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程序法及行政执行法<司法>5版

行政程序法及行政执行法<司法>5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行政程序法
  • 行政执行法
  • 司法
  • 法学
  • 教材
  • 研究生
  • 考研
  • 第五版
  • 行政法
  • 法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行政法学前沿与实践探索 本书聚焦于当代行政法领域的前沿理论发展与复杂司法实践中的核心议题,旨在为法学研究者、司法实务工作者以及高级法学学生提供一个深入、批判性思考的学术平台。 本书并非对既有行政程序法或行政执行法的系统性、教科书式的梳理,而是选择性地切入当代行政法治建设中最为棘手、最受关注的若干焦点问题,力求提供具有深度洞察力的分析和建设性意见。全书结构围绕“理论革新与体系重构”、“技术治理与权力边界”、“救济困境与未来路径”三大主题展开,系统性地探讨了在社会治理复杂化背景下,行政法应如何应对新的挑战。 --- 第一部分:理论革新与体系重构——从传统范式到协同治理 本部分着眼于宏观的理论基础重构,探讨在信息社会和数字时代,传统行政法理论框架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一、 算法行政与法律规制:能动性与合法性的张力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嵌入政府决策过程,“算法行政”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本书首先系统梳理了算法决策的内在逻辑与行政法上的定位难题。我们深入探讨了自动化决策在效率提升的同时,对正当程序原则构成的根本性冲击。 具体分析包括: 1. 算法的“黑箱”问题与司法审查的困境: 论证了在缺乏透明度的算法模型下,法院如何有效行使审查权,以及如何构建“可解释性”的审查标准,避免司法权对行政技术决策的过度干预或实质性取代。 2. 风险预测与事前预防原则的界限: 探讨了基于预测性分析(如风险评分)的行政干预措施,如何在前置性限制公民权利时,平衡公共安全目标与个人基本权利的保障。重点分析了在环境、金融监管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及其法律正当性基础。 3. 数据主权与行政主体的界定: 讨论了当行政决策高度依赖于私营部门控制的数据资源时,行政主体的法律责任如何界定,以及如何确保数据的使用符合公共利益导向。 二、 协同治理模式下的法律责任分配 现代公共服务供给日益呈现出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多主体参与的复杂网络形态。本书批判性地审视了这种“协同治理”对传统“垂直管理”行政法理论的冲击。 重点分析了以下法律问题: 委托裁量与责任的“去中心化”: 研究了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方式将行政权力或准行政权力转移给非政府组织(NGOs、私营企业)时,如何追溯和分配最终的法律责任。特别是针对外包服务中的失职或滥权行为,探讨了直接责任、连带责任与替代责任的适用条件。 网络化治理中的权威与服从: 探讨了在跨层级、跨领域的网络化治理结构中,传统层级监督体系的失效,以及如何通过新的法律工具(如契约型行政协议、协同目标承诺机制)来确立稳定的法律关系和可预期的法律后果。 三、 行政组织法的范式转换:从层级制到功能自治 本书认为,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僵化的行政组织体系需要功能化的弹性。本章侧重于探讨行政组织法如何在保障集权统一性的同时,赋予特定功能部门必要的自治权和灵活性。 功能性独立机构的法律地位: 详细分析了独立监管机构(如金融稳定委员会、数据保护局)的设立依据、运作模式与外部监督机制,重点研究了其独立性如何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相协调。 柔性行政组织的法律规制: 考察了各类临时性、项目制的跨部门工作组的法律权限与存续期限的设定,以避免“影子政府”或权限的非法扩张。 --- 第二部分:技术治理与权力边界——实体法上的新挑战 本部分将焦点投向行政行为实体内容的变化,特别是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实体法规范的模糊化与扩张化。 四、 风险社会中的“预先干预”与比例原则的重塑 在环境污染、公共卫生、金融安全等高风险领域,行政法正从“事后救济”向“事前预防”大幅倾斜。本书批判性地审视了这种前置化干预的法律边界。 强制性预防措施的强度控制: 探讨了对未发生危害的潜在行为施加的临时性、限制性措施(如提前停工令、预警性限制交易)的合法性基础。重点论述了“可能性门槛”与“必要性”审查的量化标准。 风险累积效应的归责难题: 分析了在多个主体持续性、微小性排放或行为累积最终导致重大危害时,如何适用传统侵权法或行政处罚法进行有效归责,以及行政法在“共同危险源”认定中的角色。 五、 抽象行政行为与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前沿 随着政策性文件在行政实践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其进行有效司法审查是保障法治的重要一环。本书重点关注了那些游走于“一般规范”与“具体措施”之间的文件形态。 “指导意见”与“工作指引”的法律效力判定: 提出了识别具有外部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即使其名称并非“规定”或“办法”)的实证标准,避免行政机关利用模糊的文书形式规避司法审查。 事实认定的技术依赖与司法审查的“专业性鸿沟”: 探讨了在涉及复杂的科学证据(如气候模型、流行病学数据)时,法院应如何对待行政机关的“专业判断”,以及如何避免因审查能力不足而沦为形式审查。 --- 第三部分:救济困境与未来路径——程序正义与司法实效的平衡 本部分关注公民权利受侵害后,如何获得有效和及时的救济,特别是在行政效率优先的背景下所产生的救济困境。 六、 持续性侵害下的“不作为”救济强化 在许多现代治理领域(如公共基础设施维护、持续性环境污染),行政机关的“不作为”带来的损害是长期且累积的。本书主张对传统行政不作为诉讼的限制应有所松动。 “可预期性”与“法律上可要求性”的标准细化: 提出了更具操作性的标准,用以界定在何种情况下,行政机关维持现状或未采取新措施的行为构成法律上的“不作为”并应纳入诉讼范畴。 对“持续性义务履行瑕疵”的救济模式创新: 探讨了要求法院发出“履行义务的明确指令”(Mandatory Injunction)而非仅仅“确认违法”的必要性,并分析了此类指令的执行与监督机制。 七、 替代性争议解决机制(ADR)在行政法领域的适用与限制 为了减轻法院压力并提供更具柔性化的救济,行政调解、行政和解等ADR机制日益受到重视。本书对其适用范围和法律后果进行了严格的界定。 ADR的“公法约束力”与“程序终局性”: 明确了行政调解协议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取代正式的行政决定,并对这些协议的撤销、变更条件提出了严格的程序要求,以防止权利人因弱势地位被迫接受不公平的“和解”。 行政罚款执行中的协商机制: 针对相对集中的行政处罚领域,分析了“一次性和解”或“分期履行承诺”等机制的法律边界,确保在追求执结效率的同时,不损害处罚的威慑作用和法律的统一适用。 ---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高度的理论穿透力与对当下政策热点的敏锐捕捉。它不是一部工具书,而是一本旨在激发对当代行政法治进行深刻反思的学术力作。 读者将从中获得对行政法未来发展方向的批判性视野,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环境治理和公共服务外包等领域,如何以严谨的法治精神,约束权力的新形态。本书所探讨的诸多议题,直接呼应了当前司法判例中尚未完全定型的疑难问题,具有极强的理论前瞻性和实务指导价值。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内容整理∕1
行政程序法 ∕3
第一篇 总 则4
第一章 法例(§1 ~ §10) 4
第二章 管 辖 46
第三章 当事人 60
第四章 回 避 68
第五章 程序的开始 71
第六章 行政调查程序 73
第七章 行政资讯公开 76
第八章 期日、期间与费用 85
第九章 民众参与程序 89
第十章 送 达 100

第二篇 各 论 104
第一章 行政处分 104
第二章 行政契约 145
第三章 法规命令及行政规则 155
第四章 行政计画 167
第五章 行政指导 171
第六章 陈情及附则 174
行政执行法 ∕177
第一章 总  则178
第二章 公法上金钱给付义务之执行 190
第三章 行为或不行为义务之执行 197
第四章 即时强制 200

第二部分 精选题库 205
第一篇 行政程序法 207
第二篇 行政执行法 273

第三部分 相关法规条文 287
行政程序法 289
行政执行法 321
行政执行法施行细则 331
国家赔偿法 338

第四部分 相关考试历届试题及解析 341
八十九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经济部专利商标审查人员(三等)考试「行政程序法」试题 343
八十九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第二次司法人员(三等)考试「行政程序法及行政执行法」试题 350
九 十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司法人员∕军法官(三等)考试「行政程序法及行政执行法」试题 354
九十二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司法人员(三等)考试「行政程序法及行政执行法」试题 359
九十三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海岸巡防人员(三等)考试「行政程序法」试题 367
九十四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司法人员(三等)考试「行政程序法及行政执行法」试题 375
九十五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海岸巡防人员(三等)考试「行政程序法」试题 380
九十六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第二次司法人员(三等)考试「行政程序法与行政执行法」试 385
九十七年公务人员特种考试海岸巡防人员(三等)考试「行政程序法」试题 390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拿到這本《行政程序法及行政執行法<司法>5版》,真的迫不及待翻開!雖然我對法律的細節比較謹慎,但這本書的編排和說明,讓許多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清晰許多。像是關於「行政處分」的定義和要件,書裡用了很多實際案例來輔佐說明,比如說,關於行政機關核發執照、開罰單、或是駁回申請的各種情況,都透過條文解釋和判例的引用,讓我有更具體的圖像。特別是對於「信賴保護原則」的討論,過去我總覺得這只是一個口號,但書裡卻非常深入地剖析了它在實務上的應用,以及在什麼情況下,民眾的信賴可以受到法律的保障。這對於我們這些小老百姓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评分

拿到這本《行政程序法及行政執行法<司法>5版》,我最想研究的,其實是「行政行為」的類型。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到各式各樣的行政行為,像是核發證件、開罰單、核准都市計畫、或是進行公共工程等等。這本書就將這些行政行為做了詳細的分類,並且針對不同類型的行政行為,探討了其法律性質、效力以及可能產生的爭議。尤其是在討論「行政契約」的部分,書裡就舉了很多與民眾息息相關的例子,例如政府與民眾簽訂的BOT案件、或是租賃公有土地的契約等等,讓我對行政契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

拿到這本《行政程序法及行政執行法<司法>5版》的時候,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我的工作常常需要接觸到各種行政爭訟的案件,而這本書正好是我們在處理這類案件時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不僅包含了最基本的行政程序法和行政執行法的條文,更重要的是,它針對每個重要條文都做了詳盡的解釋,並且引用了大量的司法實務見解,特別是最高行政法院歷年的判例。這對於我們在理解法律條文的真諦,以及在撰寫訴狀、答辯狀時,非常有幫助。例如,在討論「聽證程序」的適用範圍時,書裡就列舉了許多具體的案例,說明在什麼情況下,民眾有權利要求進行聽證,這對於保障人民的權益至關重要。

评分

這次入手這本《行政程序法及行政執行法<司法>5版》,我最想解決的問題就是弄懂「行政執行」的程序。過去常常聽新聞說到強制拆除、或是被追繳稅款,但對背後的法律程序一知半解。這本書在這方面真的下足了功夫,它把行政執行分成幾個階段,從「執行名義」的取得,到「強制執行」的實施,再到「執行終結」,每一個環節都解釋得非常詳細。尤其是有關「執行方法」的部分,例如強制扣押、強制拍賣、怠金的徵收,書裡都一一列舉,並且說明了各種方法的適用情況和限制。我尤其對「間接強制」的設計感到興趣,它不直接對人施加實質的痛苦,而是透過對其財產或其他利益造成不利影響,來促使其履行義務,這在許多情況下,確實比直接強制更為溫和且有效。

评分

這本《行政程序法及行政執行法<司法>5版》的內容,簡直是打開了我對「行政救濟」的新視界。過去我對於「訴願」和「行政訴訟」的區別,總是一知半解,覺得它們很相似。但這本書卻非常清晰地闡述了兩者的異同,以及它們各自的適用時機和程序。特別是關於「訴願決定」的效力,以及在訴願決定後,如果仍然不服,該如何進入行政訴訟的程序,書裡都有詳盡的說明。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面對行政爭訟的民眾來說,絕對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指南。

评分

拿到這本《行政程序法及行政執行法<司法>5版》,我最想仔細閱讀的部分,就是關於「行政處分」的「瑕疵」和「救濟」。我們都知道,行政機關做出的處分,並非總是完美無缺,有時候可能存在一些錯誤,而這些錯誤可能會對人民的權益造成影響。書裡就詳細解釋了「無效」、「得撤銷」等不同瑕疵的類型,以及在這些情況下,人民可以採取哪些救濟措施。特別是在探討「撤銷權」的除斥期間時,書裡也給出了非常具體的指引,讓我明白,對於不當的行政處分,我們應該在什麼時間內採取行動。

评分

這本《行政程序法及行政執行法<司法>5版》對於我來說,就像是一本武林秘笈,裡面記載了如何在這個複雜的法律世界裡,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我特別欣賞它在「期日和期間」的計算方式,以及「送達」的相關規定。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卻往往是影響案件勝敗的關鍵。書裡不僅把條文解釋清楚,還輔以圖表和實務範例,讓我更容易理解。例如,在「送達」的過程中,有時效性的要求,如果送達不合法,可能會導致後續的程序都無效。這本書就詳細說明了各種送達方式,以及在不同情況下的注意事項,讓我不再因為這些小細節而吃虧。

评分

這本《行政程序法及行政執行法<司法>5版》,簡直是我在處理與政府相關事務時的「聖經」。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比例原則」和「平等原則」的討論。這兩個原則,看似抽象,但在實務上,卻是限制行政權,保障人民權益的重要依據。書裡不僅闡述了這兩個原則的內涵,更重要的是,它透過大量的案例,展現了它們在司法實踐中的應用。例如,在討論「比例原則」時,書裡就分析了很多因行政機關處罰過重,而導致法院撤銷原處分的案例,這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行政權的行使,必須要有所節制。

评分

我一直覺得,法律離我們一般人有點遙遠,但這本《行政程序法及行政執行法<司法>5版》卻巧妙地拉近了兩者的距離。書中對於「陳述意見」和「聽證」的區別,以及在實務上如何主張這些權利的說明,讓我印象深刻。過去我總以為,只要遇到不公平的行政處分,就只能默默接受,但這本書卻讓我明白,我們有管道去表達自己的意見,甚至有權利要求行政機關進行更正式的程序。像是關於「行政指導」的討論,雖然它不直接產生法律效果,但卻能影響行政機關的決定,書裡對此的分析,也讓我學到了許多。

评分

這次入手《行政程序法及行政執行法<司法>5版》,我主要關注的是「行政機關」的組織和職權。在處理涉及政府部門的業務時,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不同的機關,它們之間職權劃分不清,或是彼此推諉責任的情況。這本書就對於「管轄權」的劃分、以及「權限委託」和「職務協助」的相關規定,做了非常詳細的說明。它幫助我們理解,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應該向哪個機關提出申請,或是尋求協助,避免了在茫茫的公務體系中迷失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