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整备程度」是由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三种族防治研究中心历经多次社区研究和测试后所开发而成的一个社区评估工具,用来评估社区对某项议题的整备程度,并借以拟定、执行预防性或其他因应社区议题的计画。
「社区整备程度」模式以每次10-60分钟、20-35个问题询问社区人士,包括社区对该议题的认知、行动由谁领导、资源如何动员等各面向的意见,接着针对所得到的回答评估社区对该议题的准备程度,然后在问题的觉察及整备程度层级中,建议社区组织需要改变或加强的部分。
这个由美国的大学所发展出的评量工具能否对拥有不同文化的社区产生同样的效果,将是本书译者希望与本地社区工作者共同一起探索的答案。
作者简介
Barbara A. Plested
现任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美洲种族研究中心的研究科学家。身为社区行动计画专家,她已应用无数的工作坊于社区整备程度模式上。她一直以来担任着心理治疗师的角色,替各年龄层的人作治疗,同时也是全美治疗及防治计画的顾问。Plested博士针对社区整备程度模式,与他人共同发表了数篇论文,包括将此模式应用在各族裔青少年物质滥用的防治上。
Ruth W. Edwards
曾任三种族预防研究中心主任,现任资深研究科学家。她的博士论文是研究社会心理学。过去二十年间,还包含物质滥用、亲密伴侣间暴力以及其他偏差行为。她目前正进行一项由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资助的研究计画,专门研究社区、文化因素以及两者可能与儿童吸食产生关联的原因。她出版过大量有关乡村社区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青少年物质滥用的相关着作,以及社区整备程度模式发展及应用的着作。Edwards博士是三种族中心社区整备程度模式的主要培训人员及顾问。
Pamela Jumper-Thurman
拥有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任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美洲种族应用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科学家。受到总统指派,Thurman博士曾任美国心理协会成人工作小组的成员;她在学术期刊中广泛发表过多篇与心理健康议题相关的论文。
译者简介
黄肇新
.国立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博士
现任:
.长荣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助理教授
.长荣大学社会力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长荣大学社区服务中心主任
经历: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九二一社区重建关怀办公室执行长
.社团法人台湾社区重建协会理事长
邱靖媛
.东海大学外国语文学系
现任:
.私立中山工商专任英文教师
经历:
.高雄县政府社会局约聘社工员
.长荣大学社会力研究发展中心专案执行
朱洪汉
.长荣大学翻译学系硕士班研究生
经历:
.2007年亚洲城市文化论坛同步口译
.2006年世界比基尼在台湾随行口译
感谢词
译序
什么是社区整备程度模式?
「整备程度」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要用社区整备程度模式?
不该对此模式(工具)有哪些期待?
社区整备程度模式运用流程
进行评估的详细步骤
社区整备包含之面向
社区整备的时期
如何实施「社区整备程度评估」?
社区整备程度评估访谈题目
为社区整备程度打分数:做完整的评估
社区整备程度评估评分表
各面向之固定等级表
使用评量结果以发展社区策略
配合各时期之目标与策略
用于向社区简报本模式或呈现评估结果的脚本
工作坊简报投影片
脑力激盪出一套行动计画
社区优势、关怀重点与现有资源纪录表
社区优势、关怀重点与现有资源纪录表(范例)
社区介入方式和策略纪录表:行动计画
社区介入方式和策略纪录表:行动计画(范例)
使用此模式之重点提示
议题整合要配合社区对各议题整备的程度
其它社区如何运用此模式?
社区整备程度模式可应用的场合
社区整备程度评估工具的效度及信度
更多关于社区整备模式的种种
参考书目
译序
台湾从1960 年代推动的社区发展政策至今已有超过四十年的历史,而1990 年代的社区总体营造也经过了十余年。在这过去的四十年中,不论是第一波的社区发展或第二波的总体营造,学者专家多是为文论述社区的重要,政府官员则忙着制定计画与考核评鑑。
真正实践学者与官员的论述及擘画的是基层社区里的生活者,和一小群年轻理想热情的社区工作者。他们往往跟随大师的理想、配合政府的政策,在自己生活的所在就摸索起来。而在大专校院里各科系所教授的社区工作课程中,学生所能够得到的大多是理论与政策,少有工作方法与工具;在台湾的社区工作这一行里的知识里多的是know why,少的是know how。
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三种族中心(Tri鄄Ethnic Center),其发展出的腋社区整备程度夜(Community Readiness)评估工具在2005 年由东海大学社工系社区工作的工作坊编入教材中。这工具可以被广泛地用在社区对各种拟进行的方案或需因应之议题的评估。长荣大学社会力研究发展中心于2006 年得到作者同意将其翻译为中文,并尝试在中心内部及长荣大学、东海大学之社区工作实务课程中运用。长荣大学腋社区工作方法与技术夜课程在2008 年秋季将原译文重新校对并补齐初稿时所省略的若干段落,编成此中文版的《社区整备程度模式》。
在1960 年代社区发展政策下成立的腋中华民国社区发展研究训练中心夜曾经编译了为数不少的社区发展工作教育训练社区整备程度模式:成功转变社区的指引工具书,那些工具书在过去似乎未曾得到应有的重视,如今也大多失落而难以寻找。
本书的翻译与编印希望能为台湾的社区工作专业者提供一个参考工具,并期待学术及专业团体继续努力,让台湾的社区工作者在响应大师的理想及配合政策的推行时,能有充分的工具可供选择。
长荣大学社会工作学系
助理教授黄肇新
2009 于台南县归仁
这本书的题目《社区整备程度模式:成功转变社区的指引》非常吸引我。作为一个在基层社区工作多年的工作者,我深切体会到社区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问题往往是突发性的,例如自然灾害、经济危机或是社会矛盾的激化,而社区的应对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日常的“整备程度”。这个“整备程度”的概念,听起来就很有分量,它不像是一些空泛的口号,而是暗示着一种有条理、有准备的状态。我特别好奇,作者将如何定义和量化“社区整备程度”?它是否包含了一系列可衡量的指标,例如社区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本、信息流通、社会资本以及危机应对预案的完善程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评估框架,帮助我们识别社区的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指引”,来帮助社区管理者和居民共同提升“整备程度”。例如,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来建立更强大的社会支持网络?如何通过培训和演练来提高社区的应急响应能力?我对书中“成功转变”的承诺充满了期待,希望它能为我们带来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案例,展示如何通过科学的“整备”来应对挑战,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评分这本书的题目《社区整备程度模式:成功转变社区的指引》让我一开始就充满了好奇。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区发展和城市规划的人,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阐述如何让社区变得更有韧性、更具活力的实用指南。这本书的书名恰好点出了我一直以来思考的核心问题——“整备程度”这个概念,听起来就有一种扎实的、可操作性的感觉,不像一些空泛的理论著作。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框架,帮助我们理解社区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比如经济衰退、自然灾害、人口结构变化等)的准备水平,并进一步指导如何提升这种水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分析不同类型的社区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对于老旧城区,如何盘活社区资源,提升居民参与度;对于新兴社区,又该如何从一开始就建立起良好的社区治理结构和邻里关系。我期待作者能够引用真实的案例研究,让我们看到“整备程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触及到如何衡量社区“整备程度”的标准,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标准来评估现有社区的优势和劣势,并据此制定长远的战略。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心中承载着巨大的期望,我希望能它能成为我手中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指引我更有效地参与到社区的建设和发展中去。
评分《社区整备程度模式:成功转变社区的指引》这个书名,听起来就有一种务实、接地气的感觉。我一直对社区的发展很感兴趣,尤其是如何让社区变得更有活力、更具凝聚力,并且能够在面对各种挑战时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社区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瓶颈,甚至出现衰退,而这本书的标题“整备程度模式”恰恰触及了这个问题最核心的层面——准备是否充分?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整备程度”的?是否包括了经济的稳定性、社会网络的健全性、居民的参与度、基础设施的完备性,甚至是社区的文化认同感?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套清晰的理论框架,帮助我理解不同社区在“整备程度”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是如何影响社区的转型和发展的。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引”,例如,当一个社区的“整备程度”较低时,应该如何着手进行提升?是应该优先发展经济,还是应该加强社会组织建设?这本书的“成功转变”字样,更是给我了一种信心,相信作者能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带领社区走向更好的未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了解社区发展的一个全新视角,并从中获得启发,去思考和实践如何让自己的社区变得更加美好。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社区整备程度模式:成功转变社区的指引》像是在我心头点亮了一盏灯,尤其是在我最近参与的一个社区改造项目中,我们遇到的种种困难让我深感需要一套系统化的方法论。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社区的转型之所以难以成功,并非缺乏好的意愿或资金,而是因为缺乏一个清晰的“准备度”评估和提升的路线图。这本书的“模式”二字,让我看到了希望,它暗示着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定义和衡量一个社区的“整备程度”?是看其物质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还是更侧重于社会资本的积累,亦或是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和能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科学的评估工具,让我们能够量化社区当前的“整备程度”,并从中找出关键的短板。同时,我也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指引”,比如具体的行动步骤、策略和资源整合建议。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讨论如何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如何有效地动员社区居民,如何吸引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以及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成功转变”的论述,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鼓舞人心的案例,展示那些经过精心规划和实施的社区转型项目是如何克服困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宝贵的实践指南,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阅它,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评分《社区整备程度模式:成功转变社区的指引》——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自带一种强大的吸引力,它预示着一本关于如何让社区变得更加强大、更具韧性的实用手册。我一直相信,一个社区的活力和复原力,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深厚的“整备”。这个“整备程度”的概念,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它超越了仅仅关注经济增长或基础设施建设的传统观念,而是指向了一种更全面的、更内在的社区力量。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究竟是什么构成了社区的“整备程度”?是居民之间的信任和互助,是社区组织的活力和效率,是信息和资源的顺畅流通,还是社区在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集体智慧和行动力?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清晰的衡量标准,让我们能够客观地评估自己社区的“整备程度”,并找出需要改进的领域。更重要的是,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指引”,帮助我们一步步地提升社区的“整备程度”,从而实现“成功转变”。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行动纲领,它能够启迪我如何更有效地参与到社区的建设中,如何与邻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如何共同为我们的社区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