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之外的现实人生,往往比小说更精采;
《巴黎1922,普鲁斯特》追忆普鲁斯特一生似水年华、最终也最灿烂的时光。
1922年的巴黎,「普鲁斯特存在的年代」与「普鲁斯特消逝的年代」成为当代艺术文化的重要分野,当时的巴黎吸纳了来自世界各地拔尖的创作人才,其背后一群爱好艺术、大力襄助文化活动的名流贵族为一重大支柱,富丽酒店正是这段历史的重要场景。普鲁斯特生前一次重大公开露面,5位20世纪初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小说家乔伊斯、画家毕卡索、音乐家史特拉汶斯基和舞蹈家狄亚格列夫以及普鲁斯特,在1922年5月的某个晚上于富丽酒店聚首。当时这几位艺术家的成就都已站上高峰,执艺术界之牛耳,其中又以写就《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声势更是如日中天,无奈他的健康状况也到了无法乐观看待的地步,在病榻上却仍持续创作。同年11月18日、富丽酒店的晚宴6个月后,普鲁斯特在家中辞世;失去城市最佳书写者的巴黎,也因时代的挪移,渐渐失去其世界文化最重要基地的地位。
本书详实描绘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法国巴黎的华贵、知识文化的高成就和流言、上流人士的丑闻阴谋,作者理查.戴文波特—海恩斯精辟点写普鲁斯特对《追忆似水年华》这部文学史上突破性鉅作所投入的勇气,其所代表的除了是一个时代的艺术高度,普鲁斯特所呈显的写作者特质,大师如他也逃不过每位创作者必经的打磨过程。1903、1905年,普鲁斯特的父亲、母亲相继辞世,对普鲁斯特来说,犹然一股生出必须独立的心情,而无所依恃更可视为一种个人心智的解放。原本未被认真看成是严肃作家的普鲁斯特,后续专心动笔建构破格长篇《追忆似水年华》,出版后造成广泛讨论。普鲁斯特因《追忆似水年华》获得爆炸性的成功,包括抡下一座龚固尔文学奖,名气却也替他带来巨大的甜美与负担。理查.戴文波特—海恩斯透过大量资料採集,生动再现时代氛围,除此之外对普鲁斯特写作的心理状态亦有极为细腻的捕捉。小说之外的现实人生,往往比小说更精采;透过普鲁斯特生命时光的重现,一窥孕育20世纪文化、巴黎的时代风华。
本书特色
※这本书是一部普鲁斯特个人传记及写作历史,也是描写巴黎在1920年代,一次世界大战与之前的上流社会。
※社会阶级的交错及分野,上流社会对于文化的景仰与附庸风雅,书中历历在目。
※我们想看到的巴黎,艺术的不堪与创意,不想知道的作家内幕,皆在本书有详细描述。
※如果看《追忆似水年华》太累,看《巴黎1922,普鲁斯特》也大约可以把《追忆似水年华》的内容及写作方式有相当精辟的认识。
作者简介
理查.戴文波特—海恩斯(Richard Davenport-Hines)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曾任伦敦经济学院历史系教授。沃夫森历史传记奖(Wolfson Prize for History and Biography)得主。1986年离开教职后即专事写作,作品包括《歌德:四百年来的无度、恐怖、罪恶与堕落》(Gothic: Four Hundred Years of Excess, Horror, Evil and Ruin)、《毒品》(The pursuit of oblivion : a global history of narcotics, 1500-2000)及受好评的英国文豪奥登(W. H. Auden)传记。
文章散见于《周日泰晤士报》、《独立》、《自然》等报刊。
译者简介
吕玉婵。生于台北,艺术硕士。喜爱戏剧、文学及旅行。
第一章 1922年5月18日
第二章 小普鲁斯特
第三章 我的诺亚方舟
第四章 男仆的教养更胜男爵
第五章 把尸首藏在我的卧室
第六章 挥之不去的危险可能
第七章 我骇人的窥探力
第八章 上流社会的玩票作家
第九章 1922年11月18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