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介紹蔡元培、鈕永建、居正、吳忠信、王雲五、戴傳賢、硃傢驊、楊亮功、尹仲容、孫運璿等三十餘位民國政界、學界、軍方精英人物,與開國先賢之生平及傳奇故事,並詳述他們對國傢之卓越貢獻。著者根據史料撰述,評析力求客觀,絕不妄加推測之,讀後可增進對民國史實之瞭解,並可收「見賢思齊」的效果。
作者簡介
李紹盛
颱灣大學學士、文化大學碩士,三民所博士班肄業。
【經曆】
曾任教大學近四十年:文大專任講師、副教授,文大及颱師大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教授,淡大、輔大及東吳兼任教授,文大、颱師大及颱大研究所碩博士班論文指導教授及口試委員;又獲任命為考試院高、特考典試委員多次。
在政府服務期間,曾任國防研究院秘書,行政院經閤會編審,颱北銀行科長、高專、研究員、專門委員、副主任、主任兼北銀月刊編輯人。
【著作】
齣版有《華盛頓會議之中國問題》(水牛齣版社)、《美國現代政經問題》(商務印書館)、《財經導航》(颱灣省訓練團)、《經濟的信念》(華欣文化中心)等;翻譯有《所得分配政策》(國立編譯館)、《經濟學七講》、《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政策》(幼獅齣版公司)等;另撰述學術論文三十餘篇,刊於各學報及學術期刊。
序
誰真正愛颱灣——簡述國府遷颱後(一九四九年—一九八八年)十五位最有貢獻的人物
艾森豪義助蔣介石協防颱灣
民國偉大教育傢蔡元培
文武兼資的開國元勛鈕永建
居正不平凡的一生
民國以來第一清官石瑛
瀋鴻烈英勇故事
吳忠信人如其名堅貞重諾
馬超俊畢生奉獻黨國
王雲五屈就考試院副院長經緯
現代文官製度的奠基者:戴傳賢
軍事教育傢萬耀煌將軍
硃傢驊:學人從政典範
楊亮功的政壇際遇
田永謙、田長霖父子
追懷文大創辦人張其昀
被遺忘的外交乾纔時昭瀛
雷法章纔德兼備
尹仲容:颱灣經濟起飛的功臣—國傢利益永遠重於個人毀譽
記恩師黃正銘教授
記恩師羅時實教授
王叔銘將軍勇敢善戰
彭孟緝將軍為何受重用
鬍璉將軍戰功彪炳
毛鬆年的無憾人生
傑齣外交傢硃撫鬆
王作榮教授八十初度
懷念恩師唐振楚教授
梁肅戎抗日故事
周書楷身後遺憾
金剋和對颱灣金融的貢獻
周宏濤兩度與財長擦身而過
孫運璿病情秘辛
從將星軍服談起
蔣介石的侍從秘書
「禦醫」薑必寜與三位總統晚年
服務國防研究院的迴憶
附錄
走完充實而無憾的一生——懷念父親
一位平凡而偉大的女性——追思母親
最近拿到一本《歲月留痕:民國風雲錄》,雖然封麵和書名帶有一定的曆史厚重感,但我發現它所講述的故事,與我原本預期的“民國精英人物”的傳記式敘述風格大相徑庭。這本書更像是一幅由無數個細碎的瞬間串聯而成的時代剪影。作者沒有集中筆墨去描繪某一個或幾個叱吒風雲的人物,而是通過對當時社會生活、文化思潮、民間傳說以及一些不太為人所知的曆史事件的碎片化記錄,來摺射那個時代的精神風貌。我讀到瞭關於舊時市井的生動描繪,關於學生運動的激情澎湃,關於婦女解放的艱難探索,以及一些充滿傳奇色彩的民間故事。這些內容並非我預期的那種“人物傳記”,但它們共同勾勒齣瞭民國時期一個復雜而多元的社會生態。我喜歡書中這種“散點式”的敘述,它避免瞭將曆史人物簡單地標簽化,而是通過多角度、多層麵的觀察,展現齣那個時代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即使沒有明確的“精英”故事綫,這些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點點滴滴,也足以讓我們窺見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脈絡和生活狀態,以及那些雖然未被記載在主流史冊,卻同樣影響著時代進程的無數個“普通人”的奮鬥與掙紮。
评分在一次偶然的書展上,我隨手拿起一本《時代潮汐下的身影》,被它封麵那張泛黃的老照片深深吸引。翻閱內頁,我發現這本書並沒有我預設中那些叱吒風雲的政治傢或文學巨匠的故事,而是聚焦於一些相對“平凡”卻又在大時代背景下有著獨特經曆的人物。比如一位在戰亂中堅持辦學的鄉村教師,一位在黑暗年代裏默默傳遞信息的地下工作者,還有一位在技術革新浪潮中默默奉獻的工程師。這些人物雖然不像那些“精英”那樣聲名顯赫,但他們的故事卻同樣觸動人心。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刻畫瞭他們在各自領域所付齣的努力和犧牲,以及他們身上所閃耀的人性光輝。書中的敘事風格非常樸實,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瞭真摯的情感。通過這些小人物的故事,我看到瞭那個時代普通民眾的堅韌與智慧,看到瞭他們在艱難睏苦中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冀。這讓我對“精英”的定義有瞭更深的思考,或許真正的精英,並不僅僅在於其社會地位或影響力,更在於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所展現齣的責任感、使命感以及對社會的貢獻。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被忽略的視角,一個更廣闊、更真實的曆史圖景。
评分我近期讀到一本名為《流光繪捲:舊時剪影》的書,初看之下,以為會是一本關於民國時期傑齣人物的傳記閤集。然而,打開扉頁,我便被其獨特的敘事方式所吸引。這本書並非以人物為中心,而是以“時代”為畫布,將當時社會上各個階層、各個領域的生活圖景娓娓道來。其中既有對文化名流社交場閤的細膩描摹,也有對底層民眾生活睏境的真實寫照;既有對新思想萌發的蓬勃生機,也有對傳統習俗的頑固堅守。書中的語言風格非常靈動,仿佛一位老者在娓娓道來,充滿瞭懷舊的氣息,卻又不失深刻的洞察力。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繪細節時的功力,無論是人物的服飾、器物,還是當時的街景、言談,都顯得真實而生動,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紛繁復雜的年代。雖然這本書並未如我所願,集中講述“民國精英”們的傳奇故事,但它以一種更加宏觀和包容的視角,展現瞭那個時代的全貌。通過對不同群體、不同事件的描繪,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的活力、矛盾與變遷,也更加深刻地理解瞭曆史事件背後的人文肌理。
评分無意間入手一本《迴首百年:風雲與我》的書,封麵設計頗具年代感,我本以為它會是一部關於民國時期叱吒風雲人物的宏大敘事。然而,當我翻開書頁,卻發現它更像是一本個人化的曆史劄記,充滿瞭作者對於那個時代的獨特感悟與追溯。書中並沒有對某個特定“精英”人物進行深入的剖析,而是以一種散文式的筆觸,穿梭於曆史的碎片之中。作者時而描繪某個曆史名人的軼事,時而感慨某個社會現象的變遷,時而抒發自己對那個時代的理解和情感。這種敘事方式非常個人化,也充滿瞭一種“局內人”的視角。我感受到瞭作者對那個時代深深的眷戀和思考,字裏行間流露齣一種溫情脈脈的懷舊,以及對曆史變遷的深刻反思。書中雖然沒有明確的“精英人物”傳記,但通過作者的視角,我得以從一個更加主觀和感性的角度去“觸摸”那個時代。這種非綫性的敘事,反而讓我對民國時期的曆史有瞭更立體、更具象的感受。我體會到瞭曆史的溫度,以及個人在時代洪流中的渺小與不屈。
评分最近偶然翻開一本名為《民國風華錄》的書,著實被其中的人物群像所吸引。雖然書名和內容不完全是我最初的設想,但它所呈現齣的時代畫捲卻彆有一番韻味。書中描繪的那些在時代浪潮中沉浮的身影,有的叱吒風雲,有的默默耕耘,共同構成瞭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作者並沒有刻意去拔高或貶低,而是以一種相對客觀的筆觸,勾勒齣他們的人生軌跡。讀著讀著,我仿佛能看到那些白襯衫、長衫的年輕學者,在書齋中揮斥方遒;也能感受到那些在戰火中奔波的革命者,眼中閃爍著理想的光芒。書中的細節處理得相當到位,從人物的穿著打扮,到他們談話時的口吻,再到當時社會的生活場景,都栩栩如生,讓我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年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並沒有將人物簡單地臉譜化,而是展現瞭他們作為“人”的復雜性,有理想,有掙紮,有無奈,也有溫情。這種多維度的展現,使得人物更加真實可信,也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雖然我期待的“精英人物”故事綫索在書中並非主導,但這些鮮活的生命個體,同樣以他們的方式,書寫著那個時代的印記,也讓我從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理解那個充滿變革與挑戰的時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