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到底人如何認知、判斷物體的顔色和形狀?
而,人最喜歡的裝及設計又是什麼?
本書將帶領各位一探設計的祕密與法則!
探索設計背後所隱藏的法則!
最近的日本女高中生越來越多愁善感,甚至會看著日本地圖說:「北海道跟九州比起來,還是北海道比較可愛。」她們評斷「可愛」的根據到底是什麼呢?而人類究竟是如何判斷一件設計的好壞,又是如何將各式設計歸類為帥氣的設計、可愛的設計、有質感的設計……?
本書正是為瞭找齣真相,試著以科學探討人類的判斷根據與大腦認知架構,並大膽引用瞭色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影像心理學、大腦生理學、感性工程等多門學問,設法分析人類如何感受設計品的整體印象與魅力。對於以設計為專業的人士,以及對於設計有興趣的讀者來說,這實在是一本值得參考的好書。
作者簡介
原田玲仁 Pawpaw Poroduction
「我想創造與眾不同的有趣東西」為瞭實現這個方針,企劃製作事務所「Pawpaw Poroduction」在2003年成立瞭。負責網站電子內容的企劃、編輯、各種設計等等。其中又以運用色彩心理學為企業進行色彩調整,以及舉辦色彩研習會等活動特彆受到好評。著作有Science-i 新書所齣版的《漫畫有趣的色彩心理學1》、《第一次約會彆穿白色──超級實用色彩心理學2》、《瞬間看穿人心的心理學(漫畫版)》(以上世茂齣版)等等。
譯者簡介
李漢庭
1979年生,畢業於國立海洋大學電機係,自學日文小成。2003年進入專利事務所開始從事翻譯工作,2006年底開始從事書本翻譯。領域從電機專利文件乃至於小常識、生活醫學、科技等等的中日對譯,樂於在工作中吸收新知識。目前嘗試將觸角延伸到特殊造型與影像創作,有各方麵之作品。往後仍希望能接觸更多領域,增加知識廣度,同時磨練文筆。
前言...3
序章 何謂設計?...9
設計是什麼?...10
設計的誕生背景...14
設計的對象...16
容易搞混的設計名詞...18
第一章 設計的認知...21
設計的認知...22
視覺的重要性...24
觀看物體的架構...26
顔色的知覺係統...32
顔色類人和形狀類人
.容易受顔色影響的人和容易受形狀影響的人...34
.顔色類人和形狀類人的個性...38
嬰兒喜歡顔色和圖案...42
認知的特性
.人類以左邊視野優先...44
.圖與地的關係...48
.乾擾性資訊 / 史楚普(Stroop)效應...50
.顔色與大小的恆常性...52
.脈絡效應...54
認知係統總結...56
第二章 認知與印象...59
認知與印象...60
印象的重要性...62
印象形成與印象價值...66
顔色的印象...68
形狀的印象...74
顔色、形狀與印象...76
配色的印象
.白色的配色印象...80
.黑色的配色印象...81
.紅色的配色印象...82
.藍色的配色印象...83
人會將設計轉換為單純的印象...84
運用印象能量的設計範例
.圖像標誌(Pictogram)...86
.交通標誌...88
.商標...90
.競選海報...92
.漢字字典...96
人類無法正確傳遞設計內涵...98
第三章 探討印象的根據...103
印象與物理特性...104
.什麼是「可愛的」設計?...116
.什麼是「平凡的」設計?...124
.什麼是「誇張的」設計?...128
.什麼是「時髦的」設計?...132
.總結...136
第四章 為什麼人類會被某種顔色或形狀所吸引?
~ 設計中所隱含的法則~ ...139
追求更多人喜歡的設計...140
[有關顔色的法則]
女性會對紅色有反應...142
吸引人的顔色
.顔色喜好度與性彆差異...150
.男性心目中的第一名到第三名...152
.女性心目中的第一名到第三名...156
顔色喜好度與地區差異...160
70-25-5法則...162
[有關形狀的法則]
黃金比例...164
白銀比例...166
為什麼雜誌封麵要放人的臉?...168
運用人臉做設計...172
令人舒服的形狀...176
第五章 設計的力量
~ 策略性設計的神奇力量~...179
令人難忘的設計...180
曝光效果...184
使用性效果...186
整理資訊...188
五種設計法則...190
簡單的設計...192
視綫會受重力影響...194
設計所追求的目標...196
後記...200
參考文獻...204
前言
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産品:衣服、廣告、傢具、車輛、鞋子、皮包等。這些産品背後一定都有設計師,以某種目的進行設計。就算我們不特彆注意到設計的涵義,隻要看到美麗的設計,也會有「好可愛」、「好帥氣」、「好時髦」等等的感觸,而體會到這項産品的魅力。
但是,設計為什麼能夠感動人心呢?
話說迴來,有什麼證據可以說明某項設計是「可愛」的呢?
可能是因為這項産品有很美的外型,可能是産品上印的人物造形很有魅力。也有可能是配色夠刺激。設計對?個人造成的影響都不同,很難一概而論,端看欣賞者個人的直覺,也會深深受經驗所影響。我們很難用理論去說明這樣的感覺,目前也幾乎無法解釋人類對設計的評價構造,或是對形狀的評價結構。不過用「這是個人差異」做藉口,忽略這樣的評價構造,對設計人來說可不是理想的態度。隨自己高興而用「品味」兩個字來搪塞,不會有點太草率瞭嗎?
最近的日本女高中生越來越多愁善感,甚至會看著日本地圖說:「北海道跟九州比起來,還是北海道比較可愛。」她們評斷「可愛」的根據到底是什麼呢?我對此現象背後的因素非常有興趣。本書正是鼓起勇氣,試著以科學探討判斷根據、認知架構的作品。當然?個人不盡相同,但我還是希望能找齣其中的共同點。所以本書大膽引用瞭色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影像心理學、大腦生理學、感性工程等多門學問,設法分析人類如何從設計品感受印象,以及對什麼纔會感受到魅力。
為瞭讓不具專業知識的一般讀者也能理解各個領域的知識,我們盡量摘取重點,整理之後纔加以說明。這麼做或許會引來各方專傢的批判,但我還是強硬地運用瞭各方麵的分析手法,希望能整理成大傢都懂的內容。
讓我簡單說明一下各章節的內容。
序章的主題是「何謂設計?」針對大傢比較不明白的部分,解說設計的定義、名詞和曆史。
第一章說明人類如何認知設計,綜閤探討視覺與認知係統。本章也會說明有些人容易受形狀影響,有些人則容易受顔色影響。
第二章是設計與印象的關聯性。說明顔色與形狀會創造何種印象,必幫助讀者或多或少瞭解印象的重要性。
第三章是以四種語言印象舉例,分析構成印象的形狀與顔色。此章會以數字來分析設計。
第四章會探討人類為何會被形狀或顔色吸引。解說人類對設計具有好感的幾個法則,以及被吸引的理由。
第五章集閤所有內容,簡單整理齣設計方法論。希望能成為各位設計時的參考。
本書的插圖中,會有很多頭上帶朵小花,閑著沒事的小猴子們。牠們叫做「三本猿猴」,會用頭上的花朵錶現情緒和想要的顔色。三本猿猴是日本猴的親戚,不過沒幾個人知道牠們的生態。三本猿猴的行動模式跟人類非常接近,是極為稀有的品種,所以我特地請牠們來擔任本書的解說工作。在此感謝三本猿猴的鼎力相助。
Pawpaw Poroduction/原田玲仁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是這樣!”。它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許多日常現象的疑惑。我一直對那些“令人上癮”的産品感到不解,比如社交媒體上的無限滾動,或者遊戲中的奬勵機製。這本書就用非常清晰的心理學理論,比如“多變的奬勵”和“沉沒成本效應”,解釋瞭為什麼我們會如此投入。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的行為並非完全齣於理智,而是受到瞭潛意識心理機製的引導。書中對於“認知偏差”的講解也極其精彩,讓我對自己的一些固有想法和判斷有瞭新的認識。例如,書中解釋瞭“確認偏差”,讓我明白瞭我為什麼總是傾嚮於尋找支持自己觀點的信息。這種自我洞察的能力,對於任何一個希望做齣更明智決策的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設計的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的行為和心理的書。它讓我更加理解自己,也更加理解他人。我開始嘗試將書中的一些理念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發現效果齣奇的好。這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學習,讓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方式變得更加敏銳和深刻。
评分我一直以為,“用戶體驗”就是界麵好看、操作方便,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它遠不止於此。它觸及瞭用戶內心最深處的情感和認知需求。書中的案例分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情感化設計”的探討印象深刻。它讓我理解瞭,為什麼有時候一個簡單的色彩搭配、一個溫柔的提示語,就能讓我們對一個産品産生好感,甚至産生依賴。書中通過拆解不同産品在細節上的處理,例如按鈕的形狀、動畫的節奏、錯誤的提示方式等等,詳細闡述瞭這些細節如何共同作用,影響用戶的情緒和整體感受。它讓我意識到,設計不僅僅是滿足功能需求,更是一種與用戶建立情感連接的方式。這本書讓我開始以一種更宏觀的視角去看待設計,它不再僅僅是關於“如何做”,更是關於“為什麼這樣做”。它讓我明白瞭,一個成功的設計,一定是能夠觸動人心,引發共鳴的。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都發生瞭變化,開始更加關注那些能夠提升生活品質、帶來幸福感的設計。
评分這本書真的太有意思瞭!它不是那種讓人望而生畏的學術著作,而是像一個博學又風趣的朋友,耐心地嚮你解釋那些隱藏在日常事物背後的奧秘。我一直覺得,那些讓人們沉迷其中,樂此不疲的産品,一定有什麼特彆的魔力。這本書就揭示瞭這種“魔力”的來源——心理學原理。比如,書中提到的“稀缺性原理”和“社會認同原理”,我立刻就聯想到瞭很多營銷活動和社交媒體上的現象,豁然開朗。原來,我們之所以會對某些東西産生渴望,或者追隨大眾的腳步,並非全憑個人意願,而是受到瞭這些心理機製的強大影響。書中還用大量生動有趣的插畫,將一些復雜的概念形象化,比如“錨定效應”和“損失厭惡”,通過具體的場景模擬,讓我能夠快速理解並記住。這就像是給我打開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消費行為和決策過程。我開始意識到,很多時候,我以為的“選擇”其實是被精心設計的。這本書不僅讓我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去理解設計,更讓我開始思考,作為一個潛在的創造者,如何運用這些原理去創造齣更具吸引力和影響力的事物。這種思維的轉變,對我來說是極其寶貴的。
评分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一直以來,我對“設計”這個詞的理解都停留在視覺美感和新穎創意上,覺得設計師就是一群擁有超凡想象力的人。但讀瞭這本書之後,我纔意識到,好的設計背後其實隱藏著深刻的心理學原理。它不像那些枯燥的理論書籍,而是用大量的圖解和生動的案例,把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觸手可及。比如,我一直對那些讓人忍不住去點擊的按鈕感到好奇,這本書就解釋瞭“視覺層級”和“顔色心理學”是如何在潛移默化中引導我們做齣選擇的。還有,為什麼有些網站明明信息量很大,但讀起來卻一點也不費勁?書中關於“格式塔原則”的講解,讓我明白瞭“鄰近性”、“相似性”等概念在信息組織中的重要作用。更讓我著迷的是,它還探討瞭用戶在不同情境下的行為模式,以及如何通過設計來滿足他們的潛在需求,甚至在他們意識到之前就解決瞭他們的問題。這不再是單嚮的“我提供,你接受”,而是一種更具互動性和人性化的溝通方式。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我接觸到的每一個産品,從手機APP到傢居用品,甚至到城市規劃,仿佛擁有瞭一雙透視的眼睛,看到瞭背後隱藏的智慧和人性關懷。我開始更加關注設計的細節,嘗試去理解它們為什麼這樣設計,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的喜好上。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學習體驗,讓我感覺自己的認知層次得到瞭提升。
评分我必須說,這本《圖解有趣的設計心理學》徹底顛覆瞭我對“實用性”的看法。過去,我總覺得實用就是功能強大、操作簡便,但這本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實用往往是建立在對用戶心理的深度洞察之上的。它用一個個鮮活的例子,展示瞭如何通過理解用戶的習慣、偏好和認知模式,來創造齣既能解決問題,又能帶來愉悅感的産品。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反饋機製”的講解,它讓我理解瞭為什麼我們需要即時的確認,為什麼一個微小的動畫都能影響我們的情緒。書中提到的“防呆設計”,更是讓我醍醐灌頂,原來很多“低級錯誤”並非用戶的問題,而是設計不夠“體貼”。它讓我意識到,好的設計不僅僅是讓事情“能做”,更是讓事情“容易做”和“願意做”。例如,書中分析瞭一個APP的注冊流程,通過優化信息展示和減少不必要的步驟,極大地降低瞭用戶的流失率,這背後就是對用戶耐心和認知負荷的精準把握。讀到這裏,我纔真正理解瞭“以用戶為中心”這句話的重量。它不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而是貫穿於設計每一個環節的行動指南。這本書讓我對未來設計的方嚮充滿瞭期待,也讓我對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卻設計精良的物品,有瞭更深的敬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