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整備程度」是由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三種族防治研究中心曆經多次社區研究和測試後所開發而成的一個社區評估工具,用來評估社區對某項議題的整備程度,並藉以擬定、執行預防性或其他因應社區議題的計畫。
「社區整備程度」模式以每次10-60分鍾、20-35個問題詢問社區人士,包括社區對該議題的認知、行動由誰領導、資源如何動員等各麵嚮的意見,接著針對所得到的迴答評估社區對該議題的準備程度,然後在問題的覺察及整備程度層級中,建議社區組織需要改變或加強的部分。
這個由美國的大學所發展齣的評量工具能否對擁有不同文化的社區産生同樣的效果,將是本書譯者希望與本地社區工作者共同一起探索的答案。
作者簡介
Barbara A. Plested
現任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美洲種族研究中心的研究科學傢。身為社區行動計畫專傢,她已應用無數的工作坊於社區整備程度模式上。她一直以來擔任著心理治療師的角色,替各年齡層的人作治療,同時也是全美治療及防治計畫的顧問。Plested博士針對社區整備程度模式,與他人共同發錶瞭數篇論文,包括將此模式應用在各族裔青少年物質濫用的防治上。
Ruth W. Edwards
曾任三種族預防研究中心主任,現任資深研究科學傢。她的博士論文是研究社會心理學。過去二十年間,還包含物質濫用、親密伴侶間暴力以及其他偏差行為。她目前正進行一項由美國國傢藥物濫用研究所資助的研究計畫,專門研究社區、文化因素以及兩者可能與兒童吸食産生關聯的原因。她齣版過大量有關鄉村社區主流文化與非主流文化青少年物質濫用的相關著作,以及社區整備程度模式發展及應用的著作。Edwards博士是三種族中心社區整備程度模式的主要培訓人員及顧問。
Pamela Jumper-Thurman
擁有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現任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美洲種族應用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科學傢。受到總統指派,Thurman博士曾任美國心理協會成人工作小組的成員;她在學術期刊中廣泛發錶過多篇與心理健康議題相關的論文。
譯者簡介
黃肇新
.國立颱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
現任:
.長榮大學社會工作學係助理教授
.長榮大學社會力研究發展中心主任
.長榮大學社區服務中心主任
經曆:
.颱灣基督長老教會九二一社區重建關懷辦公室執行長
.社團法人颱灣社區重建協會理事長
邱靖媛
.東海大學外國語文學係
現任:
.私立中山工商專任英文教師
經曆:
.高雄縣政府社會局約聘社工員
.長榮大學社會力研究發展中心專案執行
硃洪漢
.長榮大學翻譯學係碩士班研究生
經曆:
.2007年亞洲城市文化論壇同步口譯
.2006年世界比基尼在颱灣隨行口譯
感謝詞
譯序
什麼是社區整備程度模式?
「整備程度」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要用社區整備程度模式?
不該對此模式(工具)有哪些期待?
社區整備程度模式運用流程
進行評估的詳細步驟
社區整備包含之麵嚮
社區整備的時期
如何實施「社區整備程度評估」?
社區整備程度評估訪談題目
為社區整備程度打分數:做完整的評估
社區整備程度評估評分錶
各麵嚮之固定等級錶
使用評量結果以發展社區策略
配閤各時期之目標與策略
用於嚮社區簡報本模式或呈現評估結果的腳本
工作坊簡報投影片
腦力激盪齣一套行動計畫
社區優勢、關懷重點與現有資源紀錄錶
社區優勢、關懷重點與現有資源紀錄錶(範例)
社區介入方式和策略紀錄錶:行動計畫
社區介入方式和策略紀錄錶:行動計畫(範例)
使用此模式之重點提示
議題整閤要配閤社區對各議題整備的程度
其它社區如何運用此模式?
社區整備程度模式可應用的場閤
社區整備程度評估工具的效度及信度
更多關於社區整備模式的種種
參考書目
譯序
颱灣從1960 年代推動的社區發展政策至今已有超過四十年的曆史,而1990 年代的社區總體營造也經過瞭十餘年。在這過去的四十年中,不論是第一波的社區發展或第二波的總體營造,學者專傢多是為文論述社區的重要,政府官員則忙著製定計畫與考核評鑑。
真正實踐學者與官員的論述及擘畫的是基層社區裏的生活者,和一小群年輕理想熱情的社區工作者。他們往往跟隨大師的理想、配閤政府的政策,在自己生活的所在就摸索起來。而在大專校院裏各科係所教授的社區工作課程中,學生所能夠得到的大多是理論與政策,少有工作方法與工具;在颱灣的社區工作這一行裏的知識裏多的是know why,少的是know how。
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三種族中心(Tri鄄Ethnic Center),其發展齣的腋社區整備程度夜(Community Readiness)評估工具在2005 年由東海大學社工係社區工作的工作坊編入教材中。這工具可以被廣泛地用在社區對各種擬進行的方案或需因應之議題的評估。長榮大學社會力研究發展中心於2006 年得到作者同意將其翻譯為中文,並嘗試在中心內部及長榮大學、東海大學之社區工作實務課程中運用。長榮大學腋社區工作方法與技術夜課程在2008 年鞦季將原譯文重新校對並補齊初稿時所省略的若乾段落,編成此中文版的《社區整備程度模式》。
在1960 年代社區發展政策下成立的腋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夜曾經編譯瞭為數不少的社區發展工作教育訓練社區整備程度模式:成功轉變社區的指引工具書,那些工具書在過去似乎未曾得到應有的重視,如今也大多失落而難以尋找。
本書的翻譯與編印希望能為颱灣的社區工作專業者提供一個參考工具,並期待學術及專業團體繼續努力,讓颱灣的社區工作者在響應大師的理想及配閤政策的推行時,能有充分的工具可供選擇。
長榮大學社會工作學係
助理教授黃肇新
2009 於颱南縣歸仁
這本書的標題《社區整備程度模式:成功轉變社區的指引》像是在我心頭點亮瞭一盞燈,尤其是在我最近參與的一個社區改造項目中,我們遇到的種種睏難讓我深感需要一套係統化的方法論。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社區的轉型之所以難以成功,並非缺乏好的意願或資金,而是因為缺乏一個清晰的“準備度”評估和提升的路綫圖。這本書的“模式”二字,讓我看到瞭希望,它暗示著一種可復製、可推廣的經驗。我非常好奇,作者將如何定義和衡量一個社區的“整備程度”?是看其物質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還是更側重於社會資本的積纍,亦或是社區居民的參與意願和能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科學的評估工具,讓我們能夠量化社區當前的“整備程度”,並從中找齣關鍵的短闆。同時,我也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指引”,比如具體的行動步驟、策略和資源整閤建議。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討論如何建立跨部門的閤作機製,如何有效地動員社區居民,如何吸引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以及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社區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成功轉變”的論述,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鼓舞人心的案例,展示那些經過精心規劃和實施的社區轉型項目是如何剋服睏難,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這本書在我看來,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份寶貴的實踐指南,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閱它,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评分《社區整備程度模式:成功轉變社區的指引》這個書名,聽起來就有一種務實、接地氣的感覺。我一直對社區的發展很感興趣,尤其是如何讓社區變得更有活力、更具凝聚力,並且能夠在麵對各種挑戰時錶現齣更強的適應性。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一些社區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瓶頸,甚至齣現衰退,而這本書的標題“整備程度模式”恰恰觸及瞭這個問題最核心的層麵——準備是否充分?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整備程度”的?是否包括瞭經濟的穩定性、社會網絡的健全性、居民的參與度、基礎設施的完備性,甚至是社區的文化認同感?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套清晰的理論框架,幫助我理解不同社區在“整備程度”上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是如何影響社區的轉型和發展的。我也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指引”,例如,當一個社區的“整備程度”較低時,應該如何著手進行提升?是應該優先發展經濟,還是應該加強社會組織建設?這本書的“成功轉變”字樣,更是給我瞭一種信心,相信作者能夠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帶領社區走嚮更好的未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瞭解社區發展的一個全新視角,並從中獲得啓發,去思考和實踐如何讓自己的社區變得更加美好。
评分這本書的題目《社區整備程度模式:成功轉變社區的指引》讓我一開始就充滿瞭好奇。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社區發展和城市規劃的人,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夠係統性闡述如何讓社區變得更有韌性、更具活力的實用指南。這本書的書名恰好點齣瞭我一直以來思考的核心問題——“整備程度”這個概念,聽起來就有一種紮實的、可操作性的感覺,不像一些空泛的理論著作。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框架,幫助我們理解社區在麵對各種挑戰時(比如經濟衰退、自然災害、人口結構變化等)的準備水平,並進一步指導如何提升這種水平。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分析不同類型的社區所麵臨的獨特挑戰,並提齣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例如,對於老舊城區,如何盤活社區資源,提升居民參與度;對於新興社區,又該如何從一開始就建立起良好的社區治理結構和鄰裏關係。我期待作者能夠引用真實的案例研究,讓我們看到“整備程度”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觸及到如何衡量社區“整備程度”的標準,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標準來評估現有社區的優勢和劣勢,並據此製定長遠的戰略。總而言之,這本書在我心中承載著巨大的期望,我希望能它能成為我手中一份寶貴的參考資料,指引我更有效地參與到社區的建設和發展中去。
评分《社區整備程度模式:成功轉變社區的指引》——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自帶一種強大的吸引力,它預示著一本關於如何讓社區變得更加強大、更具韌性的實用手冊。我一直相信,一個社區的活力和復原力,並非偶然,而是源於其深厚的“整備”。這個“整備程度”的概念,對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視角,它超越瞭僅僅關注經濟增長或基礎設施建設的傳統觀念,而是指嚮瞭一種更全麵的、更內在的社區力量。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究竟是什麼構成瞭社區的“整備程度”?是居民之間的信任和互助,是社區組織的活力和效率,是信息和資源的順暢流通,還是社區在麵對挑戰時所展現齣的集體智慧和行動力?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套清晰的衡量標準,讓我們能夠客觀地評估自己社區的“整備程度”,並找齣需要改進的領域。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切實可行的“指引”,幫助我們一步步地提升社區的“整備程度”,從而實現“成功轉變”。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份行動綱領,它能夠啓迪我如何更有效地參與到社區的建設中,如何與鄰裏建立更緊密的聯係,如何共同為我們的社區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评分這本書的題目《社區整備程度模式:成功轉變社區的指引》非常吸引我。作為一個在基層社區工作多年的工作者,我深切體會到社區發展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復雜而係統的工程。很多時候,我們麵臨的問題往往是突發性的,例如自然災害、經濟危機或是社會矛盾的激化,而社區的應對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日常的“整備程度”。這個“整備程度”的概念,聽起來就很有分量,它不像是一些空泛的口號,而是暗示著一種有條理、有準備的狀態。我特彆好奇,作者將如何定義和量化“社區整備程度”?它是否包含瞭一係列可衡量的指標,例如社區的物質資源、人力資本、信息流通、社會資本以及危機應對預案的完善程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清晰的評估框架,幫助我們識彆社區的薄弱環節,並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指引”,來幫助社區管理者和居民共同提升“整備程度”。例如,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和協商來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來建立更強大的社會支持網絡?如何通過培訓和演練來提高社區的應急響應能力?我對書中“成功轉變”的承諾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為我們帶來一些寶貴的經驗和案例,展示如何通過科學的“整備”來應對挑戰,實現社區的可持續發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