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1922,普鲁斯特

巴黎1922,普鲁斯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小说之外的现实人生,往往比小说更精采;
《巴黎1922,普鲁斯特》追忆普鲁斯特一生似水年华、最终也最灿烂的时光。

  1922年的巴黎,「普鲁斯特存在的年代」与「普鲁斯特消逝的年代」成为当代艺术文化的重要分野,当时的巴黎吸纳了来自世界各地拔尖的创作人才,其背后一群爱好艺术、大力襄助文化活动的名流贵族为一重大支柱,富丽酒店正是这段历史的重要场景。普鲁斯特生前一次重大公开露面,5位20世纪初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小说家乔伊斯、画家毕卡索、音乐家史特拉汶斯基和舞蹈家狄亚格列夫以及普鲁斯特,在1922年5月的某个晚上于富丽酒店聚首。当时这几位艺术家的成就都已站上高峰,执艺术界之牛耳,其中又以写就《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声势更是如日中天,无奈他的健康状况也到了无法乐观看待的地步,在病榻上却仍持续创作。同年11月18日、富丽酒店的晚宴6个月后,普鲁斯特在家中辞世;失去城市最佳书写者的巴黎,也因时代的挪移,渐渐失去其世界文化最重要基地的地位。

  本书详实描绘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法国巴黎的华贵、知识文化的高成就和流言、上流人士的丑闻阴谋,作者理查.戴文波特—海恩斯精辟点写普鲁斯特对《追忆似水年华》这部文学史上突破性鉅作所投入的勇气,其所代表的除了是一个时代的艺术高度,普鲁斯特所呈显的写作者特质,大师如他也逃不过每位创作者必经的打磨过程。1903、1905年,普鲁斯特的父亲、母亲相继辞世,对普鲁斯特来说,犹然一股生出必须独立的心情,而无所依恃更可视为一种个人心智的解放。原本未被认真看成是严肃作家的普鲁斯特,后续专心动笔建构破格长篇《追忆似水年华》,出版后造成广泛讨论。普鲁斯特因《追忆似水年华》获得爆炸性的成功,包括抡下一座龚固尔文学奖,名气却也替他带来巨大的甜美与负担。理查.戴文波特—海恩斯透过大量资料採集,生动再现时代氛围,除此之外对普鲁斯特写作的心理状态亦有极为细腻的捕捉。小说之外的现实人生,往往比小说更精采;透过普鲁斯特生命时光的重现,一窥孕育20世纪文化、巴黎的时代风华。

本书特色

  ※这本书是一部普鲁斯特个人传记及写作历史,也是描写巴黎在1920年代,一次世界大战与之前的上流社会。

  ※社会阶级的交错及分野,上流社会对于文化的景仰与附庸风雅,书中历历在目。

  ※我们想看到的巴黎,艺术的不堪与创意,不想知道的作家内幕,皆在本书有详细描述。

  ※如果看《追忆似水年华》太累,看《巴黎1922,普鲁斯特》也大约可以把《追忆似水年华》的内容及写作方式有相当精辟的认识。

作者简介

理查.戴文波特—海恩斯(Richard Davenport-Hines)

  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员,曾任伦敦经济学院历史系教授。沃夫森历史传记奖(Wolfson Prize for History and Biography)得主。1986年离开教职后即专事写作,作品包括《歌德:四百年来的无度、恐怖、罪恶与堕落》(Gothic: Four Hundred Years of Excess, Horror, Evil and Ruin)、《毒品》(The pursuit of oblivion : a global history of narcotics, 1500-2000)及受好评的英国文豪奥登(W. H. Auden)传记。
  文章散见于《周日泰晤士报》、《独立》、《自然》等报刊。

译者简介

吕玉婵。生于台北,艺术硕士。喜爱戏剧、文学及旅行。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1922年5月18日
第二章 小普鲁斯特
第三章 我的诺亚方舟
第四章 男仆的教养更胜男爵
第五章 把尸首藏在我的卧室
第六章 挥之不去的危险可能
第七章 我骇人的窥探力
第八章 上流社会的玩票作家
第九章 1922年11月18日

图书序言

第五章
把尸首藏在我的卧室

  犹太裔纨裤子弟与艺术赞助人席夫于1916年开始阅读《在斯万家那边》,主人翁斯万特别吸引他。席夫认为:「斯万的性格不容易理解,虽然他本质上是普鲁斯特,他并不完全是普鲁斯特。假使要了解普鲁斯特,我们一定要了解斯万;然而我们了解了斯万,不表示我们便了解了普鲁斯特。」斯万一角的原型来自普鲁斯特年轻时对犹太收藏家与赛马总会会员哈斯(Charles Haas)的模煳印象;哈斯活力充沛,说话简洁,遵守纪律。斯万在强烈排外的公爵家中受到欢迎,拥有坚忍不拔的勇气,能承受痛苦、甚至面对死亡。相比之下,席夫只会游移富人之间,多嘴饶舌,纵容自己厚颜无耻,容易大发牢骚。然则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却发现,斯万与门户不相当的交际花奥黛特之间婚姻,与席夫在1889年与肯塔基州牙医女儿私奔成婚有相似之处。席夫以史帝芬‧哈德森(Stephen Hudson)为笔名,出版两本自传小说献给普鲁斯特:《理查‧柯尔特》(Richard Kurt)与《伊莉诺‧科豪斯》(Elinor Colhouse),其中叙述了长达21年的第一桩婚姻的悲惨故事。不过,如普鲁斯特在1919年警告薇欧拉,他想阻止席夫将情感投入《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斯万身上,尽管开宗第一册以他为名,斯万「非主要角色」。更明确说,在1918年出版的《在少女们身旁》中,他已经暗地介绍主人翁出场;从1921年后出版的续册中,答案变得清楚,夏吕斯男爵——独创一绝的虚构人物——是这系列小说环绕的主角。每天目睹普鲁斯特工作的塞列丝特表示:「夏吕斯男爵当然是他最依恋的角色,让他兴味浓厚,花上最多工夫分析推敲的角色。」

在《在少女们身旁》中,叙事者、祖母与年轻上流人士圣卢侯爵待在海边。一天,圣卢追忆起舅舅夏吕斯,说了个普鲁斯特根据1824年古斯丁侯爵(Marquis de Custine)涉入丑闻所改编的故事。这位舅舅年轻时与两位俊俏友人同住单身公寓,常常带女人返家。一日,有名时髦的男子——「正当不走运的时期,露出特殊的癖好」——安排到公寓拜访夏吕斯。到了那儿,他开始求欢,目标是主人,而不是养在那里的女人。夏吕斯因此唤来了两位友人:「他们一回来,三人逮住那个恶棍,扒了他的衣服,打得他血迹斑斑。在零下10度的大冷天,把他踢到门外。被人发现时,他已经半死不活。」听到这个故事的翌日上午,叙事者出门散步,感觉有人注视他:「我扭过头去,看见一个男子,四十岁左右,高头大马,体格粗壮,唇髭黝黑。他拿根小手杖,神经兮兮拍打裤管,同时眼睛动也不动观察我。」那位陌生人热烈坚定的注目让叙事者以为他是疯子或密探。最后的那一瞥「既大胆,又谨慎;既快速,又深沉。」那人突然身体一转,露出高傲的神情,假意专心研究墙上海报。叙事者最后认定:「我想他跟旅馆伙同要设骗局,可能已经观察祖母和我几天了,准备要欺骗我们。」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