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紀少兒文學傢書係列,特邀颱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林文寶主編,跳脫傳統編選方式,從個彆作傢的所有作品中,選齣適閤10 ~ 15歲孩子閱讀的文章,讓少兒學習獨立閱讀。
「艋舺野小孩」小野,譜寫青春,與少年讀者生活貼近。《誰來陪我放熱汽球》逾半改編為電影或電視,膾炙人口。
小野書寫學生時期的青澀,老師對學生的擔憂與關愛,以及父母對子女教養觀念的反省與實踐,深刻、有趣且動人。有少男少女的愛情啓濛,也有對思想控製與教育製度的不滿與控訴,補捉青春的甜美與寂寞,寫下焦慮、瘋狂,和熱情的成長歲月,記錄著發生在這塊土地上不同時期的愛情、友誼、校園生活的種種麵貌。
小野永遠能走在時潮的最前端,他的故事不受時空的限製,這些友誼、愛情、社會、教育……等題材所交織而成的歡笑與淚水,都能引起共鳴,陪伴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本書特色
★首創國內本土少兒文學傢傑齣作品精選成冊。
★由颱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林文寶擔任「新世紀少兒文學傢」書係列主編,入選的名傢不限於撰寫兒童文學的作傢,而是從作品考量,選擇齣適閤兒童與青少年閱讀的小說。
★「新世紀少兒文學傢」書係列主要讀者群為:國小高年級、國中生。
★所選名作著重可讀性與適讀性,題材吸引少年與兒童,讓他們能獨立閱讀,是銜接兒童故事與成人閱讀的橋樑,訓練思考、欣賞與創作的能力。
作者簡介
小野
本名李遠,他的工作範圍橫跨許多不同的媒體,如電影、電視、廣告、文學和教育。擔任過中影製片企劃部副理、颱視節目部經理、華視總經理、颱北市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颱北電影節主席。文學作品及電影劇本創作超過一百部。他的文學作品和電影作品得過許多大奬,像聯閤報小說比賽的首奬、亞太影展最佳編劇奬、電影金馬奬最佳編劇奬、金鼎奬最佳著作奬等。他的文學作品和電影作品一直很暢銷和賣座。
繪者簡介
許育榮
水瓶男。一個生活在城市,習慣用畫筆和簡單的文字紀錄下生活的美好的路人甲。目前為專職插畫工作者,作品散見於各報。二○○七年、二○○八年齣版禮物書"memory"、"journey"。曾獲得福報文學奬、BenQ真善美奬,並參與桃源美展、雲門文教基金會補助參加流浪者計畫……。
前言
國立颱東大學榮譽教授
林文寶
「少年小說」是少年、兒童閱讀領域中甚為重要的一種體裁,具有「跨越性」的功能—從童書導嚮成人閱讀的跨越。在颱灣,少年小說擁有廣大的閱讀群眾。無論是歸屬於颱灣本土創作與得奬作品,還是大量翻譯國外優良的作品。廣度上在於齣版的「數量」;深度上在於作品的「品質」,均有相當高層次的水準,這是令人欣喜的現象。
然而,地球村潮流與文化殖民影響,相對的,無形中也造成「文化霸權」的入侵。深具颱灣人文關懷與本土自然風情的優秀創作,往往因此緣故,可能齣版未久,便覆沒在廣大的書海裏。
於是,為瞭免於有遺珠之憾,各項評選、推薦的活動順勢而起。一方麵期望在茫茫書海中為讀者再次尋找優良的作品,這樣的曆程,可謂是在精華中萃取精華;另一方麵也是為在地語言、本土文化、曆史傳承與深具颱灣本土意識的佳作,提供再一次聚光的舞颱。
所以,關心兒童文學齣版,有其必要性的適時觀察、檢視,以期瞭解全麵性的發展過程。綜觀兒童文學無論是常態性的齣版運行,還是隱藏性的書寫變化,都是在呈現一時一地文學之菁萃,使其蓬蓽生輝。
筆者長期蒐羅兒童文學作傢作品,輯注齣版書目,曾於一九八七年及一九九八年兩度策劃兒童文學各文類階段性編選工作,並編纂二○○○至二○○九年兒童文學年度精華選集。
就兒童文學小說一類之演進,在關注發展與多方蒐集資料,題材自寫實鄉土至奇幻異境;從孤兒自勵到頑童冒險,可見取材視野之開闊,風格也趨嚮多元多變。
在見證作品豐富多變之時,身為讀者固然「開捲有益」是一種幸福,然而作為評選者往往就得慎重麵臨思索、分析與取捨作品,來滿足讀者及研究者。慶幸在不同時期,我們擁有願意支持這份誌業的齣版傢,以及願意擔負這份重責的編選者,所以完成多部眾聲喧嘩、質量可觀的兒童文學小說選集,持續為茁長兒童文學的枝乾,增添新葉。
九歌齣版社自一九八三年設立「九歌兒童書房」(後更名為「九歌少兒書房」)書係,其文教基金會繼於一九九三年起舉辦「九歌現代兒童文學奬」(後更名為「九歌現代少兒文學奬」),不論是奬勵作傢創作或是齣版優秀作品,每件事都為颱灣少年小說的開展樹立典範。為服務廣大兒童文學小說愛好者,特地規劃「新世紀少兒文學傢」書係,以個彆作傢的整體作品為範疇,精選適閤少年兒童閱讀的作品編輯成,這樣的兒童文學作傢作品編選方式是前所未有的。
在颱灣兒童文學創作領域以少年小說為創作主力者,在各時期都有名傢傑作産生。有些職誌未改,始終關注青春少年議題,為其發聲,盡管時空轉換,仍是筆耕不輟;有些誌趣轉嚮,然而對少年兒童的精準描繪與豐富想像仍舊可觀。
這些作傢對颱灣少年兒童所處的傢庭、學校、社會構築的生活有其獨到的論述,成就獨樹一幟的敘事,不僅體現在地作傢的人文關懷,更形成反映本土現實的珍貴資産。
本書係為本土少兒文學名傢作品選集,主要提供國小高年級及國中以上學子閱讀之優秀作品,所選名作都與少年讀者生活息息相關。文章以精短為主,可讀性與適讀性兼具,以期少年讀者能獨立閱讀。
走過韆禧年,在第一個十年之時,希望本書係之齣版能為本土少兒作傢的文學成就獻上禮贊,亦為颱灣少年讀者的閱讀視野再闢風光,謹以為誌。
推薦序
在地青春麵貌
小野
小野創作的麵嚮十分廣泛,散文、小說、劇本之外,還包括圖畫書、戲劇等影像作品,質量相當豐富。他的作品多半反映社會現實,對於受體製壓迫而扭麯的青少年生活有深刻的描寫。本書收錄的作品,在題材、語言的錶現上都與少年讀者生活貼近,逾半改編為影片,膾炙人口。
小野擅長將生活體驗轉化為創作題材,因此,我們在作品中可以發現小野學生時期的青澀迴憶,同時也有為人師錶對學生的擔憂與關愛,乃至為人父母對子女教養觀念的反省與實踐;在不同時期、不同層次記錄這塊土地的青春變貌。
本書選錄的作品真實記錄瞭在地青春的麵貌,例如〈強暴〉、〈斜塔與蜻蜓〉和〈封殺〉便很直接錶達作者對思想控製與教育製度的不滿與控訴;而〈男孩與女孩的戰爭〉、〈棉花糖的滋味〉、〈黑皮與白牙〉和〈國中女生〉則是以少男少女的愛情啓濛作為基底,記錄少年男女藉由投射情感的幻想得到滿足,卻在殘酷現實的揭露下成長世故;然而,從沮喪挫摺中懂得釋懷、學會成長,也許不需要多少戲劇化的情節,〈誰來陪我放熱汽球〉裏的少年主角經曆瞭被爽約的小小苦痛,從短暫的情感幻滅中也體驗瞭成長的真諦。
小野確實是書寫青春的好手,藉由散文分享生活體驗,利用小說深化生命真諦,透過影像探索人生課題,小野始終保持對青少年兒童的關懷與熱情,為青少年兒童發聲的管道極其舒暢而不遺餘力。
林文寶
與小讀者談心
艋舺野小孩
我齣生、成長於颱北的艋舺。我從傢裏到學校會經過一條日據時代挖掘齣來的大排水溝叫做赤川,所以日據時代那一帶叫做堀川町,我讀的小學在日據時代叫做堀川公學校,後來改名雙園國小。可彆誤會瞭,我不是日據時代的人,我是戰後嬰兒潮中的一個嬰兒,那時候齣生的孩子兄弟姐妹很多,八個、十個都不算稀奇,大傢都很窮,能活著長大都算是幸運的。
擔任公職的爸爸很重視傢庭教育,我十歲那年開始寫日記,十一歲那年開始閱讀爸爸為我預備的許多中外經典名著課外書,像《老人與海》、《戰爭與和平》、《水滸傳》等,並且要寫下讀後感。記得五年級國文老師纔要開始教同學們如何寫作文時,我已經低頭把一篇作文寫完瞭。我參加學校的作文比賽時,評分老師堅持我是作弊的,他們不相信我會寫齣那樣的文章,還當場換瞭一個題目要我重寫。小學時代我在學校讀書讀得很輕鬆,我考過全年級第一名,我有大量的時間玩其他的東西,那個時代沒有電動玩具,連電視機都纔剛發明,所以我玩的東西都是靠自己創造的遊戲。我會把《水滸傳》或是《成吉思汗》中的人物畫齣來剪下來,在床上開始錶演起來,弟弟妹妹是我的觀眾。我會帶著弟弟妹妹玩著各種比賽,我們各自畫著不同的遊泳選手放在救火用的大水池上做遊泳比賽,也會把各自從教會得到的美國舊聖誕卡片排列齣來舉行選美大會。後來我乾脆將自己畫的紙人紙馬賣給鄰居的小孩,後來鄰居來把錢要迴去,我傷心瞭很久。
小學畢業後我考上瞭離傢很近的萬華初中,那是一間和大同、成淵同樣高分的初中,等於是拿到瞭一張可以進到前三誌願高中的門票。印象中同學們都很會讀書,我再也無法像小學那樣輕鬆的考到前三名,剛開始我為瞭能繼續拿到奬學金還很用功,也強勉可以領到清寒奬學金,後來我就把時間和精力放到課外活動中,除瞭當班長,還常常代錶學校參加校外的各種比賽,包括作文、美術、辯論和演講,我得過全省文藝創作比賽初中組第一名。初二時我還當選全校最高票的模範生,我的大頭照被放大掛在學校的牆上。當時有兩個老師特彆寵愛我,一個是教國文的硃永成老師,她買很多課外書送給我,鼓勵我要成為一個作傢。在我後來最挫敗的高中時代,她一直寫信給我,她在信上寫瞭一句影響我一輩子的話:「我教過許多纔華齣眾的學生,但是,你還是最好的一個,不要辜負瞭自己的纔華。」另外一位是我的導師金遠勝,他在我學業成績一直退步時鼓勵我說:「不要忘記你有三種能力相當強,領導能力、錶達能力、溝通能力。雖然你的學業成績退步瞭,不要洩氣。你的三種能力會讓你成為很不一樣的人。」
由於高中聯考我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考進前三誌願的高中,爸爸也因此很怨怪那兩位曾經鼓勵我的老師,爸爸說這兩位老師欺騙瞭我,說什麼有纔華啦有能力啦都是騙人的,考上瞭成功高中夜間部證明我是徹底失敗的人。
高中讀瞭夜間部後,我利用白天開始試著寫作投稿,寫瞭一些小說和散文,也閱讀很多哲學傢的書,我變得非常自卑非常叛逆,高中的幾個國文老師都很討厭我。高二時我還被一個國文老師痛毆瞭一頓,揚言要開除我,理由竟然是我的眼神充滿瞭驕傲和不服,他要用拳頭屈服我。在那段黑暗的日子裏我苦練長跑,成為一個優秀的長跑選手。
三年黑暗的日子不停的鍛練著我的意誌力。當我知道自己考上瞭師範大學生物係時,第一個想通知的就是初中老師硃永成,謝謝她一直沒有放棄我,我告訴她我考上瞭很好的大學,並且嚮她保證我會成為一個作傢。
大學時代我開始用「小野」作為筆名寫散文和小說在《中央日報》的副刊發錶,當時硃永成老師已經去瞭美國,當她讀到我的文章時,從美國打電話到報社問說:「請問作傢小野的本名是不是李遠?」副刊編輯迴答她說:「是的。」
於是我終於走上瞭創作之路。
雖然在未來的發展中我也遇到過許多挫摺和睏難,也曾經懷疑過自己的寫作能力,不過我很幸運的是,後來從事不同的傳播工作,例如電影、電視、廣播、廣告等,都離不開「創作」這個能力;而且在工作上我也都用上瞭領導能力、錶達能力和溝通能力。
最近我在花蓮的東華大學中文係當駐校文學傢,這段期間我常常和喜歡創作的同學在一起分享自己每個階段的創作,好像又重新當一次大學生。
永遠保持一顆學習的心,是最幸福的人生。
李遠(小野)二○一○年春天於花蓮東華大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