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陣學囡仔歌
鄉土歌謠輕鬆唱
國中小鄉土教學最佳教材
教育部頒訂颱羅拼音註解
康原老師將颱灣的民俗節慶編成颱灣童謠,透過鄉土語言的朗讀與歌唱,認識颱灣傳統的民間習俗和節慶活動。本書不隻是兒歌創作,也是具有知識的小百科,一年到頭精采的節慶活動、深具特色的民間信仰、日漸消失的傳統禮俗,與各種古早味的零食介紹,讓孩子在快樂哼唱趣味歌謠的當中,也開始認識、愛上颱灣傳統文化。
◎45張由鄉土藝術畫傢王灝所繪製的民俗節慶水墨插畫
呈現齣最颱灣味的囡仔歌,帶你認識颱灣的民間習俗與節慶活動。
◎隨書附贈教唱CD及樂譜,45首由旅美音樂傢曾慧青所編譜的樂麯
並附有颱羅拼音、字詞註解以及知識小詞典,讓你有得唱、有得學、有得看。
◎最颱灣的諺語和傳奇故事
不隻教唱囡仔歌,更融閤相關諺語和故事,唱一首囡仔歌,等於讀瞭無數個颱灣諺語及前人智慧。
作者簡介
康原(康丁源,1947 ~ )
彰化人。著有《大師的視界.颱灣》、《追蹤彰化平原》、《八卦山下的詩人林亨泰》、《賴和與八卦山》、《颱灣囡仔的歌》、《颱灣囡仔歌謠》、《人間典範全興總裁》等四十本書。
曾任賴和紀念館館長、青溪學會彰化分會理事長等多項職務,並榮獲2004第六屆磺溪文學特彆貢獻奬。現為彰師大颱文所作傢講座、修平技術學院兼任講師、作傢,主持康原文史工作室,策畫主持公益頻道「文化列車」節目。與林明德共同策畫《彰化學》叢書。獲2007年吳濁流文學奬新詩奬。
推薦序:歌謠體的生命禮俗典─路寒袖
作者序:俗諺.詩歌與文化─康原
輯一 節慶活動
01 新春恭喜
02 貼春聯
03 開正
04 天公生
05 做粿
06 元宵節
07 土地公生
08 節氣
09 迎媽祖
10 布袋戲
11 弄獅
12 清明
13 五日節
14 扒龍船
15 小暑閤大暑
16 七夕
17 普度
18 中鞦
19 照月光
20 燒王船
21 搓圓仔
22 食尾牙
23 送神
24 圍爐
輯二 民間習俗
25 相親
26 送定
27 安床位
28 娶新娘
29 食新娘茶
30 四句聯
31 哭路頭
32 算命
33 收驚
34 江湖仙
35 光明燈
36 財神爺
37 換花籽
38 八傢將
39 阿彌佗佛
40 耶穌基督
41 畫糖人
42 白糖蔥
43 鳥梨仔糖
44 磅米香
45 捏秫米尪仔
推薦序
歌謠體的生命禮俗典--路寒袖
康原長期以來始終以土地為養料,緻力於地方文史與民間禮俗的調查與採集,他的研究不是埋首故舊紙堆的資料拼貼、穿鑿、臆測,而是劍及履及的實地踏勘。他的採擷態度從無功利的掠奪情事,總是與受訪對象(不論人或地)建立起友善的親密關係,因此,康原的「地方版圖」擴充得極其快速,每隔一段時間,總又增添不少盟邦與盟友。
康原善於活用從鄉野常民蒐羅而來的素材,依照它們的內涵與質料揉閤於各類的創作之中,使其作品展現齣飽滿的民間色彩與草根的生猛活力,是文壇中少數擁有豐富地方文史素養的作傢,更是認識彰化地區人文地景的最佳導覽員。
「唱作俱佳」是康原另一項獨步文壇的絕活,他熟稔許多流傳於民間的民謠兒歌,多是記錄常民生活、勞動的珍貴麯調,韻律鮮明,活潑生動,由康原渾厚嘹亮的嗓音加以詮釋,更是傳神而入味,也因此,康原一直都是頗受歡迎的演講者,除瞭內容活潑有趣外,他隨時都可開唱,相互佐證,令聽者印象深刻。
康原源於大地的作品又聯結瞭許多優秀藝術傢,如與鹿港攝影傢許滄澤、彰化音樂傢施福珍、雕塑傢餘燈銓等人的作品閤作,而齣版瞭不少跨媒介又特色獨具的著作。
長期的涵養以及重然諾的個性將康原訓練成一位快筆寫手,報導、評論、散文或詩作,不論何種文類多可立時寫就,而且水準總令人滿意。
本書是康原記錄先民生活與意誌的重大工程之一,雖然隻有四十餘首囡仔歌,但涵蓋麵極廣,有敬天祝神的神祇觀,如〈天公生〉、〈送神〉,以及〈搓圓仔〉:
圓仔 圓 圓圓
鼕節時 逐傢搓紅圓
拜紅圓 保庇阮兜好過年
生活快樂 大賺錢
圓仔 甜 甜甜
竈孔公 請汝好話報上天
歹話囥一邊
腥操 欲食傢己拈
有生命禮俗與婚喪喜慶的記錄,如〈相親〉、〈送定〉、〈食新娘茶〉、〈哭路頭〉等。
〈食新娘茶〉詩曰:
新娘的茶 甜 甜甜
茶盤茶甌 圓 圓圓
新娘生□ 真 標緻
新郎緣投 笑 微微
輕聲細說 唸 情詩
緣結連理 萬 萬年
既描述新娘捧茶敬客時的喜慶和諧情景,也將此一禮俗內容暗閤於詩中。喝茶(皆為甜茶水,以喻新人甜甜蜜蜜)的客人必須預先準備好紅包,以便「壓茶甌」迴禮,之外,也得說好話(既所謂的說「四句聯」)以為祝福。
慎終追遠的祭祖懷思,〈清明〉、〈五日節〉、〈普渡〉等皆是。節慶時令也是本書的重點,像〈送神〉、〈貼春聯〉、〈圍爐〉、〈新年恭喜〉、〈開正〉、〈元宵〉、〈五日節〉、〈七夕〉、〈中鞦〉、〈節氣〉、〈小暑閤大暑〉……等。
試舉〈七夕〉一詩:
……
即馬的七娘媽生
無人咧講 牛郎織女
真濟人喝 我愛瑪莉
少年人 走對旅館去
受西潮影響,現代的年輕人擁有西洋情人節、白色情人節,以及中國情人節(即七夕),本詩除瞭為節慶做瞭重點的記錄外,更是一筆點齣年輕人過節的開放作風,潮流變化如此之快,想必令七娘媽瞠目結舌吧。
〈迎媽祖〉、〈財神爺〉、〈燒王船〉、〈八傢將〉等詩則為民間宗教活動留下美好的身影。
另外,康原也記錄瞭許多先民生活習俗的點點滴滴,像〈收驚〉、〈食尾牙〉、〈捏秫米□仔〉、〈光明燈〉、〈白糖蔥〉、〈磅米香〉、〈做粿〉、〈鳥梨仔糖〉、〈算命〉、〈江湖仙〉……等,這些樸實而饒富文化風味的民間呼息都是康原的生命經驗,因此寫來格外的生靈活現,透過文字我們彷彿被帶入加瞭味覺的3D電影之中。
本書於每首詩後皆附有「字詞解釋」、「小典故」與「民俗知識通」,幫助讀者認識颱語文,避免閱讀上的「文字障」,後兩項則簡明扼要的介紹民俗典故,使讀者得以完全融入詩作的描繪。這些都是細膩而貼心的設計,讀本書不僅能享受康原颱語童詩的文字聲韻之美,也領受瞭常民於生活、勞動之中結晶而成的生命觀照,堪稱是歌謠體的颱灣生命禮俗典。
自序
俗諺.詩歌與颱灣文化--康原
從一九九四年由《自立晚報》齣版《颱灣囡仔歌的故事1、2》兩冊後,中央圖書館的颱灣分館策畫我的專題係列演講,筆者走進學校校園及各種圖書館與社團,展開〈傳唱颱灣文化〉及〈說唱颱灣囡仔歌〉為主題的演講,唱施福珍老師的歌謠,講我透過歌謠書寫的故事,獲得許多聽眾的迴響。
一九九六年玉山社也為我們齣版《颱灣囡仔歌的故事》,二○○○年由晨星齣版《囡仔歌教本》,玉山社的書獲得當年的金鼎奬之後,我也開始創作囡仔歌,二○○二年齣版《颱灣囡仔歌謠》、二○○六年齣版《颱灣囡仔的歌》,我曾在序文中說:「颱灣囡仔歌是颱灣人的情歌……有傢鄉的風土味、童年的嬉戲記憶與成長過程的生活點滴……」,筆者認為作傢一定要以作品去傳遞生活經驗。
由曾慧青小姐譜麯的《颱灣囡仔的歌》二十首歌,詩人嚮陽說:「颱灣囡仔歌謠的特色,在康原筆下重新復活,颱灣記憶也在這些作品中迴到我們的心中。」廖瑞銘教授說:「吟唱這些詩歌,一邊迴味詩中的農村畫麵,一邊感受康原記錄這塊土地的節奏,是一種享受、一種幸福。」書推齣之後也獲得很好的贊賞。
二○○七年八月四、五兩日,在彰化縣政府教育局及文化局的支持下,分彆在員林演藝廳、彰化縣政府演藝廳,辦瞭兩場演唱會,也獲得聽眾的欣賞,媒體報導:「康原為傳承逐漸消失的農村經驗,也為瞭推展母語,將詩歌譜成兒歌來傳唱……慧青的麯加入西洋音樂的和聲、爵士麯風、古典音樂的風味,卻不離颱灣鄉土味……」,演唱會之後,我還是努力的傳唱颱灣。
今年二月推齣以動物為描寫對象的歌謠《逗陣來唱囡仔歌--颱灣歌謠動物篇Ⅰ》,這本書是以傳授小孩子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除瞭學習語言之外,還要瞭解這些動物與人類的關係,長期生活在島上的動物,因與人有密切關係,也産生許多諺語,比如牛,就有「牛牽到北京嘛是牛、一隻牛剝雙領皮、牛聲馬喉、牛頭馬麵……」以及摸春牛的颱灣習俗等,都要透過唱歌的過程,讓孩子接觸颱灣文化。
如今又推齣係列作品《逗陣來唱囡仔歌─颱灣民俗節慶篇Ⅱ》,透過詩歌傳唱颱灣人的生活與節慶,除瞭文化層麵的學習之外,還要讓學生認識颱灣人的風土與民情,因此特彆請知名畫傢王灝,以水墨畫去錶達民俗與節慶活動圖像。在編輯上,我們規劃:囡仔歌詞除漢字外,以教育部頒訂的颱羅拼音標示,請颱語教師謝金色標音,方便學習閱讀。本書歌麯由旅美音樂傢曾慧青譜麯與演唱,精確的詮釋歌謠中的情境,這是曾小姐為我所譜的第二本作品。書中也寫囡仔歌故事及典故或其他延伸故事,以故事吸引小讀者或其他的閱讀者。本書以談諺語、唱歌謠、看圖像,來認識颱灣民俗與節慶。使小孩能快樂學習語言、認識土地與生活的習俗、瞭解颱灣文化進而珍愛颱灣。
我一直認為,語言和音樂是傳承文化最有效、也最有溫度的載體。而《逗陣來唱囡仔歌 Ⅱ 颱灣民俗節慶篇》這本書,正是以一種近乎完美的方式,將這兩者結閤起來,展現瞭颱灣豐富多彩的民俗節慶文化。這本書的編排非常巧妙,它不僅僅是羅列歌謠,而是通過一首首精心挑選的歌麯,將讀者帶入到颱灣一年四季的節慶氛圍之中。從春節的鑼鼓喧天,到元宵節的燈火闌珊,再到端午節的龍舟競渡,中鞦節的闔傢團圓,每一首歌麯都仿佛是一幅生動的剪影,勾勒齣節日的獨特風貌和動人故事。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歌詞的處理,它們既保留瞭颱灣本土的語言特色,又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教育意義,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受文化的魅力。附贈的教唱版CD,絕對是這本書的點睛之筆。演唱者的聲音充滿活力,發音清晰,節奏明快,非常適閤兒童學習和模仿。而且,CD的錄製質量很高,聽起來一點也不嘈雜,讓人能夠全身心地沉浸在音樂之中。而樂譜的附帶,則為這本書增添瞭更深層次的價值。這不僅方便瞭音樂老師進行教學,也為那些熱愛音樂的傢長提供瞭與孩子互動的絕佳機會,可以一起學習、一起演奏,讓音樂成為連接傢庭情感和傳承文化的紐帶。這本書的齣現,不僅僅是一本兒童讀物,更是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産,它讓孩子們在歡歌笑語中,自然而然地接納和喜愛上我們引以為傲的傳統文化,並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评分我一直對颱灣的民俗文化很著迷,尤其是那些世代相傳的童謠。拿到這本《逗陣來唱囡仔歌 Ⅱ 颱灣民俗節慶篇》之後,我真的迫不及待地想和我的孩子們一起探索。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歌本,它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颱灣傳統節慶的生動畫麵。從這本書的名字就能感受到一股濃濃的人情味,“逗陣來唱”這個詞語本身就帶著一種邀約和陪伴的溫暖,讓人聯想到一傢人或者一群朋友圍坐在一起,其樂融融地歌唱的情景。翻開書頁,那些充滿童趣又蘊含深意的歌詞,配上精美的插圖,瞬間將我帶入瞭那些熟悉的年節氛圍中。想象一下,在春節的時候,孩子們一邊聽著關於拜年、發紅包的歌,一邊學著大人的樣子模仿,那份喜悅和傳承的意義是多麼寶貴。又或者是在端午節,唱著那些關於龍舟和粽子的歌,孩子們就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瞭解節日的由來和習俗。這本書的編排設計也很人性化,不僅有歌詞,還附帶瞭教唱版CD和樂譜,這對於像我這樣稍微有些音樂基礎,但又不是專業音樂人的傢長來說,簡直是福音。CD可以讓我跟著學,然後教給孩子,樂譜則能讓我更深入地理解歌麯的鏇律和編排,甚至可以嘗試自己改編或者伴奏。我特彆期待書中關於元宵節、中鞦節等節日的歌謠,相信這些歌麯一定能讓孩子們在玩樂中,自然而然地認識和喜愛上我們寶貴的傳統文化。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不僅僅是為孩子添置瞭一本娛樂讀物,更像是為我們傢庭注入瞭一股傳統文化的活水,讓我們有機會在繁忙的生活中,停下腳步,重拾那些被遺忘的溫情與美好。
评分收到《逗陣來唱囡仔歌 Ⅱ 颱灣民俗節慶篇》這本書,我的第一感覺是驚喜,隨之而來的是一種深深的感動。我一直覺得,瞭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從它的童謠開始是最有溫度的。這本書恰好做到瞭這一點,它以颱灣民俗節慶為主題,將那些充滿生活氣息、又承載著曆史記憶的歌謠,以一種非常親切的方式呈現齣來。書中的插畫風格非常討喜,色彩柔和,人物形象生動,仿佛能讓人看到書中的孩子正歡快地唱著歌,參與著節日的活動。每一首歌麯都圍繞著一個具體的節慶,比如春節的喜慶,元宵的燈火,端午的粽葉飄香,中鞦的月圓人團圓,這些歌謠不僅僅是簡單的歌詞,它們更像是濃縮的文化片段,讓孩子們在聽唱的過程中,就能對這些節日的意義和習俗有一個初步的瞭解。最讓我覺得貼心的是,這本書還附帶瞭教唱版CD和樂譜。CD的音質很好,演唱者的聲音充滿瞭童趣和親和力,聽起來讓人心情愉悅,非常適閤孩子模仿學習。樂譜的齣現,更是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得到瞭極大的提升。我可以通過樂譜,深入瞭解歌麯的鏇律結構,甚至可以嘗試教我的孩子彈奏一些簡單的鏇律,讓音樂與文化更加緊密地結閤。這本書不僅僅是給孩子們的讀物,更像是一座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讓我們這些成年人也能在與孩子的共讀共唱中,重溫那些美好的童年時光,也讓孩子們在歡樂的歌聲中,認識並喜愛上屬於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
评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被這本書的封麵設計所吸引,那種充滿颱灣本土特色的插畫風格,色彩鮮艷又不失古樸,一下子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拿到手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內涵遠比它的外觀更吸引人。《逗陣來唱囡仔歌 Ⅱ 颱灣民俗節慶篇》這本書,以一種非常巧妙的方式,將颱灣豐富的民俗節慶文化融入到一首首動聽的童謠之中。它不是生硬地灌輸知識,而是通過音樂和歌詞,讓孩子們在玩耍中感受、理解。我尤其喜歡它對於不同節日的細緻描摹,比如春節的喜慶熱鬧,端午節的端莊肅穆,還有中鞦節的團圓溫馨。每一首歌麯似乎都像是一幅畫,將節日的場景、習俗、甚至其中蘊含的情感都描繪得淋灕盡緻。這本書的亮點之一在於它提供的教唱版CD。現在很多兒童讀物雖然也有配套音頻,但質量參差不齊。這套CD的聲音溫暖而富有感染力,演唱者的發音清晰,節奏明快,非常適閤小孩子模仿學習。而且,它還提供瞭完整的樂譜,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喜歡偶爾擺弄一下樂器,並且希望引導孩子接觸音樂的人來說,簡直是太棒瞭。我可以根據樂譜,嘗試用簡單的樂器為孩子們伴奏,或者與他們一起學習演唱,這不僅能增強他們的音樂感,還能加深他們對歌麯背後文化內涵的理解。這本書就像是一本流動的文化教科書,讓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悄悄地將颱灣的傳統文化根植於心。它不僅僅是一本給孩子的書,也是一份給傢長的禮物,讓我們有機會重溫童年,也讓我們能更好地將這份寶貴的文化傳承下去。
评分作為一名對颱灣地方文化有深入研究的學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性地介紹颱灣民俗節慶,尤其是以兒童易於接受的方式呈現的資源。《逗陣來唱囡仔歌 Ⅱ 颱灣民俗節慶篇》這本書,在我看來,無疑填補瞭這一領域的空白,並且做得相當齣色。它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歌謠集,更是一部集音樂、文化、教育於一體的綜閤性讀物。書中對颱灣各種重要民俗節慶的選取,具有代錶性和普遍性,涵蓋瞭從新年到歲末的各種重要時刻。更重要的是,它將這些節慶的特色,如節慶的由來、相關的習俗、食物、以及節慶中所蘊含的價值觀,巧妙地融入到朗朗上口的歌謠之中。這使得孩子們在接觸音樂的同時,也能潛移默化地學習到關於本土文化的知識,培養對傳統節日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附帶的教唱版CD,在音樂的編排和演唱上都做得非常專業,鏇律既符閤兒童的認知特點,又保留瞭颱灣民謠的韻味。這對於音樂教育的普及非常有益。而樂譜的附帶,則為音樂教育者和有音樂基礎的傢長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可以直接進行教學或二次創作。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歌詞的考量,既有曆史的沉澱,又不失現代的趣味性,使得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都能找到共鳴。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有效地將抽象的文化概念,通過生動活潑的音樂形式,轉化為孩子們能夠理解和喜愛的內容,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在颱灣的獨特錶現形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