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陈雪继2005年《陈春天》后,睽违四年,长达23万字最新长篇小说力作!
◎小说家骆以军作跋推荐。
2009年,陈雪进入圆熟期最重要长篇小说炼魂之作
关于「不存在的女儿」──永远的逃跑者、失神者、离开现场者、遗弃者……她∕他们的故事。
我想台湾小说极难得有将「性」展演得如此纯粹、妖异、美丽,却有具有毁灭之神狰狞之脸的恐怖力量的书写了。(骆以军∕跋)
我看见爱。
我一直看见,我不曾遗忘。
请不要遗失弄坏我,不要轻易弄坏遗失我们的爱,不要离弃你自己。
陈雪2009年最新长篇小说作品,看似单纯表面波澜不兴的人物关系、心理机转与生活场景,却舖展成长达23万字的长篇小说巨构,也挑战了长篇小说这一文类的书写格局与定义。
宛若在寻常生活细节里进行的长征:逾越,秘密,依赖,背叛,妄想,梦魇,罪咎,错爱,误解,温存,控诉,单恋,抵抗,逃离,自苦,羁绊,救赎……小说家好奇的是,为何它们总跟人们的生活不离不弃?小说分为七部,各节以人物的平凡名字(阿鹰、琇琇、阿豹、阿雁、珍珍、淑娟……)作为不断回环交错的主题(也是情节中的意识主体),小说家逼视着那些在爱中在家庭中受困受伤却仍不放弃尊严与希望的人们,也剖露我们当代人想要在暴雨般激狂的情感执念,以及彷彿无处容身的人伦成见间,求得一平衡宁馨安身之地的徒劳努力。
她懂得如何报复他。只要他犯了一点错误她就会以他无法反驳抵抗的方式来回敬他。
在她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有罪的,如果你忘了这点,她就会以某件事情提醒你,他偷偷打电话回家,她偷偷见了阿豹,这样的行径有何不同?他们心里都另有挂念,都是背叛,这个恶梦不会醒来,不会有出路,会一直重复循环下去直到将他们的爱销磨殆尽。该怎么办……
作者简介
陈雪
一九七○年生。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毕业。
着有《她睡着时他最爱她》、《无人知晓的我》、《天使热爱的生活》、《只爱陌生人》、《陈春天》、《恶女书》、《蝴蝶》、《桥上的孩子》、《爱上爵士乐女孩》、《恶魔的女儿》、《爱情酒店》、《鬼手》等。
◎部落格「偶然与巧合」blog.chinatimes.com/chenxue
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第六部∕第七部
【跋】镇魂曲:不存在的女儿和她的疯魔情人们 骆以军
跋
镇魂曲:不存在的女儿和她的疯魔情人们 骆以军
这是一个困难而恐怖的经验。
困难处不在阅读本身,反而是那剥洋葱般一瓣一瓣摘下包裹身世谜雾的每一张呻吟的、颠倒嗔痴的、为爱而变貌成魔的群脸。恐怖的不是那伤害最核心的「父之罪」──这几乎已成为陈雪成熟期之后所有小说技术、叙事迷宫所封印镇魂的那张恶魔之脸──那比所有的伤害史更蒙眛浑沌的史前时光,恶魔的脸其实孤独、软弱,被生命的不幸和社会的剥夺损坏而微弱打光重建出一张暗室中五官融化剥塌的「可怜人」。恐怖的不是作者如女祭司召唤所有原本静置冻结于往昔时代,所有被那一场核爆般「爱慾之魔」所附、炸得尸骸碎裂的亡灵,再一次像剧场演员在废墟中支撑站起,重演一次当时那(所有)高烧的、呓语的、想杀掉对方的,把有限之爱之能量一次挥发炽亮到极限的……那种慢速倒带睁大眼睛、不放过当时咒困其中每一角色内心微细叶脉绒毛,其实追忆之摄影镜头对着的,是像高温焊熔鎗对着眼球喷出的氢焰……
是怎样的心灵可以承受这样「整座地狱燃烧得如此辉煌」的全景素描──而非洪太尉揭开镇魔铁板放出一百零八天罡地煞之魔物瞬刻的轰然汹涌──作为小说同业,我畏懔佩服的是,从剥洋葱起始,层层屏障回廊,陈雪如何能以一种小说家的绝对专业,像藏密唐卡老绘师,一层一层镶嵌叠套,每一细节填色、描花、精密繁错地占领局部,绝无晕染泼洒?如何能在娓娓旁白时,拿镜头的手从未抖过?如何能,不为最初无辜置放至少女躯体内的核废料之毒液腐蚀、扩散,被愤怒与疯狂吞噬?或相反地,被遗忘机制或心理治疗话语体系保护,将那一切噩梦封箱沉入最深之海底?是怎样强大的心灵,可以不虚无、不进入憎恨冰冷之境,不为画面里「所有人都疯了」至爱之人全变身成鬼形、猪形,在油锅刀山刑架上哀嚎哭泣的暴乱全景所惑,如目犍连以钖杖击地,坏肉身入冥府,引渡、释放、以泪水滋润,那些藁藁恶臭困在伤害地层冻土里的亲人与爱人之怨灵?
如何能?
我们总在想:灵魂的盒盖掀开后,里头能藏有多少可能?
这部小说朦胧让我想起王安忆的〈小城之恋〉,二者毫无相似处,只是一个「性进入离群索居的二人小世界」的寂静与悲伤,「只有我俩」的一种疯颠与朝必然之半衰期耗竭。
其实推进叙事唱盘旋转的声纹形式,以我们这世代的小说技术选择而言,甚至可算古典:多声部内心独白之轮奏,譬如福克纳《声音与愤怒》、芥川〈竹籔中〉,或如柏格曼那些静置剧场里脸孔没入暗影的聚会之人,汩汩吐出各自纠结埋藏之恨意与伤害:琇琇、阿鹰、淑娟、阿豹。
每一部里像精准组合的小女孩玩具「甜蜜家庭模型」伤害版:芭比和她的爸爸、妈妈、男友们、妹妹、男友的妻子……当时,墙在这里、沙发在这里、床在这里、电视播放的是哪一部片子、谁谁谁在那个时刻说了一句什么样的话,另一个人脸上表情是怎样细微之变化……!每一部里像上发条的蜡雕傀偶以三人或四人一组,一动对位一动地跳着把自己机械拆掉、慢速地毁灭的探戈……或者,我们看这位作者在展示一种奇异、冷静的游戏:一座由无数片长方薄积木垂直堆架而上的、巍巍颤颤的高塔,每次从塔身各处抽走一片薄积木,在一种高度危险的焦虑中,那脆弱之塔在各部位似乎致命处被抽去仍保持不倒,直到造成最后崩塌的那片不知在何时被抽掉……
琇琇这个女孩,是书中所有男人之所以附魔、狂情荡慾、颠倒疯狂的核燃蕊棒,将性慾与极限美感渴求带至一光爆的形貌。她既是萝丽塔,又是以处女身被缚绑上刑架承受「父之恶」的牺牲。她摧毁了那阴郁、苦闷、不擅描述自身感性的典型台湾底层男性的「婚姻」、「结拜兄弟」、「长嫂如母」、「叔叔与姪女」这种种细微索索的性之经济、权力、与伦理网络。那其实是本土女性版的《家变》。只是坏毁的剧场趋力非王文兴式的「时间」(或曰卷轴画式的全景、慢速时间,静置镜头对着一活物记录其败坏、塌陷、溃毁之长时间过程的哀感),陈雪是以「性」、或琇琇这个「被超现实、超越社会伦常能承受之性而永远摘除掉『正常』晶片」的女孩,因为女童时期为父所玷污,而封印在一永远纯真(帮痛苦父亲治病的小女孩,或用意志将胯下闭合成一无孔穴状态的超现实自我想像)的疗癒处女神,作为那引发这一切「大人扮家家酒」、「所有人伪装成幸福快乐」的这一群其实良善、卑微的几个家庭剧场的恐怖大爆炸之液态炸药。
我想台湾小说或不曾有将「性」展演得如此纯粹、妖异、美丽──除了舞鹤之外──却有具有毁灭之神狰狞之脸的恐怖力量的书写了。
我记得去年(二○○八)年初,在农历年前,我与陈雪、颜忠贤君、杨凯麟君四人同游台南,在大天后宫前庙埕,目睹了一场奇异诡丽之出巡神偶朝拜黑脸妈祖的「神拜神」场面。我曾将这段经验写在自己的小说之中:
那是八尊两层楼高的巨型傀偶,各自穿着白银蟒鳞锦织绣袍,关节僵固不动,但双臂长袖曳摆摇甩。祂们是范谢甘柳四将军,春夏秋冬四大神,踩着颠倒梦幻的舞步绕着圈子,像是八个得了巨人症的长脚大个儿相聚欢喜又焦虑地不知如何是好,祂们的腹脐部各有一潜艇般的舷窗,让躲在巨神身体里面下方的蛮勇汉子眼神凄迷地看着外面炮仗锣鼓喧天,纸醉金迷一张张畏惧却又迷醉的凡人的脸。
「大仙尪仔。」他发现这几尊在发光的房间金漆巨影的女神注视下跳着神之呆傻舞步的巨人们,脸部不如印象中这种遶境傀偶漆着俗丽肉色漆红色漆或黑色漆,而是长须长眉,脸如焦炭或枣木,瘦削拉长的下巴、深凹的大眼、高耸的鹰钩鼻──完全是中亚人或阿拉伯人混血的人种轮廓。他想:搞了半天,原来这每每在巡神幻丽之境孤独于半空中挥着长袖的大个儿判官或瘟神将军们,根本就是几个忘了回家之途、陷困于矮小汉人梦境中的八个外国人。
八个胡人。老外。
每尊盔顶红珠乱颤,背插旌旗,祂们不敢回看身后那銮殿中目光灼灼的天后。摇头晃脑,孤伶伶进不了这包围住祂们的汉人梦境。一脸滑稽悲伤,找不到回去当初被甩出神之梦境的路径。祂们每一尊的头顶,木雕层瓣而上,非常古怪地戴着如一座金漆凌霄殿的奥丽之冠,一个想法深深震动了他。
神把祂的旅馆顶在自己的头上。
这几尊大仙尪仔、异国神祇,即使最后混迹于一座汉人之城里,从事驱邪压煞,捕捉恶鬼的游巡武职,在汉人的集体阴怖梦境里挺着四米以上的高个儿,穿着华丽汉服东奔西走,但祂们,仍像那些非法外劳在地下工厂、餐厅、面包店地下作坊间流窜躲避移民官员,得把铺盖随身携带。即使那些神的旅馆建筑得如此幻丽繁复,让人目眩神迷,祂们还是得把它们顶在头上随时可进行迁移中的迁移。
于是,跟在大仙尪仔之后列阵摇头晃脑踩「虎步」前行的八家将,就像是一整批从那些巨神头顶神的旅馆里歪歪跌跌摔出的不成形小人儿。他们矮小(或因跳八家将的都是一些十三、四岁,身体尚未发育完熟的青少年男孩)精瘦、背膊刺龙刺凤,个个一脸酣迷、双眼怒睁,绘了京剧孙悟空白菊花绽放的脸谱后面,带着■月仔的腾腾杀气,那脸谱使他们的脸,绽裂开一个以鼻尖为圆心的黑洞,或如旋转中的彩色风车。他们左手统一执一把蒲扇,右手各自拿着鱼枷、蛇杖、戒棍、火盆、黑旗、瓜鎚、判官笔……这些蜕化成神失败、被从神的旅馆逐出的少年神差们,知道此刻自己正在这被善男信女一层层包围的神之剧场的正中央,他们像梦游者附魔者神之胚胎被用针尖挑刺过的畸形怪物,有人类少年的胸肌和乳头,却穿束着最低阶之神(不是天界之神,是冥界之神阴司之神的衙役)彩衣官服招摇街市。蜂炮和烟花在夜空炸开,广场群众外圈有至少二十支白铁打铸的长螺号,单调却邪魅地冲着他们发出宰杀鲸鱼时被海涛一阵一阵盖过的呜咽悲鸣。
「神在拜神了……」人群中有人低喊。
──《西夏旅馆》下册,〈神之旅馆〉,页五一二 ~ 五一三
是夜,在凯麟君家客厅,我第一次听陈雪娓娓陈述琇琇、阿鹰、阿豹及环绕着这整个恐怖剧「所有人都疯了」的附魔故事,那非常像一千零一夜某个最关键之夜的启开封印群魔(ㄏㄠˊ)鸣窜出的说不完故事,我记得我听得泪水漫面,除了说故事的陈雪像降灵巫祭起故事中每个角色被自己「因爱而入魔」的变形毁灭脸貌而惊吓之画面,我们每个人都噤默无言,只能浑身发冷地抽着菸。当时我便预感《附魔者》这本书一旦写出,将是陈雪进入成熟期最重要的一部小说。那个晚上我们在天后宫前看到「大仙尪仔」与八家将以一种台湾■月男子的阳刚、暴烈,但又妩媚之舞步,在炮仗与锣钹的迷离衬响中,摇头晃脑不知如何是好地绕圈朝拜那尊黑脸女神,那恰像后来听到阿鹰、阿豹们痛苦进入琇琇以自身为潘朵拉之盒而开启的「大强子对撞机」──所谓的末日实验,当琇琇这个小女孩曾受到的伤害被拆封,一旦这些雄豪男子心中掠过「以爱为救赎」之念头,你立刻听见故事中一座一座个人宇宙次第崩毁坏灭的巨响──整个夜晚恰形成一相吮相扣、颠倒迷幻之华丽隐喻。
本书书名挪借自杜斯妥也夫斯基之《附魔者》,实则书中诸人在狂爱之漩涡中扭曲、呻吟、恐惧之脸,反而让我想到杜氏另一本小说《卡拉马助夫兄弟们》的三种对应「父之罪」的爱(或失爱、无爱)、惩罚或救赎:米卡、伊凡、阿莱沙.谢意三兄弟。
如同他所有小说对「激情」的迟疑:
良心的折磨、悔恨、永远被地狱之火灼烧。
在杜氏《卡拉马助夫兄弟们》之中,弒父──杀掉那个卑鄙丑恶的父亲──以伊凡(具有《罪与罚》以降,高等智力之「超人」,拥有无边界之自由可以杀掉劣等人种的附魔者)引诱他的兄弟米卡(像戴奥尼索斯那样的动物本能型男人)去执行杀父的行动。在杜氏典型的「附魔者」与「白痴」之钱币两面,时常缠祟着一个巨大、恐怖的提问:人可能把自己拉高到神的视域?僭越进入神的纯粹时间?包括柏格曼《第七封印》里和死神对奕的中世纪武士;包括《银翼杀手》里那个博士按自己智力之理想典型打造之复制人,在捏爆自己的创造者(对比意义之上帝、父亲)前,说:「我将要做一件令人困惑的事。」不论「惩罚」或「负轭受苦」,其实皆是窜夺神之权柄,那样的自我意志扩张,注定如宫崎骏《风之谷》那帝国打造之巨大战斗机器人,站起以恐怖力量口吐光燄暴风将遍野王虫瞬刻烧成焦烬,但终因体骨身躯无法支撑那巨大能力之挪借,在下一瞬立刻溶解垮掉。「上帝的裁判并不和人类的裁判一样。」
在陈雪的《附魔者》中,「父之罪」在伤害启始的神祕时刻,在那人间伦理惨不忍睹的光影蒙昧暗室,她并不是将之放置在一精神分析式的辩证(这早在《恶魔的女儿》、乃至后来的《桥上的孩子》、《陈春天》,已经以不同的小说引渡「宽恕」过那个被自己所犯罪行永恆钉在核爆时刻的不幸父亲了),而是进入一神祕主义的摄影:那个扮演了女性版阿莱沙(《卡拉马助夫兄弟们》中,具备基督之爱的那个老么)的琇琇,以神性之哀悯包裹救赎无数时光返复的卑微、损毁、犯错之父亲,但这样作为其它小说结尾的昇华与宽恕是可能的吗?
于是在《附魔者》这个故事里,裸身吞食了父之噩梦的童女神,反而启动了「附魔」:因为在一纯真无告的「处女机器」自我修补自我净化的程式内键过程,在将父之罪的暗影翻印成「女儿之爱」的极限强光,像与真实世界漂离断裂的一只「玻璃瓶中帆船模型」的精巧灵魂之内向小宇宙,使得琇琇在真实界与人间男子遭遇时,形成一种爱之形式无从建立、爱必须被拉高到不可能之强度才可能盖过那恶魔父亲包覆于温暖子宫内的童女神的「纯净的性」。否则任何的爱慾行动皆重演强暴(奇异的是,阿鹰与阿豹掉进对琇琇之萝丽塔狂魔迷恋,场景皆是在KTV小包厢──那父之罪密室的复制)。爱之神光降临在阿鹰与阿豹身上时,变得痛苦、阴郁、折磨、扭曲。于是一种奇异的腔肠式叠套魔术出现了:在陈雪的《附魔者》里,琇琇既是那无比温柔承受父之玷污的神之子阿莱沙.谢意;却同时是操控傀儡悬丝让米卡(雄性动物本能的阿鹰与阿豹)去弒父的伊凡。她揭开、让他们看见那极限光焰,一旦附魔无法重回人间义理秩序,无比妖艳无比纯真,却又在像骇客植入病毒软体将他们原本运行无碍之男性程式完全炸毁、瘫痪之后,最后那张底牌上画的却是一个早将自己倒退回女婴纯洁时光(故而无能回赠同等激情、牺牲、世俗时间的「人之爱」)的「不存在的女儿」:永远的逃跑者、失神者、离开现场者、遗弃者。
「阿鹰的爱太辽阔,阿豹的爱太缠绵,大家都疯了。」
作为同世代小说创作对手,陈雪的这部小说让我畏敬之处,并不完全在她以「万花筒写轮眼」般的乱针刺绣,展演了不同声部诸人在这个恐怖剧场中,各自抓脸哀嚎的「声音与愤怒」、「哭泣与耳语」;也不只在小说时间竟同步人世沧桑的忏情体幻术──故事的最后,所有人都「变平凡了」:
他曾以为那已是万劫不复了……但没有毁灭……他们都变平凡了……我们在痛苦之中壮大、强大,扩大到无限大,以致于我们只看见了自己造成的毁坏,自己身上的痛苦,我们的眼睛、感官、情感都如此细致能将任何情绪体验到无穷……但生命之中还有生命,生命之上还有其他,那垂危之际,有人伸出一条绳索垂向我们……地狱在后头追赶,我们终于转身,伸出微弱的手抓住那条绳索。
读至此我热泪盈眶,犹如重回那个我们诸人目睹巨大神偶在妈祖神龛前踉跄踩舞步的晚上,那第一次听这个绝望故事的魔幻之夜。我佩服的是,陈雪进入小说时光将这个「所有人都疯了」的艰难剧场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翻写上稿纸时,那彷彿瑜珈修鍊的严谨与稳定,并未被小说中的狂魔激情给吞噬。像波赫士小说〈环墟〉中在河岸火神庙于梦中造人的鍊金术士,沉静的工作途中,手没有抖过。没有狂谵妄语,没有掉进恶之华的狂欢引诱,没有闪躲与虚无。那让我在阅读时刻再一次被提醒小说书写以其抄写僧之枯寂工作这件疲惫劳动,可以镇魂之庄严。
祝福这本小说。
(六) 最近有點書荒,朋友推薦了我《附魔者》,我原本只是想隨便翻翻,沒想到就這樣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的魅力,真的不是蓋的。我最欣賞的是它那種不慍不火的節奏。它不會讓你從一開始就處於緊繃的狀態,也不會讓你覺得拖拖拉拉。作者很懂得掌握敘事的節奏感,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就一步步被捲入故事的漩渦。我特別喜歡書中那種淡淡的幽默感。角色們之間的對話,有時候會讓人會心一笑,那種幽默不是刻意的搞笑,而是源自於他們之間的互動和性格。這種輕鬆的氛圍,讓我能夠更放鬆地享受閱讀的樂趣。而且,《附魔者》中的「附魔」設定,也讓我印象深刻。它不是那種單純的力量輸出,而是需要一種特殊的連結,一種心靈的契合。這種設定,為整個故事增添了一種神秘感,也讓角色的成長變得更加獨特。我還記得有幾個關於附魔的段落,寫得非常詩意,讓我讀了之後,腦海中會不斷浮現出那些畫面。總之,這是一本非常適合在悠閒時光閱讀的小說,它能夠讓你忘記現實的煩惱,沉浸在一個充滿奇幻與溫情的世界裡,讓你重新找回閱讀的純粹樂趣。
评分(四) 每次看到市面上充斥著那些複製貼上的奇幻小說,我心裡都會有點小小的失落,總覺得好不容易找到一本喜歡的,讀完之後卻再也找不到類似的。《附魔者》的出現,稍微填補了我這個小小的遺憾。老實說,我一開始是被它的封面吸引的,那種帶點古老、帶點神秘的風格,正是我喜歡的。但真正讓我愛不釋手的,是它那種細水長流般的敘事方式。作者沒有試圖用華麗的辭藻來堆砌,而是用最樸實的語言,勾勒出一個個生動的畫面。我特別喜歡書裡面對角色的心理描寫,那些微小的表情、那些細微的動作,都透露出角色內心的複雜情感。你會感覺到,作者對每一個角色都傾注了大量的感情,他們不是單純的棋子,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會不自覺地停下來,思考角色的動機,猜測他們的下一步行動。這種與角色產生連結的感覺,是很多小說難以給予的。而且,《附魔者》中的「附魔」設定,也非常有創意。它不像傳統的魔法,而是更貼近一種需要技巧、需要專注、甚至帶有一點點藝術性的能力。這種獨特的設定,讓整個故事的基調更加與眾不同,也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驚喜。總之,這是一本充滿誠意的作品,它用最真誠的態度,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冒險、關於成長、關於發現自身力量的故事。
评分(五) 說實話,我對於奇幻小說一直有點敬而遠之,總覺得那種充滿魔法、精靈、巨龍的世界離我太遙遠,不太能引起我的共鳴。《附魔者》卻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不是那種讓你覺得遙不可及的宏大敘事,而是從一個非常貼近生活、貼近人心的角度切入。我最喜歡的是書中對於「人」的刻畫。即使在這個充滿奇幻色彩的世界裡,角色們依然有著凡人的情感、煩惱和掙扎。他們會犯錯,會迷茫,也會因為一點點的溫暖而重新振作。這種真實感,是我在其他很多奇幻小說中很少見到的。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深厚,她能夠用非常精準的筆觸,描繪出角色細微的情緒變化,讓你彷彿置身其中,能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我還記得有幾個情節,讓我看得熱淚盈眶,因為那些情感的描寫,真的太過真實了。而且,書中對於「附魔」的詮釋,也讓我眼前一亮。它不是那種炫技的魔法,而是更像一種與自身、與周遭環境互動的特殊能力,需要付出努力去學習和掌握。這種設定,讓整個故事更加 grounded,也讓角色的成長顯得更加可信。總之,《附魔者》是一本讓我重新認識奇幻小說的作品,它用溫柔而堅定的筆觸,告訴我們,即使在最奇幻的世界裡,人性的光輝依然是最耀眼的存在。
评分(八) 最近真的很少能遇到讓我願意一口氣讀完的書了。《附魔者》就是這樣一本讓我驚喜的作品。我最喜歡的是它那種恰到好處的鋪陳。它不會一開始就丟給你一大堆背景設定,讓你不知所云,也不會慢吞吞地拖延,讓你失去耐心。作者很懂得掌握敘事的節奏,在引導讀者進入故事的同時,也留下了足夠的空間讓讀者自行想像。我特別欣賞書中那種淡淡的、有點憂鬱的氛圍。這種氛圍不是刻意的營造,而是從角色們的經歷和內心世界自然流露出來的。它讓整個故事多了一份真實感,也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更深刻地感受到角色的情感。我還記得有幾個描寫角色孤獨感的段落,寫得非常細膩,讓我讀了之後,也跟著感到一陣心酸。而且,《附魔者》的「附魔」設定,也很有意思。它不是那種簡單粗暴的魔法,而是需要一種心靈的連結,一種精神的投入。這種設定,讓整個故事更加有深度,也讓角色的冒險之旅充滿了更多的可能性。總之,這是一本充滿藝術氣息的作品,它用詩意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充滿神秘與溫情的奇幻世界,讓你讀完之後,依然會在腦海中不斷回味。
评分(一) 哎哟,拿到這本《附魔者》的時候,我心裡就想,又是什麼跟什麼啊?最近書市上奇幻小說真的很多,但老實說,很多都大同小異,看來看去都差不多那幾個套路,什麼拯救世界、什麼預言之子,聽到都快麻痺了。可是翻開《附魔者》第一頁,我眼睛就亮了一下。不是那種一眼就驚豔的文筆,也不是什麼華麗的開頭,而是那種樸實中帶著一股勁兒的感覺。作者好像很懂我們這些讀者,知道我們看了太多虛假的熱血,反而渴望的是一種更貼近真實的冒險。書裡的角色,他們不是天生的英雄,也不是什麼注定的王者,他們就像我們身邊的鄰居、同事,有著自己的煩惱、自己的缺點,但也懷揣著一點點不甘平凡的心。當他們踏上旅途,遇到的困難,那種手足無措、那種掙扎,都寫得特別真實。我特別喜歡書裡對於「附魔」這個概念的處理,它不是那種隨便拿個咒語就能解決一切的魔法,而是需要付出代價、需要深思熟慮、甚至有時候是一種賭博。這種設定讓整個故事的張力大大提升,也讓角色們的每一個決定都變得異常重要。我常常在想,如果我遇到這種情況,我會怎麼辦?會不會也像他們一樣,在迷茫中尋找方向?這種代入感,是很多奇幻小說難以給予的。而且,書裡的場景描寫也很有趣,不是那種空泛的壯麗,而是帶有一種濃厚的在地風味,好像真的能聞到那邊的氣味、聽到那邊的聲音。總之,這是一本會讓你讀了之後,在夜深人靜時,還會忍不住回味的書。
评分(九) 坦白說,我一開始對《附魔者》並沒有抱太大期望,畢竟現在市面上奇幻小說的題材已經很多了,要找到一本真正有新意的作品真的不容易。但是,這本書真的讓我驚喜連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那種細膩的觀察力。作者對人性的揣摩非常到位,即使在奇幻的世界裡,角色的情感、他們的掙扎、他們的成長,都寫得極為真實。你會發現,書中的角色不是扁平的英雄,而是有血有肉、有著各種缺點和優點的普通人。我特別喜歡書中對角色內心矛盾的描寫,那種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掙扎,那種在恐懼與勇氣之間的拉扯,都寫得絲絲入扣,讓我非常能感同身受。我常常在閱讀時,會不由自主地停下來,思考角色的選擇,甚至會站在他們的立場去理解他們的行為。這種強烈的代入感,是很多小說難以給予的。此外,《附魔者》對於「附魔」這個概念的詮釋,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不是那種神乎其神的魔法,而是更像一種需要不斷摸索、不斷學習的技藝,甚至帶有一點點危險性。這種設定,讓整個故事的張力十足,也讓角色的每一次嘗試都顯得格外重要。總之,這是一本充滿誠意和智慧的作品,它用最樸實的文字,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探索、關於成長、關於發現自身潛能的精彩故事。
评分(二) 坦白說,一開始我對《附魔者》並沒有抱持太高的期望,畢竟台灣出版的奇幻小說,品質參差不齊,有時買了幾本回來,讀了兩頁就想丟到一邊。但這本《附魔者》卻讓我跌破眼鏡!我必須承認,我被它的敘事節奏給深深吸引了。它不像有些書,開頭就丟給你一堆背景設定,讓你頭昏腦脹;也不像有些書,慢吞吞地鋪陳,等到進入重點時,你都快睡著了。作者的筆觸很精準,它知道什麼時候該加快腳步,什麼時候該留白,讓你自行想像。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那些細膩的情感轉折,那些潛藏在角色表象下的不安與渴望,都寫得絲絲入扣。有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就站在角色的旁邊,聽著他們內心的獨白,甚至能感同身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還記得有幾個情節,讓我不禁放慢了閱讀速度,反覆咀嚼作者的字句,試圖去理解角色的感受。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很多小說難以達成的。而且,這本書的「附魔」元素,也讓我耳目一新。它沒有將魔法神化,反而讓它與生活緊密結合,甚至帶有一種凡人也能觸及的可能性。這點非常吸引我,讓我覺得這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奇幻世界,而是一個或許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還未發現的神秘角落。總之,《附魔者》是一本讓我找回閱讀樂趣的小說,它讓我重新相信,在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一些令人驚喜的作品,等待著我們去發掘。
评分(七) 我承認,我是一個對奇幻小說有點挑剔的讀者。《附魔者》能夠打動我,實屬不易。它沒有那種刻意的煽情,也沒有那種為了製造衝突而強行設定的劇情。相反地,它以一種非常自然、非常流暢的方式,將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展現在我們面前。我最喜歡的是書中對於「成長」的描寫。書中的角色,他們不是一夜之間變強,而是經歷了無數次的嘗試、無數次的失敗,才一點一點地成長起來。這種過程,非常真實,也讓人非常有共鳴。你會跟著他們一起緊張,一起失落,然後一起為他們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而感到欣慰。作者的筆觸細膩,她能夠捕捉到角色內心最真實的感受,並將其準確地傳達給讀者。我還記得有幾個描寫角色內心掙扎的段落,讓我看得熱淚盈眶,因為那些情感的描寫,真的太過觸動人心了。而且,《附魔者》的「附魔」概念,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魔法,而是更像一種需要透過不斷練習和領悟才能掌握的技能。這種設定,讓整個故事更加貼近現實,也讓角色的努力顯得更加有價值。總之,這是一本充滿誠意和溫度的作品,它用最真摯的筆觸,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堅持、關於勇氣、關於尋找自身力量的動人故事。
评分(十) 老實說,我平常很少接觸奇幻小說,總覺得那種世界觀太過龐大,不容易進入。《附魔者》卻讓我改變了這個看法。它沒有那種複雜難懂的設定,而是以一種非常貼近讀者的方式,緩緩地展開一個屬於「附魔者」的世界。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那種樸實卻充滿力量的敘事風格。作者沒有使用過於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最簡潔、最精準的文字,勾勒出一個個生動的畫面。我特別欣賞書中對角色之間互動的描寫,那種淡淡的友情、那種無言的默契,都寫得非常動人。你會感覺到,這些角色之間的情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是為了劇情而刻意安排的。我還記得有幾個關於角色互相扶持的段落,看得我熱淚盈眶,因為那些情感的描寫,真的太過溫暖了。而且,《附魔者》的「附魔」設定,也讓我眼前一亮。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神力,而是更像一種需要透過努力去掌握的特殊能力。這種設定,讓整個故事更加 grounded,也讓角色的每一次成功都顯得格外來之不易。總之,這是一本充滿溫情和力量的作品,它用最真誠的筆觸,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關於勇氣、關於希望、關於相信自身力量的感人故事,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給大家的佳作。
评分(三) 這本《附魔者》,真的讓我在通勤的路上,好幾次都錯過了該下的車!我就是那種很挑書的人,對那種無腦的爽文,或是虎頭蛇尾的故事,真的沒什麼耐心。但《附魔者》不一樣,它就像一位老朋友,慢慢地跟你講述一個故事,每個字句都恰到好處,不會過多,也不會不足。我最喜歡的是書裡面那種淡淡的、有點懸疑的氛圍。它不是那種讓你心臟砰砰跳的驚悚,而是一種讓你心癢癢、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的感覺。作者很厲害,他知道怎麼在適當的時候拋出一個線索,又在適當的時候讓你對另一個地方產生好奇。這種佈局,就像是在玩一場精密的解謎遊戲,而我們讀者就是其中的玩家。而且,書中的角色,他們的互動方式,那種有點可愛、有點無奈的對話,都讓我覺得非常真實。他們之間沒有那種為了劇情而強行製造的衝突,而是很自然的、因為彼此的性格而產生的摩擦與溫情。我常常在想,如果我跟這群人一起冒險,會不會也這麼有趣?我特別欣賞書裡對於「附魔」這個概念的描寫,它不是那種單純的力量,而是一種需要付出、需要學習、甚至帶有一點點危險的技藝。這種設定,讓整個故事多了一層深度,也讓角色們的成長顯得更加可貴。總之,《附魔者》是一本值得你花時間細細品味的書,它會讓你忘記時間,忘記煩惱,沉浸在那個充滿未知與可能的奇幻世界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