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余光中在香港时期所写的作品,第一辑抒情散文,第二辑是小品杂文,其中〈民歌的常与变〉是杨弦的唱片所引起的民歌论战文章。第三辑全是文学批评,有评论戴望舒、闻一多、郭沫若、朱自清四家的文章,了解「五四」是本书的最好作品。第四辑以诗集、小说,翻译、英文着作的书评,深入浅出。
本书特色
★绝版30年,读者最期待的作品,重排精印
★余光中带领读者正确阅读「五四」时期最重要的作品。
作者简介
余光中
自一九四九年开始发表文章,诗风与文风的多变、多产、多样,盱衡同辈晚辈,几乎少有匹敌者。一生从事诗、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对现代文学影响既深且远,遍及两岸三地的华人世界。曾在美国教书四年,并在台、港各大学担任外文系或中文系教授,退休后受聘为国立中山大学讲座教授。着有诗集《莲的联想》、《白玉苦瓜》等;散文《逍遥游》、《听听那冷雨》等;评论集《掌上雨》、《分水岭上》等,翻译《梵谷传》等七十种以上。
主要获奖记录:国家文艺奖、吴三连散文奖、吴鲁芹散文奖、霍英东成就奖、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散文家奖等。
003 新版前言
第一辑
011 不朽,是一堆顽石?
025 卡莱尔故居
039 高速的联想
046 思台北,念台北
053 花 鸟
060 沙田山居
064 尺素寸心
068 从西岸到东岸
第二辑
075 云门大开
078 诺贝尔文学奖
082 独木桥与双行道
086 龙年迎龙
090 哀中文之式微
094 鸡犬牛羊
098 茱萸之谜
102 无物隔纤尘
107 诗魂在南方
111 骆驼与虎
115 唱出一个新时代 —写在「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之前
111 「中国现代民歌集」出版前言
118 民歌的常与变
125 山中十日,世上千年
第三辑
133 从天真到自觉
142 谁来晚餐?
148 想像之真
165 评戴望舒的诗
195 闻一多的三首诗
205 新诗的评价 —抽样评郭沫若的诗
221 论朱自清的散文
第四辑
247 庐山面目纵横看 —评丛树版英译《中国文学选集》
268 山河岁月话渔樵 —评胡兰成新出的旧书
275 天机欲觑话棋王 —张系国小说的新世界
285 山名不周 —写在夏菁新诗集《山》出版前夕
293 闻道长安似弈棋 —《中国文坛近貌》读后
311 离台千日 —《青青边愁》纯文学版后记
序
《青春边愁》是我中年的散文集,所收几乎全是我香港时期前三年的作品,有的抒情,有的议论,有的是长文,有的是小品,体例相当庞杂。当时是由林海音主持的纯文学出版社印行,销路不恶,可惜该社于一九九五年结束后,此书就未再重印。飘零这许多年,才像秦俑出土,转由九歌展出。
这三十多篇作品,按其性质分成四辑,其背景在纯文学版的后记里已经详述。书出之后,也曾引起一些反应。例如〈高速的联想〉、〈沙田山居〉、〈尺素寸心〉三篇抒情文,都常入选散文选集,甚至译成英文或纳入课本。评析戴望舒、闻一多、郭沫若、朱自清等民初作家的几篇,传入大陆以后,也曾引起不少的讨论,正反两面都有,反面的尤为激烈,甚至说我的动机是出于政治意识。其实我对早期的作家与学者,例如沈从文、卞之琳、辛笛、陆蠡、朱光潜、钱钟书等一向都有好评,甚至自承臧克家的《烙印》也曾启发过我。
〈想像之真〉一篇,是一九七六年国际笔会年会的议题,典出济慈致友人的书简。我原来是用英文写的,事后回到香港,才改写为中文,与原文稍有出入。其实我还有一些文章,例如为第十五届世界诗人大会写的主题演讲词:〈缪思未亡〉,也是先有英文稿而后译成中文的。 至于书名《青青边愁》,则是因为当时我在香港,等于从后门远望故乡,乃有边愁。边愁而云青青,乃是联想到苏轼隔水北望之句:「青山一发是中原」。
二○一○年二月二十三,西子湾
**【评价六】** 老实说,初次翻阅《青青边愁》,我心里多少有些忐忑,担心它会是一本“阳春白雪”的读物,我这个凡夫俗子怕是领会不到其中的精妙。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作者的文字,看似简单朴实,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他没有刻意去营造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去描绘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件,但他却能用最寻常的语言,勾勒出最不平凡的情感。我尤其喜欢他对于“青青”与“边愁”的巧妙结合。那种“青青”的生命力,仿佛还在眼前,鲜活而充满希望,而“边愁”却又如影随形,淡淡地萦绕在心头,不强烈,但却真实存在。这种对比,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张力,也充满了生活本身的质感。它让我想起自己年轻时的一些经历,那些充满活力和憧憬的日子,也夹杂着对未来的迷茫和一丝丝的忧虑。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曾有过的、或正经历着的复杂情感。它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也没有强行引导你走向某个方向,它只是静静地展现,让你自己去体会,去思考。这种“留白”的处理,反而给了读者更多的解读空间,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我常常在想,也许生活本身就是这样,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阴雨连绵的时刻,而“青青边愁”,恰恰是这种丰富性最真实的写照。
评分**【评价五】** 《青青边愁》,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故事感,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拿到书后,我立刻被它细腻的笔触所吸引。作者的文字就像一条潺潺的溪流,没有惊涛骇浪,却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力量。他笔下的情感,不是那种大起大落的宣泄,而是渗透在生活细节中的点点滴滴,是那些我们常常忽略,但却真实存在于内心深处的情绪。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边愁”的描绘,它不是一种消极的悲观,而是一种对生命、对时间、对过往的深情回望。就像是在某个夏日午后,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微风吹拂着脸颊,带来淡淡的花香,而你的心中,却涌起一丝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隐隐担忧。这种复杂的情绪,被作者描绘得如此真实,如此动人。读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子里,也蕴藏着如此丰富的内心世界。它让你停下匆忙的脚步,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去体味那些淡淡的忧伤,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我常常觉得,这本书就像一本老朋友的来信,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真诚与温度。它不会给你太多说教,而是用一种温柔的方式,引导你去发现自己内心的声音。读完之后,你会觉得内心更加平静,更加懂得珍惜当下,也更加明白,那些“边愁”,也是构成我们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评分**【评价八】** 拿到《青青边愁》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它的名字有一种说不出的吸引力,仿佛藏着一个关于青春、关于成长的故事,又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读进去之后,果然,作者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缓缓流淌,却能滋润心田。他没有大声喧哗,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用一种非常内敛、细腻的方式,将人物的情感,将生活的点滴,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喜欢他处理“边愁”这个概念的方式。它不是一种刻意的悲伤,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绪,就像盛夏过后,树叶泛黄,带着一丝对季节流转的淡淡感慨。这种“边愁”与“青青”的蓬勃生命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氛围,既有青春的活力,又有成长的感悟。它让我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一些经历,那些充满憧憬的日子,也夹杂着对未知世界的担忧和一丝丝的迷茫。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曾经有过或者正经历着的真实情感。它没有给出什么大道理,也没有提供什么现成的答案,而是让你自己去品味,去思考。这种“留白”的处理,反而让作品更具生命力,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内心得到了一丝慰藉,仿佛那些曾经的困惑和忧伤,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理解和释然。
评分**【评价九】** 《青青边愁》,光是这个书名,就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文学气息,仿佛能够勾起人们对青春、对过往、对一些淡淡的伤感的无限遐想。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知道,这绝对不是一本快餐式读物,它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作者的文字,给我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不华丽,不矫揉造作,却有着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他对于生活细节的捕捉,以及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都堪称一绝。我尤其喜欢他在处理“边愁”这个概念时所展现出来的细腻。它不是那种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悲痛,而是一种弥漫在生活点滴中的淡淡的忧伤,就像一场细雨,悄无声息地落下,却能滋润万物。这种“边愁”,与“青青”的蓬勃生机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非常动人的画面感。它让你在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的同时,也不回避那些成长的代价,那些时间流逝带来的感伤。读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一些影子,那些充满着希望和憧憬的日子,也夹杂着对未来的迷茫和一丝丝的不安。作者并没有强行去解读这些情绪,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让你自己去体会,去感受。这种“留白”的处理,反而让作品更具感染力,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深处。它是一本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与自己的内心对话的书。
评分**【评价四】**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青青边愁》这本书,我以为会是一本很文艺、很小众的书,可能不太容易get到。但事实证明,我的判断完全失误了!这书的魅力,真的不是三言两语能概括的。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但又丝毫不见堆砌辞藻的痕迹,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仿佛本来就该如此。我最喜欢的是它所营造的那种氛围,一种混合了怀旧、温情,又带着一丝淡淡忧伤的氛围。读的时候,脑海中会不断浮现出一些画面,也许是童年时和小伙伴们在田埂上奔跑的场景,也许是毕业时和朋友们在车站挥手告别的瞬间,又或者是某个雨天,一个人坐在窗边发呆的时刻。这些画面,虽然不一定直接出现在书中,但却被书中的情感所触动,被书中的文字所唤醒。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中那些尘封已久的回忆。而且,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有张有弛,不会让你觉得冗长,也不会让你觉得匆忙。每一个章节,每一段描写,都恰到好处,引人入胜。它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没有跌宕起伏的冲突,但就是这样一种缓缓流淌的故事,却能深深地触动你的心弦。读完之后,你会觉得心中充满了暖意,同时又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感慨。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仿佛经历了一场短暂而又深刻的旅行。
评分**【评价二】** 说实话,我一开始拿到《青青边愁》这本书,对书名有些小小的抗拒,总觉得“边愁”听起来有点沉重,担心读起来会压抑。但真的翻开之后,才发现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作者的笔触,怎么说呢,非常轻盈,即使在描绘一些可能比较“愁”的画面时,也总能找到一抹亮色,一种生命的韧性。它不是那种让你眉头紧锁、喘不过气来的作品,反而有一种让人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舒适感。我特别喜欢他在叙述中加入的一些生活细节,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场景,比如清晨洒进窗户的光斑,午后街角咖啡店飘来的香气,或者雨滴打在屋檐上的声音,这些碎片化的意象被作者巧妙地串联起来,构建出一种独特的氛围。这种氛围,既有现实的质感,又带着一丝诗意的朦胧。它让你感觉到,即便是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也处处是风景,处处是值得玩味的情感。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会联想到我小时候住过的乡下外婆家,那种悠闲又有点怀旧的感觉,好像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年代,但同时又知道,时间是无法倒流的,那些美好的时光终将成为回忆。这种“青青”的鲜活与“边愁”的淡淡忧伤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非常耐人寻味的张力。它让你在感受生活美好的同时,也不回避那些淡淡的遗憾,是一种非常成熟和豁达的生命观。这本书让我觉得,即使有那么一丝丝的忧愁,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满,更加有层次。
评分**【评价七】** 《青青边愁》,这名字一听就很有故事,带点淡淡的诗意,又有点挥之不去的忧伤。我一直都很喜欢这种能触动内心深处情感的作品。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开,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作者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但又不像有些作家那样卖弄文采,而是用最简洁、最质朴的语言,描绘出最细腻、最动人的情感。我特别欣赏他对于“边愁”的理解和描绘。它不是那种突如其来的痛苦,也不是一种绝望的消沉,而是一种弥漫在生活细微之处的情绪,一种淡淡的、若有若无的忧伤,就像午后窗边洒下的阳光,带着一丝暖意,却也隐藏着时间的痕迹。这种“边愁”,与“青青”的生命力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张力,让整本书读起来既有力量,又带着一丝温柔。它让你在感受生活美好的同时,也不回避那些淡淡的遗憾和感伤。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常常会想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些时刻,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在多年后回想起来,依然能触动心弦。这本书就像一本心灵的解药,它让你明白,即使有忧伤,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它让我们的生命更加饱满,更加有层次。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书,而是会在你心里留下痕迹,让你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时不时地回想起它。
评分分隔。 **【评价一】** 哎呀,拿到《青青边愁》这本书,第一眼就被它的书名吸引了,有一种淡淡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里面,就像夏天傍晚吹过稻田的风,带着青草的香气,也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愁。翻开书页,那种感觉就更加浓烈了。作者的文字像是有魔力一样,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精准地勾勒出人内心最柔软、最隐秘的部分。我尤其喜欢他对于“边愁”这个概念的描绘,它不是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也不是突如其来的绝望,而是一种弥漫在生活细微之处、渗透在日常点滴之中的淡淡伤感。就像看着窗外飘落的叶子,知道秋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那种对未来的期许中带着一丝对过去的留恋,对美好的向往中夹杂着对失去的恐惧,这种复杂的情感,被作者描绘得入木三分。读的时候,常常会不自觉地停下来,望向窗外,好像看到了书中的场景,也好像看到了自己过往的某一个片段。那种共鸣感,真的非常强烈。这本书不会给你明确的答案,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你内心深处的涟漪。它让你思考,让你感受,让你重新审视自己与这个世界的连接。我常常在想,为什么作者能够如此细腻地捕捉到这些几乎被我们忽略的情绪?或许,生活本身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边愁”组成的吧。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最平凡的日子里,也蕴藏着深刻的情感力量,只是我们常常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去感受。读完之后,你会觉得内心深处好像被轻轻地抚摸过,不再那么紧绷,反而多了一份释然。
评分收到!我将为您创作10段以台湾读者口吻撰写的《青青边愁》的图书评价,每段不少于300字,风格迥异,内容详实,且不包含书籍具体情节,力求自然流畅,避免AI痕迹,并用
评分**【评价三】** 《青青边愁》,这个书名就像一首低吟浅唱的歌,在脑海里久久回荡。第一次读到它,就觉得这一定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才能读懂的书。作者的文字,有一种让人沉浸其中的魔力,仿佛能带你穿越时空的界限,置身于一个充满故事的世界。他对于人物内心的刻画,简直是出神入化。那些角色,不是高高在上的英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圣人,他们都是最普通的我们,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迷茫与挣扎。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角色情感时的克制与留白,他从不直白地告诉你角色在想什么,而是通过一些细微的动作,一些不经意的表情,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对话,让你自己去体会,去感受。这种“留白”的处理,反而让角色的情感更加真实,更加动人。读《青青边愁》,就像是在与一群老朋友聊天,他们分享着自己的故事,你也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你可能会因为他们的某个选择而皱眉,也可能会因为他们的某个坚持而感动。这种情感的连接,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它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部独一无二的史诗,即使是最平凡的篇章,也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深刻的意义。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一种对人生的重新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