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新版)

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原文作者: 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暢銷+長銷半世紀的曆史入門書
  北一女中曆史教師蔡蔚群審訂
  全新改版

20世紀傑齣學者宮布利希說:

  「這本書寫來並非為瞭取代學校的曆史教科書,你不用寫筆記、不必背年代或人物,隻要輕鬆愉快地讀下去。我也保證,絕對不會考大傢。」

  《藝術的故事》作者經典著作,最生動的語言,敘述人類發展的故事,帶給全世界充滿求知欲的讀者,無窮樂趣。

「每個人都能創造曆史,但是隻有偉大的人能寫下曆史。」
十九世紀英國文壇纔子王爾德如是說。

  如果,還要把一部浩瀚的世界史,寫得活靈活現,給充滿求知欲的年輕人、好奇的孩子,讀得趣味橫生,又得要有怎樣天大的本事?

  然而,翻開本書第一頁,你將立即被那句充滿魔力的「從前從前……」深深吸引,隨著作者飛進曆史的韆萬年旅程。

  從高空眺望,你看到遠方的金字塔聳立,希臘衛城閃閃發光;前麵有蜿蜒的萬裏長城、羅馬的凱鏇門、山丘上的騎士城堡、宏偉莊嚴的大教堂;再近一些,無敵艦隊航行在大海中,戰爭廢墟的濃煙不散,花園裏是豪華的凡爾賽宮,街道上傳來呼喊自由、平等和博愛的聲音。

  更近處,工廠煙囪在冒煙,火車汽笛在鳴響,摩天大樓高聳入雲霄……。

  這是一本融閤知識、趣味與教育的世界史普及讀物,是傑齣學者難以超越的偉大成就。

  作者宮布利希將遠古到現代的曆史,娓娓道來;而他的孫女也要告訴你這本充滿曆史的書的故事。

  就在翻頁的瞬間,你將與全世界不分老少的讀者一起潛入曆史的波濤中,驚喜、感嘆、思考,忘我地閱讀!

作者簡介

宮布利希(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

  1909年3月30日齣生於維也納,逝世於2001年。他來自一個猶太人傢庭,1928年至1933年在維也納大學攻讀藝術史以及古典考古學。他以義大利畫傢兼建築師羅馬諾(Giulio Romano,1499-1546)為題,撰寫博士論文並獲齣版。取得博士學位後,曾與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負責手工藝品收藏的恩斯特.剋裏斯(Ernst Kris)共事,並研究諷刺畫的曆史與理論。剋裏斯和佛洛伊德關係密切,從而帶領他進入藝術心理學的領域。

  當年在奧地利謀得一職的機會渺茫,他於1936年初前往英國。那時沃柏格藝術史圖書館(Bibliothek Warburg)從漢堡遷往英國,館長請他擔任負責圖書館創始人,藝術史與文化史學傢沃柏格(Aby Warburg,1866-1929)文獻的整理工作。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在英國廣播公司(BBC)擔任監聽工作六年,負責監聽德國納粹的廣播宣傳,並譯成英文。戰後,他迴到併入倫敦大學的沃柏格研究院繼續工作,直到1976年鞦退休為止。曾擔任古典傳統史教授及係主任,並客座於多所大學,包括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哈佛大學。

  這一本《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1935年初版)是他在完成博士學業後所著。一齣版後果真廣受好評,隨即譯成五種語文,至今已有二十一種語文譯本。2004年11月推齣最新修潤版,宮布利希的孫女蕾翁妮代序,中文繁體版同步上市。

  著有《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1950年初版)、《波提且利之神話學》(Botticelli’s Mythologies)、《藝術與幻覺》(Art and Illusion,1960)、《規範與形式》(Norm and Form,1966)、《象徵的影像》(Symbolic Images,1972)、《阿培列斯的遺産》(The Heritage of Apelles,1976)、《對一匹木馬的瀋思》(Meditations on a Hobby Horse,1963)。他以德文齣版的著述尚包括《藝術、感知與真實》(Kunst, Wahrnehmung und Wirklichkeit,1977);《藝術與進步》(Kunst und Fortschritt,1978);《沃柏格傳》(Aby Warburg, eine intellektuelle Biographie,1981);《裝飾與藝術》(Ornament und Kunst,1982);《文化史的危機》(Die Krise der Kulturgeschichte,1983;《圖像與眼睛》(Bild und Auge,1984);《規範與形式》(Norm und Form,1985);《藝術與批評》(Kunst und Kritik,1993);《探究的眼睛。觀賞藝術與感知自然》(Das forschende Auge. Kunstbetrachtung und Naturwahrnehmung,1994);《陰影在西方藝術中之呈現》(Schatten. Ihre Darstellungen in der westlichen Kunst,1996)。

  他是許多學術研究機構以及學會的會員,並擁有十三個榮譽博士頭銜。1972年受封為爵士;1975五年獲贈奧地利聯邦總統所頒發之學術藝術一級十字勛章;1977年獲選為德國科學藝術卓越奬章(Orden Pour le Merite)得主;1984年獲頒奧地利學術藝術榮譽奬章;1975年榮獲歐洲之伊拉斯謨斯奬(Praemium Erasmianum),1976年獲頒德國司圖加特市(Stuttgart)頒發之黑格爾奬。

譯者簡介

張榮昌

  北京大學西方語言係教授,著各翻譯傢。主要譯著有《沒有個性的人》、《諾貝爾奬獲得者與兒童對話》、《緻父親》等。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導讀〉動盪不安年代裏的人文觀視 花亦芬

〈導讀〉教科書、課外讀物與學習曆史 蔡蔚群

〈新版前言〉沒有考試的曆史課 蕾翁妮.宮布利希

第一章 從前從前……

過去和記憶—人類齣現以前—恐龍—沒有生命的地球—沒有地球的太陽—什麼是曆史?

第二章 前所未有最偉大的發明傢

在海德堡地區發現的下頜骨—尼安德塔人—史前史—火—工具—穴居人—語言—繪畫—施魔法—冰河時期和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木樁建築—青銅器時代—和你我一樣的人

第三章 尼羅河畔的國傢

美尼斯國王—埃及—尼羅河頌—法老—金字塔—埃及人的宗教—人麵獅身像—象形文字—紙草—古老帝國內部的反抗活動—阿肯那頓的改革

第四章 太陽日,月亮日……

今天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烏爾的文物發掘—泥闆和楔形文字—漢摩拉比法典—星象崇拜—一周每日名稱的由來—巴彆塔—尼布甲尼撒

第五章 唯一的神

巴勒斯坦—烏爾的亞伯拉罕—大洪水—在埃及受奴役—摩西和齣埃及的年代—掃羅、大衛和所羅門—國傢的分裂—以色列的毀滅—預言—巴比倫之囚—返迴—《舊約》和彌賽亞信仰

第六章 你會讀

字母文字—腓尼基人及其貿易

第七章 英雄及其武器

荷馬史詩—施裏曼的發掘工作—海盜國王—剋裏特島和迷宮—多利安人的遷徙—英雄詩歌—希臘各部落及其殖民地

第八章 一場力量懸殊的鬥爭

波斯人及其信仰—居魯士占領巴比倫—岡比西斯徵服埃及—大流士的帝國—愛奧尼亞人的起義—第一次波希戰爭—第二次波希戰爭和馬拉鬆戰役—薛西斯齣徵—溫泉關戰役—薩拉米斯海戰

第九章 一個小國中的兩個小城

奧林匹亞運動會—德爾菲神諭—斯巴達和斯巴達式教育—德拉古和梭倫—公民大會和專製統治—伯裏剋利斯時代—哲學—雕塑和繪畫—建築—戲劇

第十章 覺者和他的國傢

印度—一座烏爾時代的城市摩亨佐.達羅—印度人的移入—印度日爾曼語係—種姓製度—梵天和輪迴—「這是你」—喬答摩王子—悟道—解除痛苦—涅槃—佛陀的追隨者

第十一章 一個偉大民族的偉大導師

基督誕生前的中國—中國的諸侯—中國文字的意義—孔子—禮儀和習俗意義—統治者與臣民—老子—道教

第十二章 大曆險

伯羅奔尼薩戰爭—德爾菲之戰—馬其頓王菲力浦—喀羅尼亞戰役—波斯帝國的衰落—亞曆山大大帝—底比斯的毀滅—亞裏斯多德及其智慧—第歐根尼—占領小亞細亞—戈爾迪難解之結—伊蘇斯戰役—占領泰爾和埃及—亞曆山卓—高加梅拉戰役—波羅斯—亞曆山大統治東方—亞曆山大之死及其後繼者—希臘化文化—亞曆山大圖書館

第十三章 新的戰士和戰鬥

義大利—羅馬及建城的傳說—階層鬥爭—十二錶法—羅馬人的特性—高盧人劫掠羅馬—占領義大利—皮洛士—迦太基—第一次布匿剋戰爭—漢尼拔—剋文圖斯.費比烏斯.馬剋西穆斯—坎尼—最後的徵召—西庇阿戰勝漢尼拔—占領希臘—摧毀迦太基

第十四章 一個曆史的敵人

秦始皇—焚書—秦與諸侯—長城—漢代—士人

第十五章 西方世界的統治者們

羅馬的行省—道路和水管—軍團—格拉古兄弟—糧食與娛樂—馬律亞斯—森布裏人和條頓人—蘇拉—奴隸起義—凱撒—高盧戰爭—內戰獲勝—剋麗奧佩特拉(埃及艷後)—曆法改革—凱撒遇刺—奧古斯都和帝國—藝術

第十六章 福音

耶穌基督—耶穌在山上對門徒的教導—十字架—保羅緻哥林多人書—皇帝崇拜—尼祿—首次迫害基督教徒—地下墓穴—提多攻陷耶路撒冷—驅逐猶太人

第十七章 生活在帝國及其邊疆地區的居民

齣租屋和彆墅—公共溫泉浴場—羅馬競技場—日耳曼人—阿米尼烏斯和條頓堡森林戰役—羅馬邊牆—軍隊對古代神祇的崇拜—圖拉真在達西亞的戰鬥—馬可.奧理略在維也納附近的戰鬥—軍人齣身的皇帝—義大利的衰落—基督教的傳播—戴剋裏先的改革—最後一次迫害基督徒—君士坦丁—建立君士坦丁堡—帝國分裂—基督教成為國教

第十八章 雷雨

匈奴人—西哥德人—民族大遷徙—阿提拉—羅木勒斯.奧古斯都—奧多亞塞和古代的結束—東哥德人和迪奧多裏剋—拉韋納—查士丁尼—法典和大教堂—哥德人國傢的滅亡—倫巴底人

第十九章 星光閃爍的夜晚來臨

黑暗的中世紀—信仰和迷信—柱頂聖者—本篤—拯救古代遺産—北方地區修道院的意義—剋洛維的洗禮—梅羅文王朝時代修士的貢獻—博尼法蒂烏斯

第二十章 除阿拉以外沒有彆的神,穆罕默德是先知

阿拉伯荒漠—麥加和「卡巴」—穆罕默德的齣身和生平—迫害和逃亡—麥地那—與麥加作戰—最後一次佈道—占領巴勒斯坦、波斯和埃及—亞曆山卓圖書館大火—圍攻君士坦丁堡—占領北非和西班牙—都耳和普瓦捷戰役—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數字

第二十一章 一個也能統治國傢的徵服者

梅羅文傢族和宮廷大臣—法蘭剋王國—查理曼—在高盧、義大利、西班牙的戰鬥—柔然人—進攻撒剋遜—英雄詩歌—查理曼加冕—哈倫.賴世德的使者—卡洛林王朝的分裂和衰落—斯瓦托普魯剋—維京人—諾曼人國傢

第二十二章 一場爭奪基督教世界統治權的鬥爭

卡洛林王朝時期的東西方—中國的文化繁榮—馬劄爾人的入侵—亨利國王—鄂圖大帝—奧地利和巴奔柏格傢族—采邑製度和附庸關係—雨果.卡佩—在英格蘭的丹麥人—教會領地—封爵之爭—格列哥裏七世和亨利四世—卡諾莎—圭斯卡德—徵服者威廉

第二十三章 有騎士風度的騎士

騎士和騎馬者—城堡—農奴—貴族的侍童—騎士侍從—騎士晉封儀式—騎士的義務—騎士對女人的殷勤—馬上的比武—騎士詩—《尼布龍根之歌》—第一次十字軍東徵—戈特夫裏德.馮.布永—占領耶路撒冷—十字軍東徵的影響

第二十四章 騎士時代的皇帝

腓特烈.巴巴羅薩(紅鬍子)—以物易物和貨幣經濟—義大利的城市—帝國—米蘭的反抗和陷落—美茵茲的騎士晉封慶祝—第三次十字軍東徵—腓特烈二世—教皇派和皇帝派—英諾森三世—大憲章—統治西西裏—霍亨施陶芬王朝的結束—成吉思汗和濛古人入侵—大虛位時期和拳頭公理—魯道夫.馮.哈布斯堡—戰勝奧托卡—哈布斯堡王朝的建立

第二十五章 城市與市民

市場和城市—商人和騎士—行會製度—主教堂的建造—托鉢僧和勸人懺悔的佈道者—迫害猶太人和異教徒—教皇的巴比倫之囚—百年戰爭—聖女貞德—宮廷生活—大學—查理四世和創始人魯道夫

第二十六章 一個新的時代

佛羅倫斯的市民—人道主義—古代的「再生」—藝術的繁榮—達文西—麥第奇—文藝復興時期的教皇—日耳曼的新思想—印刷術—火藥—無畏者查理的失敗—「最後的騎士」馬剋西米連—雇傭兵—義大利的戰爭—馬剋西米連和杜勒

第二十七章 一個新的世界

指南針—西班牙—奪迴格拉納達—哥倫布和伊莎貝拉—發現美洲—新時代—哥倫布的命運—西班牙占領者—赫南多.科提斯—墨西哥—濛特蘇馬的失敗—葡萄牙人在印度

第二十八章 一種新的信仰

建造聖彼得大教堂—路德的論題—路德的先驅鬍斯—焚燒教皇詔書—查理五世及其帝國—洗劫羅馬—沃爾姆斯會議—路德在瓦特堡—翻譯《聖經》—茲文利—喀爾文—亨利八世—土耳其的成就—帝國分裂

第二十九章 戰鬥的教會

伊納爵.馮.羅耀拉—特倫特宗教會議—對抗改革—聖巴托羅繆節慘案—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荷蘭獨立—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瑪麗.斯圖亞特—無敵艦隊的毀滅—英國在美洲的貿易點—設在印度的貿易公司—英國開始稱霸世界

第三十章 一個恐怖的時期

布拉格拋窗事件—三十年戰爭—古斯塔夫.阿道夫—華倫斯坦—西發利亞和約—日耳曼的荒蕪—女巫迫害—科學的世界觀形成—自然規律—伽利略和對他的審判

第三十一章 一個不幸的和一個幸運的國王

斯圖亞特王朝查理一世—剋倫威爾和清教徒—英國的崛起—「光榮革命」年—法國的富裕—黎塞留的政策—馬薩林—路易十四—國王的專權—凡爾賽宮—國傢的財力—農民的睏苦—掠奪戰爭

第三十二章 當時的東歐

土耳其人的徵服活動—匈牙利的反叛—圍攻維也納—約翰.索彆斯基和維也納解圍—歐根親王—恐怖伊凡—彼得大帝—聖彼得堡建成—瑞典的查理十二世—直奔施特拉爾鬆德—俄羅斯勢力的擴張

第三十三章 真正的新時代

啓濛運動—寬容、理性和人性—對啓濛的批評—普魯士的崛起—腓特烈大帝—瑪麗亞.德雷莎—普魯士的軍隊—大結盟—七年戰爭—約瑟夫二世—廢除農奴製—過於倉促的改革—美國獨立—班傑明.富蘭剋林—人權和黑奴

第三十四章 暴力變革

凱薩琳大帝—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宮廷生活—封建領主的司法權—洛可可—瑪麗亞.安東尼—召開三級會議—攻打巴士底獄—人民主權原則—立法會議—雅各賓黨—斷頭颱和革命法庭—丹敦—羅伯斯比—恐怖統治—審判國王—戰勝外敵—理性—五人督政府—鄰國建立共和國

第三十五章 最後的徵服者

拿破崙在科西嘉—前往巴黎—圍攻土倫—占領義大利—遠徵埃及—政變—第一執政和拿破崙法典—法國人的皇帝—奧斯特利茲大捷—神聖羅馬帝國終結—弗蘭茨一世—大陸政策—戰勝俄國—西班牙和遊擊戰—阿斯珀恩和瓦格拉姆—日耳曼的崛起—強大的軍隊—撤齣俄羅斯—萊比錫戰役—維也納會議—拿破崙再臨—滑鐵盧戰役—聖赫勒拿島

第三十六章 人和機器

畢德麥雅—蒸汽機—輪船—火車—電報—紡紗機和機械織布機—煤和鐵—搗毀機器者—社會主義思想—馬剋思和階級鬥爭學說—自由主義—一八三○年和一八四八年的革命

第三十七章 大洋彼岸

十八世紀以前的中國—鴉片戰爭—太平天國之亂—中國的衰落—一八五○年前後的日本—明治維新—日本靠外力實行現代化—一七七六年以來的美國—奴隸州—北方—亞伯拉罕.林肯—南北戰爭

第三十八章 歐洲的兩個新國傢

一八四八年以後的歐洲—弗蘭茨.約瑟夫皇帝和奧地利—日耳曼邦聯—拿破崙三世—俄國—西班牙的衰落—巴爾乾各民族的解放—爭奪伊斯坦堡—薩丁尼亞王國—加富爾—加裏波底—俾斯麥—違憲改革軍隊—科寜格茨戰役—色當—德意誌帝國成立—俾斯麥的社會改革政策—俾斯麥被解職

第三十九章 瓜分世界

工業—市場和原料供應地—英國和法國—日俄戰爭—義大利和德國—軍備競賽—奧地利和東邊鄰國—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新式武器—俄國革命—美國的乾預—強迫簽訂的和約—科學的進步—結語

第四十章 五十年後的後記:迴顧一小段我所經曆的世界史

地球上人口的增長—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歐列強的失敗—煽動群眾—寬容從許多國傢的政治中消失—經濟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宣傳和現實—殺害猶太人—原子彈—科學帶來的福祉—國際救援行動帶來的希望

圖書序言

第二章 前所未有最偉大的發明傢

一次人們在海德堡挖掘瞭一個深井穴。人們在那兒的地下深處找到瞭一塊骨頭,一塊人的骨頭,一塊下頜骨。現在沒有人有這樣的下頜骨瞭。它十分堅固而結實,那上麵的牙齒強硬有力。擁有這塊下頜骨的人啃咬起食物來一定很有勁。它一定在這埋藏瞭很長的一段時間,否則它就不會在地下這麼深處!

在德國彆的地方,在尼安德塔,有一迴人們發現瞭一塊頭蓋骨,一個人的腦殼。你用不著感到害怕,它有意思極瞭,因為現在再也沒有人擁有這樣的腦殼。那個人沒有真正的額頭,卻在眉毛上方大大地隆起一個東西。我們的額頭後部是負責思考的,但是如果這個人沒有額頭,他也許就不怎麼能夠進行思考。無論如何,他思考起來一定比我們更睏難,由此可知,曾經有比我們不善於思考但卻善於啃咬的人。至少在人們發現它的當時是這麼想的。

「等一下!」你一定會說:「這違反瞭我們的約定!我想請問,這些人生活在什麼時候,他們是什麼人,怎麼會是這樣的呢?」

我滿臉通紅瞭,不得不這樣迴答你:這個嘛……還不太清楚,但是我們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水落石齣。等你長大瞭,你也可以在這方麵助上一臂之力。我們不知道確切的答案,因為這些人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載,而我們的記憶也無法追溯到這麼久遠以前。

(從今天來看,其實我大可不必臉紅,因為,雖然這裏所說的一些內容不再完全正確,但是至少正確預言瞭,關於這些人類生活在什麼時候,今天我們確實知道更多。這是許多自然科學傢研究的結果,他們發現某些物質,如木頭、植物縴維組織以及火山岩,緩慢而有規則地變化,這就使得人們可以計算齣它們是何時形成或生長齣來的。同時人們也鍥而不捨地探尋和挖掘人類的遺骸,主要在非洲和亞洲又找到瞭至少與海德堡挖齣的下頜骨同樣年代久遠,有些甚至是更久的骨骸。這是我們的祖先,長著隆起的額頭和小小的大腦,他們也許在兩百萬年前就已經開始用石頭當工具進行勞動。不久前人們在非洲所發現的頭骨中有大約七百萬年久遠的。尼安德塔人大約齣現於十萬年以前,並在地球上居住瞭將近七萬年之久。有些事我得請他們原諒,因為,雖然他們的額頭隆起,他們的大腦幾乎不比今天大多數人的小。我們較近的親戚大約在三萬年前纔齣現。)

「但是所有這些沒有名字、沒有精確年代數字的『大約』,並不是曆史嘛!」你一定會這樣說。你說得對。這是在史前時期,所以人們稱之為「史前史」,因為人們隻是不確切地知道這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不過我們還知道一些被我們稱之為原始人的人類情況。就在真正的曆史起始之際──這將在本書下一章提及──人類已經有瞭一切我們今天有的東西:衣服、房屋和工具、犁、烤麵包的榖類、乳牛、綿羊、既是狩獵用的也是人類朋友的狗、箭和弓、盔和盾。可是這一切必定有過第一次齣現的時候。這必定是某個人發明的!你想一想,這不令人激動嗎?一定是有一迴某個原始人想到,如果先把野獸的肉放在火上烤一烤,那麼這肉也許就會好咬一些。也許是一位婦女?之前還有一次有人想到,人們如何纔能生火。你想想吧,這意味著什麼?生火!你會生火嗎?不過不是用火柴,不,當時沒有火柴!用兩塊小木頭,人們將它們不斷互相摩擦,使它們變得越來越熱,最後終於燃燒起來。你也來試一試吧!你會發現,這有多睏難!

工具也是某個人發明的。動物不懂得使用工具,隻有人纔會使用工具。最早的工具大概就是樹枝和石頭,但是不久人們就把石頭打造成尖錘。後人在地下找到瞭許多這類打造琢磨過的石頭。因為當時所有的工具都是用石頭做的,所以這個時期就稱為石器時代。但是,那時人們還不會建造房屋。這不是很舒適的事,因為在這個時期氣候寒冷,有時候甚至比今天冷得多,比起我們今天所習慣的季節,當時鼕季更長而夏季更短。從山頂到深深的榖底,終年覆蓋著積雪,大冰河遠遠嚮前推進至平坦的陸地。所以人們可以說:較早的石器時期尚在冰河時期。原始人類一定挨瞭凍,當他們找到山洞時,想必是欣喜萬分,那些山洞能稍許為他們擋風禦寒。所以人們也稱他們為穴居人,雖然他們並非總是棲身在洞穴裏。

你知道,穴居人還發明瞭什麼嗎?你能想像得到嗎?說話──我指的是名副其實的說話。動物感到疼痛時會哀嚎,遇到危險會發齣呼叫的警告聲,但是牠們不會用言語來稱呼任何東西。隻有人類能夠這樣做,原始人類便是最早具有這項能力的生物。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