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人玩香港:20位香港名人親身帶路100個私藏好店

潮人玩香港:20位香港名人親身帶路100個私藏好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香港
  • 潮人
  • 購物
  • 美食
  • 旅行
  • 本地人
  • 私藏
  • 好店
  • 名人推薦
  • 生活方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除瞭買東西吃東西買東西吃東西,還有什麼再去一次香港的理由?

  即使你去過香港101次,可能你還是徘迴在九龍尖沙嘴、旺角、中環等Shopping Mall。

  香港這個距離我們很近、不算太陌生、卻又不怎麼熟悉的地方,究竟屬於這座城市的性格是什麼?什麼纔是屬於這裏的真正潮流?

請服用:香港名人的100帖創意良方!

  本書透過20位生活在香港的創意領袖,透過他們的私房生活路徑,深入香港的大街小巷,掏齣個人私傢生活足跡,帶領我們重新認識香港人眼中的香港,藉由他們的lifestyle,告訴你第102次去香港的理由。

20位香港名人親身帶路100個私藏好店

葉錦添|歐陽應霽|平路|蔡瀾|張智強|劉小康|靳埭強|於逸堯|李璨森|夏永康|鄭兆良|楊誌超|羅啓妍|Kevin Poon|Tommy Li|DJ Tommy|Zing|Bonnie Gokson|Victor Cheung|Michael Lau|

Michael Lau:因為我是香港人,所以可以比較天馬行空一點。
劉小康:香港是個處處都是機會的地方。
DJ Tommy:香港就像一個茶餐廳,什麼都要快。
張智強:有很多矛盾的事,會在香港這個很有限的空間內發生。
Kevin Poon:香港潮流時時刻刻都在改變更新。
於逸堯:我喜歡的香港,是舊時代所承下來的精神與事物。

6大關鍵字跟著潮人玩香港

A MATTER OF TASTE ●名人飯堂:時尚名流的私藏餐廳
你可以在由倫敦跨海落戶香港置地廣場的ZUMA,仔細品嘗新鮮海膽伴海藻土司的頂級創意;也可以在50年來風格未改的祥利冰室,慢慢重溫杜琪峰電影《文雀》中的黑色幽默……

MIND THE GAP ●時尚先聲:將國際風尚引進香港
蘭桂坊旁的Volar竪立奔跑或被倒吊翻轉的華麗木馬,迷幻齣與紐約零時差的Hip Hop音樂風景……

TRENDY = PERSONALITY ●自創潮流:引領個性的時尚場域
香港第一傢滑闆街頭時尚店8FIVE2SHOP,主推美式潮流的同時不忘與當地設計師自創品牌,不賣logo賣哲學,香港要潮更要有內涵!

ART IS TACKY ●藝術饗宴:誰說香港沒有文化?
季豐軒藝廊門口處展示著義大利雕塑傢Matteo Pugliese的作品Roboris,為一個男性上半身銅製雕塑被半鑲嵌在白色牆麵裏的姿態,痛苦絕望的錶情栩栩如生地錶現其被桎梏的掙紮

CREATIVE BOMB ●創意私囊就是老香港!
有個土裏土氣的名字,鴨寮街如今再也嗅不到禽鳥異味,卻是條販售各類電子産品和通訊器材的高科技跳蚤市場。讓DJ Tommy在這裏細細尋覓的,卻不是電子用品,則是角落裏不起眼的二手黑膠唱片……

IMPROVE YOUR LIFE ●夜不寐:港府最夯住玩聖地
從小小門把、水龍頭、肥皂盒到沙發、床鋪或燈飾,旅館內處處都透露設計者的用心和創意極限,Luxe Manor就像將Salvador Dali及Rene Magritte的抽象畫作搬入現實三度空間……

作者簡介

La Vie編輯部

  推行設計不遺餘力,設計是時尚、是知識、是生活、是娛樂。第一本設計理想生活的美學實踐誌,《La Vie》從消費者的需求與慾望齣發,導引讀者瞭解、欣賞進而懂得消費彰顯個性的好設計,協助讀者找到美感的體驗、 醞釀自己的品味。

尋味香江:都市脈搏下的地道生活與潮流前沿 本書不是一份簡單的旅遊指南,而是一扇通往香港靈魂深處的窗口。它聚焦於這座城市日新月異的肌理與永恒不變的經典,帶領讀者深入探索那些隱藏在霓虹燈光背後,屬於真正“老廣”和“新港人”的日常生活哲學與生活美學。 第一章:新界之野:從農耕記憶到文化綠洲 本書的開篇,我們將目光投嚮香港的腹地——新界。這裏不僅是都市的“後花園”,更是香港曆史與自然生態的活化石。 1. 元朗與屏山文物徑:時間的摺疊 我們不會僅僅介紹元朗的美食,而是深入探究其屏山文物徑。這裏匯集瞭鄧氏宗族的圍村文化、古老的塋地和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築。我們將記錄香港曆史學會的專傢如何解讀這些族群的遷移史,以及在現代都市高壓下,圍村居民如何堅守他們的傳統習俗,例如每年的太平清醮活動。重點探討那些老一輩手工藝人,如仍堅持使用傳統工具製作藤器或木製傢具的匠人,他們的技藝如何與現代生活産生張力與融閤。 2. 大埔的工業遺産與生態保育 跳齣傳統旅遊路綫,本書將聚焦大埔工業園區的轉型故事。曾經的火車廠房,如今成為瞭設計與藝術的孵化器。我們采訪瞭多位進駐的年輕設計師,他們如何利用工業時代的遺留物進行再創作。此外,還會詳述大埔滘郊野公園的生態價值,特彆是對瀕危兩棲類動物的保育工作,並記錄環保組織如何平衡遊客訪問與自然保護之間的矛盾。 3. 離島慢活:長洲與南丫的“去中心化”生活 長洲的平安包不再隻是節日的符號,而是承載著社區凝聚力的日常象徵。我們將探訪長洲上那些不依賴遊客生計的本土居民,瞭解他們如何應對租金上漲與過度商業化的挑戰。南丫島的部分,則側重於其“電力與和平”的獨特並存。記錄那些選擇在島上搭建生態友好居所的“異鄉人”,以及他們對香港高強度生活模式的批判與實踐。 第二章:九龍:底層敘事與賽博朋剋美學 九龍半島,是香港最復雜、最富戲劇性的舞颱。本書將剝離遊客對“尖沙咀購物”的刻闆印象,深入油尖旺的縱深地帶。 1. 深水埗的“地下供應鏈” 深水埗不僅有平價布料市場,更是香港“微型製造業”的最後堡壘。我們記錄瞭那些隱匿在舊式唐樓內的微型工廠,他們或許隻為一傢本地時裝品牌生産紐扣或提供專業的釘珠服務。重點展現幾位堅守傳統縫紉技藝的老師傅,他們如何與快速時尚的浪潮抗衡,並堅信“慢工齣細活”的價值。同時,關注近年來該區湧入的獨立咖啡館和復古雜貨店,它們如何與傳統五金店形成奇特的共生關係。 2. 油麻地的霓虹燈與集體記憶 拋開現代化的重建步伐,本書將對油麻地的老式茶餐廳、戲院和廟宇進行“光影考古”。我們采訪瞭多位在油麻地土生土長的藝術傢和作傢,他們如何將獅子山精神、市井的喧囂與個人的創作體驗結閤起來。特彆收錄關於天後廟的夜市文化,分析其在現代法製下的自治與傳承方式。 3. 佐敦與旺角:美食背後的地域文化符號 我們不評測米其林星級餐廳,而是深入探究那些支撐著社區運轉的“街坊食堂”。例如,記錄一傢擁有五十年曆史的牛雜店,其老闆如何掌握祖傳的熬製秘方,以及這個味道如何成為特定一代香港人共同的味覺記憶。探討旺角“波鞋街”背後的潮牌文化,如何受到次文化(如K-Pop、街頭塗鴉)的深刻影響,展現其從“平民購物區”到“全球潮流展示窗”的演變。 第三章:港島中軸綫:金融精英與草根藝術的交匯點 香港島的南與北,代錶著財富的極端與創意的爆發。本書將剖析這種強烈的二元性。 1. 中環的“玻璃森林”之外 聚焦中環的“後巷經濟”。我們將深入太平山街與荷南區的側巷,記錄那些為金融精英提供“隱形服務”的裁縫、修鞋匠以及專供頂層公寓的私房菜廚師。探討在摩天大樓陰影下,這些傳統服務業者如何艱難維持他們的空間與尊嚴。介紹一些鮮為人知的垂直社區花園項目,展現白領階層對綠色空間與慢生活的渴望。 2. 灣仔的“舊香港”遺跡 灣仔的重建速度驚人,但本書將搶救性地記錄那些即將消失的“舊區符號”。例如,探索那些仍然在營業的舊式音響店、賣黑膠唱片的鋪頭,以及老式酒吧中那些關於香港身份認同的“江湖故事”。重點分析灣仔在不同時期如何成為文學創作和電影拍攝的靈感來源,以及這種文化資産如何被今天的創作者重新利用。 3. 南區的“海邊哲思”:赤柱與石澳的隱士生活 與喧囂的都市形成鮮明對比,南區代錶著一種被動的疏離與自我沉澱。我們關注那些選擇在南丫島或赤柱居住的視覺藝術傢和作傢。探討他們如何從海洋景觀中汲取靈感,以及他們與海島居民在生活節奏上的磨閤。記錄一次關於香港本地漁民的訪談,他們如何看待城市化對傳統捕魚業帶來的衝擊,以及他們對海洋資源保護的看法。 結語:下一站香港——未完待續的城市敘事 本書的結尾並非總結,而是展望。我們將探討香港在“新常態”下,城市空間與文化認同正在發生的微妙變化。通過對幾位新晉文化活動策劃人的專訪,探討他們如何利用臨時空間(Pop-up Stores, 廢棄廠房)舉辦實驗性藝術展和文化聚會,試圖在固有的城市結構中開闢新的敘事維度。 本書旨在提供一種深度觀察的視角,讓讀者理解香港的活力並非僅僅來源於其經濟效率,而是根植於其多元社區、不屈的匠人精神以及在東西方文化張力中不斷自我重塑的能力。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Chapter 1
第102個去香港的理由

歐陽應霽
016→ 專文推薦--流動的雜種
020→ 愛戀卻不貪求--陸羽茶室
022→ 收留時間的藏寶地--陳米記
026→ 灣仔小店的美麗慾望--KAPOK
028→ 不論繁華或蕭條,都來Sevva喝一杯吧!--Sevva
030→ 下課後的心情--After School

葉錦添
032→ 專文推薦--香港迴憶
036→ 濃鬱的香氛配上微涼四月海風--HABITU
040→ 除瞭孤獨,卻也豐厚瞭生命--天星碼頭

平路
044→ 專文推薦--香港故事之名牌的盡頭
048→ 太平山山頂餐廳--The Peak Lookout
050→ 太平山山頂行--淩霄閣→盧吉道→西高山→夏力道
052→ 外國記者會及藝穗會

Chapter 2
6大關鍵字跟著潮人玩香港

056→TRENDY = PERSONALITY 自創潮流:引領個性的時尚場域

058→潮人代錶Kevin Poon:「香港潮流時時刻刻都在改變更新。」
060→書得起 設計人士的創意養分∕張智強
061→AOC不變的經典就是潮流∕Kevin Poon
062→創意人Michael Lau:「因為我是香港人,所以可以比較天馬行空一點。」
064→創意人劉小康:「香港是個處處都是機會的地方。」
066→OVO Home代錶生命起源的傢具設計店∕劉小康
068→木作坊 摩登設計的尋寶場域∕劉小康
070→Flea+Cents驚喜連連的生活傢居跳蚤設計店傢∕劉小康
071→(魚則)(魚湧)到中環的逆行冒險∕張智強
072→音樂人於逸堯:「我喜歡的香港,是舊時代所承下來的精神與事物。」
074→設計師楊誌超:「香港人衷意多采多姿,喜歡變化。」
076→住好D 滿足住的渴望∕楊誌超
078→Delay No Mall非常有種潮牌百貨∕楊誌超
080→JUICE銅鑼灣本店 科技未來混搭創意∕Kevin Poon
081→Initial fashion歐洲浪漫情懷∕歐陽應霽
082→Bla Bla Bra…花花內衣世界的創意功力∕Tommy Li
082→Shhhh…讓人不得不wow的低調奢華∕靳埭強
083→SPY Henry Lau三度潮流空間中∕楊誌超
083→ECOLS獨一無二環保潮流藝術店∕張智強

084→CREATIVE BOMB 創意私囊就是老香港!

086→DJ Tommy:「香港就像一個茶餐廳,什麼都要快。」
088→深水 鴨寮街:科技跳蚤市場的二手黑膠唱片行∕DJ Tommy
090→創意人李燦琛:「香港最吸引我的地方,莫過於是太平山的夜景、廟街的Local特色文化。」
092→李燦琛的九龍漫遊 彷彿時空倒流的年少輕狂
094→攝影師夏永康:「香港對我來說,是拍不完的。」
096→灣仔玩具街 童年記憶的藏寶庫∕Tommy Li
097→Kubrick書店 香港文青的最愛∕歐陽應霽、Tommy Li
098→建築師張智強:「有很多矛盾的事,會在香港這個很有限的空間內發生。」
100→(魚則)(魚湧)--太古城空間漫步 新舊交雜的景象,非常戲劇化∕張智強
102→創意人張仲材:「香港大球場與山頂是我舒緩壓力的聖地。」
104→平麵設計師靳埭強:「香港設計市場不是很大,但我們的設計視野卻是十分國際化的。」
106→Vintage HK老東西創造新驚喜∕靳埭強
107→Amours Antiques尋找失落的歐式貴族古董∕靳埭強
108→The Pawn灣仔新潮流地標∕羅啓妍
110→創意人Tommy Li:「香港是潮流發展最好的實驗場地。」
112→8FIVE2SHOP街頭時尚創意來源∕ Kevin Poon
114→Manks北歐品味入港先驅∕羅啓妍
115→Addiction對生活極度入迷!∕歐陽應霽
115→Sistyr Moon前衛潮牌旗艦∕平路

116→A MATTER OF TASTE 名人飯堂:時尚名流的私藏餐廳

118→美食傢蔡瀾:「在香港,一天可以吃午餐做五件事情。」
120→鏞記 世界15大最佳食府∕蔡瀾
122→天香樓 曆久不變的執著品味∕蔡瀾
124→鹿鳴春 三代相傳的好味道∕蔡瀾
126→祥利冰室 香港五十年代的老味道∕DJ Tommy
127→大少爺茶餐廳 氣派又帶點驕縱的海南雞飯∕Kevin Poon
128→文華餅店 躍然於味蕾的巧剋力創意∕於逸堯
130→梓桐堂 香港私房菜的藝術展覽館∕Tommy Li
132→天寶閣中餐廳 多重感官美食饗宴∕靳埭強
134→Nadaman 灘萬日本料理 百年正宗日本懷石料理∕Zing
136→Gaia Ristorante 蓊鬱綠色植物間的羅馬摩登咖啡∕Zing
138→西苑酒傢 名人最愛光顧 全香港最好吃的大哥叉燒∕Michael Lau
140→Domani 南歐海洋氣息的玻璃船屋∕羅啓妍
142→黑麥Pumpernickel 招牌麵包,再配上一杯香醇Cappuccino∕張仲材
144→Zuma 首屈一指日本酒吧餐廳∕張仲材
146→榮興小廚 美食裏的香港風景∕靳埭強
147→Panda Japanese Homestyle Curry可愛的紅色熊咖哩屋∕夏永康
148→大坑-小甜榖 名人最愛光臨歐日風情港式甜品∕夏永康
149→海安 啡室 濃濃淳香的舊時期香港風味∕於逸堯
150→Monsieur Chatte 上環老街上的法國溫馨小店∕於逸堯
152→Sift Patisserie 巧剋力拿破崙的甜美朝聖∕於逸堯
154→東寶小館 饕傢的大排檔風情∕歐陽應霽
155→龍景軒 米其林肯定的三星明星餐廳∕Zing
156→The Drawing Room 沁人心脾的美食氛圍∕鄭兆良
157→Felix 設計香港的創意地標∕羅啓妍
158→Classified 起司專業品嘗室∕羅啓妍
158→影灣園露颱餐廳 懷舊百年淺水灣∕平路
159→Al Bistro 義大利文藝饗宴∕李燦琛
159→Bo Innovation 美食魔術實驗場∕劉小康
160→清亭.燕萍越南菜館 香味特彆濃鬱的牛油雞翼∕Michael Lau

162→MIND THE GAP 時尚先聲:將國際風尚引進香港

164→時尚設計師鄭兆良:「說到效率,我隻能說『好犀利阿,香港人。』」
166→Etcetera 連日本皇後都配戴的前衛珠寶∕鄭兆良
168→珠寶設計師羅啓妍:「香港擁有混閤味很重的多元文化。」
170→時尚彩妝師Zing:「香港是個非常方便、二十四小時都能讓人工作的地方。」
172→ROCKCANDY 混搭實驗的設計珠寶店∕夏永康
174→時尚名人郭誌怡:「我在這裏過著刺激又充滿挑戰的生活。」
176→JOYCE 滿足貴族之夢的購物天堂∕郭誌怡
178→Nike Sportswear Store 紐約旗艦店之後亞洲第一傢∕Michael Lau
179→KniQ 可以盡情放鬆的時尚聖地∕Kevin Poon
180→AGLOW發型店 發光發亮的香港發型界天纔∕夏永康
181→SPA in Four Seasons Hotel 喧囂裏的綠洲∕Zing
182→君悅酒店靜水沁園SPA 如呼吸芬多精般的精神通暢∕張智強
183→Lane Crawford Home Store 連卡佛生活傢品店∕羅啓妍、張智強
184→Prosays’萃取天然原料的粉底天堂∕Tommy Li
185→Lianca CENTRAL 柔軟色彩的皮革世界∕楊誌超

186→IMPROVE YOUR LIFE夜不寐:港府最夯住玩聖地

188→The Luxe Manor 超現實主義藝術旅店∕Tommy Li
190→JIA Boutique Hotel 如傢般的精緻情懷∕羅啓妍、鄭兆良
191→W Hotel 設計旅館的朝聖之旅∕張智強
192→Volar 來自世界各國的酒客∕DJ Tommy
194→China Club老古董和曆史文物 全球十大名人餐廳∕Kevin Poon
196→Drop 低調奢華私人CLUB∕鄭兆良
197→Halo 名流後花園∕Tommy Li
197→Azure 夜之驚艷∕張智強
198→Salon De Ning 30年代上海風情∕羅啓妍
198→Racks M.D.B. 飲酒作樂下班後∕Kevin Poon
199→HomeBase 蘭桂坊最後一站∕鄭兆良
199→Dragon I 中國殿堂注入高檔時尚∕李燦琛、鄭兆良

200→ART IS TACKY藝術饗宴:誰說香港沒有文化?

202→中上環藝術漫步 浪漫無價的藝術古董之旅∕羅啓妍
204→Choice Gallery 悠閑而高雅的復閤式藝廊∕劉小康
205→季豐軒 天外飛來一筆的幽默∕鄭兆良
206→OoiBOTOS Gallery 大紅鐵門後的藝術空間∕夏永康
207→Alison Fine Art 亞洲藝術世界之窗∕羅啓妍
208→Art Jamming 藝術無齡派對∕Kevin Poon
209→香港大會堂 藝術潮流引領之地∕靳埭強

212→香港分區地圖

圖書序言

  絕不會隻是三天兩夜!

  旅居於異地城市,總急忙想將它與原生地做個較勁。

  於是好幾次,和同鄉的友人們躲在銅鑼灣某個難得有位的咖啡座,看著Lane Crawford電視牆下身著名牌時裝?衫的人群熙攘往來,想念著颱式愜意熱情時;或是擠在尖沙嘴MTR的站裏像受驚的沙丁魚般,一邊急尋ABC或DEF哪個纔是正確的逃離齣口,邊小心不被衝散倒地慘遭亂踏身亡醜態登上八卦媒體的那當下,我對於香港起瞭數個刻闆印象。

  方便快速、賺錢(賠錢)皆容易、多姿多采、什麼東西都有、卻缺書店、人情淡泊、現實、貴、擠、貪吃、吵雜、每隔一陣子就得逃離這裏到外地呼吸纔行……

  然後某個晚上,我又在After School巧遇歐陽應霽,還是那套招牌白色棉 T恤黑框眼鏡,笑起來嘴角自在地高高上揚,行程依舊十分忙碌。「最近過得好嗎!?」他主動大喊著,聲音爽朗洪亮,精神奕奕。
瞬間,香港又變得輕鬆可愛起來。

  因為什麼都多,因為繁忙積極,這個城市的麵貌,成為無可定義的風景,像是同時會講英文、法文、德語、印語、日語、俄羅斯話等等各國語言的中國四川變臉大師,每一秒換上一張臉色。

  變,就是香港人的共通點。約訪20位創意名人,睏難度不在於取得答應,而是如何抓住他們留在香港的緊湊時間。

  香港是傢,也是中繼站、轉飛點。葉錦添好不容易迴到香港三天,三個小時給瞭La Vie,其餘時間分割得毫無喘息,連獲奬的電影金像奬頒奬典禮都沒法子參加就得飛瞭。Kevin Poon第一次受採訪到一半,就急忙趕往上海,隻好約瞭再次補齊。夏永康不在北京的時間就在巴黎,不在巴黎就在東京,不在東京就在紐約工作著。靳埭強和蔡瀾的助理說瞭好幾次「Sorry,那麼改約下個月得不得?」

  或許是這樣的拼命移轉,他們纔能保有源源不絕並市場精準的創意。

  然而生活在香港或身為香港人,不這樣拼命也不行。深怕被淘汰,深怕跟不上腳步,深怕無可依賴,深怕吃不到玩不瞭……,這些那些的怕,讓他們不得不振作起來,生存與産齣,多元發展,有時不得已也不能細想。

  淺瞭嗎?但也造就瞭香港許多的性格優勢,例如靈活。「機靈巧變」,葉錦添以這四個字為香港人與物下瞭最適切的註腳。

  可不代錶在香港就找不著悠閑瞭。去趟赤柱市集,穿梭過讓外國人好奇不已的各式小玩意或古董攤販,那裏有一處少人的海灘,望著海上帆船與波光粼粼,加點想像,就會是希臘地中海邊瞭;或是行山,與高樓們輕易地就能保持一段寜靜的距離角度;還有還有,那遍佈四周,有人或無人居住的小島們,搭船從中環碼頭齣發,便從金權世界乘風破浪航嚮自然清幽。

  香港最擅長的就是營造商場,那當然,因為它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最完善的Shopping Mall,什麼都有,什麼都找得到,密密麻麻,就等待你願意花多少時間發掘,而那絕不會隻是三天兩夜。

  感謝香港創意名人們百忙之中的撥空參與推薦,以及一路上協助這本書的店傢和人物。特彆感謝無怨無悔的攝影張偉樂,他總是隨傳隨到負責到底,和愛癮、羅文樂等人的採訪協助,也謝謝從異地來港奮鬥的一群颱灣、外國朋友,和香港在地友人的幫助與建議。感恩爸媽。

  對於香港,我既愛且恨,但想來還是深愛的。希望讀這本書的人也能真正愛上這個,混雜矛盾又時尚前衛的動感之都。

圖書試讀

DJ Tommy張進偉
香港就像一個茶餐廳,什麼都要快。

簡單的休閑帽、二手綠色防風外套,有著一副娃娃臉的DJ Tommy讓人看不齣實際年紀,笑容中甚至還帶點溫文的稚氣。

然而隻要站上DJ颱上,他專注的錶情和神乎其技的手指藝術,絕對能點燃全場瘋狂熱力。

曾經在旺角一帶成長,DJ Tommy說以前的傢是天颱加蓋的地方,很狹小也很醜,周遭充滿各種吵雜的聲音,「以前住得習慣覺得沒什麼,現在也覺得是很好玩的迴憶。」或許是耳濡目染,加上過人天分, 造就瞭DJ Tommy與眾不同的豐富節奏感,掀起香港Hip-Hop音樂潮流。

這幾年DJ Tommy其實已不隻是DJ,而將重心轉移到音樂監製與經理人的工作,也擔任DJ學院總監,培養香港新一代Hip Hop人纔,成為全方位的創作人。

颱前幕後,平日不多言的Tommy以音樂為他的對話工具,與世界也與香港本地溝通躍動。

La Vie╳DJ Tommy張進偉

Q:香港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在香港的文化就是,「不要太緊張,最要緊的是要快」,大概要到死纔會覺得快不好,因為死得太快(笑)。

香港就像是一個茶餐廳,茶餐廳裏麵很吵,食物要送得很快,要吃得很快,香港就像這樣但是快也可以得到不同的東西,可以做很多事情。

我自己做音樂的態度也是這樣。音樂創作是可以用一年或很長時間去慢慢來,但我不行,都會給自己一段時間,有時候一個禮拜就做齣一首,很快的做決定。

住在香港最大的好處,因為地方小,所以隻要努力,就比較容易齣頭。

Q:有崇拜的DJ嗎?
我個人很崇拜日本的DJ Krush,第一個在日本做Abstract Hip-Hop的代錶人物。 日本的DJ 很注重專業,非常厲害,對於這個行業也可以持續堅持很多年。香港就比較不一樣,都是想說,我先玩玩看,玩個兩年再說。

香港的態度比較像是做百米跑步,日本則是八百米長途競賽。

但我自己也做不到像日本那樣,我是香港人,還是喜歡去嘗試很多不一樣的東西,快點去做不同的事情。

Q:會如何教育新一代的香港DJ?
要有紮實的基本功,吸收多一點不同的東西,然後找到自己音樂的型,找到自己不同的風格。

Q:香港本地的音樂潮流趨勢?
做音樂就是要幫彆人去感受,代錶香港不同的眼睛去觀察。從前我聽的學的,都是很西方的音樂,影響我最深的是八十年代、Queen等樂團的流行音樂。
真正注意香港音樂是從林海峰的創作開始,現在我們做的則是很香港的音樂,用音樂來講香港。

像農夫的歌,就常在講香港的現實社會狀況,甚至去挖苦你,例如《全民皆估》這首歌,就是在說我們瘋狂買股票的狀況,每個人都在買股,每個人都在猜股。

現在香港的年輕人,都開始會注意像農夫、方大同這一類的創作型歌手,他們的歌是有強烈個性的。

Q:未來有什麼想做的方嚮?
在香港,因為地方小,音樂市場轉變很快,年輕人現在都在網路上download音樂,用iPod聽音樂,我覺得差不多再兩三年,買 CD就會變成好像很土的事。現在的音樂市場要轉到 internet去瞭,而且香港應該是比其它地方還要更快的。

現在的消費者也不想買一整張CD的歌,隻會想買自己需要的兩三首歌。我計畫在短期內,會往網上音樂去發展。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喜歡這本書的定位,它沒有把重點放在那些已經人盡皆知的地標性景點,而是把目光投嚮瞭“私藏好店”。這一點對於我這種喜歡“深度遊”的旅行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總是覺得,一個城市的魅力,很大程度上體現在它日常的生活細節中,體現在那些充滿煙火氣的小店裏。這本書的“名人帶路”概念也很有意思,能夠通過20位不同領域、不同風格的香港名人,窺探到他們私下裏喜歡去的地方,這本身就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文化體驗。我很好奇,不同身份的名人,他們對“好店”的定義是否會有所不同?是注重食物的味道,是看重店鋪的氛圍,還是偏愛獨具匠心的設計?這些差異性可能會讓我看到一個更加立體、多元的香港。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一個簡單的地址和電話,更能深入地講述這些店鋪背後的故事,比如老闆的創業經曆,或者店鋪的獨特文化。如果能包含一些他們的個人感受和與這些店鋪的淵源,那就更完美瞭。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是一本簡單的旅遊指南,更像是一本關於香港生活方式的“人生地圖”,充滿瞭驚喜和發現的樂趣。

评分

翻閱這本書時,我感受到瞭作者在內容選擇上的用心和品味。光看書名就足以讓人眼前一亮,“潮人”和“私藏”這兩個詞匯,完美地契閤瞭當下許多旅行者追求的獨特體驗。我曾經去過香港幾次,每次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活力與多元,但總覺得意猶未盡,似乎還有很多未被發掘的精彩。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想要“深入探索”的願望。20位香港名人,這個數字聽起來就很強大,他們代錶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審美取嚮,由他們來推薦“私藏好店”,相信這些推薦一定非常有參考價值,而且足夠“接地氣”。我尤其期待看到那些能夠體現香港獨特文化底蘊的店鋪,比如那些充滿懷舊氣息的老茶樓,或者代錶香港創意精神的獨立書店。這本書的厚度也讓我感到內容非常充實,100個“私藏好店”意味著有著巨大的信息量,足以讓我下一次的香港之行,擁有一個詳盡的“秘密基地”清單。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旅行的攻略,更是一種對香港生活方式的全新解讀,讓我對這座城市的期待值再次飆升。

评分

剛拿到這本書,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光是翻看目錄和精美的封麵就讓我充滿瞭期待!“潮人玩香港”這個名字就已經勾起瞭我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覺得香港不僅僅是購物天堂,更藏著無數的生活細節和不為人知的精彩。這本書似乎就承諾瞭這一點,用“20位香港名人親身帶路”的方式,感覺就像請來瞭20位最瞭解香港的朋友,帶我在這座熟悉的城市裏重新發現那些不曾留意的角落。我特彆好奇的是,這些名人會選擇什麼樣的“私藏好店”?是那些充滿地道風味的老字號,還是引領潮流的獨立設計師店鋪?是隱藏在小巷深處的咖啡館,還是能欣賞到絕佳海景的秘密基地?這些我都迫不及待想知道。書裏承諾的“100個私藏好店”聽起來是個龐大的數字,這意味著內容會非常豐富,足以讓我下次去香港時,不再隻是跟隨大眾點評上的推薦,而是能真正體驗到更地道、更個性化的香港。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香港的旅行計劃又增添瞭幾分信心和驚喜,仿佛已經聞到瞭書頁裏散發齣的港式奶茶香和海風的味道,迫不及待想要踏上這趟由名人引領的探索之旅。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齣色,封麵色彩飽滿,字體設計也很有質感,一看就知道是精心製作的。我最近正在計劃一次去香港的旅行,一直在尋找一些能夠讓我更深入地瞭解這座城市的書籍。市麵上關於香港的旅遊攻略很多,但大多都大同小異,充斥著韆篇一律的景點和購物指南。而這本《潮人玩香港》的切入點非常獨特,它沒有選擇泛泛而談,而是聚焦於“名人親身帶路”和“私藏好店”,這讓我覺得非常吸引人。我本身就是一個喜歡挖掘隱藏玩法的人,總覺得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靈魂,而這些靈魂往往就藏在那些不為人知的角落裏,被當地人守護著。由20位香港名人來推薦,這本身就自帶瞭一種“權威性”和“親切感”。我腦海中已經開始浮現齣各種畫麵,比如某位香港影帝會帶我去他常去的茶餐廳,某位樂壇巨星會分享他靈感迸發的創作咖啡館,又或者某位時尚達人會揭秘她最愛的獨立設計師品牌店。這些想象本身就已經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好奇和期待,感覺這本書會為我的香港之行注入一股清流,讓我有機會用一種更加在地、更加有溫度的方式去體驗香港。

评分

收到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它的“誠意”。“20位香港名人親身帶路”,光是這句話就足夠吸引人瞭,而且“親身帶路”比一般的推薦聽起來更有說服力,也更加生動。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瞭解一個地方,就得聽聽當地人,尤其是那些對這座城市有深刻理解和獨特見解的人怎麼說。而“名人”的身份,更是為這些推薦增添瞭一層光環,讓人忍不住想知道,這些在鎂光燈下的明星,私下裏會去哪些地方尋覓美食、放鬆身心、尋找靈感。書裏提到的“100個私藏好店”,這個數字讓我覺得內容非常紮實,不是那種蜻蜓點水式的介紹。我特彆好奇的是,這些“好店”是否會涵蓋不同的類彆,比如餐飲、購物、藝術、文化體驗等等,是否會涉及香港的各個區域,還是會集中在某些熱門區域?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一個列錶,更能包含一些關於這些店鋪的曆史、特色,以及名人推薦的理由,這樣纔能讓我更好地理解這些“私藏”的價值。總而言之,這本書給我一種“挖寶”的感覺,迫不及待想要打開它,跟隨那些熟悉的麵孔,一起去發現香港不為人知的美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