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郭董是神,也是人 日日浸淫在数据之中,理工脑的我,差一点就忘了自己念高中时,也曾经是一枚文艺少女,脑中构思的新诗还曾经登上校刊——直到参与、观察这一次的总统大选,我时而是理工人,时而又必须在政治评论节目中为郭台铭捍卫,剎那间,我发现自己的多面性。
又何况是郭台铭呢?
不少人说,郭台铭很神,于我而言,他应该算是传奇,或者堪称「国宝」,国际局势中的惊涛骇浪,于他而言也许是日常的涟漪,他奋斗四十多年、一手打造鸿海,这不只是属于他的骄傲,更堪称台湾的骄傲,而在积累财富之后,他不是思考享乐,而是为这块土地进一步奉献,真的非常人也。
说他非常人,但他终究是人。外界有一张张贴在郭台铭头上的标签,譬如权贵,譬如奢华,譬如压榨员工的惯老板——郭台铭经常在接收这些讯息后(他在投身选举后,才开始花时间看政论节目),皱眉、转头看着我问:「高虹安,妳在我身旁工作,应该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郭台铭真有像他们说的这样吗?为什么要这样误解我?」尽管见到了他眼中的不解,我却发现,郭台铭那一把奉献的火,并未熄灭,反而愈烧愈旺——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原先,我想将书名取为「郭台铭观察日记」,毕竟,以我这样的年纪,能在他身旁工作,是荣幸,也是艰难。
而我眼中的他,有一颗柔软的心,深深爱着这块土地(谁说商人无祖国?),对员工不只是严厉,更多的是照顾和期许——每每看到郭台铭那张哑巴吃黄连的脸,再看到他厚实的步伐并未因旁人的不理解而停下,就会想帮他说些什么。
说着说着,便成就了这本书——首先,我要特别谢谢愿意给年轻人机会的郭台铭,没有他全力帮忙、授权、进而分享一段段饶富意味的故事,也就没有这些文字。
同时要谢谢亲爱的家人,总是体谅我惊人的工作时数,支持我选择充满挑战的任务;也要谢谢三采文化的伙伴,这一段时间屡屡陪我挑灯夜战;当然还有一起信仰数据力量的鸿海工业大数据团队,以及共同踏上奇幻之旅的永龄基金会团队,谢谢你们,有你们一起远征,我不孤单。
也要谢谢正在阅读这本书的你,愿你透过我的文字,认识更多面向的郭台铭,相信自己、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的无限可能。
推荐序
找年轻人才,带领国家往前走 虹安,是我在一年半以前引进鸿海的年轻人。我在和虹安第一次见面之后,就发现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要延揽她加入我们的团队。学资讯工程和工业数据分析的虹安,很早就和伙伴出来创业,公司从三个人成长到二十五个人,这不容易,表示他们相当努力。
加入我们的团队之后,虹安在我的身边,协助我处理很多重要的事物,可以说一次比一次进步,展现出用心和能力,让我对她刮目相看。六个月之前,我决定参选总统,她在身边帮忙分析数据,很有参考价值,后来她也上电视节目,表现有目共睹。
这次,她写了这本书,看完之后,我的第一个感想是,她的文笔这么流畅、动人,超乎我的想像。这再度显示,她是一位全方位的人才,表示我当初没有看走眼。
读完这本书的另一个感想是,从虹安眼中看到的郭台铭,有很多角度连我自己也没有留意到。例如她说在我家开会吃便当,发现饭后的芒果很好吃,但我自己盘前的芒果都没有动,后来她就开口要求把我这份吃掉;别的幕僚大吃一惊,但我开口大笑,还称赞她很真心。我不知道,这么一件我都已经忘记的小事,居然她都记得,而且还记得我对她说的:「保持初心、莫忘初衷。」
现在想想,保持初心、莫忘初衷确实很重要。
我经营鸿海也好,后来出来参选总统也好,都是秉持着同样的初心。中华民国是我们的国家,台湾是我们的家园,我的初心就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有发展,希望台湾人民的生活有前途。这个初心到现在还是一样。
但是,国家不能光靠我们这一代的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要能永续发展,必须有传承,必须代代有优秀的领导人才出现,才能一棒接一棒,继续发展下去。所以,我非常重视年轻人的培养。在我还没有离开鸿海的很多年前,我就要求各事业体的高阶主管必须培育人才,带着年轻人,让他们一起开会,一起制定策略,从做中学,这样年轻人就可以累积经验和能力,而逐步可以成为未来的领导人。
国家当然也是一样。尤其现在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局势,瞬息万变,我们必须赶快培养具有国际观,也有创新力的年轻人,加速学习,进而承担更大的责任。我们需要的,不止是一个高虹安,应当有一百个,甚至一千个高虹安,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就会有远大的前途。
而且,学习不是单向的,也是双向的。我开会时,常常鼓励年轻人发言;这不仅是让他们学习而已,其实我们也可以从他们的发言中学习到很多新的角度、新的看法。代代之间,透过互相的学习、激盪、互动和辩论,才能为国家和社会找出好的新方向。
我们可以从高虹安这本书里学习到成长的艰辛和快乐,也学习到一个人应当如何地抱持初心,来成就自己的事业,也成就整个团队的事业。期待大家能好好地阅读这本书,享受这本书。
鸿海科技集团创办人 郭台铭
推荐序
因为白纸,所以挥洒无限 因缘际会,高虹安坐在我的面前,一如这本书《面试郭台铭》,高虹安面试郭董、郭董亦面试她—那时,我在面试高虹安,高虹安也在面试我,最终,这一张「政治的白纸」成为了台湾民众党推荐的不分区立委名单。
这次民众党的不分区名单很有趣,採取的是广纳天下人才的策略,不仅透过海选征集民间高手,也接受各方的推荐。郭董强将手下无弱兵,推荐的每一位都是一时之选,之所以最后挑中高虹安,着眼的正是她与台湾未来性的连结。
我们近年常听到「大数据」、「人工智慧」的概念,但最重要的是这些概念最后必须落实在人民生活中的每一天。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在上任后就以打造台北成为智慧城市为目标,不仅率先成立了智慧城市专案办公室,而且在各种创新的尝试以及新技术的引进,台北也绝对不落人后。
以教育的第一线,以及各大传统市场的改建为例,我们都以「由内而外、由公而私」的顺序,逐步地让智慧城市的概念进入我们的生活。不仅学校全面升级光纤网路,也将让中小学每人一平板,在数位时代能成为数位原住民,而非数位难民;而未来我们新改建的市场,不仅拥有智慧建筑,也将导入智慧化管理。在所有的努力之下,台北也在今年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公布的IMD 全球智慧城市指数中获评比为全球第七。
但是全国的竞争力,只凭台北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有更多优秀的人才一起来提升台湾的竞争力。民众已厌倦长久以来的政党对立、意识形态、政治分赃。我们需要的是正直诚信、科学专业、务实理性的对话,需要的是台湾版的明治维新。
高虹安正好是大数据、人工智慧的高手,在进入鸿海之前,已经是新创圈的顶尖人才、获奖无数。进入鸿海之后,又在郭董身边直接学习到许多企业治理的经验。我认为国家治理和企业治理是相通的,需要更多的专业讨论,有更多的科技人才进入国会,也将对改变台湾的政治文化发挥更加正向的影响。
高虹安在政治上是一张白纸,正如同我在二○一四年的状况一样,但是白纸虽然很单纯,却有着无穷的潜力与挥洒空间。
我期待,拥有大数据与人工智慧专业的高虹安,未来进入国会之后,能够发挥白纸的厚度与力量,在蓝绿之外,让台湾人看见更多的可能。
台北市市长 柯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