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12篇知名作家对父母、子女温馨的爱。余光中〈失帽记〉从一顶遗失的帽子写起,写自己对父亲的怀念与愧疚;陈芳明〈沉睡〉写身为儿子的作者,面对病重母亲的追述;刘墉〈父亲的粥〉写作者追忆父亲的慈爱,由自己身体上吐下泻后只能吃粥,回忆起父亲的关爱……,在每篇文章后,设计「认识作家」、「作品赏析」、「探索自我」的单元,希望在「阅读与写作」上对读者朋友有所帮助,更希望在「进德与修业」上能触发读者的反思。
本书特色
本书以感悟亲情的散文为选文主轴。提供各学校学生阅读,希望所有的学子、父母、师长,都能看到多样化的亲情的书写,因而有所感怀与效行。
本书启示
客家人说:「父母情如长江水,儿女孝似扁担长。」「娘思子长江水,儿思娘扁担长。」诗人孟郊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都在告诉我们:父母恩情,像天地春晖,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希望读者在这本书时能触发反思,有精进的作为,才不辜负父母亲情这种无与伦比的爱。
编者简介
萧萧
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硕士,明道大学副教授。十二生肖属猪,所以有猪「什么都吃」(包括吃苦、吃亏)的杂食习性;十二星座属狮子座,所以有「狮是深山林内的狮,知是心肝内里的知」的定静个性与深沉智慧;血型属A,所以常浸润在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的呵护中,身受其苦也深得其乐。着有诗、散文、评论、导读等五六十种书。
王若娴
中国文化大学中文博士,环球技术学院助理教授。以「亲情文学为主」的中文鑑赏与应用、国文课程,荣获九十六、九十七学年度教育部优质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计画绩优课程,并以此当选第三届(九十八年)全国杰出通识教育教师奖。着有《梁武帝与梁代文风之研究》、《经典阅读融入大一国文之设计与实践》等。
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要跟天地学,不跟天地比◎萧萧
人的一生,七、八十年,要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度过,必须:要跟天地学,不跟天地比。
要跟天地学,要学的事情太多,需要一辈子的努力、体会与行动。
不跟天地比,则是单纯的智慧,只要下定决心:不与天比,不与地比,当然也不与人比,自然就知足而快乐。
我们到底要向天地学习什么?人生最基本的三件事:做人、做事、作文,这三件事都要向天地学习。
以做人来说,要学天宽地阔的胸襟,要学天地的公正无私,学会一丝丝,我们就受用无穷了!或者缩小一些,学习溪水勇往直前的毅力,学习稻穗充实而谦虚的态度,学习蚂蚁勤奋、团结的精神,这就是向天地学习啊!
做事方面,做事的态度、方法,医药的发达、科学的发明,都是观察天地、学习天地的结果,想想挖土机与螳螂、雷达与蝙蝠,想想电的发现、蒸汽的力量,不都是大自然的启发?
至于作文,那更是人内心的情意、观念、想法,借由天地之间的风雨雷电、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加以传达,国文老师告诉我们的「情景交融」就是这个意思。「情」包含我们心中的情绪、情感、意志、想法,别人所不知晓,却是我们所要传达给别人知道的;「景」就是天地,就是天地之间、可知可感的万物,大家所共知的,正是我们要借用的媒介物。所以,作文也要向天地学习。
古人常说:父是天,母是地;现在的人强调两性平权,所以应该说「父母是天,父母是地」,父母是我们的天地。不仅小时候,父母是我们全部的天地,长大以后,父母依然是我们生命最大的依靠、最后的依赖。
支撑天地,会通天地的无形力量,是「爱」。所以,「要跟天地学」,是说我们应该向父母学习她们对子女永远无私的爱,「不跟天地比」,是说我们对父母的一点孝心,如何能跟父母巨大的爱相比?客家人说:「父母情如长江水,儿女孝似扁担长。」「娘思子长江水,儿思娘扁担长。」诗人孟郊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都在告诉我们:父母恩情,像天地春晖,无所不在,无所不包。
继《温情的拥抱》(幼狮出版)之后,我特别敦请环球技术学院刚刚获得教育部亲情教学杰出的通识教育教授王若娴,参与编选此书,仍然是希望所有的学子、父母、师长,能看到多样化的亲情的书写,因而有所感怀与效行。所以,在「认识作家」、「作品赏析」之后,依然保留了「探索自我」的小小段落,希望在「阅读与写作」上对读者朋友有所帮助,更希望在「进德与修业」上能触发反思的作用、精进的作为,才不辜负父母亲情这种「与天地同心,与日月同明」,无与伦比的爱。
2010春天 萧萧写于明道大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