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色
是科学家也是教育家的前清大校长刘炯朗第一本谈大学教育、谈亲子、谈人生、谈科学的教育类的书。
对读者的帮助:大学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上大学?会得到什么教育?我对自己又认识多少?我的自我价值又是什么?少年十五二十时对于事事充满了疑问,这些问题和你我都有关系,学生家长会问,还没上大学的人会问,上了大学的人也会问,是科学家也是教育家的前清华大学校长刘炯朗带你思考问题。
教育并非一张大学毕业文凭就可以代表,教养也不是良好的家世和家庭环境就能表示。教育和教养到底有什么不同?刘炯朗有精辟的解说。
关于孩子的语文教育,虽然刘校长也很担心,但是他不说教,他直接说起字的故事,引经据典,以幽默风趣的手法让你知道用字正确、准确与表达的重要。
不只是知识的学习,人生课题也要练习,刘校长以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向家长、老师及学子提出了他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看法,面对挫折、面对生老病死、面对自我价值,他以其人生智慧提出令人惊叹的观点。
阅读此书,犹如一位智慧长者,与你温暖地说话。
阅读此书,犹如一位光明的长者,用他过去岁月淬练的人生精华,为你提醐灌顶,
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感动。
作者简介
刘炯朗
中研院院士
清华大学荣誉讲座教授
1934年出生于广东,在澳门完成中学教育,1956年毕业于国立成功大学,1962年取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机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及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并曾兼任伊利诺大学香槟校区助理副校长等,1998年回台担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作育英才无数;并以资讯工程之国际学术声望,于2000年获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近年更悠游于写作、广播、演讲等领域,幽默的谈吐及丰富的学养深得学生及阅听大众喜爱。
第一讲 为什么要上大学
第1堂课 学校就像保温瓶
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就是一个保温瓶、一块清净土、一个安乐窝;让学生的兴趣和才华,自由、自在、自然、自主的发展。
第2堂课 第一名重要吗?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追求第一名的观念,考试第一名就是状元,赛跑第一名可以获得金牌,最有钱的人就是首富。
第3堂课 上大学该选什么课?
现在许多专业教育的学生,都在大学毕业后会进研究所,所以,大学的四年更有很大的空间来强调通识教育。
第4堂课 把老师当主管
「教学」可以分成三个层次:用英文来讲就是教授、灌输(to instruc)t、邀请(to invite)和启发、鼓舞(to inspire)。
第5堂课 教育的四不一没有
在股票市场作内线交易,採购时收取回扣,都是考试作弊的「社会版」。
第二讲 不同角度看事情
第6堂课 时间等于无限个瞬间
目前物理学家能够看到最短的时间距离,是当电子移动时,相隔一忆分之一秒的两个影像。
第7堂课 你是聪明人,还是煳涂人?
别人的缺点和过失,聪的人看得很清楚,煳涂的人看不到,由聪明转成煳涂的人,却不把别人的缺点和过失放在心上。
第8堂课 跌倒了,不必急着站起来
有些人跌倒了,会在爬起来之前,看看地上有没有可以捡起来的东西。
第9堂课 冒牌教授与真司机
买衣服时,你怎样在名牌和实用之间选择呢?在外面吃饭时,怎样在豪华盛筵和可以充饥的简餐之间选择呢?
第10堂课 是伯乐,还是千里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好主管要能够作伯乐,赏识下属的才能。
第11堂课 人生是不断的选择与交易
一个不值钱的红色回纹针,最后换来一幢房子,反过来说,什么是最值钱的东西呢?用这个最值钱的东西,可以换来什么呢?
第12堂课 只要我愿意,就是合理代价
当我们心平气和,心安理得,心甘情愿的付出一个代价的时候,那就是一个合理的代价。
第13堂课 生老病死的思考
纯就生物和医学观点,生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老是细胞功能的变化和衰退;病是器官功能出现异状;死就是器官功能衰竭。
第三讲 你我他的相处之道
第14堂课 你是有教育、又有教养的人吗?
一个有教养的人,会小心、耐心、聆听别人讲的话;一个有教育的人,能够很清晰阐述他的理念,说服别人。
第15堂课 别期待下一代比我们「更好」
我们不能够单纯期待,下一代比我们这一代更好;何况「更好」这两个字,也是我们没有办法为下一代下定义的。
第16堂课 谁来晚餐
对青少年而言,家庭是一个温暖快乐、可以把内心话讲出来、听到别人内心话;可以得到同情、体谅、智慧和知识的地方。
第17堂课 情人的定义
情可以从无到有,从淡到浓,从短暂到长久,从片刻到永恆,但是情何尝不会淡化、不会消失?
第18堂课 礼貌的魅力
法律划分对和错,道德划分善和恶,礼貌划分优雅和粗鄙;法律说必需,道德说应该,礼貌说最好、不妨、和恰当。
第四讲 语言和文字,是沟通的桥梁
第19堂课 救救语言教育
古诗真的很难吗?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点都不难。新诗呢?不见得一听就懂。
第20堂课 问与答的奥妙
半亩方塘一鑑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得很好,也答得很好。
第21堂课 见招拆招,以牙还牙
幽默就像中药里的甘草,虽然不见得有什么治疗的功效,但是它可以帮病人把苦的药喝下去。
第22堂课 「青菜」原来很「随便」
台语里「青菜」是「随便」的意思。「青菜」是「请裁」二字的转音,「请你裁决」,是非常古雅的说话。
第23堂课 「臭鼬」到台湾变「摃龟」
「skunk」是指臭鼬,也指比赛零分落败,日语用它做外来语,发音为su kan ku,开头S声音比较轻,传到台湾就变成「摃龟」了。
第24课 从师奶杀手谈语言的多样性
「师奶」是指中年妇人,我相信它是来自广东话。原来是指老师的太太,是一个尊敬的称唿,后来广义的泛指中年的欧巴桑。
第25堂课 从「三」和「打」谈中国文字的趣味
「打电话」不是把电话打个稀烂;计算规画就是「打算盘」;「打火」要用打火机;「打毛线」是编毛线;「打鱼」是捕鱼。
第26堂课 马与骂的故事
骂人时,自己先生气,怒发冲冠,血压上升,甚至声嘶力竭,全身发抖,骂完人会有点过意不去、后悔的感觉,实在不值得。
第五讲 分享的科学
第27堂课 与生俱来的财富: IQ
IQ在最前面两个百分点的人,有人是医师、律师,也有人是开货车的司机、清洗游泳池的工人和印假钞的犯人。
第28堂课 后天培养的礼物:EQ
有充分情绪智力的人,会是受欢迎、具有折衷协调能力的人,是个把安详和谐带到所处环境中、把快乐带给别人和自己的人。
第29堂课 你的决定,是理性还是感性?
很多人会将赌博或炒股票赚来的钱和薪水收入,放在两个不同心理帐户里;前者用起来很大方,后者用起来就很小心、小气。
第30堂课 你的选择,是「赚」还是「赔」?
对一般人来说,中了乐透头奖六亿的价值,效应是很高的,但对财富有一万五千亿台币的比尔盖兹来说,六亿是九牛一毛。
第31堂课 用心去看、听、闻、品尝、触摸
海伦凯勒说过:世界上最好最美丽的东西,不是能够看得到、或是摸得到;而必须由心灵来感受。
第32堂课 三个W的自由分工
参与「自由分工」,可以自由选择想要参与的部分,可以做得很好,也可以做得很差,也不需要付出任何费用和代价。
第33堂课 三个W的自由分享
可口可乐的祕密处方,是公司的最高机密,但是,网路上已经有人提供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自由分享制作配方。
《20不惑:校长亲授33堂生涯必修课》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足够吸引人了。我最近刚好到了一个“而立之年”的关口,很多过去的迷茫和对未来的焦虑,让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感到有些停滞。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帮助我理清思路、重新找回方向的书籍,而这本书的出现,仿佛就像是在茫茫大海中看到了灯塔。书名里的“校长亲授”几个字,就带着一种权威感和过来人的智慧,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基于丰富经验的指导。我特别期待书里提到的“33堂生涯必修课”,我猜想这应该是一个非常系统和全面的课程体系,能够涵盖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关键节点和重要课题。尤其是“不惑”这个词,更是直接击中了我内心深处的需求,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摆脱那种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找到属于自己的清晰路径,从而真正做到“不惑”。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一些关于自我认知、职业规划、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议题,而且会以一种非常接地气、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不会是那种空洞的鸡汤,而是充满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方法。我非常好奇校长会从怎样的角度来解读这些“必修课”,又会分享哪些独到的见解和故事,来帮助我们这些迷茫的读者。
评分我最近对《20不惑:校长亲授33堂生涯必修课》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觉得,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需要有那么一本书,能够引领我们穿越迷雾,找到方向。这本书的标题就非常有吸引力,尤其是“校长亲授”这几个字,让我联想到那种饱经沧桑、阅历丰富的长者的智慧。我猜想,这本书的“33堂生涯必修课”一定是非常精炼且实用的,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理论,而是针对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给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尤其好奇书中关于“心态调整”和“目标设定”的部分,因为我经常会因为一些小挫折而感到沮丧,或者是因为目标不清晰而行动迟缓。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更坚韧的内心,更清晰的行动指南。而且,“不惑”这个词,正是很多人在经历了一番风雨之后,才逐渐达到的境界。这本书似乎承诺,能够帮助我们提前准备,少走弯路,更早地进入“不惑”的状态。我设想,书中可能会包含一些关于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如何保持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建议,这些都是构建一个稳定而充实的人生不可或缺的元素。我很期待能够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一种更深刻的自我认知,以及更强大的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
评分《20不惑:校长亲授33堂生涯必修课》这本书,简直就是我近年来遇到的最及时、最贴心的“人生指南”。我正好处在从校园迈向社会的过渡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但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身边很多同学都面临着选择困难,不知道该如何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这本书就像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书名里“校长亲授”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过来人”的经验和智慧,让人觉得安心。我猜想,书里提到的“33堂生涯必修课”,一定涵盖了从初入职场的新鲜感到面临职业瓶颈的挣扎,再到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建立个人品牌”和“持续学习能力”的部分,这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绝对是至关重要的能力。我设想,这本书会用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一些校长在教育生涯中遇到的真实案例,让我们看到,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成功,其实都有迹可循,也都有章可循。它不会给我们灌输“鸡汤”,而是提供给我们“方法论”,帮助我们自己去找到答案。我迫不及待地想从中学习如何更好地认识自己,如何更明智地做出选择,以及如何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活出精彩。
评分最近读完《20不惑:校长亲授33堂生涯必修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生涯规划”的刻板印象。我之前总觉得生涯规划这类书,要么是写得高高在上,要么是充斥着各种我根本做不到的“成功学”套路,让人看了之后更加焦虑。但这本书不一样,它更像是一位耐心而智慧的长辈,坐在你身边,用非常真诚的语言,和你探讨人生的真正意义和发展方向。书里提到的“33堂生涯必修课”,与其说是课程,不如说是33个不同的人生视角和思考工具。我记得其中有一节,讲的是如何认识自己的“优势盲点”,这一点让我茅 Kalau。我一直都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却很少反思自己不擅长什么,而恰恰是这些“盲点”往往是阻碍我前进的绊脚石。这本书并没有直接告诉你“你应该做什么”,而是教会你“如何思考”,如何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日常中的机会,以及如何规避那些看似微小却能造成巨大影响的风险。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成长型思维”的强调,它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通过很多具体的案例和方法,来引导读者真正建立起这种积极、开放的学习和适应心态。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都变了,不再是那种一味地追求“完美”,而是更注重过程中的学习和积累,这让我觉得非常有力量。
评分《20不惑:校长亲授33堂生涯必修课》这本书,简直就像是我近期生活中的一股清流。我最近正经历着一个职业发展的瓶颈期,感觉很多东西都卡住了,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感到迷茫和焦虑。我尝试了很多方法,看了一些文章,但总感觉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指引。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非常有力量,“20不惑”似乎预示着一种对青春期迷茫的终结,而“校长亲授”则带来了长辈的经验和智慧。我猜想,书里的“33堂生涯必修课”会涵盖很多我们这个年龄段最关心的问题,比如如何找到真正热爱的事业,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如何建立有意义的人际关系,以及如何在压力下保持积极心态等等。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自我价值实现”和“终身学习”的章节,因为我觉得,一个人的成长应该是持续不断的,而找到自己的价值,并为之努力,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我设想,这本书会用一种非常温和但又充满力量的方式,引导我们去探索内心深处的渴望,去发现那些隐藏的潜能,并教会我们如何将这些潜力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一套属于自己的“人生行动手册”,让我能够更自信、更从容地面对未来的挑战,最终实现真正的“不惑”,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