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汇集至2008年7月止,台湾航运行政事务法规(诸如航业法、商港法、船员法、船舶法、船舶登记法、引水法、海事评议及各管理规则等)进行解析与评论;同时对于相关重要之国际海事公约暨组织(诸如国际海洋法、避碰规则、海洋污染、船舶管制、劳合社等)亦加以阐述与说明。书中亦列明台湾航运行政事务申请文件格式,以供读者摘取引用。附录收集台湾近年来重要之航运暨考试应试科目规定,以提供最详实之讯息。
本书荣获立法院 王金平院长之立序推荐,希望书中论述能提供读者助益。
作者简介
彭铭渊
现职:台北海洋技术学院航运企业管理学系讲师
学历:国立台湾海洋大学海洋法律研究所法学硕士
专长:海商法、商事法、民法、航政法规
第一章 航运行政事务法制之意义与性质
第一节 航运行政事务法制之意义
第二节 我国航运行政事务法制之性质
第二章 国家区划海域之主权权利
第一节 基线
第二节 内水
第三节 领海
第四节 邻近区
第五节 专属经济区
第六节 公海
第三章 航业经营管理之行政监督与管制
第一节 航业之意义
第二节 船舶运送业之行政监督与管制
第三节 船务代理业之行政监督与管制
第四节 海运承揽运送业之行政监督与管制
第五节 船舶出租业之行政监督与管制
第六节 货柜集散站经营业之行政监督与管制
第四章 船舶之行政监督与管制
第一节 船舶之概论
第二节 船舶国籍之管理
第三节 船舶文书之管理
第四节 船舶权利登记之管理
第五节 船舶适航能力之管理
第五章 船员之行政监督与管制
第一节 船员之意义及分类
第二节 船员资格之取得
第三节 船员僱佣契约之性质
第四节 船员僱佣契约之发生与终止
第五节 船员僱佣契约之权利
第六节 船员僱佣契约之义务
第六章 引水人之行政监督与管制
第一节 引水之意义
第二节 引水之分类
第三节 引水人资格之取得及执业、登记证书
第四节 引水人之僱用
第五节 引水人之执行业务
第六节 引水人违法行为之处罚
第七章 国际商港之行政监督与管制
第一节 国际商港之意义与管辖区域
第二节 国际商港之规划与管理
第三节 国际商港之管理与经营
第四节 国际商港港区安全之管理
第五节 国际商港栈埠之管理
第六节 国际商港港区污染之防治及处罚规定
第八章 外国籍船舶运送业之行政监督与管制
第一节 外国籍船舶运送业之意义
第二节 外国籍船舶运送业之行政监督与管制
第九章 船舶碰撞之行政监督与管制
第一节 船舶碰撞之意义及类型
第二节 船舶之避碰准则
第三节 国际海上船舶碰撞相关公约
第十章 海难救助制度
第一节 海难救助之意义与要件
第二节 劳氏救助契约标准格式
第三节 国际救助公约制度
第四节 GMDSS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
第十一章 海上油污损害赔偿制度
第一节 油污损害之意义
第二节 油污损害的国际公约
第十二章 海事争议之审议制度
第一节 海事争议之定义
第二节 海事报告书之制作
第三节 我国海事评议、复议制度
第四节 日本海事审判制度
第五节 中、日海事争议审议制度之比较
第六节 结论
第十三章 定航公司业务人员之管理制度
第一节 业务人员之管理目的与必要性
第二节 业务人员之工作内容与性质
第三节 业务人员之晋用、训练及升迁方式
第四节 业务人员之活动对象及方式
第五节 业务人员之管理
第六节 业务人员之薪资及福利
第七节 结论
第十四章 航运行政事务申请文件表单格式
《航运行政事务法制管理体系架构之解析与评论》这个书名,让我感觉到一种学术上的严谨和现实中的应用价值的结合。在台湾,海运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套稳定高效的法制管理体系作为支撑。这本书的“解析”部分,我期待它能够系统性地展现台湾航运行政管理体系的整体框架,包括其历史演变、主要构成要素、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否能清晰地阐述,在船舶注册、航行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港口管理等方面,现行的法律法规是如何运作的?而“评论”部分,我更看重它是否能够提供一种独立的、批判性的审视。例如,在与国际通行做法相比,我们的体系在哪些方面具有优势,又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在面对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航运等新兴趋势时,我们现有的法制管理体系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支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深思熟虑的学者,不仅能够解释“是什么”,更能探讨“为什么”以及“如何做得更好”,从而为台湾航运行政管理体系的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当我第一次看到《航运行政事务法制管理体系架构之解析与评论》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就知道这是一本我必须仔细研读的书。在台湾,航运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而支撑其持续发展的,正是那套错综复杂的法制管理体系。这本书的“解析”部分,我希望它能够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建筑师,将整个体系的“设计图”呈现在我们面前。它是否能详细描绘出体系的各个层级、各个部门的职能,以及它们之间是如何相互配合,共同保障航运活动的顺利进行?我特别关注它如何阐述在船舶安全、环境保护、以及港口运营等关键领域,现行的法律法规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而“评论”部分,我则期望它能展现出一种深刻的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在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和航运环境中,我们的法制管理体系是否能够应对新的挑战?它是否能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提高行政效率、优化监管流程,并最终为台湾航运业的国际竞争力注入新的活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带来更深入的理解,并启发我思考如何能够在这个体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台湾航运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评分《航运行政事务法制管理体系架构之解析与评论》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在港口忙碌的身影,以及背后默默运作的法律框架。在台湾,航运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海上交通安全,都离不开一套健全的法制管理体系。这本书的“解析”部分,我希望它能够像一位严谨的科学家,将整个体系的运作原理、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都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例如,在船舶安全管理方面,它是否能够清晰地阐述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是如何借鉴国际标准,并结合本土实际情况进行制定的?这些法规在执行过程中,又面临着哪些挑战?而“评论”部分,我更看重它是否能够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观点。例如,在数字化时代,我们的航运行政管理体系是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在应对日益严峻的海洋环境保护压力时,现有的法律法规是否足够有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航员,为我们指引方向,帮助我们识别潜在的风险,并提供改进的方案。它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思考,促使我们去审视和优化现有的体系,从而更好地推动台湾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
评分《航运行政事务法制管理体系架构之解析与评论》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带着一股严谨又不失深度分析的意味。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台湾海事法律发展的人士,我对这类能够系统性梳理和评价现行管理体系的书籍,向来抱有极高的期待。台湾的航运行政事务,其复杂性不言而喻,它既要遵循国际海事组织的各项公约和规则,又要结合本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度设计和执行。这本书的“解析”部分,我希望它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将整个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立法、执法、司法、以及相关的行政监管职能,都一一拆解开来,让我们看到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而“评论”部分,则更具价值,它不仅仅是对现状的描述,更是一种批判性的反思。例如,在船舶安全监管方面,我们目前的法律框架是否能够有效应对新型的航运风险,如网络安全威胁、或是新型船舶的环保要求?在港口管理方面,现行的审批流程和效率是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来佐证其观点,或者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改革建议?我尤其希望它能关注到台湾在推动绿色航运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其法制体系的适应性和前瞻性。毕竟,这些都是未来航运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而法制管理体系的完善,是推动这些变革的关键。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揭示出当前体系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这将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
评分拿到《航运行政事务法制管理体系架构之解析与评论》这本书,我第一反应就是,这绝对是一本能够帮助我“理清思路”的宝典。在台湾,航运事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法律法规,有时候确实会让人感到头晕脑胀,尤其是当我们试图去理解整个体系的运作逻辑时。这本书的“解析”部分,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越复杂的法律丛林,清晰地展示出航运行政管理体系的“脉络”和“关节”。它是否能详细介绍各个管理层级、各项审批流程、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这些信息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而“评论”部分,我更期待它能有一针见血的分析。例如,在实践中,有哪些法律条文的执行存在争议?有哪些行政审批流程不够便捷?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我非常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些“干货”,能够帮助我在日常工作中更有效地处理航运行政事务,也能为推动整个行业法制管理的进步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视角。
评分《航运行政事务法制管理体系架构之解析与评论》这个书名,对于在台湾从事相关法律服务工作的人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法律条文的书,更是一本关于体系构建和运作的深度研究。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航运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背后法制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这本书的“解析”部分,我非常期待它能够全面地梳理台湾航运行政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从立法层面到执法层面,从船舶管理到港口运营,从船员权益保障到海事纠纷处理,都能够进行系统性的阐述。我尤其关注它是否能对不同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性进行分析,因为在实际操作中,这常常是困扰从业者的问题。而“评论”部分,我希望它能够跳出条文本身,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例如,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国际海事规则时,我们的体系是否具备足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推动绿色航运和智能化港口建设方面,现有法规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支持?这本书是否能为我们提出一些能够提升效率、减少成本、同时又能保障公平和安全的改革建议?我渴望从这本书中获得启发,了解如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有的法律框架,并为未来的制度优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当我在书店看到《航运行政事务法制管理体系架构之解析与评论》这本书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与海事、港口、以及海上运输相关的场景。在台湾,航运业承载着我们经济发展的重任,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有一套严密的法制管理体系在支撑。这本书的题目就预示着它将深入探讨这个体系的“架构”,并且进行“解析”和“评论”。我特别期待它能在“解析”部分,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清晰的体系图,让我们能够理解各个部门、各项法规是如何相互协作,共同维护航运秩序和安全的。例如,在处理船舶碰撞、货物损失等海事纠纷时,现行的法律程序是怎样的?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有哪些具体的法规来约束船舶的排放和污染行为?而“评论”部分,我则希望它能展现出一种批判性的思维。例如,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我们的航运行政管理体系在与国际接轨方面,是否还存在差距?在提升行政效率、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是否存在改进的空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深谙航海之道的智者,能够为我们指出存在的不足,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台湾的航运行政管理体系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未来航运业的发展趋势。
评分我拿到《航运行政事务法制管理体系架构之解析与评论》这本书时,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就像一个多年的航海老手,终于有机会翻阅一本详尽的海图,去理解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航道和灯塔的意义。在台湾,我们对航运的感情是深厚的,它不仅是经济命脉,更是连结世界的重要纽带。然而,支撑起这艘巨轮平稳前行的,正是那套看不见摸不着的法制管理体系。这本书的题目就点出了核心——“解析”与“评论”。这意味着它不会只是一个枯燥的法条汇编,而是会深入探究体系的运作机制,并对其进行批判性的审视。我个人最感兴趣的部分,无疑是它如何“解析”现行的体系架构。台湾的航运管理涉及的部门众多,从交通部航港局,到海巡署,再到各类港务公司和专业协会,如何将这些分散的职能整合起来,形成一个高效协同的体系?这本书是否有提供一个清晰的图谱,让我们能够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它对体系的“评论”部分,能否触及我们长期以来感受到的痛点?例如,在应对国际海事组织的最新指令时,我们的反应速度是否足够快?在处理跨部门的协调问题时,是否存在效率瓶颈?在法规的解释和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不一致或过于僵化的现象?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船长,凭借其渊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指出航向,并提醒我们避开潜在的暗礁。它不仅仅是给法律专家看的,更应该让像我这样,身处行业一线的从业者,能够从中获得启发,感受到体系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同时也能看到改进的空间。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航运行政事务法制管理体系架构之解析与评论》——一摆出来,就让我这种常年与海事、港务、以及各类与海运相关法规打交道的人,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台湾的海运业,虽然不像某些地区那般以庞大的吨位量自居,但其在区域航运、港口效率、以及服务水平上的优势,却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支撑这一切的,正是背后那套复杂而精密的法制管理体系。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剖析、系统梳理的机会。试想一下,当我们日常在港口处理报关、检验、船员管理、或是船舶注册等事务时,背后有多少法律条文、行政规章、以及国际公约在默默发挥作用?有多少的程序需要遵循,有多少的责任需要厘清?这本书,正是要将这些“幕后英雄”搬到台前,进行一番细致的“解剖”和“诊断”。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而是要“解析”其内在的逻辑,“评论”其存在的优劣。我尤其期待它能对台湾现行的航运行政管理体系,特别是与国际接轨的部分,进行深入的审视。例如,船舶安全管理、环境保护法规的执行效率、以及港口作业的法律框架,这些都是关乎台湾航运竞争力乃至海洋安全的重要议题。这本书能否提出具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建议,能否帮助我们理清现行体系中可能存在的模糊地带和潜在风险,这都是我非常关注的。毕竟,一个健全、高效、且具有前瞻性的法制管理体系,是任何国家或地区发展航运业的基石,也是我们在全球海洋经济浪潮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为我带来一些新的视角和深刻的理解,帮助我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应对挑战,也能为整个台湾航运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评分读到《航运行政事务法制管理体系架构之解析与评论》这个书名,我就知道这本书并非泛泛之辈,它触及的是航运业的“心脏地带”——法制管理体系。在台湾,航运业一直是经济的重要支柱,而支撑起这个庞大产业的,正是那套错综复杂的法规和管理制度。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视镜”,让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这套体系的“骨架”和“血脉”。我期待它能在“解析”部分,详细阐述台湾航运行政管理体系的各个层级和功能,比如,在海事争议解决、船舶登记与检验、船员管理、航运公司监管等方面,现行的法律法规是如何规定的?这些法规是如何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闭环的?而在“评论”部分,我希望它能展现出一种独立的、深刻的见解。它是否能够客观地评价现有体系的优势与不足?例如,在面对突发的海事事故或环境污染事件时,我们的应急响应机制是否足够迅速和有效?在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升港口运营效率方面,现行的法规是否给予了足够的空间?这本书能否为我们指明方向,让我们看到如何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我们的航运行政法制管理体系,以更好地服务于台湾的航运发展。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来一些“干货”,而不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真正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行业竞争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