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獨特個彆的存在,每個人都值得肯定,這是唯識傢「彆境」的概念。本書將東方唯識論與西方心理學融閤,目的在於協助現代人尋找自我調適之道,開拓成功愉快的人生。
把握個人特質,成就人生價值的五項因素為:
●擁抱希望的勇氣(欲)
●保持正確的信念(勝解)
●學習新觀念與活知識(念)
●穩得住就做得好(定)
●作創意的思考(慧)
以上正是成功人生的著力點。書中討論所及,從生命的意義到信仰的課題,從生活的實現到情緒與壓力的紓解,無一不是活生生的生活智慧。
無論是初齣校園、正在規劃人生目標的社會新鮮人,還是積極調整生涯發展藍圖,或想進一步提升精神生活品質的現代人,找到著力點,纔能成為生活贏傢。
佛教的信仰和修持,必須配閤現代生活的需要,信仰和生活相融,纔能做到「解」與「行」相應。唯識心理學提供瞭科學和清晰的解釋,讓修持者有清楚的實踐方法。其宗旨和重心,在發展個人正嚮的性格、態度、情緒和優點,並引導一個人作正嚮的人生覺悟(正等正覺),找齣有限生命的無盡希望。
唯識心理學目前已完成六部作品,都以唯識論中「心所法」為藍本,結閤心理學理論和實務經驗,所建構齣來。另外五本書分彆為:《換個想法更好》、《勝任自己》、《精神體操》、《過好每一天》與《生命轉彎處》。
作者簡介
鄭石岩
心理學傢鄭石岩,宜蘭縣員山鄉人,政治大學教育學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當過中學老師,也在大學任教多年,並擔任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負責學校輔導及訓導工作,現已退休。從事心理諮詢與教學研究三十餘年,曾獲頒教育部輔導工作優良貢獻奬;七歲即接觸佛法,對佛學與禪學素有修持;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務農做工經商,人生閱曆豐富,是融閤心理學、教育學與禪佛學於日常生活應用的倡言人。他理論與實務並具,著作超過四十本,曾獲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奬,是積極入世,以書文度人的最佳見證。每年有兩百場以上的演講,其著作在海內外廣受歡迎,自詡為踏實悅樂的生活者。目前研究與旅行是他的學習方式,寫作與演講是他的工作,助人與講經則是他的行持。
總序∕我的創作曆程 4
導讀∕正嚮的生活智慧:唯識心理學的意義 14
自序∕使力正確便能成功 20
壹 擁抱希望的勇氣 25
1.做正確的抉擇 32
2.勇於做改變 38
3.不做不可能實現的夢 44
4.明白自己究竟要什麼 50
5.開創自己的生涯 55
6.活在希望之中 61
貳 保持正確的信念 67
1.生活的基本信念 74
2.怎麼解釋就怎麼活 81
3.心態即是生活的品質 88
4.對現實生活的覺察 94
5.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101
6.信念左右命運 108
參 新觀念與活知識 115
1.注意腦袋裏裝什麼 122
2.把握活用的觀念 130
3.獲取三種實用的知識 138
4.要懂得人情世故 146
5.學習要有伴纔好 154
6.提防錯誤的知見 161
肆 穩得住就做得好 169
1.堅毅令你挺得住 176
2.在運動中培養堅毅 184
3.保持你的肯定性 192
4.認清生活的不確定性 199
5.人生不能怯場 206
6.冷靜麵對危機 214
伍 做創意的思考 223
1.善用創造力 230
2.藏在現實中的創意 238
3.發掘生命的活力 244
4.實現希望的智慧 251
5.活下去的真諦 257
自序
使力正確便能成功
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存在,都應該有其絢爛的綻放,和經曆成長之後,獲得圓熟的精神錶現。
生命的過程是艱辛的,是崎嶇顛僕的,都要迴答各自的遭遇和挑戰。所以,生命的現象,如果套用唯識論的說法,是一個彆境,而非遍行。
人為瞭活得有目的、有意義,不僅是把肚皮餵飽,能滿足聲色之娛就可以。而是在基本生活之外,必須去實現其個彆的人生價值。這一點如果得不到滿足,將導緻精神生活的失衡,和人生的挫敗。
人活著就是要追求成功與實現。至於在哪裏成功,怎麼得到實現,那是個彆所要追尋的課題。於是,如何找到著力點,讓自己獲得成功,得到生命的實現,正是每個人努力的目標。
談到成功人生的著力點,我的腦海就浮現祖父的慈祥麵龐和一雙粗壯的手。在我童年的時代,經常跟著大人上山工作,粗重的活乾不來,拔草鋤地好像是鄉下孩子的本能,不用教就做得中規中矩。有一次,我看老祖父鑿石,要把一塊巨石,鑿成石塊和石闆,當屋簷下的石階和踏腳石。我放下手邊的工作,入神地看著他粗壯的雙手,很技巧地敲齣成品。
他在大石塊上,順著紋路,循一直綫先鑿三到五個小孔,然後找對著力點,猛一敲,石頭就整整齊齊的裂開。同樣的動作,幾次就鑿好一塊方形石塊或長條石闆。當時,我贊嘆祖父真是神乎其技,不禁問道:
「阿公!你怎麼有辦法把它切得整整齊齊呢?」
「方法對,著力點對,就可以把石頭敲擊成磚!」
於是,祖父邊解釋,邊示範,每一次都準確地照預定的方嚮裂開,不一會兒又造齣另一個方形石塊來。他頓瞭頓,把手上的大頭和鑿子放下來,用他粗壯的手,邊比劃邊說:
「什麼事都一樣,尋到著力點,就能順利完成。你該明白無論做人做事,或讀書寫字,都一樣要找對著力點!」
後來祖父又說瞭些什麼,我已經記不清楚。我隻記得那一幕像哲人一樣的講話,像畫一般的工作神情和雙手。留給我的一句話是「尋找著力點」。
多年來我從事諮商和輔導工作,對於活生生個案的觀察和研究,有瞭一些心得,我發現精神生活所錶現的,正是現實生活的挑戰。如果一再的挫敗,銳氣就會退失,信心和創意就受到扭麯和抑製;就像鑿取石材一般,若著力點不對,會碎成許多小塊或扭麯而不成材一樣。
長期以來,我不斷嚮大藏經中尋找古人精神生活的智慧,發現《唯識論》中彆境的理論,正是追求成功人生的指引。它能幫助我們找齣著力點。我發現欲、勝解、念、定、慧這五個因素,就好像祖父鑿石的那幾個孔。人必須從這五個孔下功夫,然後找到使力的重心,就能一氣嗬成,石破天開,看到生命的絢爛。
欲是希望或願景,人如果不運用這個心理動力,就無法振作起來,因為哀莫大於心死。人如果沒有透過它來發展精神生活的希望,就無法超越現象界的領域,開展更高層的意義與價值。
其次是勝解,它是一個人的信念,是解釋生活遭遇的價值係統。如果人的基本信念有瞭偏差,他的人生就陷入錯誤的歧途;信念正確,則能振衰起弊,讓一個人走齣光明的人生路來。
其三是念,它是正確的知識和觀念,要能通過生活現實的檢驗,是能解決問題的知識和技能。它是生活與工作的工具,是生存的憑藉,也是成功與幸福的匙鑰。
其四是定,它是安定沉穩的心。透過它,理性纔得到伸展,意誌纔變得堅定,感情纔會自然流露,生活的創意和生命的智慧,纔可能綻放齣來。定決定瞭人的情緒。當一個人的情緒陷於紊亂時,他的生活品質也就得不到保障。
其五是智慧,它引導個人清醒地思考,去過創造性的生活。我們生活在無常的變化情境之中,既有的知識和技能,往往不足以應付新的挑戰和需要,所以如何運用彈性思考和創意,是生命世界中重要的一環。
我認為這五個因素,是成功人生的著力點。透過西方心理學的闡釋,觀察現實生活中的事例,結閤實際諮商工作的經驗,我已盡力把成功人生的知識,做瞭活用與錶達,希望它能帶給大傢更多成功的喜悅。
最後,我要說明一點,這本書隻就「唯識論」中的彆境,做應用於生活的闡釋,至於齣世間法所指精神生活的超越部分,將在他書另做討論。
這本書的深度遠超我的預期,我原本以為它會是一本簡單的勵誌讀物,但它卻觸及瞭許多關於人生哲學和心理學的根本問題。作者以一種極其剋製卻又充滿力量的筆觸,探討瞭“奏效”的本質,以及它如何在個體生命中得以實現。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阻力與助力”的辨析,他並沒有迴避生活中存在的睏難和挑戰,而是深刻分析瞭這些阻力如何反作用於我們,以及如何將它們轉化為推動我們前進的“助力”。這是一種非常辯證的思維方式,讓我重新審視瞭那些曾經讓我痛苦不堪的經曆。書中還引入瞭一些心理學上的概念,比如“心流”和“認知偏差”,但作者將其融入到生動的故事和淺顯的比喻中,使得這些理論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變得觸手可及。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問題時的嚴謹性,他總是能層層剝離,直指核心,讓人不禁拍案叫絕。這本書不是讓你去尋找一個虛無縹緲的“成功”,而是讓你去理解“奏效”的底層邏輯,並將其內化為一種生活的能力。
评分這本書我剛開始翻瞭幾頁,就被它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吸引住瞭。作者仿佛是一位生活經驗極為豐富的老友,在你耳邊輕聲分享著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實則蘊含深邃智慧的日常點滴。我尤其喜歡他描繪那些“微小勝利”的片段,那些在睏頓中尋得一綫生機的時刻,讀來讓人心頭一暖,又豁然開朗。比如,書中提到一位母親如何巧妙地在日常的忙碌中,為孩子擠齣哪怕是五分鍾的專注陪伴,而這五分鍾卻能成為孩子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這種對細節的捕捉和挖掘,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一直在追求的“著力點”,或許就藏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角落裏,隻是我們缺乏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書中的語言樸實無華,沒有華麗的辭藻,卻直擊人心,仿佛一股清泉,滌蕩著心靈的塵埃。它不是那種灌輸式的成功學,而是引領你去體會生活本身蘊含的力量,讓你在不經意間,就找到瞭那個能讓一切變得不同的“著力點”。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自己對話,在那些平凡的敘述中,我看到瞭自己曾經的迷茫,也找到瞭未來的方嚮。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一種前所未有的寜靜感。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總是被各種信息轟炸,被各種目標驅趕,內心早已疲憊不堪。而這本書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座燈塔,為我指引瞭一個可以停靠的港灣。作者並沒有提供什麼“捷徑”或者“秘籍”,而是通過一係列充滿人文關懷的觀察和思考,引導讀者去發現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去體會那些微小而確定的幸福。我喜歡書中對“時間”的獨特解讀,它不是一個綫性前進的箭頭,而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空間,我們可以在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創造屬於自己的意義。書中關於“專注”的論述也讓我受益匪淺,作者強調瞭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一份專注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又是多麼的重要。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在進行一次心靈的按摩,那些焦慮和不安漸漸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平和與力量。它讓我明白,真正的“奏效”,不是轟轟烈烈,而是潤物無聲。
评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啓示是多方麵的,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個人成長的書籍,更是一本關於如何理解世界,如何與世界和諧相處的指南。作者在書中探討瞭“著力點”的普遍性,它不僅存在於個人生活,也體現在社會運作、人際關係等各個層麵。我非常贊同他關於“順勢而為”的觀點,他認為,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不奏效”,並非因為我們不夠努力,而是因為我們逆流而行。書中對“因果關係”的深入剖析,讓我對很多事情的發生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作者通過大量的實例,展示瞭那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後,是如何一步步積纍,最終達到“奏效”的效果。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文學的溫度,讓人在閱讀中既能獲得知識,又能感受到情感的共鳴。它鼓勵我去觀察,去思考,去實踐,去在生活的點滴中尋找屬於自己的“著力點”。
评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喚醒沉睡已久的內在力量。我過去一直以為,所謂的“著力點”一定是那些宏大的目標,或是突如其來的靈感。但這本書卻讓我認識到,真正的“著力點”,往往就藏在我們日常的每一次選擇,每一次行動之中。作者用一種極為細膩和詩意的方式,描繪瞭生活中的“奏效”時刻,那些微小的改變,就像是投入湖麵的石子,激起瞭層層漣漪,最終改變瞭整個局麵。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耐心”的論述,它強調瞭在追尋“奏效”的過程中,保持一份耐心是多麼重要,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失敗,是因為我們缺乏堅持下去的毅力。這本書的語言,如同一首悠揚的樂麯,在不知不覺中觸動瞭我的心弦。它沒有給我任何具體的“方法論”,但它卻給瞭我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去發現那些被我忽略的“奏效”密碼。它讓我相信,即使是再平凡的生活,也能因為找到那個屬於自己的“著力點”,而綻放齣絢爛的光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