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庄子为核心进行当代视域的新诠释。首先触及形上学,笔者採海德格尔的存有论进路来诠释;其次将存有之道落实于工夫实践,具体分析心斋坐忘的丧我内涵,展开三重讨论:实存是指出文化习性的身心规训,工夫则企图转社会为自然的身心解构,境界则关涉宇宙性的身心气象。
另从冥契主义这一宗教性视域来检视体道经验,将「天地并生,万物为一」视为冥契真理,使道家哲学回归宗教经验性。本书也从神话学和荣格心理学派的整合角度,对道家的神话原型象征进行系统性的解码与重建;又透过老庄和神话的同异关系比较,一则釐清道家和神话间的连续与断裂,再则分判道家为基本教义和圆教型态,并以庄子所展示的圆教做为「当代新道家」的哲学基型,迎向当代各种文化议题的挑战。
书末便以生态伦理为例,试论当代新道家如何回应全球性环境危机。
作者简介
赖钖三
台湾宜兰人,自然大地之子。中央大学哲学硕士,清华大学中国文学博士,曾任暨南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现任中正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思想、道家哲学、内丹宗教学、神话学,目前对道家的美学性与后现代性之诠释有浓厚的兴味,已发表近三十篇期刊论文。
第一章 《庄子》对形上学思考的批判与存有论进路的指点
一、西方「形上学思考」的模式和「存在─神─逻辑学机制」
二、亚里斯多德的「存有、实体、神学」系统
三、《庄子》对形上学思考的批判
四、《庄子》对存有论进路的指点
第二章 《庄子》工夫实践的历程与存有论的证悟
── 以〈齐物论〉为核心而展开
一、「齐物」论与齐「物论」的体用不二
二、「齐物」论的工夫与境界及其内部理论结构的展开
三、实存、工夫、境界的三重真实之结构与诠释的循环
第三章 《庄子》的冥契真理观与语言观
一、语言是真理的牢笼还是桥樑
二、存有论层次与意识层次的相即相映之分析
三、存有、意识与语言的层次关系之诠释
四、语言的静默、魔力、气氛和隐喻
第四章 《庄子》「真人」的身体观
── 身体的「社会性」与「宇宙性」之辩证
一、实然的定性身体与工夫转化的身体
二、实存情境中的身心处境:君臣父子的重重社会性场域
三、工夫历程中的身心形象:文化习性下的身体符码之解构
四、境界真实中的身心气象:精神化的身体之宇宙向度
五、身体的社会性与宇宙性之辩证统合
第五章 《庄子》精、气、神的工夫和境界
── 身体的精神化与形上化之实现
一、从精、气、神角度重探庄子身体观之必要
二、形与精、气的关系:从「场所的身体」到「流动的身体」
三、形与气、神的关系:身体的精神化、宇宙化、形上化
四、精气神的身体观、心性论、工夫论、存有论之统合关系
第六章 道家的神话哲学之系统诠释
── 意识的「起源、发展」与「回归、圆融」
一、浑沌神话与原始乐园
二、创世神话与意识起源的悲欣交集
三、黄帝四面的文化英雄神话:意识、语言、文化的十字打开
四、黄帝与蚩尤的争战:从自然到人文的艰难过渡
五、道家对文化圣王的解构和治疗:
黄帝的离道、求道、得道之回归三部曲
六、结论:道家的回归与道家的圆融
第七章 神话、《老子》、《庄子》之「同」「异」研究
── 朝向「当代新道家」的可能性
一、引论:本文的方法与企图
二、「浑沌创世」与「鲲鹏变形」神话类型的争议和整合
三、道家神话哲学的巨型模式之提出
四、一切从此浑沌流:浑沌的两种面貌与评价
五、一切还归此浑沌:道家式回归与神话式回归的差异
六、住浑沌与不住浑沌:道家的基本教义和道家式的圆教
七、结论
第八章 「当代新道家」与「深层生态学」的存有论基础
一、「生态危机」、「文化危机」和「心灵危机」的三位一体
二、西方断裂型文明与东方连续性文明的自然观之差异
三、道家存有论与深层生态学的对话
四、「当代新道家」对「现代科技」的自由态度
【参考文献】
【名词索引】
坦白说,我起初对这本书的期待并不是很高,因为市面上关于庄子的解读很多,有些甚至流于表面,或者过于学术化,让我望而却步。但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的看法。它并没有回避庄子思想的复杂性,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深入、也更加个人化的方式来呈现。作者在解读时,仿佛是一位知己,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庄子文字中那些不易察觉的情感和意图。我特别喜欢书中对“齐物论”的阐释,作者通过分析不同的生活场景,说明了我们如何被固有的观念所束缚,而庄子的思想则提供了一种破除藩篱的可能。读到这些部分时,我常常会陷入沉思,回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种种执念和偏见,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庄子“灵光”的诠释,它不仅仅是某种顿悟,更是一种与世界万物融为一体的感应,一种超脱于语言和逻辑的智慧。这种对“灵光”的细腻描绘,让我对庄子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再是停留在智力层面,而是触及到了心灵深处。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真的帮助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直以来,我对庄子的认知都停留在一些零散的片段,比如“庖丁解牛”的技艺,“庄周梦蝶”的虚实转换,但总觉得这些故事的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含义,而我却始终未能窥其全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简单地复述庄子的原文,而是通过一系列非常生动、贴近我们日常生活的例子,来阐释庄子那些看似高深的哲学概念。作者的语言非常有力量,同时也充满智慧,他能够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道理具象化,让我仿佛置身于庄子所描绘的世界,亲身去体验那种“与道同游”的境界。尤其是一些关于“顺应自然”、“不强求”的论述,在当今社会,我们被太多的“目标”、“KPI”所裹挟,常常感到疲惫不堪,而这本书所传达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是否可以尝试一种更轻松、更自在的存在状态。这种将古老智慧与现代困境相结合的解读方式,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捧着一杯热茶,静静地品读一本老友的书信。它没有刻意去追求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生搬硬套那些枯燥的学术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真诚、朴素的语言,与读者进行着一场心与心的交流。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庄子“逍遥游”的解读,作者没有把“逍遥”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放浪形骸,而是深入挖掘了其中蕴含的自由精神和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他通过对不同人生境遇的分析,告诉我们,真正的逍遥并非是逃避现实,而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和独立,不被外界的评价和得失所左右。这种解读,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感到被各种无形的力量所驱使,追求着一些并非真正需要的东西,而庄子的“逍遥”恰恰提供了一种挣脱束缚的可能性。书中很多关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论述,更是让我对人生的选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明白了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也要懂得适时放手,顺应自然。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一种古朴而又充满现代感的结合,仿佛预示着内容会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哲学,尤其是道家思想情有独钟,但常常觉得那些古老的文字有些晦涩难懂,理解起来总是隔着一层纱。庄子,更是我心中的一座高峰,他的思想深邃而又充满诗意,却又常常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到迷失。因此,当看到这本书的标题时,我立刻被它所承诺的“当代诠释”所吸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盏明灯,照亮我理解庄子思想的道路,让那些精妙绝伦的譬喻和寓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能够在我心中激起共鸣的活泼的生命。我渴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种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那些关于逍遥、关于齐物、关于无为的讨论,看看它们在现代社会是否依然能够给予我们启示,帮助我们在这个充满喧嚣和压力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给像我这样渴望亲近传统文化,却又受限于时代背景的读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能够以一种更贴近当下生活的方式,去感受和领悟庄子思想的独特魅力。
评分对于任何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好奇,尤其是对庄子哲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份宝贵的礼物。它没有试图将庄子的思想“现代化”,而是以一种非常尊重原著精神的方式,去挖掘和呈现其恒久的生命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自然”的探讨,庄子所说的“自然”,并非简单的环境保护,而是一种宇宙的运行规律,一种生命本真的状态。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种“自然”的智慧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和迷茫,恰恰是因为违背了这种天然的秩序。书中对“德”的阐释也让我耳目一新,它不再是狭义的道德规范,而是指代一种内在的生命力量,一种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存的能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活在当下”、“顺其自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明白,真正的智慧,往往蕴藏在最简单、最朴素的道理之中。这本书让我对庄子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了新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