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法規(第二版)

民航法規(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民航法規
  • 航空法
  • 飛行安全
  • 民用航空
  • 法規
  • 法律
  • 交通運輸
  • 政策
  • 管理
  • 第二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結閤理論與實務,針對「客運服務」領域,就我國民法債編分則與航空運輸有關的部份、海峽兩岸的民用航空法、國際民航公約及美國聯邦航空法有關客艙行政的部份等四個方嚮,慎擇適當的主題做為本書的架構。涵蓋課題包含:航空法學導讀;民法運送營業概要;空中主權;華沙公約、海牙議定書、濛特利爾公約等國際公約;我國民用航空法之航空器、航空人員、航空站場、飛航安全及民用航空運輸業等主題及國際客艙行政法規,並附上曆屆民航特考及公務人員升等考試考題。期能提供大學院校交管運輸、觀光旅運及航空管理相關科係學生、欲報考民航特考者、想自修提昇專業技能的航空公司員工或對航空客運法務有興趣的朋友們引以參考。

作者簡介

楊政樺

學曆
.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係博士

現職
.國立高雄餐旅學院航空暨運輸服務管理係副教授
.國立高雄餐旅學院航空暨運輸服務管理係主任

國際證照
.IATA Airport Customer Service Certificate, Montreal: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航空法製前沿探索與實踐:麵嚮全球化與技術變革的挑戰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當前全球航空運輸業在技術飛速發展、地緣政治格局重塑以及可持續發展目標驅動下麵臨的復雜法律與監管挑戰。它不再僅僅聚焦於傳統的空域管理和承運人責任界定,而是將視角投嚮瞭未來——探討無人機係統(UAS)的深度融閤、人工智能在空中交通管理(ATM)中的應用、商業載人飛行器(AAM/UAM)的法律框架構建,以及網絡安全與數據主權在航空安全鏈中的核心地位。 本書內容結構嚴謹,理論與實務相結閤,旨在為航空法律專業人士、政策製定者、航空公司高管以及航空技術研發人員提供一個全麵、前瞻性的法律藍圖。 第一部分:全球航空治理體係的重構與演進 本部分首先對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的職能與作用進行瞭深入梳理,特彆關注瞭國際民航組織(ICAO)在應對新興安全威脅和製定全球性標準方麵所展現齣的能力與局限。 第一章:國際航空公約體係的適應性挑戰 探討瞭《芝加哥公約》及其一係列附件在麵對低空空域的商業化利用時所暴露齣的法律真空。重點分析瞭對“國傢主權”概念在垂直維度上的重新解釋,以及各國在製定超低空空域管理規則時所産生的衝突與協調機製。詳細比較瞭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的Part 107規則、歐盟的UAS法規框架(SERA/EASA架構)以及中國在低空空域開放試點中的監管實踐,突齣瞭其在授權、認證和運行標準上的差異性。 第二章:跨界運營與管轄權衝突 隨著航空器技術的進步,遠程操作和超視距飛行(BVLOS)的常態化,導緻瞭管轄權認定的復雜化。本章審視瞭涉及跨國數據傳輸、境外事故調查和跨境運營許可的法律難題。尤其關注瞭在多國空域交界處發生事件時,如何依據現有的國際法和雙邊協定確定責任主體和司法管轄權。討論瞭建立統一的國際電子記錄和可信身份認證係統的法律必要性。 第二部分:新興技術驅動下的法律創新與監管範式轉移 本部分是全書的核心,聚焦於航空業的顛覆性技術如何重塑現有的適航認證、人員資質和運行安全理念。 第三章:無人機係統的全麵整閤與法律前沿 深入剖析瞭從小型消費級無人機到大型貨運無人機、甚至潛在的察打一體化無人係統的監管路徑。重點分析瞭適航認證的“性能基礎方法”(PMA)如何適用於非傳統飛行器。探討瞭遠程識彆(Remote ID)技術的法律強製性、網絡安全對數據鏈完整性的要求,以及針對“群體操作”(Swarm Operations)的法律責任分配模型。特彆關注瞭無人機與載人航空器在同一空域中運行時的隔離機製和避碰義務的法律界定。 第四章:人工智能在空中交通與安全決策中的角色 審視瞭利用AI和機器學習技術優化空中交通流(ATM Optimization)和輔助駕駛決策的法律影響。討論瞭當AI係統做齣錯誤決策導緻事故時,責任應如何歸屬:是算法設計者、係統集成商、還是最終決策的飛行員或運行控製中心?闡述瞭對AI模型“可解釋性”(Explainability)的要求,以滿足航空安全審查和法律問責的需要。此外,探討瞭數據偏見(Data Bias)對航空安全決策公平性的潛在威脅。 第五章:商業載人飛行器(AAM/UAM)的法律基礎設施構建 詳盡分析瞭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投入商業運營所必需的法律準備工作。這包括:垂直機場(Vertiport)的選址、規劃與環境影響評估的法律程序;對新型飛行員資質(如“混閤模式”飛行員)的認證標準;以及針對城市低空飛行的噪音和隱私保護的地方法規製定。探討瞭保險業如何為高頻次、低高度城市飛行風險提供有效覆蓋的法律結構。 第三部分:安全、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的法律應對 本部分關注航空業在宏觀層麵的責任承擔、風險管理以及其對全球氣候變化所承擔的法律義務。 第六章:網絡安全與數據主權的法律博弈 隨著航空係統日益互聯(從機載係統到地麵支持係統),網絡攻擊已成為最高級彆的安全威脅。本章詳細闡述瞭網絡安全風險評估、威脅信息共享(TAXII/STIX協議)的法律框架,以及各國在《網絡安全法》框架下對關鍵基礎設施(CII)保護的具體要求。探討瞭在發生網絡攻擊導緻飛行中斷或事故時,依據國際航空法和數據保護法規(如GDPR)進行跨境數據追溯和責任認定的難度。 第七章:環境責任與“綠色航空”的法律驅動力 分析瞭國際社會為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對航空業施加的法律壓力。重點梳理瞭國際民航組織碳抵消和減排計劃(CORSIA)的法律閤規性要求,以及歐盟排放交易體係(EU ETS)對非歐盟航司的管轄延伸問題。討論瞭可持續航空燃料(SAF)的法律激勵機製、認證標準以及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知識産權保護的法律問題。 第八章:事故調查的透明度與法律限製 探討瞭在多技術、多參與方背景下,事故調查的法律程序如何演變。分析瞭調查報告的法律效力,尤其是在涉及AI係統故障或網絡攻擊痕跡的調查中,如何平衡公開透明與保護商業機密和國傢安全信息之間的法律邊界。關注瞭對飛行數據記錄器(FDR)和駕駛艙語音記錄器(CVR)數據獲取和使用的法律規範。 總結與展望 本書最後總結瞭當前航空法製體係在應對顛覆性技術變革時的“滯後效應”,並提齣瞭建立一個更具前瞻性、適應性和技術中立性的全球航空法律治理框架的必要性。本書旨在激發法律界、行業界和監管機構之間更深入的對話與閤作,確保航空安全、效率和可持續性在未來數十年內得到維護和提升。 本書特色: 深度融閤瞭國際法、閤同法、侵權責任法以及前沿信息技術法理論,提供瞭大量案例分析和比較法視角,是理解未來航空法製生態的必備參考書。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李 序 i

再版序 iii

第一章 航空法學導讀 1

第一節 法律與航空 2
第二節 法學基本概念 5
第三節 海峽兩岸的民用航空法概要 13

第二章 民法之「運送營業概要」 25

第一節 民法上的運送營業概說 26
第二節 物品運送的權利與義務 35
第三節 旅客運送之責任 50
第四節 侵權行為態樣問題 76

第三章 空中主權 83

第一節 航權發展簡介 84
第二節 英、美兩國的兩次百慕達協定 104
第三節 新闢航綫規劃實務 111
第四節 時間帶及額度 125

第四章 1929 年華沙公約 141

第一節 《華沙公約》的背景 142
第二節 《華沙公約》條文解析 146

第五章 1955年海牙議定書 193

第一節 《海牙議定書》的背景 194
第二節 《海牙議定書》條文解析 202

第六章 1999年濛特利爾公約 227

第一節 《濛特利爾公約》的由來 228
第二節 《濛特利爾公約》條文解析 240

第七章 民用航空法之航空器、航空人員 293

第一節 航空器之國籍 294
第二節 航空器之登記 305
第三節 航空器人員之類彆 308
第四節 航空人員之資格 322

第八章 民用航空法之航空站場 333

第一節 站場之設置 334
第二節 站場之使用 343

第九章 民用航空法之飛航安全 347

第一節 飛航文書之檢備 348
第二節 飛航行動之管製 354
第三節 危險品管理 370
第四節 其他的安全議題 380

第十章 民用航空法之民用航空運輸業 401

第一節 民用航空運輸業之特許 402
第二節 民航運輸業的負擔 410
第三節 航空噪音問題 412

第十一章 客艙行政法規 425

第一節 Responsibility and Authority of the Pilot in Command 426
第二節 Prohibition on Interference with Crewmembers 435
第三節 Alcohol or Drugs 438
第四節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458
第五節 Carriage of Cargo in Passenger Cargo Compartments 459
第六節 Seats and Safety Belts 463
第七節 Flight Attendants  473
第八節 Crewmembers Duties 485
第九節 Admission to Flight Deck 486
第十節 Briefing Passengers before Takeoff 489
第十一節 Food and Beverage Service Equipment during Takeoff, and Landing 495
第十二節 Exit Row Seating 496
第十三節 Authority to Refuse Transportation 503
第十四節 Closing and Locking of Flightcrew Compartment Door 504
第十五節 Carry-on Baggage 507

附 錄 

〈附錄一〉中華民國民用航空法 513
〈附錄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 555
〈附錄三〉公務人員特種考試民航人員考試訊息 589
〈附錄四〉民航特考考試科目之民航法規曆屆考題 591

圖書序言

李序

  自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駕機飛翔展開人類跨足三度空間的裏程碑迄今,年正滿百。置身航空百年,綜觀過去一個世紀的風雲事變,以航空及航天産業的高科技發展為最,並在人類文明史造就冠冕上最耀眼的鑽石。然而,航天科技硬體發展雖不容易,民航業者例行運作所衍生環環相扣的經營管理與法務問題卻更為復雜,其牽涉層麵之廣,上至國際交往,經濟民生,文化交流,下至繁復的個體權利互動,牽一發而動全身。為協調可能的衝突,製度化及法治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必然的自發性秩序。韓非子在《定法》有雲:「法者,憲令著於官府,賞罰必於民心,賞存乎慎法,而罰加乎姦令者。」雖航空法為近代新興之法,其理仍然相通,法是國傢或國際組織公布的規則律令,是使航空六業運作及民眾行為依循正軌,實現正義的規範。法能安邦治國,因事製宜,事過於法則行,不遇於法則止之效,維持社會機製穩定之運作。研讀航空法,有助於明晰這個行業權利與義務的範圍,並培養以民為主,以法為治的正念。

  航空法學囊括公法與私法,又擴及國傢主權,其涵蓋領域之深度及廣度可謂既繁且雜,欲究真理,捲帙浩繁,人難盡閱。國立高雄餐旅學院航空暨運輸管理係楊政樺主任多年來治學嚴謹,勤學好思,屢有創見。其專長為航空運務及航空法學,很高興楊主任繼《航空地勤服務管理》一書問世後,再度針對航空法學中有關航空客運實務中所涉及之相關國際公約及國內法令規章、客艙行政管理等主題編撰《民航法規》一書以餉讀者。本書將豐富的知識化為淺顯易懂的文字,配閤精美的照片引領讀者猶如身曆其境的探索,是航空法學入門者值得一閱的佳著。楊主任大作付梓之際,特綴數言予以推薦,並為之序。

中華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前董事長
李雲寜 謹識

再版序

  本書自2003年12月初版迄今,已將近七年。從拙著付梓迄今,因應國際民航事業快速發展與經營環境的時空變遷,亦為瞭掌握業內主客觀環境消長與脈動而與時俱進,光是《民用航空法》的母法就在這段期間曆經瞭2004年6月2日、2004年6月9日、2005年11月30日、2007年7月18日以及2009年1月23日的條文增修或刪改。即便拙著部分內容已隨時空轉換而與世情有不相投閤之憾,但筆者非常感謝讀者的愛護與支持,讓這本在教科書行銷通路屬於小眾市場的拙著能有機會獲得初版三刷的績效。近年來,筆者忙於衝刺學術研究與教學工作,在案牘勞形下,常感體力耗竭、精神絞盡。遂頗為害怕接到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閻富萍總編打來催促盡快再版的電話邀約,讓末學在深感任重道遠的壓力之餘,亦對閻總編及讀者感到汗顔與深深的歉疚。

  對於學術勞動者而言,研究成果與教學錶現均是奠基在專業同儕的對話與製度環境的支持上。在有限的時間下,需要纍積被學術社群認可的核心期刊發錶點數。筆者資質愚鈍,欲獲得審查委員對研究成果的青睞,甚至在後續審查過程中曆經理念答辯與攻防而能僥倖化險為夷,均讓人耗盡心神。過程宛如武僧欲齣少林,必須通過八麵金鎖陣,內藏絆馬索、鐵蒺藜、陷馬坑,再勇闖「木人陣」及「十八銅人陣」,在雙臂烙上「青龍火印」後,纔能下山。筆者深信任何曾經身曆其境者,應該不難體會這種錶麵上看不見,但卻真實的存在於當事人周遭的這種龐大、無所不在的無力感與不確定感的氛圍。由於大專教科書創作不列入教師升等的評估與評鑑,在有限的時間分配,甚至長期腦力疲倦、睡眠壓縮的勞務過荷下,投入教科書編撰工作實感力有不逮。

  今年4月,再度接到閻總編誠懇的催稿邀約,盛情難卻下,擔心卻之不恭,也就慨然承諾撥齣時間投入再版工作。筆者也藉此一隅,錶達對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團隊的感激,由於您們的努力,纔能讓拙作以全新的麵貌與讀者見麵。另外,由於筆者知識翦陋,疏漏訛誤,定所不免,尚祈運輸法學學者及實務界先進有以教之,不吝導正為幸。

  最後,願將此書獻給我最摯愛的傢人。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航空運輸行業發展的普通公眾,我對《民航法規(第二版)》這本書的齣現,可以說是充滿期待的。我並非行業內的專業人士,但每一次乘坐飛機,我都會不由自主地去思考,在我們享受便捷的空中旅程背後,究竟有哪些嚴謹的規章製度在保駕護航。這本書的標題,直接點齣瞭它所涵蓋的領域,我想它應該能夠為像我一樣的普通讀者,提供一個窺探民航運行“幕後”世界的窗口。我特彆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相對易懂的語言,解釋一些看似復雜深奧的法規條文,例如關於航空安全、旅客權益保障、航班時刻分配等等。如果書中能夠結閤一些實際案例,生動地闡述法規的意義和作用,那就更好瞭。我知道,民航業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領域,但如果它能夠以一種更“親民”的方式呈現給大眾,相信能夠增進社會對民航業的理解和信任。

评分

作為一名對航空科技發展及其監管體係一直抱有濃厚興趣的業外人士,《民航法規(第二版)》這個書名,立刻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深知,科技的進步往往會對現有法規提齣挑戰,而新的法規又會反過來引導科技的健康發展。我想,第二版一定是在第一版的基礎上,吸收瞭近年來航空業在技術、安全、運行等方麵的新發展。我尤其想知道,書中是否會涉及一些關於無人機管理、低空空域開放、甚至未來太空旅行相關的法規思考?當然,我也明白,這本書的重點可能還在於傳統民航領域,但我更希望它能展現齣一種前瞻性,讓我們這些普通讀者能夠感受到民航法規是如何與時俱進,並為未來的航空發展奠定基礎的。

评分

這本書名《民航法規(第二版)》讓我想起瞭許多往事。當年我剛入行,對民航的各項規章製度一竅不通,全憑著一本本厚重的法規書啃。那時的法規,可不像現在這樣,內容更新得這麼快,而且信息獲取也遠沒有現在這麼便捷。我記得最清楚的是,當時為瞭搞懂一個關於航班延誤賠償的條款,硬是花瞭整整一個下午,翻遍瞭當時的《民用航空法》以及配套的解釋令。那時候,一本《民航法規》簡直就是我的“聖經”,我恨不得把它背下來。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給當時迷茫的我指明瞭方嚮,雖然過程艱辛,但每當遇到一個棘手的問題,翻開書,找到相關的章節,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至今仍然記憶猶新。這本書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承載瞭我職業生涯最初的摸索和成長。我時常會懷念那個埋頭苦讀的日子,那種對知識的渴求和對未來的憧憬,都包含在那一本本泛黃的法規書裏。

评分

對於長期從事民航相關工作的基層從業者來說,《民航法規(第二版)》的更新迭代,本身就意味著一種效率的提升和業務的優化。我所在的崗位,每天都需要與各類規章打交道,無論是日常的票務操作,還是偶爾齣現的突發事件處理,都離不開法規的指引。過去的法規條文,有時候會顯得比較滯後,或者在某些細節上不夠明確,導緻我們在執行過程中産生睏惑。新版法規的齣現,通常會帶來一些新的規定或解釋,有望解決我們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我特彆關注的是,第二版在哪些方麵進行瞭修訂?是否針對近年來齣現的一些新情況,比如新的運營模式、新的技術應用,提供瞭相應的法規支持?如果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針對基層操作的解釋性說明,或者給齣一些實用的操作指南,那對我們一綫員工來說,將是莫大的幫助。

评分

讀完《民航法規(第二版)》的介紹,我首先聯想到的是它對於航空專業院校學生的意義。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航空管理專業的學生,我對即將踏入的行業充滿瞭好奇和忐忑。我們學習瞭很多理論知識,但對於實際操作中會遇到的各種復雜法規,總感覺隔著一層紗。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一份寶貴的學習資料。我期待它能夠清晰地梳理民航法規的體係,幫助我們理解不同法規之間的邏輯關係,以及它們如何在實際運營中發揮作用。比如,在機場管理、航空公司運營、航空器適航等方麵,具體有哪些關鍵的法規需要我們掌握?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些實用的學習方法或案例分析,讓我們能夠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閤?我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們從校園走嚮職場的一座堅實的橋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