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與風幡《六祖壇經》

明鏡與風幡《六祖壇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多軸心的二十一世紀閱讀-打開傳說中的書  打開夢想與未來

  ●香港、上海、北京、颱北,四地書展閤辦巡迴演講
  ●華文世界十位名傢導讀
  ●結閤文字、攝影、漫畫、插圖、圖錶的新型態齣版
  ●平凡、可樂王、541、吳孟蕓、李誌清等十位漫畫創作者參與
  ●颱師大、颱藝大、北藝大共同參與繪圖

  在佛教中,所有被稱為「經」的書,都是印度的書,必須是佛說的纔是「經」。但唯一有本由中國人講的,中國人編的也叫「經」,這就是《壇經》。

  葛兆光在講解《壇經》時,特彆切入幾個重點。

  一是六祖惠能所代錶的南宗,與神秀所代錶的北宗之間的差異。神秀認為,每個人心都有可能是清淨的佛性,卻也跟明鏡一樣,避免不瞭外在灰塵的汙染。所以需要採用傳統佛教所保持的一些修行方法,通過漸修來達到真理境界。但是惠能所代錶的南宗認為,外在世界是虛幻的,這些都是因緣湊閤的結果。所以你隻要轉過身去,此岸就是彼岸。

  過去北宗認為,從此岸走到彼岸,要苦苦修行,走得非常辛苦。但是南宗迴轉過來,認為原來此岸就是彼岸,人心就是佛心,於是當下解脫,所以惠能的說法,是一個頓悟之說,這就和北宗神秀的說法截然不同。在這一點上,北宗和南宗錶麵上看起來,隻是一點點的差異,但是實際上差彆非常大,

  二、從曆史學的角度看,《壇經》不同年代齣現的版本字數有所不同,越晚齣現的版本字數越多,可見我們現在看到的《壇經》除瞭惠能口述之外,也加上後人整理修訂的文字。

  三、禪宗的中心思想。最重要就是要瞭解,什麼是靜坐?什麼是空、無?什麼是直心、頓悟?為什麼要不立文字?

作者簡介

葛兆光

  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曾任清華大學教授,現任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宗教、思想和文學,著作有《中國禪思想史---從六世紀到十世紀》、《中國思想史》(兩捲本)、《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視野、角度與方法》、《古代中國文化講義》、《西潮又東風:晚清民初思想、宗教與學術十論》等。

繪者簡介

李誌清

  生於香港,為香港當代藝術傢協會會員,從事繪畫相關工作,包括漫畫、插畫、水墨畫、西洋畫。1992年入選香港當代藝術雙年展,2007年獲日本首屆「國際漫畫賞」,2008年獲星島集團「傑齣領袖奬」。曾齣版漫畫《三國誌》、《水滸傳》、《射鵰英雄傳》、《笑傲江湖》、《孔子論語》、《孫子兵法》等等。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0.0 訊息

他們這麼說這本書….. ------XX
There are such Talks

這本書的曆史背景------XX
Time line

這位作者的事情------XX
About the Author

這本書要你去旅行的地方------XX
Travel with the Book

和作者相關的一些人------XX
People related to the Author

這本書的譜係------XX
Books related to the Book

延伸的書、音樂、影像------XX
Further Reading and Watching

圖書序言

明鏡與風幡《六祖壇經》
葛兆光



今天我是門外談禪。為什麼這麼說呢?「門」有時候是隔絕內外,把門關起來,阻止人通行。但是,有的時候「門」也是打開,讓內外能溝通。不過,無論如何還是有一個門外和門內的問題。
開始談《六祖壇經》(以下簡稱《壇經》)之前,我要先提醒大傢兩件事情。我下麵所有講的話,都和這兩點有關。

從曆史學角度看禪宗經典

第一點,我是要從曆史學的角度,來談一本重要的佛教經典。大傢知道,在佛教當中,所有能夠被稱之為「經」的書都是印度的書,至少名義上是印度書,必須是佛說纔是「經」。但是唯一有一本書是中國人講的,中國人編的也叫「經」,那就是《壇經》。一般人對於《壇經》,可以分成兩種立場,一種是愛好者,信仰者,還有一種是研究者和曆史學傢。用一個比喻,愛好者和信仰者就好像是在戲颱下麵看戲的觀眾。他看見的是演員所演的角色,所以,跟他同悲共喜。但是,我們學曆史的人有點讓人討厭,不是在颱下看戲,而是在後颱看卸瞭妝的演員,有點煞風景。他看到的是一種真實,而颱下的觀眾看到的是演齣裏麵所帶的內容和感情。因此這兩種人的立場有點不一樣。像我這種老是在後颱看卸瞭妝的演員,也許看到的不是他在颱上扮演的青春靚麗的角色,也不是非常有感情色彩和麯摺故事的劇情。總之,我今天講禪宗,就是把它放在曆史學,或者是求真實的曆史角度去講的。

在當代世界背景下理解禪宗的意義

第二點,現在講禪宗,已經不再隻是我們中國人講禪宗。你還必須考慮到,它已經是全世界的一個文化資源。因此你要瞭解,對於要討論的禪宗來說,不能說中國人怎麼看,還得考慮到它已經傳播到西藏、日本、朝鮮,不但要看東亞人怎麼樣來解禪,更重要的是二十世紀的時候,禪宗傳播到整個世界,所以還要明白西方人是怎麼樣瞭解禪的。


禪宗在上個世紀迅速的流行,帶來瞭對現代化的反思,它對理性、科學是有批判意義的,可以成為一個新的思想資源。對於居住在城市當中的現代人,因為一直存在緊張、焦慮、生存的競爭,以及人和人老死不相往來的隔膜,很多西方人認為,禪可能為西方帶來一種新的、可以改變生活的一種資源。他們認為禪宗不僅僅是東方的,也是世界的。所以,禪宗變成瞭世界文化資源。中國人裏第一個拿到諾貝爾文學奬的高行健,得奬之後寫瞭一個劇本《八月雪》,說到禪宗當中的六祖惠能就是東方的基督。一個西方科學傢卡普拉(Fritjof Capra)在《物理學之道》(The Tao of Physics: An Exploration of the Parallels Between Modern Physics and Eastern Mysticism)當中也說,禪宗是拯救西方之道。所以,我們第一、要知道禪宗在曆史學上是什麼樣的意義,第二、在現代世界,禪宗又有什麼新的意義。


六祖惠能的傳說
我們先講一個大傢都熟悉的故事,有關六祖的著名傳說。請大傢注意,我這裏要提醒大傢,我說的是傳說,而沒有說曆史,這意味著我並不認為這是真實的。但是,盡管它不是真實故事,卻非常有象徵性。大傢可能聽說,在唐高宗時代,廣東新州有一個樵夫姓盧,他傢的祖籍是現在的北京,他父親那一代發配到瞭廣東。這個人以砍柴為生,贍養他的母親。有一天他在城裏麵賣柴,遇到一個人唸《金剛經》,據說他一聽《金剛經》,馬上心裏麵一動,覺得這裏麵有開啓人心智的真理。於是他就問唸經的人說,你唸的是什麼?這個人說我唸的是《金剛經》。他說你在那裏學的呢?那個人告訴他在湖北黃梅,黃梅有一座山,這個山上有一個老和尚,我就是從那裏學的。這個盧樵夫就到瞭這座山上去尋找真理。他到瞭山上以後,見到瞭這個著名的老和尚弘忍,是禪宗第五代祖師。弘忍說你是野蠻人,你又是南方人,你到我這裏來乾什麼?砍柴人說,我雖然是野蠻人,也是南方人,但是佛法沒有南北,我也是來追求真理的。弘忍當時就覺得這個人有慧根,很有齣息。但是,為瞭不讓眾人生疑,就讓他去勞動,勞動瞭八個月以後,這個弘忍年紀大,要選接班人,他怎麼選呢?就讓門下弟子每個人寫一首詩,來錶示對佛教真理的理解。這個時候大傢都說我們都不要寫,因為有一個年紀大的老學生,叫神秀,這個神秀學問好年紀大,他代錶大傢寫一個就算瞭,反正接班人就是他瞭。神秀也當仁不讓,挺身而齣寫瞭一首「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颱,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這詩寫得很好,包涵瞭佛教的真理。傳統佛教認為,一個人內心是有佛性的,可是外在的現象世界那種虛幻的,骯髒的,誘人上當的灰塵是會汙染、遮蔽這個青天白日的,所以你一定要經常擦乾淨,在靈魂深處鬧革命,這樣就可以保持身心清靜,到一個卓越的境界。 

這首詩寫齣來之後,有人唸給盧樵夫聽,他聽瞭以後,說好是好,但是不徹底。他央求彆人代筆,也寫瞭一首。他說,「菩提本非樹,心鏡亦非颱,佛性常清淨,何處惹塵埃」。他的意思是,智慧本來就不是樹,大傢知道菩提是智慧的意思,心靈也不是鏡子,人心中的佛性永遠是清淨的,哪有什麼塵埃?塵埃按照佛理來說,本身就是虛假的東西,所以人性本身就是乾乾淨淨的,怎麼會染上塵埃呢?這是禪宗史上一個著名的故事。正是因為前後這兩首詩,意思有著非常巨大的差異,所以這兩首詩的代錶人物就形成瞭截然不同的的兩個佛教流派,這就是禪宗的北宗和南宗。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