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历史所教的,永世不变的「赢家法则」 不论是事业,还是人生,能够成功的人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呢?遇到难题或是瓶颈的时候,这些名留青史的英雄们是如何判断和克服的呢?
有无数人的决断成败,被详尽地描述在历史上。世界史就是一部赢家的历史,这是拚命获取胜利的人们之用兵史,也是战略的历史。
我们希望在不断变化的现代可以存活下去,希望比别人获得更多的成功,那么从历史中学习战略是唯一的方法,这让我们可以得知在过去获取成功之人士的「胜利法则」。
本书自古今中外长达三千年的历史中,选取三十二个在现今的商场上也能够活用的「赢家的战略」,集结成册。
范围自西元前九世纪的古希腊战争至一九九○年的波斯湾战争,涵盖了欧洲、亚洲、美国、中东各区域,亦包括日本在内。
书中介绍的战略家有塞米斯投克雷斯、汉尼拔、凯撒、张良、诸葛亮、成吉思汗、织田信长、德川家康、林肯、拿破崙、霍雷肖‧纳尔逊、赫尔穆特‧ 毛奇、大村益次郎、秋山真之、艾森豪、鲍尔等,都是在历史转动的那一瞬间发挥指挥长才的人物。
他们的战略在现今的商场上也非常适用。本书将历史上的战略,与微软(Microsoft)、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脸书(Facebook)、丰田(Toyota)、优衣库(UNIQLO)、软银(Soft Bank)、7-Eleven 等企业策略的共通点进行思考,萃取出在战场或商场上能够「战胜」的恆久有效之法则。
如您所知,「战略」一辞原本是军事用语。在现代非常受到欢迎的人生格言书籍《孙子兵法》,原本也是古代的军事着作。
「要如何作战才能获胜呢?」—自古以来的战略告诉了我们这个核心问题的答案。这是一个即使在现代也同样不断被提问的问题。
在商场上,人与人之间相互竞争。只要组织是以获取胜利为目标,其本质就不会改变。
由历史的赢家所刻划出来的战略中,藏有在各个时代都不会改变的致胜法则。
一次读完三千年历史,就会浮现真正有效的战略 本书在叙述方面下了一些工夫。
从头开始循序渐进地读下去,这些历史将一点一滴地串联起来,你对三千年的世界史演变就会有大致上的认识。原本战争中的赢家,如何变成下位登场强者的手下败将? 曾经强盛昌隆的强大帝国为何会灭亡?本书以战争的历史为入口,让读者了解世界史演变的概况。
将每一段世界史串联起来阅读的话,真正有效的战略就会浮现出来。
即使是被认为最强的战略,也并非万能。与对手的关系,或是执行战略的组织环境等,随着所处情况的不同,战略的威力也会因此改变。若是限定在某个特定时代的话,优秀的战略和战术是固定不变的,但若是眺望三千年整体的历史,就能发觉到足以在历史潮流中存活下来的绝对法则。
亚历山大大帝、凯撒、拿破崙,也是从历史中学习战略 想要从历史中学习战略的人,不是只有我们而已。
远征东方并创立了世界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即使是在战场上也会将历史叙事诗《伊利亚德》(Iliad)放在枕边。迦太基(Carthage)的名将汉尼拔‧巴卡(HannibalBarca)详细地研究亚历山大大帝的战斗,获得了震撼强大罗马帝国的胜利。
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奠定了古代罗马成为世界帝国的基础,他也是从过去的战史中学习,才有面对各种敌人都能获胜的优异战果。
被称为法国革命之子的拿破崙(Napoleon Bonaparte),从一名青年军官变成法国皇帝,他也是从活跃在历史上的名将身上学习战略,才得以屡次赢得带给欧洲巨大转变的胜利。
「战术如同几何学般,或是像工学的各种进步和炮术那样,可以在全集当中学习,但是有关战争大原则的知识,则仅能从军事史和诸多伟大名将的战事中学习,或是借由实际的经验来获得。」(出自《拿破崙的洞察》﹝ Napolean's Glance: The Secret of Strategy ﹞中拿破崙之语,威廉‧杜根(William Duggan)着)
所谓的战略,是赢得胜利以及得到成功之人的思想集大成。
这些战略随着时间过去,被众人研究、实行,并且加以琢磨而结晶化。学习这些在历史中经过去芜存菁后所存留下来的铁则,对各位读者在作战上一定会有帮助。
所谓历史,是生死交织而成的胜利法则集锦 从历史中学习到的战略,具有超越时代的强烈普遍性。直截了当地说,战争史是由人类的血和泪、悲和喜所写成的。它描述的并不是美好的事物,而是每个时代的人类和组织用生死来进行实证的法则集锦。
这其中有策略、奸计、组织营运、技术革新、领导能力、人心掌握术、竞争战略、游击战等,是人们和组织为了赢得胜利的智谋总动员。由许多人赌上自己的性命去确认是否可行的法则集锦,就是我们从历史中学习到的战略。
历史也告诉我们,高度发展的文明并不一定就能够存活下去。这在商场上亦然。
繁盛的大国成为边境小国的手下败将,就如同大企业败给新创企业。在历史上,并非单纯由物资、国力、技术、人种的差异,而决定了赢家和输家。所以,历史上的逆转戏码并不罕见。虽然现在处于弱势,但如果在改变观点与认知后拟定出新战略的话,就非常有可能会产生大逆转。
「你们白人发展出这么多东西,再运来新几内亚(New Guinea),而我们新几内亚人几乎都没有能称得上是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
这句话出自演化生物学等世界权威的贾德‧戴蒙(Jared Mason Diamond)之《枪炮、病菌与钢铁》(Guns, Germs, and Steel)一书。从在新几内亚遇到的人所提出的问题开始论述的这本精深的研究书中,提到了没有证据可显示人种的不同会造成技术和智能上的差异。
那么是什么造就出赢家和输家呢? 关于这一点,本书并不是从地缘政治学和生物学的观点,而是从战略思考的观点来探讨。
若由你来担任指挥官,能够战胜这三十二场战役吗? 我希望各位读者务必将自己当成是这三十二场战役中赢家、输家双方的指挥官,来阅读本书。对于史实中的输家,要有怎么样的想法和战略才能够逆转胜呢?借由如此思考,我们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赢家的战略。因此希望您将自己当成这三十二场战争中的一分子,去寻求解决的策略。
另外,还希望各位在阅读本书时留意一点。那就是本书完全是以战略的观点来解读世界史。因此,即使是因民族、人种、宗教、经济差异所发生的蛮横侵略,本书也不问其伦理及是非。
美国原住民和阿兹特克人(Aztec),以部分理论来看是遭受到了残忍的侵略。
然而,本书并不是要探讨这些问题点,最大的目的是分析何种失败战略导致了悲剧性的败北,而萃取出现代的我们应该运用在未来的教训。
现今的全球化,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侵略战争。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探究其是非之前,首重的是在竞争中不要输。在竞争中採取逃避的行为,经常是无效的;许多历史都指出这么做的人的悲惨下场。我们无法选择应不应该参与竞争,通常都是不得已被卷入其中。
若是如此,我们就必须要在激烈的潮流中,找出胜利的关键,然后勇敢面对。
历史是不会停下脚步的,就在现在的这一瞬间也是持续地往前进。
赢家们着眼在何处?如何找寻逆转的机会?如何获得光荣呢?
回顾战争史可以让现代的我们看到适用于人生和商场上的赢家战略本质。
二○一六年三月
铃木博毅
结语
历史教我们的赢家条件 「用什么来区分赢家和输家?」
对于在序中的这个提问,读完了人类三千年历史的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回答呢?从各个战争来锁定历史上决定胜败的关键的话,会浮现下列四个要素。
1.产生局部优势的能力(限定的强项)
2.强项的活用法、运用法(Know-How)
3.对外界的翻译能力(对问题的重新定义,发掘机会,让组织运作的能力)
4.可增强探索力的目标(汲取新的情报与智慧的能力)
简而言之,即是「局部优势」、「活用法」、「翻译能力」、「目标」这四个要素。
能够充分运用这四个要素者即可成为赢家,欠缺这四个要素者就会是输家。
1.产生局部优势的能力(限定的强项) 世界上没有在任何方面都很强的军队。所有集团一开始都是为了在限定的某个方面上赢得胜利,获取可以产生局部优势的能力。
2.强项的活用法、运用法(Know-How) 统整出能够让己方军队的强项发挥至最大极限的条件,也研拟击破对方的强项,使其无法发挥的对策。避开对手擅长的领域,也是重要的选项之一。
3.对外界的翻译能力(对问题的重新定义,发掘机会,让组织运作的能力) 目前是处于何种状态?自己本身应该要做什么? 由于环境和敌情无时无刻都在变化,领导人面对现状时,能够正确地对问题进行重新定义,才会具有优势。
4.可增强探索力的目标(汲取新的情报与智慧的能力) 所设定的目标会使何种情报及知识被汲取进入集团中,将会决定「探索力」。在印地安人的抵抗战争中,单纯想要守护现在的生活及势力者,只会对限定的知识有兴趣,而另一方面想要消灭敌人或是将敌人置于自己的统治下者,会吸收更多的情报,更仔细地观察对手。
所谓「对外界的翻译能力」,也是领导人对问题的定义能力。消灭元朝,建立明朝的朱元璋,在盗贼军团中强烈地意识到「这样下去无法解决问题」,因而往南方地区移动。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的科尔特斯,不断地以「庞大的财富和荣耀就在眼前」来怂恿,将部下们的勇勐诱导到极限。
所谓「可增强探索力的目标」,就是设定一个目标,而此目标具有让人去收集为了获胜所必要的知识及情报的吸引力。有意图地设定一个目标,让人意识到为了要达成它,就必须要有新的情报和创意点子。
「你们白人发展出这么多东西,再运来新几内亚,而我们新几内亚人几乎都没有能称得上是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在序中所介绍过的贾德‧ 戴蒙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中的提问,本书的解答是,单纯以「是否具有设定征服全世界这类目标的文化」,来判断会产生如此巨大差异的原因。
西欧各国在大航海时代抵达异国,将所到之处殖民地化,并加以征服及掠夺。
他们拥有设定这类「目标」的文化,因而得到了与其贪欲成正比的高视野之战略观点。
如果新几内亚的教育体系,例如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机关中,不断让学生去思考何谓「征服全世界的优质服务」、「全世界的人都会购入的新商品」、「能够支配世界的新思想」,以及要如何去创造这些的话,他们就会具备全新程度的战略视野,并且着眼于与其相应的知识、世界情势及消费者趋势等方面上(现今在执行这些项目的,不就是美国硅谷等地吗?)
是横向相连的环境? 还是孤立的生态体系? 「局部优势」→「活用法」→「对外界的翻译能力」→「具有探索力的目标」是更进一步开拓致胜场所的步骤。每往下一个阶段移动,能够获胜的领域就会更广阔。只意识到局部优势者,就只能在其通用的场所获取胜利。极致实践活用法,正是开拓致胜领域的一项作业。
对外界的翻译能力,可以让我们设定不同于老旧者的全新优势;而具有探索力的目标,会让我们产生想要去汲取新资讯的欲望,尽情地构思以获得灵感。
回顾历史,可以得知有两种迥异的环境。
其一是有多个国家聚集,彼此相邻而存在横向相连的环境。另一种则是只有一个大陆或是岛国等的孤立环境。
两种环境的不同,对学习的有无产生极大的差异。
腓力二世在打倒希腊世界盟主斯巴达的底比斯,学习到了最新的军事技术,而这成为边境国马其顿统一东方世界最重要的机会。
然而,曾经体验过底比斯新战术的希腊世界,却无法併吞马其顿,最后在马其顿及罗马的夹击之下被消灭,这是为什么呢?
本书的答案是,希腊城邦国家之间是孤立的生态体系,然而异民族马其顿在某种意义上是从外侧眺望着希腊世界,因此属于横向相连的环境。
被西班牙征服者科尔特斯消灭的阿兹特克国王蒙特苏马,在南美与其他民族的战争中屡次获胜,是一位将所统治的领土进行扩张的国王。但是他却无法对抗来自封闭生态体系之外的科尔特斯和西班牙人。
这是由于他不擅长与不同的文化及军队进行争斗,并且因为战斗方式固定化,面对新型态的攻击时才会是如此不堪一击的状态。
然而,在被隔绝的环境中为王,优点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战争。
最理想的模式应该是「发现到能够主导的孤立生态体系」,并且具有「从自身影响范围外的斗争中,学习到宽广视野」吧!
在历史上,强者所夸耀的文化和文明究竟为何? 在商场上经常使用的「新创」一词,从骤然改变作战方式这一点来看,相当于「强项的活用法、运用法」以及「对外界的翻译能力」。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有比单纯的新创更强而有力的要素存在。
那就是第四项的「可增强探索力的目标」。
若要简单地表现出这项要素的特质,就是有无设定「要去征服和统治其他的国家、文明或民族」这个目标吧!
不只是将眼前的敌人击退,而是要去征服和统治,或是将敌人消灭的目标。
一旦设定这样的目标,就会具有分析对手之优点、弱点等所有要素的视野。如此一来,就可以获得不同于单纯驱逐敌人,只想守住至昨日为止所拥有的幸福之集团的战略观点。
「我现在使用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衡量标准,那就是『你现在从事的工作,能够改变世界吗?』」(出自《指数型组织》
﹝Exponential Organizations﹞,萨利姆‧伊斯梅尔﹝ Salim Ismail ﹞等着,谷歌执行长赖利‧佩吉之语)
赖利‧佩吉的话很接近第四项要素。
为了要「改变世界」,就极度需要宽广的视野和充分的资讯及想法。
第四项要素等于征服者的战略观点,也就是对于追求新的情报及对手的弱点有着无限的欲望。
具备这项要素之后,自然就会加深对于对手的分析能力。
这样的思维,一直到近代为止都被强者借由其所夸耀的文化和文明之名而加以活用。当然,在现代的商场上无法以征服或统治等暴力形式来活用。
不过「赢家全拿」(Winner takes all)的想法,并不需要等到佩吉提出来,在部分的资讯科技企业中已经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对于如何在商场上创造出超越新创的情势,本书的意见之一是要试着思考自己是否「能够征服或是完全主导」自身业界以外的其他业界。
导引出「第四项要素」的疑问范例 ‧住宅业界要怎么做才能主导室内的家电、家具和装潢业界呢?
‧汽车业界要怎么做才能主导电子产品、行动定位服务和道路建设业界呢?
‧电视业界要怎么做才能主导网路产业和网购业界呢?
‧出版业界要怎么做才能主导新的资讯产业呢?
‧成衣产业要怎么做才能主导资讯科技和家电产业呢?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些是荒唐的无稽之谈。但是像下列这种情况的话又是如何呢?「主导消费者所有购买行动的入口」。这在智慧型手机业界以及现在的机器人产业,是非常理所当然地要设定的目标。
资讯科技业界是比较能够习惯「赢家全拿」这种思维的业界,也可以说他们比较能够顺利地侵吞其他传统产业且持续不断地发展。
如果你对这样的想法感到格格不入的话,请试着想想在印地安人战争中划分英国、法国,还有美国与印地安人的胜败之最大分水岭为何呢?
具有独特目标的一方,会有被常识束缚的那一方所没有的战略观点。因为有这样奇特的目标,他们会想要知道更多的资讯,顺应变化,非常执着地探究敌人的弱点,分析的水准和幅度就能够达到他人所无法想像的境界。具有这种社会文化、组织文化的国家和集团,在历史上经常都能成为赢家。
所谓的战略,本来就是为了看见未来的道具。
所有战略家在各个时代的各自战场上,都是以「今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我能够创造出怎么样的未来?」这样的视野在眺望世界,并且深思熟虑。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日,身处商场之人所需要的战略思考,与过去历史中的战略家所灵活运用的战略思考,并没有任何不同。
这是决定我们每个人要如何描绘所期盼的未来,以及是否可以实现的胜负关键。
在此我要万分感谢株式会社钻石社(DIAMOND),让我可以提笔回顾三千年的战争与历史,完成本书。借此一提,就跟前三本拙着一样,编辑市川有人提供了敏锐的洞察力,让执笔达一年以上的本书得以完成。
我们应该要避免因国家之间的冲突而引起的战争,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容许的悲惨事件。然而,学习过去的战略思考,可以让我们获得许多启示与教训。
本书一方面祈求世界能够更加和平,一方面也希望让各位读者知晓那些刻划在历史上的战略智谋。
另外,本书内容是以战争战略为主,若是想要详细地了解现代的经营策略及策略架构的读者,请务必一读网罗了孙子、克劳塞维兹、兰彻斯特(F. W. Lanchester)、麦可‧波特(MichaelPorter)、克雷顿‧克里斯汀生等人在内的《当别人被淘汰的时候,只有你能生存下来》(本书的姐妹作,如果出版)。
在各位读完这本书时,未来正要从您现在所立足之处开始。
衷心期望本书有助于各位开拓幸福的未来。
二○一六年三月
铃木博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