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杰作的宝库
巨匠创作能量的真髓 永不停歇的松本清张
探索社会根源,揭露人类的恶习,
反映人们的矛盾和苦恼,
释放最深层的社会关怀。
日本亚马逊书店五颗星最高评价
直到最后一刻,那种寒毛直竖的惊悚感不停袭击着每一道神经──这就是松本清张的魅力!
「缓缓阖上《黑色画集》的书页,令我佩服的除了松本清张勤奋笔耕的书写成就,更令我赞叹的,则是松本的资料蒐集能力,将各种真实事件组合成虚构作品的能力。真实,的确比小说更令人惊奇,但,我们在松本文学中所发现的惊奇,若非松本之笔则将无法探得。」
──既晴 推理评论者
「《黑色画集》所收录的九个短篇,在可能性犯罪、不在场证明、描述诡计手法方面,并非着重诡计的使用之本格推理小说。但论其山岳、恶女、医院悬疑、企业等推理面向,几乎都成为开启日后日本悬疑侦探热潮的杰作。此点也可由收录作品大多数次改编为电影及电视剧,并且成为话题焦点来证明。」──权田万治 日本知名文艺评论家
社会派推理巨匠松本清张之最高成就《黑色画集1~3》,精选〈遇难〉、〈坡道之家〉、〈绳〉、〈越过天城〉、〈证言〉、〈寒流〉、〈凶器〉、〈浊日〉、〈草〉等九篇曾于日本朝日周刊连载的高水准杰作。本册《黑色画集3》严选三篇〈凶器〉、〈浊日〉、〈草〉,为松本清张发挥强大的创作能量与取材的多样性之精彩作品。
〈凶器〉一具老人的尸体被发现陈尸在田野旁,死因疑为头部受到钝器的多次重击而死亡。警方循线查到案发当晚死者最后的停留站是某个寡妇的家,查访后,警方发现了极可能成为凶器的物品,然而「凶器」竟也有不可破的「不在场证据」……
〈浊日〉剧作家为了取材,注意到多年前的一场黑金风云所导致的自杀事件,此自杀案使检方的查案陷入窠臼,其他涉案人因而「得救」。剧作家欲联络该案的遗族,却屡屡碰壁,甚至受到涉案机构的百般阻挠……
〈草〉某日,已婚的医院院长与护士长一起私奔,不久后,暗恋护士长的药剂师疑承受不住失恋的打击,在医院上吊自杀……这些令人惊愕的消息在医院中闹得沸沸扬扬。近年才渐渐兴盛的医院,竟然接连发生这些事件。护士、病人、事务师、看护,不安与兴奋的矛盾情绪,不停在院内的人们心中交杂着,像是被诅咒般的医院,未来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作者简介
松本清张
出生于日本小仓市(现今的北九州市小仓北区)。在历经过工友、印刷工人等各式行业后,进入朝日新闻西部总社工作。四十一岁时以《西乡纸币》参与小说的甄选获得直木赏的提名,随后在一九五三年以《某「小仓日记」传》荣颁芥川赏。一九五八年的《点与线》为推理小说注入了所谓「社会派」的新风。他毕生竭尽所能致力于写作活动,作品题材的时代背景也横跨了古今,范围极为广泛。
译者简介
廖子雯
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日本立教大学文学研究科硕士。专攻比较文明学,喜爱日本文学中独特的淡雅与浓烈情感。目前为兼职日文译者。
推荐序
犯罪者们的肖像——谈松本清张的《黑色画集》
既晴
仰望松本清张强悍、超人的创作产量,在叹为观止之余,也不禁让人想要探问:如此丰富、多样的作品,松本清张究竟是如何写出来的?
事实上,江户川乱步与松本清张曾经合编过一本《推理小说作法》(1959),这是一部漫谈推理小说创作的论文集,里头不但囊括了创作推理小说所需的各种相关知识,例如诡计的分类、刑事鑑识学等,也收录了多位作家的创作经验谈,对有心踏入推理创作领域的新手而言,可以说是一本非常有用的入门参考书。
松本清张自己也在此书中写了一篇〈推理小说的发想〉,从灵感的取得、题材的整理、情节的组成等细节,全都侃侃而谈,毫不藏私。对创作者来说,除了非常具有启发性以外,对一般的读者而言,关于松本为何能创造出如此丰富的经典杰作,更能一窥堂奥之妙。
这篇文章一共分为四小节,分别是「从发想到创造」、「从新闻记事而来的线索」、「我的创作笔记」及「笔记的作法与表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松本清张认为灵感的来源并不是坐在书桌前呻吟就能够获得,而是要在坐电车也好、搭巴士也好、洗澡时也好、躺在床上也好,让自己的心情放松沉淀下来,这时候不知不觉浮现出来的灵感,即使一闪而逝,还是尽可能地记下来最好。
松本认为,这时候出现的灵感,其实是自己观察他人生活所得到的线索,如果能将这些线索加以归纳、演绎,就能制造出可以用来创作小说的构想。其实,若是接着翻阅松本清张的创作笔记,是不难领悟这种方法的诀窍。
在松本的创作笔记中,简单扼要地记载了他的生活琐事,以及所见所闻。特别是对于发生在日本各地方的社会新闻,松本投入了热切的关注。阅读着这些某月某日的简短描述,对原本就熟悉松本清张作品的读者来说,才知道原来那些曾经令自己惊叹讶异的故事,都是出自于眼前这些零散、不连贯的日常随记。
事实上,读过松本的创作笔记以后,才会发现原来《黑色画集》里的各篇作品,其灵感也大多来自于现实中曾经发生过的社会案件。松本并不像以往的解谜推理作家那样,专注于研究新奇、罕见的杀人诡计,而是设法找出犯罪与人类心理的关联,因此,探究新型态的动机,就成为松本创作里的关键核心,而我们所身处的这个「比小说更离奇」的现实社会,当然也就成为松本创作的灵感来源宝库了。
不过,这并不代表松本清张不重视诡计。相反的,松本长于利用既有的诡计,来制造截然不同的崭新感觉。发表于一九五九年十二月间的《黑色画集》第六作〈凶器〉,是一个极为典型的范例。发生案件的舞台,是一个人口不多、思想保守、住户彼此熟识的传统微型社会。在这个微型社会里,出现了一位引人注目、容易招惹好事人士窃窃私语的美女,也终究导致了争风吃醋后的悲剧。
在这部作品中,对于日本的传统价值观的描写,松本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而以推理小说的面向来看,〈凶器〉正如标题,处理的是「凶器在犯罪现场中消失」的问题。在犯罪事件中,凶器经常是定罪的最后一块拼图,而且处理起来远比被害人的尸体容易,因此,对兇手来说,凶器若藏匿得当,即可从此消遥法外。在此处,松本并没有特别自我要求,非得设计出前无古人的全新诡计不可,他反而选择了具备异曲同工之妙的类似素材,向创造出相同概念的先驱作品致敬,然而,由于松本所选择的素材之特殊性,也使这篇作品呈现了纯粹的日本风格,成功地将欧美推理小说予以日本化。
〈浊日〉发表于一九六○年四月至六月间,是《黑色画集》的第七作,主题是公务员的贪污疑云,描述一名剧作家为了撰写新的电视剧剧本,以贪污事件的家属现况为方向,展开了取材式的私人调查,也逐渐踏进金钱与权力笼罩的黑暗世界。
在社会派的创作理念中,业余侦探频频遭遇猎奇、残酷的连续杀人事件,从现实角度来看并不自然,所以不符合社会派推理小说中所重视的接近真实。因此,警察、记者开始担纲起一般社会派作品中的侦探。不过,警察有国家赋予的公权力,记者则有无冕王之称,作贼心虚者的嫌犯多半会忌惮三分,所以,作者若想要强化侦探在调查过程中受阻的难度与压力,那么就可能会选择警察或记者以外的角色。
由于并不是採用「以调查为职业」的角色,所以一般称为「外行人侦探」。这类侦探,多半是无端卷入命案的关系人,不管是出于好奇心或出于正义感,在警方已经放弃调查、或草率结案的情况下,仍然设法继续追查出真正的谜底。
外行人侦探的形象多半类似于经常出现在生活週遭的友人,具备了比性格古怪的名侦探更多的亲和力;而且,因为缺乏办案经验,一个简单的调查行动很可能都得耗上半天力气,但是,这种平凡而真实的描写手法,却更令人感同身受;此外,他们的危机处理能力不足,因此深入调查时所面对的惊险过程,让读者也一起跟着心跳加速、冷汗直流。
〈浊日〉的侦探角色是一位深思熟虑的剧作家,再搭配一名热血沸腾的年轻女孩,调查的过程柳暗花明、峰回路转,而且还牵扯出新的案外案,关于不在场证明的设计与破解手法也相当别出心裁,表现殊异,是松本短篇里的名作。
收录于《黑色画集》第八篇、也是连载的最后一篇作品〈草〉,侦探也属于外行人。不过,因为本作处理的题材是医院内幕,故事舞台从头到尾全都限制在医院内部,予人一种紧张、压迫的悬疑感。事实上,因为谋杀案总伴随着人命关天的事件,医院常是推理小说的标准场景之一,而以医学专业知识、医界内部权力斗争为主题的「医学推理」也不罕见,例如曾以《白色长廊下》(1992)获得第三十八届江户川乱步奖的川田弥一郎,以《白色荣光》(2006)获得第四届「这本推理小说了不起!」大奖的海堂尊,都是医学推理作家的箇中翘楚。
不过,松本清张并非医学背景出身,所以〈草〉中并不涉及深奥难懂的医学知识,而是将焦点放在医院内部人际的复杂纠葛。长期住院、与外界保持距离的病患们,很容易出现像是〈凶器〉里的微型社会,而形成特殊的人际关系。尤其医院随手可得的各种药物、各种医疗器材,更予人一种逼近生死交关的危险感。而,松本还得设法将这些人际关系,连结到外界现实社会的秘密勾结,如此的处理成绩实属难得。
缓缓阖上《黑色画集》的书页,令我佩服的除了松本清张勤奋笔耕的书写成就,更令我赞叹的,则是松本的资料蒐集能力,将各种真实事件组合成虚构作品的能力。真实,的确比小说更令人惊奇,但,我们在松本文学中所发现的惊奇,若非松本之笔则将无法探得。
(本文作者为推理评论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