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基督教會誕生的第一天,即第一個復活節的早晨開始,基督教會已經有瞭一本聖經──也就是猶太人的聖經 。但是,基督徒並不按猶太人詮釋聖經的方式來理解這些書捲,而是根據上帝在耶穌基督裏所成就的作為來解釋聖經。因此,基督徒看這部聖經不如猶太人那樣;猶太人認為律法書(Torah)具有絕對的權威,但對基督徒來說,基督是最終的權威。
從齣埃及記到申命記的古代基督信仰聖經註釋,正見證瞭這種閱讀古老文本的新角度。在現存的最早期註釋中,俄利根的貢獻尤其醒目。他確立瞭舊約在基督教會中永久的地位,書寫瞭大量的註釋和幾百篇講章,幾乎涵蓋所有的舊約書捲。在這些講章中,最令人嘆為觀止的要算是民數記的第二十七篇講章;俄利根根據曠野裏四十二個安營地之希伯來地名的詞源,按照本意或寓意,將其詮釋為屬靈生命成長的四十二個階段。
在本冊註釋中,不論是拉丁教父如希坡的奧古斯丁、帕特留、塞維利亞的伊西多爾,或是希臘教父如亞曆山太的區利羅、塞浦路斯的狄奧多勒等等,我們都可以看到他們對齣埃及記到申命記的精彩詮釋,因此,本冊註釋可謂開啓瞭一座古老智慧的寶庫,其中許多內文更是首次翻譯成中文,使得這些忠心的見證人能夠以滔滔不絕的口纔、敏銳的知識,對今日的教會說話。
作者簡介
約瑟.林哈德(Joseph T. Lienhard)
耶穌會會士,神學教授,擔任福德姆大學(Fordham University)中世紀研究課程的教席。
編審者簡介
黃嘉樑
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主修舊約。現任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聖經科副教授。
譯者簡介
吳軼凡
上海外國語大學經濟學學士、馬來西亞浸信會神學院道學碩士
這本《ACCS:齣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簡直是颱灣讀者福音!身為一個平時對聖經歷史和解經很有興趣的讀者,我一直以來都尋找一本能夠兼顧學術深度和閱讀流暢度的入門工具書,畢竟,聖經裡的很多內容,若沒有適當的引導,實在是令人望而卻步。而這本ACCS,它做到瞭! 我在閱讀《齣埃及記》的章節時,最讓我驚喜的是,它沒有止步於描述上帝如何拯救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的奴役,而是進一步探討瞭這個「拯救」對以色列人自我認同的根本影響。書中對於「耶和華」這個名字,以及它在古代近東世界中的獨特性,都有詳盡的考證。我尤其欣賞它在解釋「十災」時,並非僅僅視為神蹟,而是將其置於埃及眾神與耶和華之間的信仰較量中來理解,這讓整個敘事更具張力,也更突顯瞭上帝的至高權柄。此外,它對於紅海過關的地理學推測,也提供瞭非常有趣的觀點,讓讀者能更具體地想像當時的情境。 到瞭《利未記》的部分,這捲書嚮來以其複雜的祭祀條例和潔淨規定讓許多讀者感到睏惑。然而,ACCS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巧妙地將這些條例與以色列人的社會生活和神聖觀念聯繫起來。我發現,書中對「潔淨」與「不潔淨」的區分,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更是一種屬靈上的區分,用來建立以色列人對聖潔的理解。對於不同的獻祭,如燔祭、素祭、平安祭、贖罪祭、贖愆祭,它們各自的意義和象徵,都被闡述得相當清楚,讓我明白這些儀式背後所蘊含的意義,遠不止於字麵上的操作。 《民數記》部分,則讓我對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這段關鍵歷史有瞭更深入的認識。ACCS在這裡不隻是簡單的記錄,而是引導讀者去分析以色列人在曠野中所經歷的種種試煉,以及他們信仰上的起伏。書中對於他們數點人口、組織軍隊、以及與鄰邦的衝突,都進行瞭細緻的解析。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它如何將曠野的經歷,視為上帝對以色列人進行「再教育」的過程,藉此培養他們對上帝的依賴和對律法的順服。這些豐富的細節,讓那段看似枯燥的漂流歲月,變得生動而充滿意義。 最後,《申命記》的詮釋,讓我對這捲書的結構和核心信息有瞭全新的領悟。ACCS指齣,《申命記》是摩西對以色列人離開埃及、進入應許之地前的總結和告別。書中對律法的重申,以及對未來生活的要求,都被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歷史和神學框架下。我特別欣賞它對「愛」與「順服」之間關係的闡述,以及摩西如何藉此呼籲以色列人,要以全心全意的愛來迴應上帝的愛。這使得《申命記》不再僅僅是一係列的條文,而成為一本充滿生命力和指導意義的經典。
评分哈囉!身為一個長期關注聖經研究的颱灣讀者,我最近入手瞭這本《ACCS:齣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隻能說,真的太驚豔瞭!我平常就有閱讀一些聖經學術著作的習慣,但這套ACCS係列,特別是這本涵蓋瞭摩西五經前四捲的,真的把學術研究的深度和實用的註解做瞭絕佳的平衡。 我必須說,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文本分析上的細膩度。例如,在《齣埃及記》的部分,它對於「耶和華」這個名字的齣現時機、背後的希伯來文含義,以及它與埃及眾神之間的對比,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討。它不僅僅是列齣經文,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為什麼作者會在這裡使用這個詞,它對整個故事的推進有什麼影響。這對於我理解埃及與以色列人之間的文化衝突,以及以色列人對自身神明獨特認知的建立,有非常大的幫助。 再來,《利未記》的部分,傳統上對許多讀者來說是比較艱澀的,尤其是那些關於獻祭、潔淨的條例。但這本書卻能用非常清晰、有係統的方式來梳理這些律法。它會解釋這些條例背後的象徵意義,例如獻祭中的不同祭物代錶什麼,以及潔淨與不潔淨的劃分,在當時的社會和宗教結構中扮演的角色。它不是生硬地堆砌條文,而是試圖挖掘齣這些律法對以色列人社會倫理、神聖觀念的塑造,以及與迦南地其他宗教的區隔。這種深入淺齣的解釋,真的讓我對《利未記》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古代規條。 在《民數記》的部分,作者對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的歷史記載,進行瞭非常詳盡的解讀。特別是關於他們數點人口、組織軍隊、以及在曠野中經歷的各種挑戰和叛逆。書中對於他們行軍路線、營地佈置的推測,以及他們對上帝的信心動搖與復興的過程,都做瞭非常細緻的考證。它幫助我更具體地想像齣,那一段漫長而艱辛的曠野旅程,以及上帝如何透過這些事件來塑造一個新興的民族。這些考古學和地理學上的補充,讓讀者更能將聖經記載與真實的歷史地理連結起來,增加閱讀的沉浸感。 最後,《申命記》的部分,更是讓我覺得豁然開朗。這本書通常被視為摩西的告別演說,充滿瞭迴顧、訓誡和未來的展望。ACCS對這捲書的詮釋,非常強調它在整個摩西五經中的總結性和預示性作用。它解釋瞭申命記如何整閤瞭前麵的歷史敘事,並將律法重新詮釋,以適應即將進入應許之地的下一代。它關於 covenant (盟約) 的概念,以及對順服與背逆後果的強調,都做瞭非常透徹的分析。特別是它如何將律法從一套外在的規定,轉化為內在的生命原則,這對於理解以色列民族的身份認同和信仰傳承,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本書真的讓我在讀《申命記》時,更能感受到摩西的深切憂慮和對未來的期盼。
评分哇!這本《ACCS:齣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簡直是我的聖經閱讀聖杯!身為一個在颱灣學習聖經的學生,我一直以來都覺得,要找到一本能夠真正深入淺齣、又具有學術嚴謹性的參考書,實在是難上加難。很多書不是太過學術艱澀,就是過於簡化,讓人在理解上總是有點隔靴搔癢。但這本ACCS,完全顛覆瞭我的想像。 讓我先從《齣埃及記》說起,這本書在解讀「齣埃及」這個核心事件時,不僅僅是描述瞭上帝的作為,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探討瞭這個事件對以色列民族身份認同的奠基作用。它細膩地分析瞭,在埃及為奴的背景下,以色列人是如何逐漸認識到自己與迦南地其他民族的差異,以及他們獨特的「上帝」究竟是何等一位。書中對於「耶和華」這個名字的齣現,以及與埃及的眾神之間的權力較量,都有非常精彩的分析。我特別喜歡它在描述紅海分開時,引用的各種古代近東文學的平行文本,這讓我不禁驚嘆,原來這麼古老的記載,竟然能透過學術研究,與我們產生如此深刻的連結,也讓我對上帝拯救大能的描繪,有瞭更立體的感受。 接著,《利未記》的部分,我想這是很多讀者都會感到頭疼的部分,畢竟那些獻祭和潔淨的條例,讀起來就像一本古代的衛生與祭祀手冊。但是,這本ACCS卻能把這些看似瑣碎的規章,闡述得既有條理又充滿意義。它解釋瞭,這些條例不隻是單純的宗教儀式,更是一種將以色列人與外邦人區分開來的標記,也是他們在神聖麵前,學習敬畏與尊重的過程。書中對於「聖潔」的概念,以及它在社會、倫理、乃至個人生活中的體現,都有非常深刻的闡述。我尤其對它在解釋「贖罪祭」時,所探討的「替代性」與「公義」的關係,感到非常受啟發,這讓我對上帝的救贖計畫,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 再來,《民數記》的部分,關於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的四十年,這本書真的讓我能夠身臨其境。它不僅僅是記錄瞭他們的帳棚佈置、行軍路線,更重要的是,它揭示瞭這段旅程對以色列人信仰的磨練。書中對於他們在曠野中不斷的抱怨、悖逆,以及上帝如何一次次地施行管教和拯救,都有非常精闢的分析。它讓我明白,為什麼上帝會讓他們在曠野漂流這麼久,這不隻是懲罰,更是為瞭塑造一支順服、成熟的下一代。它結閤瞭歷史、地理,甚至一些人類學的視角,來解讀這些事件,讓我對那段歷史有瞭更具象、更飽滿的認知。 而《申命記》的部分,更是讓我感受到一種濃厚的歷史責任感與先知預言的張力。這本書被譽為摩西的「遺囑」,充滿瞭告別的溫情與對未來的期盼。ACCS對這捲書的解讀,非常強調它在律法和歷史之間的橋樑作用。它解釋瞭,為什麼摩西要帶領以色列人重新重申律法,以及這些律法如何被應用在即將到來的應許之地。書中對於「愛上帝」作為律法的核心,以及「順服」的雙重含義,都有非常獨到的見解。它讓我體會到,上帝對以色列人不僅是要求,更是一種深切的愛與期望,希望他們能在新的環境中,活齣祂的形象。這本書真的讓我對《申命記》的整體結構和神學意涵,有瞭全新的、更全麵的認識。
评分這本《ACCS:齣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真是太令人驚喜瞭!我一直以來都對聖經文本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感到好奇,而這本著作,它提供的分析,真的讓我耳目一新。身為在颱灣的讀者,我們能接觸到的聖經學術資源雖然越來越多,但像這樣能夠將學術研究的成果,轉化為一個普通讀者也能理解並受益的解讀,實在是難能可貴。 在《齣埃及記》的部分,它並沒有停留在故事的錶麵,而是深入探討瞭當時埃及與以色列之間的宗教、文化和政治張力。我特別欣賞它對「耶和華」這個名字的齣現,以及其在神學上的意義的詳細解釋,這讓我更理解為什麼這個名字對以色列人如此重要,以及它如何在埃及眾神林立的背景下,確立其獨一性。此外,書中對於「齣埃及」這個事件,如何塑造以色列人的民族認同,以及他們在進入迦南地後,如何麵對與當地習俗的衝突,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討,這為我理解後來的以色列歷史,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利未記》的部分,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挑戰。但這本ACCS,卻能夠將那些繁複的獻祭和潔淨條例,抽絲剝繭地呈現齣其核心意義。我發現,它並不隻是把這些條例當作一套規矩,而是解釋瞭這些條例背後的象徵意義,以及它們如何幫助以色列人建立對「聖潔」的理解,並在神聖麵前保持敬畏。書中對於「祭司」的角色,以及他們在維持以色列人與上帝之間關係上的重要性,也做瞭非常詳盡的闡述,這讓我對以色列的祭司製度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民數記》的部分,則讓我對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這四十年有瞭更立體的感受。ACCS的解讀,讓我理解到這段漫長的旅程,不僅僅是地理上的遷徙,更是以色列人信仰上的考驗。書中對他們在曠野中所經歷的抱怨、叛逆,以及上帝如何一次次地施行管教和拯救,都有非常精闢的分析。我尤其對它如何解釋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數點人口,以及軍隊的組織,提供瞭豐富的歷史和社會學視角,這讓我能夠更真實地想像齣,那支正在形成的民族。 最後,《申命記》的詮釋,更是讓我對這捲書的結構和神學意涵有瞭全新的認識。ACCS清楚地闡述瞭,《申命記》作為摩西的告別演說,是如何整閤瞭以色列人過去的歷史,並為他們進入應許之地提供瞭倫理和屬靈的指南。書中對「愛上帝」作為律法的核心,以及「順服」的雙重含義的闡述,都讓我深受啟發。它讓我明白,上帝對以色列人的要求,並非僅僅是外在的規條,而是內在生命的轉化。
评分這本《ACCS:齣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絕對是我最近讀過最棒的聖經學術著作之一,尤其是對於我們在颱灣的讀者來說,能有這樣一本深入淺齣、資料詳實的工具書,實在是太難得瞭。它讓原本可能有點枯燥的古代文本,變得鮮活生動,充滿瞭討論的價值。 我在閱讀《齣埃及記》的部分時,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如何將「齣埃及」這件事,置於更廣闊的歷史和神學背景下進行解讀。書中對「耶和華」這個名字的起源和意義,以及它如何與埃及的眾神形成對比,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討。這讓我不禁思考,一個民族的信仰,如何在與外邦文化的互動中,逐漸成形並確立其獨特性。此外,對於「齣埃及」這個事件的象徵意義,它如何成為以色列人救贖史的核心,也得到瞭非常深刻的闡釋。 《利未記》的部分,一直是我比較頭痛的部分,畢竟那些關於獻祭和潔淨的條例,對現代人來說,實在是有些遙遠。但這本ACCS,卻能巧妙地將這些看似繁瑣的規章,闡述得既有條理又充滿智慧。它解釋瞭,這些條例不僅僅是宗教儀式,更是以色列人學習「聖潔」的過程,以及在神聖麵前應有的態度。我特別欣賞它在解釋「贖罪祭」時,所探討的「罪」與「罰」之間的關係,以及上帝如何藉由祭司獻祭,來處理以色列人的罪,這讓我對上帝的公義和慈愛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民數記》的部分,則讓我對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這段歷史有瞭更具體的認識。ACCS在這裡,不僅僅是記錄瞭他們的行軍路線和數點人口,更是深入分析瞭這四十年漂流歲月,對以色列人信仰的塑造作用。書中對他們在曠野中的抱怨、悖逆,以及上帝如何透過各種方式來管教和引導,都有非常精闢的解析。它讓我明白,曠野的漂流,不隻是懲罰,更是為瞭讓下一代能夠真正順服上帝。 而《申命記》的詮釋,更是讓我對這捲書的整體結構和神學意涵有瞭全新的領悟。ACCS強調,《申命記》是摩西對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前,對律法的總結和重申。它解釋瞭,為什麼摩西要帶領以色列人重新學習並遵守律法,以及這些律法如何成為他們在新環境中生活的準則。書中對「愛上帝」作為律法的核心,以及「順服」作為對愛的迴應的闡述,都讓我印象深刻。這使得《申命記》在我眼中,不再隻是一本古老的法典,而是一本充滿生命力、引導人走嚮正確道路的經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