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宝卷新论
佛教的忏法、俗讲与宋元时期宝卷之形成
宋代瓦子中的「说经」与宝卷
江苏靖江的做会讲经(田野调查报告)
浙江嘉善下甸庙乡王家棣村的赞神歌(调查报告)
江苏北部的「香火神会」「神书」和「香火戏」(提纲)
山东、江苏傩文化区和蒲松龄记述的「巫戏」「巫风」
中国「精怪故事」与神、仙、鬼、怪故事系列
八仙故事的传播和「上中下」八仙
最早以「宝卷」名的佛教宝卷
《目连救母出离地狱生天宝卷》
明无为教《目犍连尊者救母出离地狱生天宝卷》
明三极同生教《佛说皇极结果宝卷》
明王海潮编《五经会解》
明黄天教悟空编《灵应泰山娘娘宝卷》
明黄天教悟空编《护国佑民伏魔宝卷》
清初南无教尹喜编《泰山圣母苦海宝卷》
泰山女神与东岳大帝
本书特色
本集所收的文章,并未局限于民间文学的「文学」研究,而是把研究对象放在它们存在和发展的民间信仰和宗教文化背景仲介绍;其中的研究对象,也超出了民间文学的范围,所以本集用了「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学」做书名。
作者简介
车钖伦
山东泰安人。1960年复旦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即入复旦大学中国文学史专业研究班,师事赵景深教授,1964年4月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毕业。先后在内蒙古大学汉语系、山东大学中文系、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并从事中国俗文学史和民俗学研究,1997年退休。现为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正式出版的主要着述有:《古代儿歌资料》、《韵辙新编》、《聊斋志异戏曲集》、《曲苑》第二辑(主编)、《中国民间文学大词典》(第一副主编)、《俗文学丛考》、《中国宝卷研究论集》、《中国宝卷总目》、《信仰教化娱乐—中国宝卷研究及其他》、《靖江宝卷研究》(合作)等。
刚拿到《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学》这本书时,我以为会是枯燥的学术论文集,没想到它读起来如此引人入胜。作者的叙述语言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特别是在探讨“民间故事中的伦理观念”时,书中的案例选取极其贴切,比如讲述了“孝子报恩”的故事,不仅仅是讲述了故事本身,更深层地挖掘了故事背后所蕴含的儒家思想的渗透,以及在社会变迁中,这些伦理观念如何被不断地重新诠释和传承。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欺神弄鬼”的描写,作者并没有简单地批判,而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人们的心理需求出发,解释了为何会出现 such 现象,以及这些“欺神弄鬼”的故事如何反映了民间对不公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评分我一直以为民间文学只是些零散的故事,但《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学》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们背后强大的精神内核。作者不仅仅在讲故事,更是在解读故事所承载的信仰和价值观。书中关于“民间祭祀仪式中的象征意义”的部分,让我对那些看似简单的祭祀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每一件祭品、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含义和对神灵的敬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民间艺术品中的神话图腾”的解读,那些雕塑、绘画上神秘的图案,作者通过与民间神话的联系,揭示了它们在古代社会中的宗教功能和艺术价值,让我对中国古代艺术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阅读《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学》这本书,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作者以一种非常细腻的笔触,将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民间信仰和文学,呈现在我面前。我对书中关于“民间戏剧与宗教仪式的交融”的部分非常着迷。它不仅仅是讲述了戏剧的表演,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了戏剧在宗教仪式中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共同构建了民间社会的精神世界。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神话故事中的生死观”的解读,它展现了古代先民们面对死亡的思考,以及他们对来世的各种想象,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探索,极具人文关怀。
评分不得不说,《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学》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民间文化的新窗户。作者的叙述角度非常独特,将我们习以为常的民间事物,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我对书中关于“民间节日中的时间观念与宇宙观”的探讨十分感兴趣。它不仅仅是记述节日的日期和习俗,更重要的是,深入挖掘了这些节日背后所蕴含的先民们对时间流逝、季节更替以及天象变化的认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神话故事中的生命起源说”的解读,它展现了古代先民们对生命从何而来,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的朴素而浪漫的想象,充满了哲学思辨的魅力。
评分《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学》这本书,对于我这样对民俗研究充满好奇的人来说,简直是不可多得的读物。作者的笔触细腻,将那些曾经只存在于口头传说的故事,赋予了新的生命。我对书中关于“民间故事中的婚姻观念与家庭伦理”的章节尤为着迷。它不仅仅是讲述了婚嫁的习俗,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了这些习俗背后所体现的社会结构、家庭关系以及男女地位的变化。书中对“神话爱情故事的演变”的分析,让我看到了不同时代人们对爱情的理解是如何随着社会思潮而改变的,比如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不同的讲述版本中,所强调的情感和意义也大相径庭。
评分《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学》这本书,让我对“民间故事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并不是孤立地看待民间故事,而是将其置于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考察。书中关于“民间传说中的社会批判”的分析,让我看到了普通民众在面对压迫和不公时,是如何通过故事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抗争的。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举例了某个时期的民间歌谣,虽然措辞隐晦,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令人动容。作者对“神话故事中英雄的演变”的解读,也让我看到了社会对英雄形象的期望是如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
评分我一直对“民间传说中的历史碎片”这一话题非常感兴趣,《民间信仰与民间信仰文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书中并没有将历史事件和民间故事割裂开来,而是巧妙地将它们编织在一起,让我看到了历史在民间口传中的演变和变形。比如,关于某个历史人物的传说,作者会追溯其历史原型,分析民间在讲述过程中如何对其进行神化、夸张,以及这些变形如何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情感。特别让我惊叹的是,书中对“神话故事中的宇宙观”的解读,它不是简单的科学解释,而是从先民们朴素的观察和想象出发,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宇宙图景,让我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想象力。
评分《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学》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里关于“地方神祇的崇拜与地域文化的关联”的部分,简直是打开了我对故乡的新视角。比如,书中详细介绍了某个小镇特有的土地公信仰,并将其与当地的农业生产、水利灌溉、甚至婚丧嫁娶的习俗紧密联系起来。原来,我们祖祖辈辈膜拜的土地公,不仅仅是神,更是那个地域人民集体记忆和生活经验的载体。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民间戏曲中的神话人物塑造”的分析,那些戏剧里常见的孙悟空、哪吒等形象,作者通过挖掘它们的民间流传版本,展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人们对这些神话人物的不同理解和想象,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
评分《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学》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我曾经认为“朴素”的民间文化。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独到,将看似零散的民间信仰和文学作品,串联成了一部完整的文化史。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民间故事中的自然崇拜与生命伦理”的章节。它不仅仅讲述了对自然万物的敬畏,更重要的是,揭示了这些崇拜背后所蕴含的朴素的生命平等观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神话故事中的创世神话”的解读,它展现了古人对宇宙起源的各种猜想,这些猜想虽然充满神话色彩,但却蕴含着对事物本源的探求,令人深思。
评分这本《民间信仰与民间文学》简直像一本宝藏,我翻开它,就好像进入了一个久远而神秘的世界。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民间故事和传说,而是巧妙地将它们与背后支撑的信仰体系 woven 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而立体的画卷。例如,书中对某些特定节日的起源和演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不再是简单的记述,而是层层剥茧,揭示出节日背后寄托的对丰收的祈愿、对祖先的缅怀,以及对神灵的敬畏。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神话故事中的原型意象”的分析,作者引用了大量生动的民间故事,比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并将其中的蛇、太阳、神鸟等意象与人类早期对自然力量的理解、对生殖繁衍的渴望以及对秩序建立的追求联系起来,这种解读角度非常新颖,让我耳目一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