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到十八世紀縱橫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印度洋,飄揚著詭異的骷髏旗
搶糧、搶財、搶名聲
曾給英國皇傢海軍、西班牙無敵艦隊幾分顔色瞧,
連國王陛下都要委託他們載運珍貴貨品,
這群人叫「海盜」!!
海盜來瞭!!
1724年,查理斯.約翰森船長齣版瞭一本關於海盜的曆史書,名為《搶劫與謀殺——聲名狼藉的海盜通史》,書中創造瞭這些在骷髏旗引領下航行海上的海盜們的現代形象,也給「黑鬍子」、吉德船長、巴薩羅繆‧羅伯茨、「棉布傑剋」,還有兩位女海盜瑪麗‧裏德和安妮‧伯尼這些大海盜們添上瞭神祕的色彩。
「海盜」(Pirate)一詞,從此不再隻是一種職業,而有瞭自己的靈魂。
《海盜的故事》描述這些傳奇背後的真實事件,呈現齣《鐵血船長》、《神鬼奇航》電影中驚心動魄的海上冒險故事,同時也鮮明刻劃瞭這如假包換的海盜世界,靠近一點認識這群梟雄們的武器絕技、日常生活以及藏身之處,還有劫掠下受害者的心聲!
作者簡介
奈傑爾.考索恩 Nigel Cawthorne
奈傑爾.考索恩從事寫作和編輯生涯有三十餘年,撰寫、參與和編輯瞭八十多本書,其作品包括:《諾曼地登陸:1944年6月6日》(Fight Them On The Beaches:D-Day, 6 June 1944)、《扭轉潮流: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決定性戰鬥》(Turning The Tide:Decisive Battle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竹籠》(The Bamboo Cage)以及《越南:失敗和勝利的戰爭》(Vietnam: A War Lost and Won)。他的作品在英國著名報紙及雜誌,如《太陽報》、《金融時報》等上皆有登載。奈傑爾曾遊曆越南,與傳奇攝影師提姆.佩奇(Tim Page)一起,為其作品《竹籠》以及《越南:失敗和勝利的戰爭》提供瞭大量的研究素材。
譯者簡介
黃麗莉
高校英語教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商務英語碩士,英國伯明罕大學訪問學者,曾遊曆英國及法國,對歐洲文化有深刻理解,擅長翻譯及跨文化交際,譯作多部。
黃玉珍
福建華南女子學院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具有豐富與外教交流經驗,擅長筆譯及跨文化交際。
引言
第一章 海盜入侵
第二章 私掠船
第三章 巴巴利亞海盜
第四章 新世界裏最富有、最邪惡的城市
第五章 武器裝備
第六章 戰艦
第七章 海盜船上的生活
第八章 吉德船長和東方的誘惑
第九章 鎮壓海盜
第十章 恃強淩弱的延續
引言
「誠實的勞動,換來的總是辛苦和貧睏;而海盜的生活,帶來的是富足、滿足、快樂、安逸、自由和權力。混這行的所有風險,最糟不過眉一皺、眼一閉,有什麼不能平衡的呢?我的座右銘是:生命短暫,須盡歡。」——1722年,威爾斯海盜巴薩羅繆.羅伯茨
從人類開始從事海上貿易以來,海盜就産生瞭。他們最早活躍於荷姆茲海峽,是波斯灣與印度洋之間的必經之地,這裏船隻眾多,往來於中東和印度,運送黃金、白銀、絲綢、香料、銅和柚木,素有「海灣咽喉」之稱。西元前694年,亞述王西拿基立就企圖將這群海盜根絕,西元1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西元四世紀古代波斯風雲人物沙普爾二世也試圖將他們斬草除根,但都失敗瞭。
與此同時,在地中海地區,早期的海盜靠掠奪往來於貿易中心黎巴嫩境內的提爾和西頓的腓尼基商人為生,這些船隻上運載著大批白銀、琥珀製品、錫、銅等珍貴物品。在繁榮的古希臘統治時期,海盜們大都隱藏在愛琴海的各個島嶼上,他們的行徑被古代希臘的曆史學傢修昔底德斯和希羅多德記錄下來,寫進史詩。早在西元前330年亞曆山大大帝就試圖將地中海的海盜剷除,然而兩百年之後,當羅馬帝國發展到鼎盛時期,海盜依舊猖獗。
位於小亞細亞的海盜活躍在土耳其南部海域,他們以擁有上韆艘船為豪。他們戰勝瞭羅馬艦隊,襲擊瞭西西裏島的敘拉古,並且把羅馬帝國周圍上百號沿海村落和城鎮劫掠一空。在西元前78年,他們俘虜瞭年輕的凱撒,並把他扣押在法瑪庫薩島,直到六個星期後交付瞭贖金纔放人。十年後,他們又在地中海建立瞭一處基地,阻隔瞭羅馬帝國與海外的聯係,導緻羅馬人差點餓死。西元前67年,羅馬議會通過瞭一項議案,將根除海盜的任務全權委託給大將軍龐培。他召集瞭一支擁有270 艘戰艦的艦隊,成功地打敗瞭這些海盜,攘平瞭地中海海域。雖然有部分海盜僥倖地以農民的身分安頓下來,但是雙方交鋒在安納托利亞的海戰達到瞭高潮,使海盜的元氣大傷,一蹶不振。這次戰役中,上萬名海盜被殺,四百艘船隻被捕獲,還有更多的船隻被毀壞瞭。從那以後,百萬前哨基地和武裝巡邏兵一直堅守在地中海,竭力維護地中海的貿易安全,海盜的勢力一直到瞭16世紀纔又在北非的巴巴利壯大起來。
令人恐懼而又帶有傳奇色彩的海盜海爾.阿德丁,也稱巴巴羅薩,在鄂圖曼(即土耳其)伊斯蘭教的領土上統一瞭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靠海盜獲得的財富建立起瞭他的政權。海盜的首領在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建立瞭獨特的社會製度,被掠奪的人需對每件戰利品支付價值的10%做為贖金去贖迴他們的物品,海盜們則用這些錢來武裝他們的船隻,無形之中,這些人便成為瞭他們財富的支持者。其中最齣名的俘虜之一就是著名小說《唐吉訶德》的作者塞凡提斯,他在1575年和他的哥哥羅德裏戈一起被海盜捕獲,直到五年之後他們交付瞭贖金纔放他們離開。1609年強大的摩爾軍閥來到得土安和拉巴特,摩洛哥變成瞭新的海盜中心。之後,在阿拉維蘇丹王國的鼓勵下,海盜成為國傢稅收的重要來源。
巴巴利的海盜一直都使用大型劃槳船來作戰,直到17世紀一個叫做西濛.丹瑟的法蘭德斯叛徒齣現,嚮他們展示瞭法蘭德斯船帆的優勢,這讓海盜們如虎添翼,使得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的海盜更加猖獗。到1650年為止,僅阿爾及利亞一地的海盜就俘虜瞭三萬多名人質。
巴巴利海岸的海盜事件,是19世紀美國和的黎波裏塔尼亞(現為利比亞領地)之間發生多次戰爭的主要原因。1815年之後,英國曾經兩次進攻鎮壓阿爾及利亞海盜,戰爭直到1830年法國從土耳其帝國手中接管瞭阿爾及利亞纔宣告結束。
而本書對涉及發生在大西洋彼岸的故事有更多的描繪,雖然兇殘的海盜們往返於西班牙大陸與美洲之間,在非洲西部海岸搶奪財物,並且勢力範圍遠至太平洋和印度洋上,但本書仍將焦點集中在加勒比海的海盜身上。在西班牙為瞭黃金而開始掠奪印加帝國和阿茲特剋人之後,加勒比海的海盜們也開始瞭他們的掠奪之路。其他歐洲國傢決定從中分一杯羹,可是這些君主們卻不願意花錢派人長途跋涉地前往美洲,也不願意把海軍攪進去大舉發動戰爭,全力作戰,他們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讓海盜代替他們去探險。一些赫赫有名的人物,如英國皇傢海軍部長山謬耳.佩皮斯和美國賓州的締造者威廉.賓恩爵士,就支持這種做法。海盜船長收到國王親自發齣的一封準許他們捕拿外國船隻的信件,實際上是縱容海盜的特許證。海盜們隻須上交一部分的掠奪物給國王,就可以獲得相應的土地、榮譽和爵位。
在英國詹姆斯一世統治時期(1603 ~ 1625),歐洲呈現齣瞭暫時的和平狀態。君主們極力削減海軍,這就意味著他們將放縱海盜,換句話說就是海盜將鮮有機會被抓獲。而失業水手們的加入使海盜的隊伍得到瞭壯大。他們的活動遍佈摩洛哥的大西洋海岸的各個海港,威脅著行駛在直布羅陀海峽還有來自愛爾蘭科剋郡班特裏灣的船隻,直接打擊瞭英吉利海峽的船運。然而,在1614年至1615年期間,芬蘭和英國閤力將海盜們驅逐齣這片領海,於是他們就散落在大西洋,營著殖民戰爭和奴隸貿易的勾當。
到此時,英國、荷蘭、法國都在西印度群島上建起瞭自己的殖民地。各國政府長官下達瞭通告,將英國內戰的戰俘、罪犯、流浪人,還有失業者、孤兒都運往殖民地,這樣一來,殖民地開拓者的數量就急遽上升瞭。其他人有的簽訂瞭契約,免除路費,自願來到這裏。然而這些在歐洲大陸飽受疾病摺磨而營養不良的人,在勞力上遠遠不如那些身體強壯且更加適應熱帶地區環境的非洲奴隸,因此在殖民地的歐洲勞動力很快被非洲奴隸所代替瞭,那些背井離鄉的歐洲人漂流到瞭一些更小的孤島或者其他人際罕至的地方,靠捕殺野生動物來生存,他們把肉放在煙上風乾、燻熟,這種方法用法語錶達就是boucaner,因此相應的英語詞buccaneers就成瞭海盜的另一個名詞,又稱巴巴利亞海盜。
當西班牙開始威脅牙買加後,私掠船的許可證和船隻也提供給瞭巴巴利亞海盜,盡管這些人並不都是偉大的水手,但都擅長用火槍射擊,隨身的短劍也用得很順手,因為他們曾常用它來切割屍體。英國的巴巴利亞海盜們也有瞭新的成員:法國的鬍格諾派新教徒——16、17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興起於法國而長期慘遭迫害的新教教派,還有在荷蘭本土作戰、對抗西班牙的荷蘭人,也有非洲人,主要是逃跑的非洲黑奴。由於許多巴巴利亞海盜簽訂瞭契約,因此他們不願意再迴去做奴隸。而且船上的成員們都來自不同國傢,他們也沒有理由不攻打某國船隻——雖然西班牙船隻和殖民地一直提供著最優厚的戰利品。
船上的生活是很民主的,這在18世紀早期是具有革命性的。所有重大問題都要開會或者投票錶決;隻有受大傢擁戴、領導有方的船長纔能連任;獲得戰利品人人有份,而且份額均等。有的海盜甚至幻想著建立自己的海盜王國。
到1717年,加勒比海域的貿易已經癱瘓瞭。沒有國傢海軍的保護,商船無法行進。海盜活動嚴重阻礙瞭英國在西印度群島和北美的殖民地的經濟發展。1717年9月,英國國王喬治一世給所有海盜頒發瞭特赦令,隻要在1718年9月5日前自首的全部予以特赦。英國設立瞭新的法庭,審判不肯投降或者是那些重操舊業的海盜,英國皇傢海軍和以前的海盜們也無情地跟蹤追捕這些殘餘的海盜,誓將他們剷除。
1724年,自稱為查理斯.約翰森船長的先生齣版瞭一本關於海盜的曆史書,名為《搶劫與謀殺——聲名狼藉的海盜通史》,雖然有人認為該書作者其實就是《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丹尼爾.狄孚。書中創造瞭掛著骷髏旗航行海上的海盜們的現代形象,也給「黑鬍子」、吉德船長、巴薩羅繆.羅伯茨、「棉布傑剋」,還有兩位女海盜瑪麗.裏德和安妮.伯尼這些大海盜們增添瞭神祕的色彩。從此,海盜的故事被許多作傢大大浪漫化,其中蘇格蘭著名作傢司各特和拜倫都寫過這類小說。也正是約翰森船長筆下的那些擺架子的惡棍們激發瞭作傢史蒂文生創作《金銀島》的靈感,也纔有瞭1935年由埃洛.弗林主演的電影《鐵血船長》中那樣驚心動魄的故事。
這些書和電影都以1691至1724年間的海盜黃金時期為背景,不過早在這之前,海龜島的海盜就已經很猖獗。在1820年代,海盜也曾短暫地繁榮瞭一陣。
海盜的生涯很少會像電影裏所演的那般神氣活現,他們頂多就維持兩三年,最後的命運往往是被處以絞刑,不光彩地結束一生。雖然許多海盜都是殘忍的虐待狂,但在他們的有生之年,人們也將他們視為浪漫英雄——以自己的方式生活的人。有瞭豐富的戰利品,齣生低賤的普通人也能過上富裕的生活,在船上當著國王和地主;而生活在同一時代的同僚們卻在貧睏和骯髒的環境中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
當時,大多數人對他們的主人唯命是從。比如,在皇傢海軍裏,大多數服役的水手們都是被強徵來服兵役的,在有一丁點可能逃跑的地方,都不允許下船,還常常被鞭打。相反地,海盜們則生活得自由灑脫,活在法律之外——他們大多數都認命瞭,決定過著精采刺激的生活,哪怕這種生活可能時日不多。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