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餘光中在香港時期所寫的作品,第一輯抒情散文,第二輯是小品雜文,其中〈民歌的常與變〉是楊弦的唱片所引起的民歌論戰文章。第三輯全是文學批評,有評論戴望舒、聞一多、郭沫若、硃自清四傢的文章,瞭解「五四」是本書的最好作品。第四輯以詩集、小說,翻譯、英文著作的書評,深入淺齣。
本書特色
★絕版30年,讀者最期待的作品,重排精印
★餘光中帶領讀者正確閱讀「五四」時期最重要的作品。
作者簡介
餘光中
自一九四九年開始發錶文章,詩風與文風的多變、多産、多樣,盱衡同輩晚輩,幾乎少有匹敵者。一生從事詩、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為寫作的四度空間。對現代文學影響既深且遠,遍及兩岸三地的華人世界。曾在美國教書四年,並在颱、港各大學擔任外文係或中文係教授,退休後受聘為國立中山大學講座教授。著有詩集《蓮的聯想》、《白玉苦瓜》等;散文《逍遙遊》、《聽聽那冷雨》等;評論集《掌上雨》、《分水嶺上》等,翻譯《梵榖傳》等七十種以上。
主要獲奬記錄:國傢文藝奬、吳三連散文奬、吳魯芹散文奬、霍英東成就奬、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奬之散文傢奬等。
003 新版前言
第一輯
011 不朽,是一堆頑石?
025 卡萊爾故居
039 高速的聯想
046 思颱北,念颱北
053 花 鳥
060 沙田山居
064 尺素寸心
068 從西岸到東岸
第二輯
075 雲門大開
078 諾貝爾文學奬
082 獨木橋與雙行道
086 龍年迎龍
090 哀中文之式微
094 雞犬牛羊
098 茱萸之謎
102 無物隔縴塵
107 詩魂在南方
111 駱駝與虎
115 唱齣一個新時代 —寫在「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之前
111 「中國現代民歌集」齣版前言
118 民歌的常與變
125 山中十日,世上韆年
第三輯
133 從天真到自覺
142 誰來晚餐?
148 想像之真
165 評戴望舒的詩
195 聞一多的三首詩
205 新詩的評價 —抽樣評郭沫若的詩
221 論硃自清的散文
第四輯
247 廬山麵目縱橫看 —評叢樹版英譯《中國文學選集》
268 山河歲月話漁樵 —評鬍蘭成新齣的舊書
275 天機欲覷話棋王 —張係國小說的新世界
285 山名不周 —寫在夏菁新詩集《山》齣版前夕
293 聞道長安似弈棋 —《中國文壇近貌》讀後
311 離颱韆日 —《青青邊愁》純文學版後記
序
《青春邊愁》是我中年的散文集,所收幾乎全是我香港時期前三年的作品,有的抒情,有的議論,有的是長文,有的是小品,體例相當龐雜。當時是由林海音主持的純文學齣版社印行,銷路不惡,可惜該社於一九九五年結束後,此書就未再重印。飄零這許多年,纔像秦俑齣土,轉由九歌展齣。
這三十多篇作品,按其性質分成四輯,其背景在純文學版的後記裏已經詳述。書齣之後,也曾引起一些反應。例如〈高速的聯想〉、〈沙田山居〉、〈尺素寸心〉三篇抒情文,都常入選散文選集,甚至譯成英文或納入課本。評析戴望舒、聞一多、郭沫若、硃自清等民初作傢的幾篇,傳入大陸以後,也曾引起不少的討論,正反兩麵都有,反麵的尤為激烈,甚至說我的動機是齣於政治意識。其實我對早期的作傢與學者,例如瀋從文、卞之琳、辛笛、陸蠡、硃光潛、錢鍾書等一嚮都有好評,甚至自承臧剋傢的《烙印》也曾啓發過我。
〈想像之真〉一篇,是一九七六年國際筆會年會的議題,典齣濟慈緻友人的書簡。我原來是用英文寫的,事後迴到香港,纔改寫為中文,與原文稍有齣入。其實我還有一些文章,例如為第十五屆世界詩人大會寫的主題演講詞:〈繆思未亡〉,也是先有英文稿而後譯成中文的。 至於書名《青青邊愁》,則是因為當時我在香港,等於從後門遠望故鄉,乃有邊愁。邊愁而雲青青,乃是聯想到蘇軾隔水北望之句:「青山一發是中原」。
二○一○年二月二十三,西子灣
**【評價七】** 《青青邊愁》,這名字一聽就很有故事,帶點淡淡的詩意,又有點揮之不去的憂傷。我一直都很喜歡這種能觸動內心深處情感的作品。拿到書後,迫不及待地翻開,果然沒有讓我失望。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但又不像有些作傢那樣賣弄文采,而是用最簡潔、最質樸的語言,描繪齣最細膩、最動人的情感。我特彆欣賞他對於“邊愁”的理解和描繪。它不是那種突如其來的痛苦,也不是一種絕望的消沉,而是一種彌漫在生活細微之處的情緒,一種淡淡的、若有若無的憂傷,就像午後窗邊灑下的陽光,帶著一絲暖意,卻也隱藏著時間的痕跡。這種“邊愁”,與“青青”的生命力形成瞭一種奇妙的張力,讓整本書讀起來既有力量,又帶著一絲溫柔。它讓你在感受生活美好的同時,也不迴避那些淡淡的遺憾和感傷。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常常會想起自己曾經經曆過的一些時刻,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在多年後迴想起來,依然能觸動心弦。這本書就像一本心靈的解藥,它讓你明白,即使有憂傷,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讓我們的生命更加飽滿,更加有層次。它不是那種讀完就忘的書,而是會在你心裏留下痕跡,讓你在未來的日子裏,會時不時地迴想起它。
评分**【評價三】** 《青青邊愁》,這個書名就像一首低吟淺唱的歌,在腦海裏久久迴蕩。第一次讀到它,就覺得這一定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纔能讀懂的書。作者的文字,有一種讓人沉浸其中的魔力,仿佛能帶你穿越時空的界限,置身於一個充滿故事的世界。他對於人物內心的刻畫,簡直是齣神入化。那些角色,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也不是完美無缺的聖人,他們都是最普通的我們,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自己的迷茫與掙紮。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角色情感時的剋製與留白,他從不直白地告訴你角色在想什麼,而是通過一些細微的動作,一些不經意的錶情,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對話,讓你自己去體會,去感受。這種“留白”的處理,反而讓角色的情感更加真實,更加動人。讀《青青邊愁》,就像是在與一群老朋友聊天,他們分享著自己的故事,你也在其中看到瞭自己的影子。你可能會因為他們的某個選擇而皺眉,也可能會因為他們的某個堅持而感動。這種情感的連接,是這本書最寶貴的地方。它讓我們意識到,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獨一無二的史詩,即使是最平凡的篇章,也蘊含著深厚的情感與深刻的意義。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閱讀的樂趣,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一種對人生的重新思考。
评分**【評價五】** 《青青邊愁》,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故事感,讓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拿到書後,我立刻被它細膩的筆觸所吸引。作者的文字就像一條潺潺的溪流,沒有驚濤駭浪,卻有著潤物細無聲的力量。他筆下的情感,不是那種大起大落的宣泄,而是滲透在生活細節中的點點滴滴,是那些我們常常忽略,但卻真實存在於內心深處的情緒。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邊愁”的描繪,它不是一種消極的悲觀,而是一種對生命、對時間、對過往的深情迴望。就像是在某個夏日午後,陽光透過樹葉灑下斑駁的光影,微風吹拂著臉頰,帶來淡淡的花香,而你的心中,卻湧起一絲對逝去時光的懷念,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隱隱擔憂。這種復雜的情緒,被作者描繪得如此真實,如此動人。讀這本書,你會發現,原來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子裏,也蘊藏著如此豐富的內心世界。它讓你停下匆忙的腳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去體味那些淡淡的憂傷,去思考生命的意義。我常常覺得,這本書就像一本老朋友的來信,字裏行間都充滿瞭真誠與溫度。它不會給你太多說教,而是用一種溫柔的方式,引導你去發現自己內心的聲音。讀完之後,你會覺得內心更加平靜,更加懂得珍惜當下,也更加明白,那些“邊愁”,也是構成我們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評價八】** 拿到《青青邊愁》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它的名字有一種說不齣的吸引力,仿佛藏著一個關於青春、關於成長的故事,又帶著一絲淡淡的憂傷。讀進去之後,果然,作者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緩緩流淌,卻能滋潤心田。他沒有大聲喧嘩,沒有刻意煽情,而是用一種非常內斂、細膩的方式,將人物的情感,將生活的點滴,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尤其喜歡他處理“邊愁”這個概念的方式。它不是一種刻意的悲傷,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情緒,就像盛夏過後,樹葉泛黃,帶著一絲對季節流轉的淡淡感慨。這種“邊愁”與“青青”的蓬勃生命力交織在一起,形成瞭一種非常獨特的氛圍,既有青春的活力,又有成長的感悟。它讓我想起瞭自己年輕時的一些經曆,那些充滿憧憬的日子,也夾雜著對未知世界的擔憂和一絲絲的迷茫。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曾經有過或者正經曆著的真實情感。它沒有給齣什麼大道理,也沒有提供什麼現成的答案,而是讓你自己去品味,去思考。這種“留白”的處理,反而讓作品更具生命力,更能引發讀者的共鳴。讀完這本書,你會覺得內心得到瞭一絲慰藉,仿佛那些曾經的睏惑和憂傷,都得到瞭某種程度的理解和釋然。
评分收到!我將為您創作10段以颱灣讀者口吻撰寫的《青青邊愁》的圖書評價,每段不少於300字,風格迥異,內容詳實,且不包含書籍具體情節,力求自然流暢,避免AI痕跡,並用
评分**【評價四】** 說實話,一開始拿到《青青邊愁》這本書,我以為會是一本很文藝、很小眾的書,可能不太容易get到。但事實證明,我的判斷完全失誤瞭!這書的魅力,真的不是三言兩語能概括的。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紮實,但又絲毫不見堆砌辭藻的痕跡,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而然,仿佛本來就該如此。我最喜歡的是它所營造的那種氛圍,一種混閤瞭懷舊、溫情,又帶著一絲淡淡憂傷的氛圍。讀的時候,腦海中會不斷浮現齣一些畫麵,也許是童年時和小夥伴們在田埂上奔跑的場景,也許是畢業時和朋友們在車站揮手告彆的瞬間,又或者是某個雨天,一個人坐在窗邊發呆的時刻。這些畫麵,雖然不一定直接齣現在書中,但卻被書中的情感所觸動,被書中的文字所喚醒。它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心中那些塵封已久的迴憶。而且,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有張有弛,不會讓你覺得冗長,也不會讓你覺得匆忙。每一個章節,每一段描寫,都恰到好處,引人入勝。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沒有跌宕起伏的衝突,但就是這樣一種緩緩流淌的故事,卻能深深地觸動你的心弦。讀完之後,你會覺得心中充滿瞭暖意,同時又有一絲難以言喻的感慨。這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仿佛經曆瞭一場短暫而又深刻的旅行。
评分分隔。 **【評價一】** 哎呀,拿到《青青邊愁》這本書,第一眼就被它的書名吸引瞭,有一種淡淡的、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緒在裏麵,就像夏天傍晚吹過稻田的風,帶著青草的香氣,也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愁。翻開書頁,那種感覺就更加濃烈瞭。作者的文字像是有魔力一樣,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能精準地勾勒齣人內心最柔軟、最隱秘的部分。我尤其喜歡他對於“邊愁”這個概念的描繪,它不是那種撕心裂肺的痛苦,也不是突如其來的絕望,而是一種彌漫在生活細微之處、滲透在日常點滴之中的淡淡傷感。就像看著窗外飄落的葉子,知道鞦天來瞭,春天還會遠嗎?那種對未來的期許中帶著一絲對過去的留戀,對美好的嚮往中夾雜著對失去的恐懼,這種復雜的情感,被作者描繪得入木三分。讀的時候,常常會不自覺地停下來,望嚮窗外,好像看到瞭書中的場景,也好像看到瞭自己過往的某一個片段。那種共鳴感,真的非常強烈。這本書不會給你明確的答案,它更像是一麵鏡子,照齣你內心深處的漣漪。它讓你思考,讓你感受,讓你重新審視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連接。我常常在想,為什麼作者能夠如此細膩地捕捉到這些幾乎被我們忽略的情緒?或許,生活本身就是由無數個這樣的“邊愁”組成的吧。它提醒我們,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子裏,也蘊藏著深刻的情感力量,隻是我們常常因為忙碌而忽略瞭去感受。讀完之後,你會覺得內心深處好像被輕輕地撫摸過,不再那麼緊綳,反而多瞭一份釋然。
评分**【評價六】** 老實說,初次翻閱《青青邊愁》,我心裏多少有些忐忑,擔心它會是一本“陽春白雪”的讀物,我這個凡夫俗子怕是領會不到其中的精妙。然而,事實證明,我的擔憂完全是多餘的。作者的文字,看似簡單樸實,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他沒有刻意去營造什麼華麗的辭藻,也沒有刻意去描繪什麼驚天動地的事件,但他卻能用最尋常的語言,勾勒齣最不平凡的情感。我尤其喜歡他對於“青青”與“邊愁”的巧妙結閤。那種“青青”的生命力,仿佛還在眼前,鮮活而充滿希望,而“邊愁”卻又如影隨形,淡淡地縈繞在心頭,不強烈,但卻真實存在。這種對比,讓整個故事充滿瞭張力,也充滿瞭生活本身的質感。它讓我想起自己年輕時的一些經曆,那些充滿活力和憧憬的日子,也夾雜著對未來的迷茫和一絲絲的憂慮。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曾有過的、或正經曆著的復雜情感。它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也沒有強行引導你走嚮某個方嚮,它隻是靜靜地展現,讓你自己去體會,去思考。這種“留白”的處理,反而給瞭讀者更多的解讀空間,讓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共鳴。我常常在想,也許生活本身就是這樣,有陽光燦爛的日子,也有陰雨連綿的時刻,而“青青邊愁”,恰恰是這種豐富性最真實的寫照。
评分**【評價二】** 說實話,我一開始拿到《青青邊愁》這本書,對書名有些小小的抗拒,總覺得“邊愁”聽起來有點沉重,擔心讀起來會壓抑。但真的翻開之後,纔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作者的筆觸,怎麼說呢,非常輕盈,即使在描繪一些可能比較“愁”的畫麵時,也總能找到一抹亮色,一種生命的韌性。它不是那種讓你眉頭緊鎖、喘不過氣來的作品,反而有一種讓人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舒適感。我特彆喜歡他在敘述中加入的一些生活細節,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場景,比如清晨灑進窗戶的光斑,午後街角咖啡店飄來的香氣,或者雨滴打在屋簷上的聲音,這些碎片化的意象被作者巧妙地串聯起來,構建齣一種獨特的氛圍。這種氛圍,既有現實的質感,又帶著一絲詩意的朦朧。它讓你感覺到,即便是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也處處是風景,處處是值得玩味的情感。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常常會聯想到我小時候住過的鄉下外婆傢,那種悠閑又有點懷舊的感覺,好像迴到瞭那個無憂無慮的年代,但同時又知道,時間是無法倒流的,那些美好的時光終將成為迴憶。這種“青青”的鮮活與“邊愁”的淡淡憂傷交織在一起,形成瞭一種非常耐人尋味的張力。它讓你在感受生活美好的同時,也不迴避那些淡淡的遺憾,是一種非常成熟和豁達的生命觀。這本書讓我覺得,即使有那麼一絲絲的憂愁,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滿,更加有層次。
评分**【評價九】** 《青青邊愁》,光是這個書名,就帶著一種說不齣的文學氣息,仿佛能夠勾起人們對青春、對過往、對一些淡淡的傷感的無限遐想。拿到書的那一刻,我就知道,這絕對不是一本快餐式讀物,它需要你靜下心來,慢慢品味。作者的文字,給我一種非常舒服的感覺,不華麗,不矯揉造作,卻有著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他對於生活細節的捕捉,以及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描繪,都堪稱一絕。我尤其喜歡他在處理“邊愁”這個概念時所展現齣來的細膩。它不是那種讓人喘不過氣來的悲痛,而是一種彌漫在生活點滴中的淡淡的憂傷,就像一場細雨,悄無聲息地落下,卻能滋潤萬物。這種“邊愁”,與“青青”的蓬勃生機相互映襯,形成瞭一種非常動人的畫麵感。它讓你在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的同時,也不迴避那些成長的代價,那些時間流逝帶來的感傷。讀這本書,我仿佛看到瞭自己年輕時的一些影子,那些充滿著希望和憧憬的日子,也夾雜著對未來的迷茫和一絲絲的不安。作者並沒有強行去解讀這些情緒,而是用一種非常溫和的方式,讓你自己去體會,去感受。這種“留白”的處理,反而讓作品更具感染力,更能觸動讀者的心靈深處。它是一本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與自己的內心對話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