来愈激动。 布希与共和党阵营,想出各种说法自我辩护,正因为理不直,所以不能诉诸说理,必须动用许多情绪语言来模煳是非。模煳是非的一种方法,就是利用「九一一」当时的气氛,将政敌一起拖下水,说他们也都支持战争,没有资格批评战争的过程与结果。「九一一」刚发生时,民主党国会议员们,的确各个都激昂表态,愿意团结一致支持布希总统,也的确各个争先对总统提出的反恐法案投下同意票。每当他们批判伊拉克战争、批评布希总统,共和党控制的保守媒体马上群起反击,将民主党人刻划成立场反覆的投机分子,爱国立场不够坚定的小人。受到如此对待,「反布」阵营也就必然跳起来反击,大骂布希及共和党人说谎、扭曲事实。 政治意见、国家路线的差异,被升高成了道德人格上的问题。「反布」、「挺布」几年对峙下来,美国政界别说没有「完人」,甚至没有「好人」了。两边骂来骂去,大家一起都黑压压地成了高度道德缺陷的恶人、小人,连带地,美国社会对政治的看法,愈来愈负面、愈来愈无奈。「不管哪一边,反正天下乌鸦一般黑」,这种犬儒态度,成了美国主流。 欧巴马在这样的背景下,突然出现,提供了真正「另类选择」。「九一一」发生时,他才干过州众议院议员,参选联邦众议员却惨败,这样生嫩的政治经历,反而成了他的重要资产。他没来得及参予异常的「九一一」政治,也就不必对「九一一」当时的爱国主义热情做交代。他有了相对自由的立场可以批判布希和共和党的战争纪录。 更重要的,激动分裂的社会,让欧巴马可以充分突显他的特质与能力。早在欧巴马竞选联邦参议员时,︽纽约客︾杂志就注意到他的政治爆发力,写了一篇深度报导,报导的大标是—「欧巴马能说不同人的不同方言」。 欧巴马可以跨越既有的政治板块界线,跟分属不同版块的人说话,说他们能听得进去的话。他的特殊身世,也被他巧妙转呈正面动能。黑人选民眼中他是个黑人,白人选民却发现他的妈妈是白人,而且他受过很中产的菁英教育。他的父亲是从奈及利亚来的移民,不是传统黑奴之后,所以他又能亲切地跟选区内的西裔、亚裔移民对话。在一个无奈分裂的社会,人们意外发现了神奇的殴巴马,他竟能自在穿梭在别人视为牢不可破的范限间,非但没有撞到铁板,反而让铁板在他面前隐形消失。 光是身份,不足以让欧巴马完成这般神奇的政治特技。更重要的,是欧巴马真切相信,人与人之间有不能被政治立场泯灭的共同愿望与共同梦想。他善于避开党派分明的话题,找到选民的常识价值。他讲的,不是一般意义下的「民生议题」,而是不分民主党共和党都不可能否认的普世价值,他看到了许多普世价值在美国现实政治中遭到扭曲、漠视,他相信普世价值一定会有说服与感动人的力量。 《欧巴马勇往直前》展现了欧巴马的真正天份。如何敏锐地找出人人心中皆有,却在现实权力于利益竞逐中被消音了的价值信念,用诚恳诚实的语气说出来,没有一点虚矫地邀请读者跟他一样重新整理自己追求的生命意义。殴巴马没有发明什么新鲜、特别的说法,真正新鲜、特别的,是如此诚恳诚实的语气,竟然会跟一个要竞选总统的人连结在一起,一反大家对于政治人物个性奸巧、语言油滑、思考空洞的印象。 谁都可以用「改变」做选举口号,难的是欧巴马让那么多美国人相信他真的能带来改变。 (本文作者为《新新闻周刊》副社长兼总主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